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省重点课题研究总报告(优秀课题报告样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省重点课题研究总报告(优秀课题报告样例)3篇
【篇1】省重点课题研究总报告(优秀课题报告样例)
《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归流河小学德育课题组
2015年11月
《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归流河小学 德育课题组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案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二年来,课题组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经商、离异,孩子由爷爷、奶奶管理,或生活在后组合家庭中,孩子的隔代教育,单亲现象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
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
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
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全镇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三、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其包括的内容如下:(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我校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二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三)结题阶段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
近二年来,我紧紧围绕“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成立了全员育人德育网络,通过课题组研究落实开展各项活动,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德育领导小组。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政教处、大队部等成员组成。两年来, 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训练内容。
2、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3、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政教处主抓养成教育,学校学生会成员、值周生、大队部干部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4、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 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红领巾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纪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 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
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少年宫活动成为学生第二课堂 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拉大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4、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
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
九月十日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
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
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共筑中国梦”、纪念抗张胜利70周年大合唱比赛, “做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诚信”“感恩”“安全”等为主题开咋还能各类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建立了家长学校,每期聘请关工委和有资深的领导来为家长学校上课,并且做到了每次讲课内容和要求不同,这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家长学校还强调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子女。
二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建立了实践基地。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四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座谈会。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达成了共识。
(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几大类,每周定时进行评价。将班级量化考核与班主任工作挂钩, 常抽查,勤公示,每周一在升旗仪式后进行总结。对于各班表现突出的同学, 结合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评选为校级校园之星,学校将先进学生实际与图片张贴在宣传栏中,引领全校学生向榜样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
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处,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A、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习惯养成情况的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B、学生互评。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同学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并乐意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
C、教师评价。随着教师们观念的转变,都深深地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所以在评价时,都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评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D、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近二年来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中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
1、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2、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3、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4、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八、结论: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党、政、工、团、队、班级的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
4、把握标准,建立了科学的行为习惯评价机制。实验中,评价内容全面,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性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
5、实验效果明显:通过两年的努力,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能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篇2】省重点课题研究总报告(优秀课题报告样例)
莱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德 育 生 活 化 研 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工作单位:莱阳市第四中学
课题编号:LJGH125006
课题主持人:管大雷 贾培林
课题组成员:李竹文 李双涛 祝焕辉 孙寒冰 姜卫东
报告执笔人:管大雷
【序言】
《德育生活化研究》是莱阳市第四中学管大雷、贾培林承担的莱阳市级莱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6月申报,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研究期间姜卫东、孙寒冰因工作调动,离开我校,后期工作无法参与。经过课题组和学校教师近三年多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德育生活化研究》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面向生活、贴近生活的德育发展趋势,也是基于我校当前把德育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现状:方法上偏重说教和过度依赖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忽视,德育活动仅仅是每年例行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现较大距离;
