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稳定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发言材料汇编 (8篇),供大家参考。
目录:
1.遏增量化存量,为地方政府合理支出提供稳定资金来源(秘书长)
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3.防范基层金融风险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4.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5.进一步做好稳金融工作(副总经理)
6.让经济与金融发展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稳步推进去杠杆
7.推动地方金融机构稳健发展要有新举措
8.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全面落实稳保工作(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遏增量化存量,为地方政府合理支出提供稳定资金来源(秘书长)
日前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1)》提出,由于前期专项债大幅扩容以及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后存量项目较多,资金接续需求较大,仍需保障专项债的稳定投入,因此预计2021年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或达x.xx万亿元。为此,蓝皮书提醒,在地方债快速扩容、持续创新的同时,我们也需看到现阶段地方债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区域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
稍早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x个方面的重点改革措施。其中就提出了“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关系到宏观经济增长、金融体系稳定以及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与我国的***地方财税结构、发展型政府特征、地方政府承担宏观调控职能等因素高度相关。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其化解过程既需要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处理存量,也需要继续改革财政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的合理支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与宏观调控周期基本一致
纵观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与监管过程,其周期性规律是较为明显的,本质上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地方政府债务大规模发展是在xxxx年金融危机之后。xxxx年由***财政代发地方债开始,每年新增xxxx亿的规模,这是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的开端。更重要的是,xxxx年x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提出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同年xx月财政部也出台了相应的通知(xxx号文)来督促***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出现,地方政府也在给平台担保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政府隐性债务。
债务规模上升带来的问题日趋受到重视。审计署在xxxx年和xxxx年分别公布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xxxx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救助责任的三类债务共计xx.x万亿,其中融资平台债务达x.x万亿;xxxx年x月末三类债务规模增至xx.x万亿。这些债务中的绝大部分比例都不是以地方债形式存在的,隐性债务规模远超以地方债为主的显性债务。xxxx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正式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根据该文件规定,融资平台回归商业化运行,不能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被赋予适度的举债权限,地方债是唯一的融资渠道;对存量债务进行甄别,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将以新增地方债来置换;鼓励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形式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xx。
20xx年宏观经济出现了较大的下行压力。当年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放松了对PPP的监管,允许融资平台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到PPP项目中。与此同时,金融领域出现了银行理财和券商资管等表外业务的快速扩张,为地方政府债务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20xx年,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监管的方向再次发生变化。20xx年末,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xx年,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共同推出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在统一监管的大背景下彻底控制住了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支持。20xx年也被称作金融监管元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有效地堵住了违规流入地方政府的资金,政府隐性杠杆率也得到控制。同时,宏观经济也进一步表现出下行的压力,地方政府也因此缩减支出,xxxx年基建投资增速回落至x.x%。
xxxx年之后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在继续强调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的同时,“前门”的开放力度加大。xxxx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强调了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xxxx、xxxx和xxxx年,我国新增地方专项债限额分别达到了x.xx万亿、x.xx万亿和x.xx万亿。大幅扩张的地方专项债规模缓解了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也支持了我国基建投资的正常增速,xxxx年和xxxx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分别恢复到x.x%和x.x%,预计xxxx年的增速将更快。
地方债治理重点仍在“开前门”和“堵后门”
地方政府债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不能一味要求降低债务规模,而是要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其一是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意见》要求“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一般债务限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匹配”。这本质上是在“前门”上下功夫,要规范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一般债专项债分别与相应的资金来源相匹配。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上要“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与项目资产、收益相对应的制度,综合评估政府偿债能力”,并“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
从宏观上看,债务本身并非越少越好,债务风险与债务所对应的资产质量直接相关。只要资产的规模和质量有保证,债务风险就是可控的。中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券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相关的信息披露文件一般仅有十多页,相关的债券评级报告也不过三十页左右,披露的信息较为有限。
我国尚未编制出各省级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缺乏最为关键的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债务负担规模和财政风险等相关信息。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债券目前全部是AAA的最高信用评级,地方债最大的风险溢价尚不到x%左右,且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非常小,无法体现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和信用风险的差别。加强风险评估体系xx和地方政府信息披露是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来源“前门”的关键。
