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6篇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6篇

时间:2022-05-17 13:45:03 党史学习 来源:网友投稿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6篇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篇1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篇2

  20xx年春晚的主题之一是关于家风、家规的话题,新闻频道采访了好多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物,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阐述什么是家风、家规,被采访的对象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家风、家规作了详细的解释。

  20xx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国家鼓舞的就是正能量,一种正气,而良好的家风、家规恰恰就是体现正能量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假期中有充足的阅读时间,结合这次国家提倡的家风、家规主题,我又把傅敏撰写的《傅雷家书》又阅读了一遍。摘录其中一封:

  终于你的信到了!联络局没早告诉你出国的时期,固然可惜,但你迟早要离开我们,大家感情上也迟早要受一番考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人生不是都要靠隐忍来撑过去吗?你初到的那天,我心里很想要你二十以后再走,但始终守法和未雨绸缪的脾气把我的念头压下去了,在此等待期间,你应当把所有留京的琴谱整理一个彻底,用英文写两份目录,一份寄家里来存查。这种工作也可以帮助你消磨时间,省却烦恼。

  孩子,你此去前程远大,这几天更应当仔仔细细把过去种种作一个总结,未来种种作一个安排;在心理上精神上多做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上的波动,这才是你目前应做的事。孩子,别烦恼。我前信把心里的话和你说了,精神上如释重负。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多念念《克里斯多夫》里几段艰苦的事迹,可以增加你的勇气,使你更镇静。

  好孩子,安安静静的准备出国吧。一切零星小事都要想周到,别怕天热,贪懒,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行前必须把带去的衣服什物记在“小手册”上,把留京及寄沪的东西写一清帐。想念我们的时候,看看照相簿。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着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夫妇交给他们是做人,然后才成“家”,成为“大家”,这也正是良好的家风和家规才成就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篇3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顾名思义,是指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家庭成员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从而有利于塑造良好品德。家规严,则家风好;家风好,则民风好、国风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家规家风,更关系着党风、牵动着政风、影响着民风。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管好家人为目标,学家规、立家规、践家规。

  一要学家规正思想。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必然是树立良好家规家风的典范,对干部家规家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启示。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详尽细致、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既是对亲属的具体要求,也是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更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焦裕禄用《十不准》家规严格要求子女,虽然家庭不宽裕却留下“精神金矿”;孔繁森对藏族同胞毫不吝啬甚至献出生命,却对家人管束严苛;杨善州20多年绿化荒山,妻女依旧过着朴素的生活;他们的家规让人印象深刻,景仰敬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家庭不能没有“铁规矩”。立下一个好家规,就是筑起一道防腐拒变的“廉政墙”;立下一个好家规,就是孕育一道好家风。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优秀的家训家规,了解它们的本真含义,发现闪光点,看到正能量,结合实际净化心灵,提高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要立家规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带头立下家规,正好家风,筑牢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传统的家规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党员领导干部要重新认识家规的地位和作用,在继承家规这一传统道德遗产时,赋予家规以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使之能够与时俱进。从社会整体来看,家规不再是单纯的“家中规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社会价值观和家庭教育理念,更是社会规则的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爱敬诚善”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结合自己的工作身份、结合家庭的实际和当前社会的需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规,使家人行动有指南,以有形的家规带动无形的家风。

  三要践家规重监督。家规既要精心制订,更要身体力行。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家规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带”,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家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做到慎权、慎微、慎独、慎言、慎行,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廉洁从政,不徇私情,不做掩饰袒护之举,从而引导家人始终安分守己、本分做人;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以实际行动带领家人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践行家规。二是“督”,即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指正。立下的家规如果没有监督,没有执行,那就失去订立的意义。党员领导干部要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不仅要对自己严格,还要对亲人严格。家庭中不论谁出了问题,都要诚恳指出来,常吹廉政的“枕边风”,常扯过界的“衣袖”,常咬走神的“耳朵”,做到有问题就提,有问题就及时制止。三是“育”,即通过长期践行、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家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从而一代影响一代,一代成就一代,以良好的家规家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总书记关于家风的话语,对我们是一种教育,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深情的期盼。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带头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个人魅力。

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篇4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一般家庭明列条文的家规,并不多见,多是约定俗成的家规。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抓好作风建设,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关于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一般农家,勤俭为本,孝敬老人,对亲友礼尚往来,对邻里和睦相处,对社会惜老怜贫,这便是好家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领导干部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

