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6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对策研究 【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和坚实基石,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基层党建对基层治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对策研究【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和坚实基石,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基层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带动引领,将党建的有效性体现在基层治理的问题解决中,能够有效克服基层党建的弱化与虚化问题,进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
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对策研究 基层社会的良治、善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把基层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实践的全过程、落实到基层治理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
一、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逻辑分析 (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根本保证 党建引领就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心聚力的“主心骨”。具体到基层治理方面,党建引领就是要做好示范带动,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基层治理的“领头羊”、让各界力量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夯实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推动基层各项事业顺利发展。“打铁必须自身硬”,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核心,党员干部是关键。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顺利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二)基层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以来,基层治理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为基层治理实践提供保障、扫除障碍。
(三)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基层治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基层党组织处于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最末端和基层治理的最前沿,这种特殊的位置赋予了基层党组织特殊的职能,既要传达党的声音、落实党的决策,又要引导、动员、组织、协调基层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因此,基层治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和努力。要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党务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领导核心,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权威淡化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各种优势和作用,但在实际的治理实践中,党组织在领导基层治理上权威的淡化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优势的发挥。一是基层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认识误区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二是基层党组织长期与基层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捆绑在一起,权责边界模糊,职能定位交叉重叠,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向心力。三是基层党组织对自身职责认知不清,没有自觉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不了作用,导致基层组织威信下降。
(二)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弱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共建”明确了社会治理是党委、政府、社会、民众共同的责任。但是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一方面,有些党员干部社会治理理念滞后,习惯使用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方式,没有凸显自己的引领服务作用,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不相适应,造成治理意识和治理能力不强,治理功能弱化。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街道办、居委会和村委会相比,与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相对不是很紧密,从而导致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群众心中的存在感较低,在社会治理工作中限制了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创新力退化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基层党组织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基层党建在理念、内容、方式上适应新的治理需求,但很多基层党组织都只侧重于解决单一方面的问题,固守传统的党建模式,缺乏创新规划和宏观思考。突出表现有:一是在理念方面,缺乏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新时代基层党建要发挥好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实现转变,但是一些基层党组织仍然固守社会治理就是管控的观念,不善于用新思维、新办法、新载体来解决新问题。二是在内容上,与社区治理需要不匹配,吸引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年轻群体的参与,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三是在形式上,缺乏创新,跟不上基层治理的发展需要。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习惯用行政化手段推进工作和任务落实,影响了基层群众对党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认同度。另外,随着基层治理日益朝着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在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引入专业队伍以及探索智慧党建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现有的党建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基层党組织在这方面的探索并不多。
三、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径 (一)坚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重塑基层治理主体权威 基层党建引领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是政治属性,基本功能是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要坚持把政治引领放在首位。一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做好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坚定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内带党外、以党员带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二是将坚持党建核心地位的政治原则贯穿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树立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绝对权威,保证基层治理创新的政治方向,为基层治理提供发展基准,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水平。
(二)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压实基层治理主体责任 提升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在基层治理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要抓住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个关键。一是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转变他们的观念理念,启发思维、提升能力。二是要完善任职评议考核体系,在检验基层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和效果中倒逼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好主业,落实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责任。三是要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后备队伍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班子的年龄、知识、资历、能力结构,培养后备力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要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根本。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业务指导,强化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员、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指导,提升其有效整合基层治理资源的能力,引领各类组织做好群众工作,为基层治理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融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聚焦人民群众需求,通过引领推动社会治理来助推传统党建向服务型党建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通过拓展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来强化政治功能,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要推动基层党组织价值理念创新,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基层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建工作与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以领导、协调、包容的理念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在实践中做到以“党建带业务,业务固党建”,在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不断凝聚党建与治理共识,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二是要推动基层党组织结构创新,通过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来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着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积极探索全域党
建在提升基层治理服务上的新模式,继续完善基层党建协调机制,通过整合基层党建治理资源,提高对基层自治组织、基层社会组织等其他组织的领导能力,使各类组织在基層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引领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社区治理绩效。三是要推动组织体系创新,探索推进基层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双网”深度融合,把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四是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从“经济型党组织”转向“社会治理型党组织”,把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五是要推动工作方法创新,用最新科学技术和方法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整体性、开放性和预见性水平。
总之,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基础工作,要以重塑基层治理主体权威为重点,以压实基层治理主体责任为支点,以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为创新点,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融入与良性互动,以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和引领基层治理。
参考文献:
[1]张娅.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现状及优化径——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03). [2]张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逻辑机理、价值表征和实践进路[J].云南社会科学,2020(02). [3]高立伟.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研究[J].学术前沿,2019(11)上. [4]刘长发.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06). [5]侯承材.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J].学习月刊,2019(06). [6]孙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2018(07). [7]陈延华.如何抓牢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的结合点[J].人民论坛,2019(12). [8]宋黔晖.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2).