其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意见》要求“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这是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关键,要“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重点在于“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目前学界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范围界定尚存分歧,相数据来源也有限,导致不同学者以及国际机构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估算存在着较大差别。xxxx年和xxxx年两次审计报告中所显示的xxxx年末和xxxx年x月末地方政府总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规模分别为xx.x万亿和xx.x万亿元,分别占到同期GDP的xx%和xx%,这部分债务于xxxx年末已基本转换为地方政府债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了政府增扩(augmented)债务这一口径来估算中国政府的真实总债务,包括显性债务、融资平台债务与专项xx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xxxx和xxxx年这一口径下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xx.x万亿和xx.x万亿,分别占当年GDP的xx%和xx%。这与李扬教授xxxx年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中认为在数十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中约有xx%是配合宏观调控而被动产生的结论基本符合。对于这部分债务,既不可放纵默认,也不可操之过急。《意见》中主要强调三点:一是严格控制“增量”,坚决控制风险继续积累;二是转变融资平台职能,剥离其政府融资性质;三是通过发展市场化、法治化机制来处理存量债务,并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近年来潜在增长率有所下行,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客观上约束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刚性。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端需求侧管理的意义愈发重要。强化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实现财政高质发展的重点并非降低政府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而是严格控制隐性债务,规范政府显性债务,做到更好地“开前门,堵后门”。
我国当前财政赤字水平并不算高,政府债务规模也总体风险可控。未来仍有较大的赤字和国债政策操作空间。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面临外部冲击的环境下,中国争取早日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的2035年远景目标,仍需进一步发挥财政的逆周期调节功能,保持经济增长底线。在全球各国经济、科技竞争态势日益增强的环境下,经济总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当经济总量赶上去后,相应的科技创新,乃至国内就业等问题都将更容易得到解决。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在全球有蔓延之势,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疫情也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当前应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以及经济稳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造成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增加了经济金融风险。
一是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当前,疫情已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今年全球及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从中国PMI整体发展来看,制造业、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呈现几乎一致的下跌幅度。
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国内外生产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产业链多环节的接续影响。从疫情涉及产业来看,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直接受到冲击,而制造业前期开工不足也将明显限制生产规模。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来看,制药业、半导体业、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能源产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对需求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行为将更趋理性、保守,投资活动趋于紧缩,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引发海外需求整体降低。整体而言,我国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都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宏观杠杆率提升。自疫情暴发以来,延迟复工使宏观杠杆率承受压力。一方面,疫情已明显制约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发展,企业利润下降致使企业债务负担加剧,不良贷款率增加,违约风险提升。
另一方面,全国普遍延迟复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偏低、产业链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率偏低,致使经济增速预期下降。在住户债务方面,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信贷是最主要构成部分。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将向住户偿还能力形成传导,加剧住户债务负担与违约风险。疫情加剧金融风险积累,稳增长与防风险动态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但就总体发展来看,体现为局部企业的债务杠杆风险与流动性风险,转化至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
三是金融市场风险增加。自疫情暴发以来,受短期的恐慌情绪、长期经济增长负面预期、全球股市联动等影响,引致世界多国股票市场价格下跌。自x月x日起,全球疫情暴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再次引发债券市场恐慌、收益率水平明显下行。在短期,国内债券市场将经历疫情冲击带来的反复震荡。在疫情引致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的情形下,我国不仅应聚焦当期生产活动稳步恢复,更应关注悲观预期导致的未来需求不足,以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支持金融市场稳定发展,防止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引致的企业净资产价值进一步降低。
四是利率风险预期增强。疫情突发期间,居民出于消费、避险等目标而产生的食品类商品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CPI抬升。今年x月CPI同比增速高达x.x%,x月CPI增速稍缓解至x.x%,但仍处于历史高位。与此同时,生产价格呈现通缩状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再度转为负值,同比下降x.x%,显示生产领域有效需求不足。
近期国际油价下行,进一步抬升了PPI通缩压力。结构性通货膨胀通常伴随需求缩减型货币政策。但当前经济整体需求偏低,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明确,又将对现有通货膨胀造成压力。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区间,结构性通胀与国际油价下行将引发利率风险预期,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难度,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升金融风险发生概率。
五是汇率风险积聚。自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走高趋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多重因素将对人民币汇率施加贬值压力。第一,经常账户货物贸易面临逆差压力。当前,全球疫情正处于快速传播阶段,疫情带来的海外产业链受阻、总体需求降低都将导致出口规模明显降低。第二,经常账户服务贸易仍然面临逆差压力。随着疫情在多国暴发,其将对海外旅客来华旅游活动产生明显抑制,因而服务贸易仍可能面临逆差压力。第三,国内货币适度宽松加剧逆差压力。为充分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国家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早部署、快行动,特别注重预期引导,已形成专项再贷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移等多项举措。针对未来的生产生活恢复,货币政策预期还将进一步宽松,由此将增加汇率贬值风险。