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产生“时代差”,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
德育工作的指导方式、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短期效果,而且缺乏针对性,效果表面化的问题也存在。总体上不利于关注、纠正学生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态度。还基于目前我校学生的需求:我校是一所乡镇普通高中,处于城乡结合处,由于生源的原因,招收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而生活习惯,素质修养则普遍较差一些,网络游戏、恋爱、厌学、破坏公物、贪图享受、行为自私等现象较为明显而且广泛。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德育生活化是指德育的目标来自于生活中的问题;
德育的方法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进而能够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指导;
德育的评价以指导学生生活的深入程度和实效为依据。是针对德育理论化、形式化、教条化而提出的。与生活中的德育有联系,也有区别:“生活中的德育”是“德育生活化”当中德育方法的部分。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德育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史上,与本课题相关的论述与思想较为广泛,这些研究理论性、专业性较强,但不是所有德育方法都适合我校。所以,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将把相关德育理论学以致用:着眼于当前我校学生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条件,让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符合我校的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分析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道德价值的认可程度,对德育指导生活的需求。德育的生活化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所以进行各种调查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根据对资料的科学分析,认识学生状态,明确所面对的问题,提供研究依据和研究目标。
3.探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实施生活化德育,创建与之有关的教育材料、举行相应的活动、调整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校德育回到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问题,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在细致、深入的生活化德育中提升自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德育评价方法,促进德育生活化的实施。德育的评价方法是德育工作的方向标,能够建立合理有度、细致全面的评价方法,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至于偏离预订方向。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经验。关注各地德育生活化工作动态,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信息,使课题的实施具有理论支撑。
2.样本对比法:选取45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比指导研究,也通过前后的对比确认效果。
3.活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的需要,积极组织实施相关的活动,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来解决问题,逐步完善,获得有效的德育方式方法。
4.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以辅助德育生活化的研究。
5.调查法:通过各种方法对班级学生或老师具体、深入调查,以了解学生的现状、活动的效果、方式方法的可行性等相关情况。
三、研究过程
(一)理论学习
组建课题小组之后开始针对“德育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这一目标开始研究。
指定一部分书籍和网络内容为学习材料,主要学习德育著作、当前德育动态、德育生活化理论等内容。包括《班主任最需要什么》、《班主任新兵法细节》、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网络)、胡菊芳老师的《高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与实践》(网络)等材料。并且从课题小组成立起,学校专门为课题组每位成员增订《班主任》杂志,之后在课题组的提议下,为每一位班主任补订了该杂志,这样就为课题组通过班主任层面进行相关工作建立一定的理论指导,对班主任参与德育方法的改进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方法的学习是以学校教科研学习为主要平台,例如教科室专题培训、学校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结合课题组自己必要的学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课题主持人研究培训等。通过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逐步的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相关材料的总结整理。
学习过程中,每人配发专用学习笔记,将学习内容进行记录,也通过这种方式督促组员的学习。我们课题组在每个月的研讨中,每个成员都把各自学习过程中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提出来进行讨论,共同学习。此外,课题组还充分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
通过理论学习有效增加了大家对当前德育形式的了解,也使得课题组成员对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统一的认识。同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一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逐步的形成并逐渐趋于详细。在2012年9月之前,集中理论学习阶段也随着主要研究思路的确定告一段落,后期的学习就穿插在研究过程中按需要进行。
(二)前期的调查研究
2012年9月,45级学生入学,课题组按照理论学习后形成的统一思路,将该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开始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首先对该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样本的前期状态,以便将来与德育生活化实施后的状态进行对比;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德育的看法,分析他们的思想现状,概括他们的心理特点,探讨得出乡镇普通高中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途径,即探索德育生活化的具体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还对班主任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主要了解当前德育的实施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班主任对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的评价。另外还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对家长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问卷、约谈、个案分析。
前期调查主要内容有:对学生思想状态的调查、对学生突出和普遍问题的调查、对家庭德育情况的调查、对班主任德育情况的调查、对学校管理情况的调查、对学校德育评价方法的调查等。
调查主要由贾培林负责,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调查问卷反复修改,由贾培林最后定稿、统计、分析。在初期进行前面所述的全面调查,在后期进行学生情况的对比调查和班主任对学校德育认可程度的调查。
(三)德育生活化方式方法实施
针对前期调查的情况,尤其是我校当前的德育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些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实施,部分活动仅针对45级学生中的实验班实施。这样使德育生活化实施全面展开,但也限于客观条件,有些活动只能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不过这样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对比显示出活动的效果。