篇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稿日期]2020 -07 -25[作者简介]苗丽惠(1981 - )ꎬ女ꎬ中共晋城市委党校ꎬ讲师ꎮ社区党建在引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苗丽惠(中共晋城市委党校ꎬ山西 晋城 048000) [摘 要]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着缺少科学化理念ꎬ服务功能定位不准ꎬ队伍结构待优化ꎬ没有发挥智慧党建的优势等不足ꎬ因此必须转变理念ꎬ使党建科学化ꎬ提升服务功能ꎬ运用“互联网 + ”推进党建智慧化建设ꎮ[关键词] 社区党建 基层治理 问题 路径[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3473(2020)06 -006 -04DOI:10. 16162/ j. issn. 1672 -3473. 2020. 06. 002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ꎮ”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状况如何ꎬ就看治理的水平高低ꎮ 因此加强治理是关键ꎬ首要问题就是强化社区党建工作ꎬ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组织力ꎬ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ꎬ用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ꎬ不断提高其服务和联系基层的能力ꎬ从而发挥群众的力量ꎮ一、社区党建在引领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随着党的理论在基层深入学习和运用ꎬ社区党建在基层治理的引领优势越来越明显ꎮ 从宏观上来讲ꎬ社区党建可以凝聚共识ꎬ共创和谐ꎬ依靠党的基层组织不断传递党的声音ꎬ依靠党建联动作用搭建组织网络ꎬ打造便民服务团队ꎬ加强互联对接ꎬ凝聚社区共识ꎮ 重视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ꎬ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ꎬ化解各类矛盾纠纷ꎬ努力创建和谐社区ꎬ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ꎮ 从微观上来讲ꎬ社区党建可以提高居民参与度ꎬ引导社区自治能力ꎮ 社区党员和网格员经常入户走访ꎬ深入社区ꎬ了解和掌握党组织对本社区的基本信息ꎬ同时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助ꎬ为社区自治打下坚实基础ꎮ 比如在环保方面ꎬ社区宣传到位ꎬ呼吁居民积极参与ꎬ将有利于做好环境整治的基层工作ꎮ二、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需提升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ꎬ是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ꎮ 做好党建工作ꎬ就是抓住了基层治理的引导方向ꎮ 随着经济的发展ꎬ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ꎬ基层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ꎬ需要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作用ꎬ但社区党建仍存在不足ꎬ影响其作用的发挥ꎮ(一)党建理念需科学化用党建引领发展ꎬ用党建引领治理ꎬ需要科学的理念ꎮ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ꎬ科学的理念才能带动科学的行动ꎮ 但社区的发展由于理念无法跟进ꎬ出现了一些问题ꎬ如党建融合理念不足ꎮ 社区所辖事务较为繁杂ꎬ部分社区抓党建效果不佳ꎬ思想上不够重视ꎬ行动中就缺少主动ꎬ不够积极ꎬ社区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的问题ꎮ 一是没有落实党建的主体地位ꎮ时代是思想之母ꎬ时代在变ꎬ思想也应随之改变ꎮ 十— 6 —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No.6ꎬ2020(Sum No.184) 2020 年第6 期(总第184 期)。。. .。
。
九大以来ꎬ我们的国内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ꎬ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民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在社会背景改变的前提下ꎬ用新思想指导基层治理ꎬ改变社区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方向ꎮ 但尚未落实党建的主体地位ꎬ以党建融合业务ꎬ降低了党建工作的成效ꎮ 二是传统党建工作思维未得到发展和更新ꎬ仍然习惯沿用老方法ꎬ尽管近年来ꎬ我国党建的力度在不断加大ꎬ效果明显增强ꎬ但仍存有推诿扯皮ꎬ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ꎮ 党建无法带动业务ꎬ业务也无法凸显党建特色ꎮ(二)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需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已经提出了好多年ꎬ由于思想不断发展ꎬ人们对其需求也在不断提升ꎬ组织和服务功能协调发挥成为形势发展的需要ꎮ 但是部分社区党组织对整体功能认识不到位ꎬ对组织功能与服务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把握不准ꎬ对提升组织力的内涵认识不到位ꎬ在实践中缺少提高的途径ꎮ 当政治功能弱化时ꎬ服务功能也得不到有效发挥ꎮ 实际上ꎬ社区党建侧重于组织引领ꎬ而忽略了服务功能的发挥ꎬ尤其是在激发群众活力方面不足ꎮ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群众的自主意识在不断提升ꎬ群众懂法、学法、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越来越强ꎬ此时ꎬ社区如果再像以前用行政命令和管控的方式进行协调ꎬ在一些领域已然失效ꎮ 服务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ꎮ 但是部分社区社会治理重点规范性不强ꎬ没有由点及面ꎬ工作中顾此失彼ꎬ抓小事较多ꎬ抓大事较少ꎬ宏观思维不强ꎬ把组织发动群众看成是服务ꎬ对党建的核心是引领群众自治认识不清ꎮ 虽然活动的内容较多ꎬ但不解决实际问题ꎬ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ꎬ事倍功半ꎬ不被群众看好ꎮ 有的党组织工作思维不连续ꎬ再加上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不畅ꎬ制度不完善ꎬ缺乏可操作性ꎬ结果是落实少ꎬ不管用ꎮ 比如在社区事务公开方面ꎬ主要有网络、公开栏、会议等ꎬ更多是单向的输出方式ꎬ缺少互动环节ꎮ(三)党建队伍结构需优化党建岗位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ꎬ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创新能力等等ꎬ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作能力的要求ꎮ 党建工作实施的效果如何ꎬ与党建工作者有着最直接的关系ꎮ 他们与群众的联系最紧密ꎬ不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ꎬ并在基层落实党的政策ꎬ还负责疏导基层群众的心理ꎮ 因此ꎬ随着时代的发展ꎬ社区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大ꎬ服务和管理的内容不断地深化和细化ꎬ他们不仅需要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信念ꎬ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素质ꎮ 但是ꎬ目前社区管理人员大多是当地政府安置的下岗人员ꎬ面临着后备力量不足ꎬ年龄结构老化断层ꎬ性别结构不合理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ꎬ社区工作待遇不高的困境ꎮ 社区中居民结构以中老年居民居多ꎬ也面临着青老接班问题ꎮ 虽然他们工作积极性高ꎬ有爱心ꎬ很热心ꎬ但他们的知识结构ꎬ能力和体力ꎬ已不能适应要求ꎮ 如果服务意识不强ꎬ长期的不重视和缺少相关培训ꎬ社区工作站位不高ꎬ会制约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ꎮ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积极应聘到社区等基层工作ꎬ但这些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跳板ꎬ流动性很大ꎮ 所以ꎬ目前迫切需要学历高ꎬ能力强ꎬ有经验的各类人才ꎬ加入到社区党建队伍ꎮ(四) 党建智慧化建设需发展信息技术扩展了党建工作的渠道和方式ꎬ为新时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ꎬ也为传统党建模式带来了挑战ꎮ 在其冲击下ꎬ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略显滞后ꎬ极大地影响了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发挥ꎬ从而影响了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ꎮ现代生产力最重要的发展要素就是信息技术ꎬ“互联网 + ”理应成为我们党作为提高党建工作效能建设ꎬ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ꎮ 现在基层党建虽然注重技术应用ꎬ但缺少统筹管理ꎮ 首先从分工上就不合理ꎬ把“智慧党建”交给一个部门做ꎬ基层党组织虽然分工明确ꎬ但部门协调性有待提高ꎬ依然存在行政壁垒ꎬ阻碍了资源的共享ꎬ因此难以从整体上提升党建工作ꎮ 另一方面缺少长远发展的规划ꎬ后期的维护不能循序渐进ꎮ 许多智慧党建项目的实施只限于当下的需求ꎬ没有考虑未来人口的发展和基层的规模ꎬ比如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ꎬ如果设计过于理想化ꎬ难以落实ꎬ后期还需要资金和人力去维护ꎬ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ꎮ 一些网站内容信息量大ꎬ重点不突出ꎬ没有及时更新ꎬ搜索不便ꎻ或者对于部分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ꎬ无法解决的问题ꎬ采取回避问题轻描淡写的方式ꎮ 党建智慧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党员群众的需求ꎬ无法吸引群众的注意力ꎬ致使参与度不高ꎮ— 7 —苗丽惠 社区党建在引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 建。
。. .。
。
