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完整),供大家参考。
党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回顾2021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然后再重点分析一下我们面临的挑战。第二,重点讲一下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期目标。第三,讲一下2022年重点经济工作。
一、2021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面临的新挑战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一)2021年:实现“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定在了6%以上。这个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是***给地方、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留有发展余地,为的是集中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当然,最后我们的经济增长超过了预期。
据统计,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我们看到,虽然2021年每个季度经济都在增长,但是波动比较大。在统计中有句话是两年平均增长5.1%,这个数字比201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低。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造成的,特别是我们的消费、服务业等,都受到了很大抑制。
另外,2021年我们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面临的问题和新挑战
2021年三季度,我国发生了一次局部疫情。这次疫情对消费、服务业影响较大,导致2021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为4.9%。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四季度。当时我们的经济增长是有压力的。所以,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要想达到稳定、持续、健康的状态,还存在很多挑战。
1.外部问题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虽然人类在药物和治疗方面都有好消息,但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二是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我认为动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需求是指消费需求。比如,跨国的旅游几乎没有,国际的航空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三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现在,经济学界,特别是很多投行认为全球通胀。我觉得现在还不能认为是全球通胀,因为现在需求端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因需求端导致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只能说是供给受到冲击。
2.国内问题
短期问题。一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际上,需求收缩不是需求下降或者负增长,而是需求增长放慢。供给冲击与全球初级产品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的价格剧烈波动有关。二是局部疫情时有发生。三是需求问题。我们的线上购物是非常活跃的,但是由于疫情影响,其他消费被抑制了。四是出口。由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问题,使得我们的贸易出口从常规的相对优势,变成了特殊情况下的绝对优势。我认为,这种绝对优势总是要回归正常的。我们知道,劳动密集型的竞争力是不断下降的,而在高新、高端、高质量的领域,我们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所以,在出口回归正常时,我们的出口增长会回落。五是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这是供应链问题和金融问题共同导致的。六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为什么艰巨?因为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非常大。
中长期问题。一是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卡脖子”技术仍然不少,基础研究能力不足,新经济占比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完成。我们的基础研发只占整个研发的6%,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项占到了15-20%。也就是说,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现在我们只是在某些领域追赶上或者超越了其他国家,但是这部分占比不高。二是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偶有发生。二是有的政策在执行中采取了“一刀切”、运动式做法。三是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四是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
3.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
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另外,我们还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行稳致远。
二、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的预期目标
(一)2022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要付出很大努力。影响2022年经济增长最大的问题是出口。我们的出口在2021年贡献了1.7个百分点,2022年能贡献多少,目前还无法确定。所以,我们必须要靠内需的增长。这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的居民消费有所下降。所以,我们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这个目标我认为完全可以实现。从2013年到2019年,我们新增城镇就业都在1300万以上,失业率5%左右,有的年份还在5%以内。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把城镇新增就业调到常态每年1100万,最后变成接近1200万。其实,我们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就业的保障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我认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在3%左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们与美国、欧洲的情况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工业供给能力是有富余的。
第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个目标,我们在这些年一直都能做到。
第五,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第六,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是雷打不动的。
第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第八,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曾讲,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2015年,******主持召开***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我们看,这里加了两个句:一是产业政策要准;二是改革政策要实。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可以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七类政策要综合发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当前,我们的政策划分为七类,四大版块。科学的经济政策体系已形成。四大类政策的四大功能: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第二,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活力主体是企业。第三,综合结构政策。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我们还要调结构、推改革,并着眼于培育中长期发展能力。第四,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三、2022年我国重点经济工作
2022年我国重点经济工作一共有九个方面。
(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财政政策我们还是积极的,但是要重视效率,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政府投资来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以前我们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配合。现在我们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要配合。此外,还要与社会政策、保底政策配合。
宏观政策的三个重点:
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注重精准有效可持续,在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大家所担心的投资效益下降、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在实现2022年增长目标的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重大决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出台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努力保持外贸发展良好势头,扩内需稳外需。二是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形成稳增长的政策合力。尤其是加强新出台政策的评估分析,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加快推进,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慎重出台。三是更加注重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抓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加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具体政策亮点:
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近年来最大增幅。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发改委确定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比去年增加3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发改委在2022年将落实五方面重大改革:一是加快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加快推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领域有重大突破,在数据要素相关基础制度上有显著进展。
三是加快推进稳增长、扩内需的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更好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完善按要素分配的制度设计,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四是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改革。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实施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抓好全岛封关运作。优化外商投资服务。
五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改革。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善科学考核和统计核算体系,有效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搞好用能权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重要突破。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的政策亮点有三个层面:一是宏观政策层面,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我们要用十年攻坚核心关键技术。支持各地加大科研投入、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我们还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是企业层面。我们要深化产、学、研、用结合,还要加大对企业税收的支持力度,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第一,持续补齐短板弱项。第二,持续锻造长板优势。第三,持续破除瓶颈制约。第四,持续深化开放合作。第五,持续强化风险防范。
三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解决中国经济稳增长问题的关键要让需求来做支撑。也就是说,我们要持续推进消费恢复,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政策亮点: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节约集约用地。
(六)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要巩固扶贫成果。我觉得在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保供方面我们做得很好。粮食保供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适当提高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增一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大中型灌区,加快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力度,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我们还要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支持扶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政策亮点: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
积极利用外资。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
(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政策亮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政策亮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社会工作。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今天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党课 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党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党课 2020年最新党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