1.逐步改进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在具体内容上实现德育生活化:降低高度,贴近学生生活。
国旗下的讲话是升旗仪式的一部分,形式隆重,是一个对学生集中教育的平台,也是一个学校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最初只是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之前升旗,升旗后由政教处对上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罗列,对本周要求进行强调,然后各班级按照次序带回,开始上课。这样的升旗活动只能进行单一的不太深入的爱国教育,以及直接指责学生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再不具备其他的作用。显然指责学生前一周存在的问题这一内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微小,这一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增加了学生演讲这一内容,由学生进行相应项目的演讲。开始时是选取内容,为此专门配备《国旗下的讲话》四册,根据情况选取内容由学生进行演讲。之后发现有的内容与我校的实际情况不符,与德育生活化的要求不符,所以进行了改进:演讲主题事先根据学校德育进程给定,由相关级部或科室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班级,班级选定演讲人,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找到相应的老师进行指导。这种倡议形式的好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学校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这样使演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内容生活化的目的。
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学生在一些内容上讲的不够透彻深入,但如果改为教师讲,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期间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是可以进行学校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一些决策,对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给以解释,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而这一些是需要政教处和课题组教师进行。所以,又在原来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化指导内容:围绕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核心,以指导学生如何看待、如何纠正、如何生活为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并且每一篇稿件的内容都经过具体斟酌,语言表达多次修改,力求降低高度,平等交流,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随着升旗仪式内容的增多,时间已经不够使用,而且单纯的升旗放在课前是可以的,但加上国旗下的讲话还放在课前预备时间,则显得仓促,学生不够重视。为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引起学生的重视,现在将其放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作为一堂集体德育课来进行。
经过三年多的不断探索与完善,现在国旗下的讲话已经成为我校集体德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到学校政策、活动,小到对学生日常行为、言谈举止的指导,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学生进行直接、细致的传达。而且作为我校的重要德育项目被一直保持,调查结果证明其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肯定,并且尤其是生活化的德育内容,逐渐的显示出较以往“大理论”式说教更加明显的效果,也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在2014年11月中有过对46级9、10班和45级4班三个随机班级的简单调查,调查结果是三个班级总平均7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国旗下讲话内容比之前更容易接受,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其余为不知道和少数几名同学认为效果不好。
2. 开展“自尊 自信 自律 自立 自强”——“五自”教育序列活动主题。
在前期学生情况调查中显示:学生对高于生活的德育理论很多持不认可态度,这样的德育达不到较好的效果。为了体现理论内容生活化的效果,将德育的切入点降低到日常生活的高度,把德育理论降低到故事的高度,把行为的指导降低到建议方案的高度。这样,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自尊 自信 自律 自立 自强”——“五自”教育序列活动主题。由课题组成员李竹文老师负责与学校校本课程综合组联合编写了《“五自”教育》读本,旨在通过理论引导、故事启动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并且从思想上加强对“五自”内涵的正确认识,将“五自”的每一项内容演化成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争取达到化解后的各个目标,这样帮助学生最终实现“五自”的总体要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德育生活化的关键还在体验上,“五自”教育序列活动的实施以学习读本作为开端,以主题班会作为发动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付诸实践,在检查督导中确认教育效果。并且在这方面的实施上, 45级几个实验班额外增加一些活动,其班会也作为观摩班会进行校级公开展示,一些受客观环境限制的相关活动也倾向于这几个课题实验班级,例如举办一些学校活动时,会要求这几个课题实验班级轮流参与主持、服务、设计。同时也可实现对比的目的。
“五自”教育的实施,也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使一部分同学的自我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得以提升,以此为契机,将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些事务更多的放手给学生,增加学生会的作用,包括学生会干部成员的竞选、章程的修改、一些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在“五自”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会组织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发挥了出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为班主任所公认。而且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身的思想品德也得到提高,在“自信、自律、自立”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假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对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一定的具体要求,在假期前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的形式通知到家长,信中阐明活动目的、活动要求以及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通过规范的程序鼓励、要求学生参加,从社会实践中接受自立、自强的德育教育。
实施过程中显示出“五自”教育活动能够适应青少年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符合德育生活化的要求,受到师生的认可,特别是几个课题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实验班刘英华老师结合自身体会,撰写《给“顽劣”的孩子一个向善的台阶》一文,获2012莱阳市“十百千万工程”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五自”教育丰富的内涵和低切入点的特点使它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德育中继续推广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日渐加以补充完善,成为我校德育生活化校本资料的一部分。
3.以“孝心、诚心、爱心”为主题的“三心”教育是“五自”教育的有效补充,是结合我校学生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
“五自”教育主要针对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三心”教育,主要是针对生活中学生对待他人的态度,像身边的长辈、同学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三心”教育的开展,以主题班会为发动方式,以各种相关活动为主,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主题教育。