三、解决的对策从以上的分析来看ꎬ解决的路径仍然需要从提升思想理念ꎬ发挥服务功能ꎬ提高队伍素质ꎬ加强党建信息化等方面予以改进ꎮ(一)用先进思想理念引领发展走科学化党建引领之路ꎮ 我们一直强调科学执政ꎬ党建科学性的提高ꎬ需要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的现实任务ꎬ就是在党的建设中ꎬ正确认识客观规律ꎬ用客观规律推动党建发展ꎮ 我们党一直强调科学执政ꎬ就是要求党建走科学化之路ꎮ 因此ꎬ社区党建工作者必须要自我警醒ꎬ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ꎬ实现自我超越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任务ꎮ 党建发展之路既需要转变思想ꎬ又需要创新思维ꎮ 党建与业务的关系最根本的是要搞清党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ꎬ党员是组成党组织的基础ꎬ党组织要想具有活力和动力必须发挥党员的作用ꎬ群策群力ꎬ只有党员的手举起来了ꎬ群众的手才能跟着举起来ꎬ要用创新思维促党建ꎬ必须用党建活动带动社区发展和建设ꎬ有活动才有活力ꎬ而这些活动的内容也必须贴近群众的生活ꎬ比如“五好家庭”的评选ꎬ通过这一活动将中国传统美德发扬光大ꎬ也发挥了我们党优良作风ꎬ将这种活动持续化ꎮ 采取联点共建的方式ꎬ将社区建设与党建优秀部门联合起来ꎬ将社区党建搞得有特色ꎮ(二)提升服务质量基层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当前党的建设的新形势ꎬ充分认识到强化整体功能的必要性ꎬ在整体性建设中准确把握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ꎮ 推行精准党建ꎬ加强对党员的精细化管理ꎬ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ꎮ 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ꎬ拓宽服务领域ꎮ 服务群众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ꎬ是党组织凝聚人心、优化管理和维护稳定的关键ꎮ 以人民为中心ꎬ要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ꎬ清楚人民群众的需求、困难ꎬ急群众之所急ꎮ 我们要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ꎬ真正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现实的存在ꎮ 把服务群众真正落到实处ꎬ创新体制机制ꎬ向先进模范学习ꎬ根据党员和群众志愿者专业特长ꎬ划分队伍设置ꎬ开展特色服务ꎮ 为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ꎬ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ꎮ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当中的活跃人员ꎬ乐于公益事业的人员ꎬ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治理ꎮ(三)调整队伍结构ꎬ注重人才培养面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专业化和高要求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党建队伍结构ꎬ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素质ꎬ为时刻应对基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准备ꎮ注重选拔ꎮ 社区党建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ꎬ因此必须从严选拔ꎬ将政治素养高ꎬ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ꎬ充实到后备力量中ꎬ确保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结构得到全面优化ꎬ确保组织战斗力ꎮ加强培训ꎮ 持续性地培训是党建工作者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ꎮ 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ꎬ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培训ꎬ提高其思想政治涵养ꎬ可以采取考试、听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ꎬ让其对党的最新的理论知识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ꎬ在做群众工作中可以运得上ꎮ 其次是业务能力培训ꎬ主要是对党建业务的培训和教育ꎬ结合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ꎬ可以视频教学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ꎬ从而顺利开展工作ꎮ 最后ꎬ还需要技能培训ꎮ 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ꎬ培训计算机办公操作和公文写作ꎮ做好激励ꎮ 党建工作不是轻松的差事ꎬ基层党建工作范围大ꎬ事情多ꎬ若遇有突发状况ꎬ工作强度高ꎬ因此对党建工作者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ꎬ不仅要注重其日常考核ꎬ提高工作效率ꎬ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ꎬ起督促作用ꎬ更重要的是情感激励ꎬ从机制上体谅党建工作者ꎬ加强文化建设ꎬ提高其核心竞争力ꎮ 党组织在党建工作者的培养中ꎬ在平时的工作中ꎬ注重其培养ꎬ可以给他们加担子ꎬ提高担当作为能力ꎬ使他们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重视ꎬ在实践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ꎬ从而激发其为组织和群众奉献的精神ꎮ 还应设立专项资金ꎬ为各方面开展工作做好基础ꎮ(四)发展智慧党建ꎬ运用“互联网 + ”推动基层治理树立智慧党建思维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ꎬ依托“互联网 + ”构建新的模式ꎮ 随着互联网发展ꎬ各地方党组织已经意识到其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便利性ꎬ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ꎬ拓展“党建 + 互联网”模式ꎬ为党建引领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ꎮ 使用群众乐于接受的网络用语ꎬ提升党建内容— 8 —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No.6ꎬ2020(Sum No.184) 2020 年第6 期(总第184 期)。
。. .。
。
的趣味性和新颖性ꎮ 同时应整合基层各单位和社区信息资源ꎬ更好地增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双向互动ꎬ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ꎮ 做好顶层设计ꎬ确保“互联网 + 党建”渗透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ꎮ制定合理的整体规划ꎬ从全局出发ꎬ将单个领域联系起来ꎬ形成一个上下联动体系ꎬ打造党建工作全面信息化ꎮ 畅通党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ꎬ健全市、区、街道党建信息服务系统ꎬ在上级与下级、党组织与群众之间架起桥梁ꎬ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ꎮ 掌握网络时代的话语主导权ꎬ夯实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的执政基础ꎮ四、结语新时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ꎬ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ꎬ需发挥社区党建的作用ꎮ社区党建是一项精细的工程ꎬ既要注重自身建设ꎬ更要注重社会带动ꎬ需要在理念、服务、人才、信息化方面不断地努力与提升ꎬ加强党建的引领作用ꎬ才能适应时刻变化的外部环境ꎬ为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社会驱动力ꎮ[参考文献][1]陈海燕.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功能的路径选择[J]理论观察ꎬ2019(5):36 -38.[2]张 瑛. 浅析如何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者综合素质[J]中国市场ꎬ2015(24):207 -208.[3]张 波. 互联网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ꎬ2018(2):16 -21.[责任编辑:李春辉](上接第 5 页)另一方面ꎬ注重提升各党政宣传平台的关注度ꎬ加强内容建设ꎮ 例如可以在宣传平台中增设“时评校园”特色专栏ꎬ针对校园发生的热点事件邀请代表性的点评嘉宾ꎬ从...
篇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基层党建对于基层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而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很多关于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和探索,把这些有益的创新和探索进行总结和推广对于解决现实中遇见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 XXXX 社区为例,总结了该社区基层党建在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做法和成效,最后提出了对于全国范围内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几点启示。
一、引言
2018 年 7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习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建来引
领基层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基层党建和基层社区治理的关系认识不清
第一,认为基层党建与基层社区治理二者毫不相关。有些党员干部对基层党建和基层社区治理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认为基层党建与基层社区治理毫不相关。这主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些党员干部思想受到外来思想的入侵,认为基层社区的治理强调基层的自治,基层社区的治理主要依靠相关社会组织,不需要党组织的干涉。这种片面强调自治的观念是非常危险的。近年来,我国社会问题频发,如果仅仅依靠社会组织是不能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而是需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区的治理。
第二,认为基层党组织完全包办基层各项事务。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基层党组织应该完全包办基层社区治理涉及的各项事务,不需要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参与。这些看法也是不对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区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党员领导干部的努力,更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不断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