  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篇5

  xx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郑氏家族的集中地,郑氏的传世故事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他们以家规、家训为尺,注重自己的品行与言辞,做了后人争相学习的榜样。

  郑氏家规中,“孝”字显得格外重要,“百善孝为先”,“孝”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美德,在家中,“孝”更是父母长辈一直反复强调的“家训”。

  孝在我心中,仿佛是一根长了倒刺的鞭子,时刻鞭策着我做人应有的基本礼貌,我不敢去触碰它,更不敢弹劾它在家人心中的地位。那一次,正是一年中最后一天,更是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奶奶有事出去了,但忙活一天的我们,早已饥肠辘辘,,面对一桌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我们止不住的吞了吞口水。

  最小的妹妹最先表示抗议,“妈妈,我饿了,可以先吃吗?”她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肉嘟嘟的脸上那双黑宝石般的眼眸蓄满了泪水,摸了摸肚子央求道。

  “不行!你没看到奶奶还没来吗?奶奶是长辈,她还没有来吃饭,我们是不能先吃的!”妈妈有些生气。我知道,奶奶不来,妈妈是不会让我们动筷子的,但是,我知道她是在座所有人中最饥饿的。早上六点开始,妈妈就开始忙活,一直到现在,她比我们更加饿更累,但她却一直没有吃一口食物,直到奶奶回来。

  在饥饿万分的情况下,母亲用“孝”字鞭策自己,克制自己的饥饿,做到”孝”的基本礼仪。这更加深了我对它的印象,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以后我是否会比母亲做得更好,但我会努力做到它的基本事宜。孝的礼仪,便在我的心中永存。

学党史立家规树家风心得篇6

  待人需诚信,孝义以持家。自古以来,秉持着孝义的郑义门便沿袭着他们良好的家风至今已历时900多年。他们家的家规多达百余条,条条明确。哦,我们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不以家规治家,何以能治民?。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家家户户的虽有不同,但组织架构起家风总少不了的一大特点,便都围绕着一个“仁、义、礼、智、信”。家风,乃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一个规矩与约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便是国之大律。

  郑义门,因其孝义而闻名,后被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提名为“江南第一家”。他们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的兴衰而不被灭。横纵贯穿世纪三个,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郑氏门继承了迄今有百余年的历史,而可以之赞颂的,就是在郑家的15辈子孙中出了多达173名廉洁自律的清官。3000多人齐聚一堂,和睦相处,香火绵延不息,并未曾有人说希望分家。那么,促使这个伟大的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在于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起他们的家规,《郑氏规范》。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律法,何来国泰民安?没有好家训的传承,何来我们好的修养?郑氏义门的《郑氏规范》就很好地为真实的后人们定制下了“约法三章”。《郑氏规范》有168条,其中以“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为祖训,对当时家族制度的巩固和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控制和儒家发展的理论、文化和儒家的教育思想的世俗化,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说起郑氏义门的家训,我也想聊聊自己的家风。我家族的家风,不是家训,而是口口相传“不成文”的家族风气。我姓杨,是杨氏宗亲杨震的后代。而坐落在我们学校的四知堂,镌刻着杨震深夜辞金的故事,这是为了赞扬杨震这位清官两袖清风的故事而立的碑文,当时,为了劝勉前来贿赂的王密,他言之凿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从此,杨震的美名传遍天下。而做官,需讲究的“清白”,不也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做到的“不愧对自己,做人需要诚信”吗?总之,做人处事,以及立身等方面上,我们都离不开一个“义”字。我们晚辈,要讲究“孝义”;做官的,就要讲“仁义”;做任何事,也要讲一个“德义”。

  啊,老话说:“百善孝为先。”郑义门的家族之所以能够传承到现在,是因为它讲的“孝”是做人的根本,它讲的“义”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衡量人最重要的标准。家训不可逆,家风不可杵。家训是用来规束我们的,让我们能拥有在社会上成长和待人的能力。虽然历史已经不再,但那一纸墨色跃然的灵魂与它所承载的郑家“孝义”,以及深藏其中的启示与教育、勤俭节约、和睦乡邻、尚洁清廉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的人们治国、治家的启示和借鉴。

推荐访问:家风 家规 党史 树家风立家规心得体会 树家风立家训传家规心得 如何树立家风 讲家风学家训 传家训立家规树家风的文章 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心得体会 党员家训家规家风心得体会文章 立家规树家风内容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