在前期的主题班会中已经体现出内容的针对性,针对之前调查中发现的学生个性自私张扬、社会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思想品德问题,要求各班级贴近生活、围绕主题设计各自的主题班会,强调要求不可以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身边事情去大而空的设计,所有班会都由部分领导、班主任、教师参与。从整个过程中来看,效果非常明显。由于贴近生活,很多学生在班会中感触较深,不少学生非常动情,在多次班会中学生哭声一片。每年的“三心”主题班会上一直这样,可见主题班会内容的生活化对学生效果显著。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班会之后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班会形成的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强化,把班会德育的效果表现出来。例如倡导组织给父母洗一次脚、去敬老院慰问、给家长的一封信、义工活动、诚心签名、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将一些单位定为我校的综合实践基地。
通过“三心”系列主题教育,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孝心教育中,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反映、家校信息反馈表来看,家长反响很大,对学校在这方面的德育工作是非常支持,而且认为效果极其明显。在爱心教育中,敬老院实践基地的高度评价和社会义工等活动的表现也能够证明德育的效果。
4.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通过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滑坡的后果,知道道德与法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法制教育,通过结果认识原因,通过认识原因来对照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情况,进而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加以约束,达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目的。这方面的工作是以每学期的法制教育讲座为主,为此,我校聘请莱阳市鹤鸣律师事务所的潘春雷主任和事务所律师多次来我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通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来进一步消化,再辅助以其他的一些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庭旁听、知识竞赛、专题黑板报,达到感受、理解、加强的目的。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对法律、对犯罪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危害,知道什么行为能够构成犯罪。通过其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切身体会到一个人是怎样由最初的道德约束不足,到后来的法制意识淡薄,最后演变为犯罪。这样利用身边的实例来使学生意识到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重要性,达到法制教育生活化的目的。
5.改变并细化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检查和指导。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有些规章制度渐渐有脱离指导日常生活的倾向,日常行为要求也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例如在手机的使用上仍然沿用多年前的规章制度,严禁携带。结果是越堵越多,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其实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味的堵是不切实际的,有些学生离家遥远,路上家长也不放心,需要联系;
招收的生源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家长的漠视甚至支持。对此我们只能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的录音、拍照功能也可以帮助学生会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合理取证,也便于学生会、班级干部与老师的联系。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结合当前学生的现状以及实际情况的需要,在课堂上和两休期间禁止使用手机,教育学生在合理场合以合理的方式使用手机。诸如此类的规章制度都本着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加以修改细化,让规章制度符合德育生活化的要求。具体方式是印发现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把建议写在背面,由班主任整理上报级部,级部整理报政教处,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政教处进行整合修改。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指导也更加细致。例如: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对此通过班会专题教育,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评比,一段时间内就这么一件事情强化进行。为了要求上下楼要沿着右边走,将所有楼梯中间划上黄线,给学生以提示,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督导实施。定期下发《莱阳四中日常生活指导》,将学生的德育、安全、生活常识等内容综合在一起,人手一份。
通过细致的检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对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认识上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不了解自己的思想品德状态,认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还是不低的;
另一个是对思想品德滑坡的危害认识不够,受家庭、社会或其他的负面影响较深,认为不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对应德育措施:由每天的日常检查和学生会督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每日通报”与其他方面的问题一起下发到班级,让学生知道自己或别人所出现的思想品德上的问题,从中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同时以此对学生和班级来进行量化评价,学生的个人行为会记入个人成长档案,让思想品德水平变得直观具体。较为严重的违纪经校委会做出处理决定之后向各个班级下发通报,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并引以为戒。在通报中还对违纪行为进行分析,指导其他学生认识这些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道德问题。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在这些日常生活行为中认识自己思想品德的大致水平,把生活中的思想品德问题具体化。
在督导上,重视针对具体行为的整改。学校原来的班级量化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强调班级的差别,结果使班主任的工作脱离德育的要求,转而单纯追求量化分数。为了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纠正学生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上来,我们设计日常检查整改通知单,将学生的问题详细记录,一式两份,将通知单送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将整改结果反馈回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面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在得知扣分后置之不理。同时改变政教处的日常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管理变为管理与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会纪律部在检查过程中对一些轻微的问题进行劝阻、教育和警告,严重问题详细记录,交到政教处进行处理,政教处则联系班主任,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商定合理的教育方案,由班主任实施相应教育,然后按照违纪处罚条例给予相应处分,而不是直接给个处分就完成教育过程。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其学习生活中问题的纠正、教育、指导,达到德育生活化的要求。
正确看待学校特殊事件,将其变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素材。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单位,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对这些事情,我们在处理之后,抓住学生参与其中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2014年12月7日起,我校有同学恶心呕吐,事后烟台疾控中心给出了书面报告,确定为诺如病毒引发。但在整个事件中学生明显表现的言论不负责任和媒体素养极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结合这件事情,把整个事情过程中具体的细节告诉学生,分析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食物中毒、诺如病毒、网络媒介素养等。一方面减少造谣传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整个事情处理过程中切身体会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达到在生活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目的。