(二)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对于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具有重要影响。基层社区面临要处理的问题非常复杂,需要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坚定的思想信念。而在有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中的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领导能力,处理社区复杂问题时出现了能力不足的情况,甚至有些领导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信念,与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勾结,充当保护伞,导致社会治理失序风险上升。
三、XXXX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探索
第一,打造多元治理平台,提升治理能力。XXXX 社区党组织为了改变传统组织工作乏力的状况,打造了多元化的治理平台,着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该社区的党组织不仅构建了“1+N”的党组织结构,而且还精心设计了“六小联通”,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质量;更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上门服务打造了“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
第二,加 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质量。XXXX社区党组织意识到,要提升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质量首先需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社区服务能力,所以,該社区的党组织定期举办党员培训会,针对部分党员处理综合事务能力不足的情况加强培训,努力打造一只高水平的党员队伍;XXXX 社区党组织还不断开展“三访”活动,让党员干部走
进社区居民家中,面对面地解决问题,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我党方针政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制度建设的效果,进而影响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可以做出表率。更要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锐意进取,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资源整合、阵地建设,通过加强党建来不断引领基层社区治理。
第二,密切党群关系,鼓励多方参与治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非常大的变革,社会人群和阶级不断流动,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小;随着社会人群的不断流动,基层居民在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这就增加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难度。所以,要不断密切党群关系,鼓励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调动机关党支部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在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出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有利于缓和
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党群之间的关系。
第三,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化解矛盾,缓解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与国际上的交流容易频繁,很多意识形态和外来思想涌入,这不仅加剧了我国的社会矛盾,而且还容易在社会上引起各种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而基础党组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有利于防止意识形态的入侵和外来思想的涌入,进一步缓和社会矛盾;基层党组织要充分的听取民意,关注民生,解决民事。及时掌握各方的利益冲突情况,并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和管理,调整好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对基层社区治理的引领。
篇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中央高度重视构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党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增强制度执行力与提升治理效能作出了重要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将党组织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地位拔到了新高度。新时代如何发挥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基层治理创新,是实现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打造彰显时代特色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新命题,亟须我们在理论层面深度探究以便进而更好地指导乡村治理实践工作。
一、现实挑战: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相较而言政治领域的各项
体制改革和配套措施却相对比较滞后。加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裂变与重构,引致出乡村集体经济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
(一)乡村社会阶层分化
当下践行乡村治理的可依赖对象由富人群体、中坚农民与农村老弱群体构成,他们亦是组成中国农村的基本社会结构主体。在培育成为乡村治理党建力量的依靠对象层面,农村老弱群体因其自身身体素质偏弱、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关系网络单一等劣势,不可避免地被排除在党建力量的源泉之外,而富人群体则因其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发展和培养党员的重点关注对象。按照乡村治理传统,农村地区广泛吸收富人群体入党,由率先发家致富的一部分精英群体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但是在实践层面却引致出富人资源俘获等问题,给乡村资源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流失和困惑。同时,乡村中的由广泛依赖土地发展农业产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广大农民群众,则因为受到农业资本化和土地流轉政策的影响,其自发流转土地的利益遭受损失,从而进一步导致其生存和发展空间遭到挤压,农村不得不有更多的力量流向了城市,造成乡村治理主体“失联”的局面。
(二)乡村治理主体缺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土地分税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农业户籍人口转变成为城市人口,农村村民自治制度难以正常运转,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共治的积极性降低,实施村级治理中群众的被动参与变为常态,加之农业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劳动力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孤寡老人养老问题突出,极易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同时,配套的人才激励政策尚不够完善,难以吸引到专业农技人员和优秀毕业生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造成了发展农村经济及乡村振兴双重动力不足的局面,加剧了本该培养成为乡村治理中坚力量的“治理能人”缺失,农村干部队伍出现“空心化”现象。同时,一些农村干部由于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偏低,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处理工作中明显吃力。在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层面,一些党员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组织观念薄弱、缺乏责任担当等问题,一些村级干部缺乏相应的领导能力和全局统筹能力,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推进。不难看出,村“两委”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主题活动中常常遭受“冷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宽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吸引专业人才回乡建设,调动不同力量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构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共治局面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村级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其治理能力的高低无不直接影响乡村治理成效。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存在着村党组织领导机制不完善、村级组织趋行政化趋势、政策落实异化的突出矛盾。具体表现在:动议农村经济重大政策决策时,村党组织疲软涣散现象比较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引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治理能力的水平明显不足;在落实行政事务实践中,乡镇政府派发给辖区村级组织越来越多的行政性指令事务,使得基层党组织自主发挥自治作用的灵活性受限,村“两委”被动承接和落实乡镇党委、政府部署的各项烦琐的行政事务。如此一来,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成为乡镇政府的下属单位,按照乡镇政府的部署安排执行各项“三农”政策和农业生产部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诱发“乡镇”与“村治”不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村级党组织在承担行政化事务过程中,政治引领的核心作用难以凸显,引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不强,在群众中的组织权威认同度降低。一些乡镇推行的“办事留痕”工作方法,使得各村主任、第一书记、村级包联干部、村专职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在参会议会和迎接检查上,以及整理汇总各类档案文字工作中,而真正用于投入解决农村问题上的精力少之又少。