6.德育文化墙的建设。
在学生生活的场所设置看板,目前将教学楼和综合楼已经设置完毕,正在准备宿舍楼的设置。内容围绕以德育教育为中心,包括励志文章、二十四孝图文、人生发展指导等。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够看到,随时接受这些内容的影响。
要求各班级按照指定主题定期更换黑板报,每次更换后都会打分评比。建设班级文化墙,把教室墙壁进行适当的设计,让同学们自己参与设计,共同感受教室的文化氛围。内容以励志为主,形式上不限,不同班级各有特色:有德育指导内容、目标墙、展示栏等等。宿舍楼文化墙的内容将以生活习惯指导为主。
走廊文化和教室文化的设置填补了文化氛围的空白,也增加了德育的覆盖面,让学生在设计和感受中接受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
7. 开展各种专题活动,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学校还按时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使德育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例如: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学生在尊敬父母上做得不到位,甚至少数学生根本就不尊敬父母,当着班主任的面呵斥父母这一情况,设计感恩主题教育,各班级举行感恩主题班会,评选出优秀的在全校展示,进行征文比赛,开展“给父母洗一次脚”、“大休回家做一次饭”、 “感恩老师”等辅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感恩教育,通过家长的反馈,能够说明活动的有效。其他的诸如针对爱国教育举行的“五四”、“十一”歌咏比赛、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针对破坏环境进行“种下一棵树,留下一颗心”主题活动,针对学生生活无目标进行的龙大公司、新方食品公司劳动实践活动等等。
专题活动的进行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但有一定的时效。
8.增强家校联系,帮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德育,弥补家庭德育的缺失。
首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知道学生的想法。为此结合我校的情况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且充分的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在德育方面的作用,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反馈问题,而且还从家长的角度献计献策,对一些活动给予帮助。也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填写定期汇报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在校表现。定期举行的家长会也是沟通的主要方式。另外,也利用家长会或集体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德育方法的指导。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得家庭德育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阻力还是比较大,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家长对孩子教育认识的不足与他们自身的综合水平的不足。
9. 改进德育工作评价方法
规范量化评价标准。由于前期德育工作过度依赖量化分数,其中记录的学生问题也繁多杂乱,量化标准逐渐脱离实际,随意性和临时性较为突出,指导学生生活的作用大幅度降低,其目的由管理学生逐步的演变成为管理班主任,成为考核班主任的唯一依据。这不仅背离了德育生活化的要求,也使得学生更加逆反,班主任也受其左右,开始过度重视量化评价中的分数,使班主任的整个工作分数障目,不见德育。甚至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例如通过各种渠道营私舞弊。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确认当时的量化评价已经不能正确引导德育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德育生活化。
对此问题,我们规范了量化管理制度,提出了“重视问题”的总体思路,将各种扣分分值相应减少,设置整改通知单,缓和政教处对班主任的管理,加大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让班主任的视线从分数转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上,有精力引导学生、组织活动,以实现德育的生活化。
用其他的评价方式辅助量化评价,实现评价的多样化。
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评价班级,例如流动红旗。班主任的量化评价是一方面,为学生所不觉,但班级整体的评比却是学生有目共睹的,学生会感受到荣誉的吸引。并且这方面不再采用公布分数,而是分段表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典型事例进行集中表扬,例如拾金不昧行为的阶段性表扬。对个案进行书面通报表扬。通过发挥这些生活中案例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提高思想品德的成就感、荣誉感。
对德育优秀案例特殊评价。有的班主任在课题相关方法探究中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工作,设计的主题班会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提供的活动设计可行、有效。对于这些德育贡献,我们进行特殊的单独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班主任重视德育,重视学生,重视德育研究。
四、研究成果
1.通过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开展的各种生活化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学生严重违纪现象显著减少,通过德育生活化的前后期的数据对比以及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进步的高度肯定,证明了德育生活化在我校的有效性。从而使德育生活化成为为我校德育的主要指导思想,学校出于对过程尤其是效果的肯定,将学校的德育工作交由课题主持人负责。
2.研究过程中形成德育教育感悟文章并获奖,有刘英华的《给“顽劣”的孩子一个向善的台阶》一文,获2012莱阳市“十百千万工程”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
李竹文在《教育与教师》上发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尝试》一文;
管大雷的《追求理想教育心态》,获2012年烟台中小学教师读书随笔征文三等奖。
3.研究过程中形成“国旗下的讲话”系列材料;
《“五自”教育》和《礼仪学基础》校本课程教材两本;
部分调查报告和一份调查分析报告;
活动设计和组织材料若干。
五、讨论与思考
1.问题讨论:在研究过程中,分工不明确,工作督导不到位;
我们的调查问卷和研究过程不够专业,科学性上还是有欠缺的;
中间研究材料特别是活动材料不注意系统的保存。
2.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争取专家的指导,增加研究的效率,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认为德育方式方法的设计是德育生活化的重点,针对所面向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前提,通用性的方法可以参考,但有针对性性的方法会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儿童书局.1932
[2]胡菊芳.高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与实践[R].2010
[3]刘晴.德育生活化研究[D] .山东大学.2006
【篇3】省重点课题研究总报告(优秀课题报告样例)
优秀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以下是整理的优秀课题研究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
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他还说:
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 一批到底 ,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研究目标
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爱投数创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 指导学生自学 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研究步骤
推荐访问:报告 课题研究 课题 省重点课题研究总报告(优秀课题报告样例) 省重点课题研究总报告(优秀课题报告样例) 省级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