二、逻辑机理:党建引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即是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在国家和基层治理面临新问题、新矛盾的背景下,将党建引领置于基层治理框架中既是符合时代所需的现实诉求,又是基层治理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
(一)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这充分印证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作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缔造者,党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统领全局作用,新时期要高效率地开展好乡村治理工作就必须坚持党的核心领导,这种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美好生活需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 100 多年的发展,日益成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新时代的核心力量,党的执政根基在农村,“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时代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指导乡村治理各项实践,就是在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领域内的一项重要体现,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人民群众的协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发挥群众集体力量。
二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位置。这种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前的乡村治理始终是由村党组织率领的党员承担模范先锋作用统领村务集体工作,在村级党组织的指导下逐步开展脱贫攻坚任务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工作。在村级党组织的坚强引领下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任务,切实联系群众,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最终达到乡村的和谐稳定。
(二)党的建设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坚强堡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下乡村治理出现的短板亟须发挥党建制度优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形象和能力建设,是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行动自觉,是顺应环境变化和群众需求的自我革新。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乡村经济振兴工作中发挥着“桥头堡”作用。实施乡村治理的关键是人,发挥村“两委”领导下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关键。全面从严治党阶段,党内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增强了党员队伍集体的凝聚力和自
信心,使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凝聚更多力量参与到乡镇振兴实践当中,构建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坚强堡垒。二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使得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基层工作的本领,加强党性修养和服务能力,做到廉洁自律,积极作为,同时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保障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和呼声强烈的问题。只有切实发挥了基层党建在乡村各项治理实践过程中的引領作用,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和党的纪律,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
(三)创新基层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客观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党的执政环境随之发生改变。直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也必须要在革新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上下功夫。
一方面,党在新时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就必须将党的建设嵌入到不断拓宽的社会治理结构中,重塑党的领导在
治理中的结构性位置,形成“双向互动”合力,具体到基层治理层面,必然要求达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善治”目标。
另一方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然要求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体制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化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方面,一些地区能够坚持问题意识,树立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典范,答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精彩答卷。天津市开展的“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形成“基层党组织当舵手、街道社区抓服务、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聚合力、社区居民齐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提高了治理效能;北京市建立的党建引领“街巷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力求创新基层工作方式,简化为群众办事的工作流程,着力解决了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路径选择:将党建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好的制度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只要不断完善和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各项体制机制建设,用于规范指导乡村治理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治理效能。只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
制度为保障的实践路径,才能使党建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一)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党对乡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不仅可以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合力”,成为村务工作的强有力保障,而且可以协调整合各类治理资源。加强党对乡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要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的思想,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可以通过党校(行政学院)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引领乡村治理的素质本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二是要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积,形成农村党组织领导村务工作的有生力量,按照党的决策部署循序推进各项乡村治理政策,使覆盖面积更加广泛、突出实效。三是要突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村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主动引领乡村治理实践的行动自觉,使乡村治理在党的正确引领下逐步有序推进,将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统一起来。更要正确认识政治在引领作用上的价值意义,它并不意味着“大包大揽”,也不强
调“自由放任”,要正确处理好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做到党建引领村级治理实践的“有的放矢”。
(二)以基层为核心,推动乡村治理共建共享共治
乡村治理有效的根本是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引走乡村善治道路,同时乡村达到“善治”的评价标准就是实现治理的“有效”,进一步构筑起乡村治理共建共享共治局面。现代农村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群众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应突出治理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协同共治的治理效能。一是以共建推进乡村治理。要明白乡村治理的共建,主要是村民参与的共建,要运用恰当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乡村治理有效推动,切实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集民意、汇民智”,集中集体力量构筑乡村治理合力。二是以共治完善治理体制。要破除以往的乡村治理的二元治理结构弊病,牢固树立起协同治理的理念思维,充分引领群众、社会团体、乡贤力量參与乡村治理实践,构筑乡村共治的良好局面。三是以共享提高治理时效。乡村治理的追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是使乡村发展的丰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使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形成成果互惠、利益共享,同时共享也意味着责任和风险的共担,既要分享改革的成果,又要警惕和杜绝潜在的风险和
损失,进一步激发群众为乡村建设的强大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以人民为中心,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的根本要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乡村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要积极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最操心、最烦心、最揪心的实际困难,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深入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需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实际难题。当前,利用最便捷、最省时的方式,解决好群众最需要的生产、就业和就医问题,就是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二是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满足于对物质的需要,更加关注对高品质服务的追求,乡村治理要致力于...
篇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代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思考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新时代下,城市社区工作比以往显得更加紧迫化和复杂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制”的解体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的挑战和要求首先出现在城市社区领域,因此社会治理问题也突出的表现在社区治理层面。通过前期文献梳理,当前基层党建研究存在着经验性描述偏多,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很多研究借用的分析工具还是西方的理论如场域理论、嵌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基于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理论研究和党建理论研究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对于社会结构分化考察不足,
多从静态性的社会治理角度进行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的各领域、各要素、各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形成了“社会有机体”。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来考察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更能对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构进行全面整体把握,从而以动态的视角构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一、当前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构的挑战 (一)社区治理主体与治理资源的之间的矛盾:社区治理主体结构的“错位”、“越位”导致党建资源与治理资源尚未实现有效整合 社会各要素是社会有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分析社会有机体的起点。科学分析社会有机体各要素的联系和功能,才能实现社会结构的目标。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主体主要由基层党组织、政府行政组织、社会自治组织等构成。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建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中,这意味着社区治理过程中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对近年来一些社区社会纠纷的案例分析表明,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时,由于权责关系的模糊化和利益诉求不统一,导致“多中心治理”变成“无中心负责”的困境,从而导致治理无效。
在城市社区内,社区行政机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等共存是普遍现象,这些党组织之间协同度还不够高,在职能发挥和组织设置上存在着部分重复交叉或者真空的问题,协同效应尚未显现,基层党建工作缺乏统筹推进。此外,部分社区党组织存在着组织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能力不强、党内生活虚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有限。
社区内社会组织日益蓬勃发展,专业化程度强,具备一些资源上的优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社会组织在医疗卫生、供给服务等专业化领域存在着专业化优势,这种优势如何融入党建工作中去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此外,部分社区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工作能力不强而弱化社会组织作用的现象,或者另一方面存在着社会组织活动范围过广而影响到党组织的治理权威。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委会是群众自治性组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明显,存在着发挥政府行政组织职能的情况。在对上海一些社区进行调研时发现:居委会日常工作繁忙,承担了街道的部分下放工作,工作主要是依靠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少部分社区志愿者展开,面临着“事多人少财少”的尴尬局面,如何有效融合社区治理格局的难题还未破解。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法治意识逐渐增强,社会生活领域出现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表达方式随意化等趋势,给社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健全,存在着社区民众参与渠道不通、沟通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民众的力量尚未完全发挥。
通过对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居委会、民众主体发挥现状的梳理,可以发现社区内各治理主体间融合度不高,权力结构关系尚未理顺,存在着“越位”、“错位”等现象,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合力机制。
(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区治理结构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尚未同步
马克思提到“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由生产力变化引起生产关系变革中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中国 70 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国家—社会的二元对立转向如今的国家—社会—公民的三足鼎立,这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还存在着社区党建内容和社区治理需求不匹配的现象,社区人口构成日趋多元化,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多。传统
的党建工作方式吸引力日趋减弱,年轻人群体参与党建工作和社区治理工作积极性不强。如何实现精准供给使党建工作内容和社区治理相匹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社区治理情况发生了多维变革。改革开放前,主要是依托单位制构建城市治理体系,单位既承担了传统的行政职能,还要承担社会管理职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变化带来社会结构的转变,单位制作用发挥逐渐受限,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如何实现有效进场”的问题得到凸显。社会转型的加速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对社区治理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基层党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基层治理尚显不足,部分社区党建工作理念跟不上社会治理结构变化,党建工作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度还不够,形成了“强建设、弱治理”的格局。此外,从目前各地的一些做法来看,部分社区尚存在着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够准确把握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质要求,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往往在实践中演变为“党建包办社会治理”等,从而造成党和社会关系的变异。
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趋凸显,但是社会组织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法律上尚没有明文規定社会组织的地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够顺畅。且大量社会组织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失序风险。当前,城市治理体
系日趋朝着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社区党组织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如何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中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社会文化建设内涵不足:社区个体原子化现象凸显与社区价值引领能力不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社区,人口的流动性增强,这其中也包括部分党员,这对社区的日常治理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在后单位制时代,个人行为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和私利性。而社区居民在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很少会自发形成社会组织,居民个体间很少发生有效社会联系,个体结构很难与社会结构做有效连接,属于原子化的个人。而社区是将人们组织起来而形成一定的人群共同体,需要克服单个人的片面性,实现人类力量的增强和生存空间的扩张。因此,在构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过程中,需要打破原子式个人的现状,形成社区整体结构,打造社区命运共同体。
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公共精神塑造不够。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而社区公共精神则是社区文化的内核。公共精神是社区公共生活必需的品质,反映着社区中民众的价值立场、行为方式、品格特质等,是衡量社区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社区共同体的重要标志。因此,社区文化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内
容,而社区公共精神培塑则是社区整体治理的必不可缺的内容。而通过对 XX 等社区调研时发现,部分社区党建工作只注重强调社区党建业务建设和群众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对社区公共精神培育、文化产品供给上稍显不足;或者是社区治理过程中,与地域乡土文化结合的不够紧凑,不能够形成社区特色。而公共精神塑造不足则反映在社区对区内民众和驻区单位的文化、思想、价值引领不足,社区民众间缺乏共同的精神认同,社区原子化现象凸显,不利于社会治理的推进。
二、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构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构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可以实现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完美结合,将党建的有效性体现在社会治理的问题解决中,提升社会治理效度,实现“治理有效”;同时,增强党建的实质内容,解决基层党建弱化与虚化的问题,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
(一)视角:以整体性视野和结构化思维构建平行合作网络体系与垂直权威体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 以整体性视野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马克思强调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
社区治理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关系;并且由于不同社区的差异,使得各行政主体间的联系程度和制约程度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视野,从社区治理全局出发,厘清各行政主体的权责关系,做到“不错位”、“不越位”,形成“无缝”合力效应;同时强调“扁平化”,减少行政层级,加强协商与协调,形成合作交流机制,使服务更精准。
以结构化思维将平行合作网络体系与垂直权威体系相结合。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需要首先保障社会结构在动态中处于稳定,达到“善治”(good governance),即各治理体系中各行政主体充分发挥职能,彼此相关联系形成合力,维持社区的社会结构顺畅运行。因此,一方面推动平行合作网络体系建设。通过整合社区内各基层党组织进行网格化重置,将党组织工作触角向社会组织和群众延伸,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网格化体系,逐步把各单位、各楼宇纳入社区党建网格;通过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建立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与联动机制,增强不同治理主体间的联系与合作,扶助弱势社区治理主体和要求强势治理主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将党建与社区治理资源共建共享,协同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实现社区治理主体结构有序化。另一方面推动垂直权威体系建设。通过党组织作用发挥协同不同治理主体发挥职能让渡公共治理空间,规范公共权力,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有序参与
到社区治理中,促进各治理主体职能发挥,以党建引领的社会力量完成社区治理的任务,形成社区治理权威。
(二)引领:凝练社区价值,培塑社区公共精神,传播社区文化
凝练社区价值。社区价值是社区最突出的特色与标识。一是通过对社区历史、发展过程、文化等的梳理,发掘具有社区特色的品质作为社区价值代表,打造社区品牌,培育社区民众德性,形成社区民众的共同价值担当。二是推动各治理主体间形成共同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目标。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实际上是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各治理主体间若没有共同的思想意识和利益目标,就不可能有一致的社区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因此,在构建社区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从维护社区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目标出发,最大限度的形成各行政主体间的的思想和价值共识。
培塑社区公共精神。社区文化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公共精神培塑是社区文化结构的核心要求,是社区整体治理的重要部分。首先要明确社区公共精神建构与社区治理体系的关系。社区公共精神作为一种公共意识并不总是与社区治理进程同步,大多情况下是落后于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只有社区公共精神与社区治理体系价值目标一致,两者的建构方向和进程才是一致的。其次,明确社区公共精神的本质
和内容。社区公共精神的培塑的本质即是基于社区主体的社会角色的公共性本质而产生的社区责任和价值诉求,由此而产生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内容,即在宏观层面,引领社区民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承担社区建设的任务;在中观层面,引导社区民众合理使用社区公共资源,保护好社区环境;在微观层面,引导社区民众遵守社会公德,彼此间和睦相处,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传播社区文化。一是加强社区文化产品供给。围绕不同群体针对性地加强文化供给,推动社区文化发展,让民众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社区并乐于参与社区事务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发掘社区内生资源,形成社区特色,宣传社区内部的模范人物与事迹,利用社区民众的“熟悉感”提升模范人物与事迹榜样引领功能发挥效果,进而促进社区民众形成“我们感”和“共同感”,增强社区结构粘性。二是注重社区公共空间作用发挥,加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与利用,形成培塑社区公共精神、传播社区文化的新载体。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区民众的生活需要,更需要承担公共性职能,从而促进民众的社区意识从原子化个人的自我主义转向更有邻里与社会关怀的社区主义。
(三)核心:以标准化建设为手段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引领力和推进标准化社区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海外学者对中国改善社会民生问题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当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核心目标即是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于人民群众更高级的需求。立足新时代,以标准化建设为手段加强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推进标准化社区建设是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质量迅速提升的重要手段。
加强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在党组织内部层面,强调标准化建设,转变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党员管理,增强队伍建设,规范支部生活,加强指标考核,鼓励作用发挥,切实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在外部方面,堅持政治引领不放松,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联系中心工作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力,把党的建设阵地从党内拓展到党外,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统筹结合起来发挥作用。
推进标准化社区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社会设想时提出:“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使 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
篇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党建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均受到了党的高度重视,既结合党的建设,又是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扎实的理论支撑,进而以基层党建解决社区治理出现的难题是一个可行的探索。基层党建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发动群众、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建设来引领和推动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層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从各层面论述这二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并多次作出要加强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和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指示。究其原因,无论是基层党建还
是社区治理,其工作的中心都在基层,工作对象具有交叉性,工作内容具有重合性,工作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讲,有加强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尤其党的建设是新时代的伟大工程,非常有必要探索以基层党建来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创新的路径。
一、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关系 一是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升级,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在基层社区中显现,社区治理的难度与负责程度均有所加大。比如,社区群众在社区治理中大多是被动参与,积极主动性偏低,导致社区治理效率偏低。再比如,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基层社区内所管辖的居民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且社区居民内部出现利益矛盾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如何兼顾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成了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二是就基层党建而言,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经构建了覆盖每一个社区的基层党建网络体系,但是在具体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时,基层党建组织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到最大化。这里既体现为基层党建组织的党建工作只是被动接受上级组织的命令,只是在具体执行,缺乏主动创新,导致工作效果有所折扣;又体现为基层党建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基层党建的功能发挥不全面。
不难看出,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所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具有互补性的。社区治理需要一种途径来建设新的社区治理秩序,基层党建则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促使党建效果更佳完善和明显。所以思考如何将基层党建介入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问题的解决,让基层党建成为社区治理的动力和引领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二、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1. 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的指导思想
基层社区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交织的场所,基层社区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2]如何难题解决在基层,把亮点呈现在基层,是基层工作的重点所在。要求各基层党建组织坚定不移地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为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 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有一致性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党的建设,也包含了基层党组
织建设。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就是通过教育党员凝聚群众力量,为基层社会治理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另外,基层党建还可以通过发动各基层社区主体,积极投入到基层社区治理当中,提升社区治理的活力和动力,增强社区治理的效果,提高社区群众的社区满意度。而社区治理的运行过程就是通过各种行政渠道开展群众活动,最终实现社区的安定团结和保障社区群众的公共利益。所以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具有融合一致性,有必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始终,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这也为对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3. 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
基层党建的工作主体为政党,社区治理的工作主体为社会,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在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上。政党来源于社会、以社会为基础、服务于社会,社会可以借助政党组织实现自身发展,也就是说社会决定政党,政党引领社会。反映到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关系上,基层党建要引领社区治理。同时,任何一个政党,都希望加强与社会的彼此融入,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处理好政党和社会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筑牢执政基础,从社会角度来讲,也期望通过政党的引领,构建和谐发展的
良性社会秩序格局。因此政党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需求与实践,为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三、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策略 1. 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提供资源支持
社区有大小,社区的公共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整体上大部分社区公共资源的丰富程度偏低;但是基层社区党组织所管辖的党员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各级基层社区党组织在进行基层党建时,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效整合党员各类资源,组织党员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各类社区治理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提供活力
社区是群众的社区,社区治理的最根本受益者还是每一个社区群众。基层社区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方法,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各类事务的积极性,让每一个社区群众在社区都有一种主人公的态度,有效推进社区治理的效果,为社区治理提供活力,切实提高社区治理中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同时要积极发动社区群众的监督功能,推行阳光政务,及时公开公布相关事项信息,杜绝
腐败和贪污,形成一个良性的社区治理办公体系,推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区氛围的形成。
3. 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搭建信息化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党建开始尝试“互联网+”党建模式,创新基层党建的方式的载体,拓展基层党建的渠道,提高基层党建的覆盖面和便利性。依托“互联网+”党建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党建工作,社区党员同志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为基层党建供言献策。在此基础上,社区治理可以和基层党建相融,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党建平台进行社区治理工作,以“互联网+”党建平台为载体,完成社区治理对象的全覆蓋。所以,基层党建“互联网+”平台在建设时,应充分结合基层社区的发展特点及社区治理的对象特征,调研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有针对性地建设基层党建“互联网+”平台,为社区治理提供便利有效的服务。
4. 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提供人才
第一,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建要通过择优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方式,让综合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完善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结构,同时要定期组织领导干部的培训,打造一支有活力、有能力、高素质、能作为的领导班子队伍。
第二,加强社区干部的建设。社区干部在社区治理中是中坚力量,应该明确社区干部的职责,强化社区干部的业务能力、政治素养培训,建立社区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激发社区干部的工作活力,打造一支高领导力、强执行力和高服务力的社区治理中坚力量。
第三,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建设。社区工作者是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必须加强对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制定社区工作者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推进社区治理水平。
5. 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降低经费负担
就目前来讲,基层党建的经费相比于社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高期盼以及社区治理高标准高要求还是存在不足的。基层党建作为社区治理的引领,需要各地方财政依据基层社区实际需求加大财政经费拨款力度,保障基层党组织有充足的经费干大事、干成事,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待遇、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要为基层党建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建立经费使用监管机制,保障经费的公开透明合理运用,也为社区治理降低经费负担。
6. 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提供制度引领
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加强制度建设是基层党建必须重视的内容,可以更好地规定基层党建推进过程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同时,完善基层党建的各项制度建设,能确保工作人员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保障社区治理中各项工作程序透明运行,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规范参与社区治理的各项决策、实施和监督过程。总之,基层党建要引领号社区党建,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为社区治理提供制度引领。
推荐访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党建 存在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