六是流动性风险加大。疫情之下,经济主体风险偏好降低,可供交易的资金与交易意愿、到期债务总量相比偏低,引发流动性风险。疫情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为企业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全球市场流动性风险三个层次。
首先,企业流动性风险方面,复工复产的延迟已致使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餐饮、旅游、电影等生活性消费行业销售额损失预计将分别高达数千亿元。其次,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方面,中小企业日常流水显著低于预期,餐饮业、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企业清偿能力下降,结合央行适当展期政策要求,致使商业银行现金回流能力下降。与此同时,疫情引发的短期存款流失与到期存款延期进一步加剧了风险。再次,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方面,海外疫情的暴发与扩散对全球经济形成冲击,而原油价格下跌同样致使优质资产面临变现需求。多国货币政策调控释放的流动性,虽然能够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但对抑制病毒传播而言仍然效力有限。企业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全球市场流动性风险,都将对我国宏观流动性产生压力。
积极防范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面对疫情对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我国要加强顶层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科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支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实施稳健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中、短期内或将继续承担提振总需求的大任。第一,适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在为全社会流动性整体纾困的同时,部分缓解汇率风险。第二,定向降准更加关注房地产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当前定向降准重点是普惠金融,维持小微企业生命力是主要目标。而鉴于房地产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应当逐步转向对上述产业的信用支持,特别是确保产业链核心环节企业信贷充足。
二是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面对疫情的负面冲击,我国财政政策需注重功能性,在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领域实现支撑,并形成对稳金融目标的有力配合。第一,更加积极地实行减税降费,惠及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尽快缓解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趋紧状况,化解流动性风险。第二,形成就业、外贸专项补助资金,防止失业率增高、外贸需求过低引致的经济增长风险与汇率风险。第三,加大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服务、金融科技服务、基础科技研发活动等相关的“新基建”投入,提前布局与经济中长期增长相关的基础设施xx,特别是完成产业链重点环节基础设施xx,将为国民经济恢复稳健增长提供助力。
三是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xx。***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0年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xx。针对疫情引发的多重金融风险,特别是短期内全球股票、债券、原油市场数次下跌引发的国内金融资产价格震荡,继续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非金融企业融资来源,分散银行体系间接融资主体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主体风险,是维系长期金融安全的必要举措。
第一,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xx。当前,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券商柜台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格局已初步建立。但创业板对优秀创新企业的吸引力和包容度不高,新三板也长期存在市场流动性不强问题,因此,应加强这些市场xx。第二,关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券市场xx。虽然疫情曾致使我国债券市场处于水平波动状态,海外疫情暴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再次引发债券市场冲击,但宽财政、宽货币的政策预期,将为国内债券市场带来发展机遇。为实现对银行业信贷融资、股票融资的功能分担,债券市场应提升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第三,稳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xx。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xx,一方面要推动传统金融企业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基础科技衔接,开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先行试点研究工作,加强金融市场统计信息xx;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灵活适配的金融政策体系,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内部环境遭受冲击的复杂状态下,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与经济状况、企业承担状况相适应,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四是健全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国家和各地区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各项风险发展情况,适时采取政策措施化解风险。针对今后一段时间金融风险可能存在的突发性、敏感性、开放性特征,国家和地方应当从三方面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第一,加强对宏观经济指标纳入,特别是全球宏观经济指标。疫情对金融安全的威胁,以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威胁为基础。经济萧条,将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可能因素。考虑到国内复工复产效率,产业链尚未修复,而国外疫情蔓延同样使得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负面增长预期较为一致,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应充分考虑国内与国外经济状况,形成对国内与全球经济增长、国内与全球通货膨胀率、投资与消费活动、经济景气指数、经常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大中小企业盈利水平、居民收入等指标的及时监测。
第二,覆盖国内外多层次的金融活动。鉴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横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而国外金融市场受疫情影响已呈现明显下行趋势,及时监测国内外不良贷款率、流动性等变化,适时应对潜在风险,才能降低风险传染概率。
第三,运用临近预报技术实现高频监测。受制于数据发布速度,现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低频性,最快仅可按月度频率发布。针对疫情带来的多重不确定性,为形成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可依托临近预报技术提高监测频率,对经济与金融发展形势展开实时分析。
防范基层金融风险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农村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近年来,针对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不懂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受高额利息诱惑,缺少防范意识,非法集资案件“下乡进村”的新趋势,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推行一系列农村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引导农村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并远离非法集资,切实防范和化解基层金融风险。
一、建立“四级联动”体系,筑牢地基钢筋。坚持“政府主导、乡镇主体、村级主责、村组参与”的农村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层级工作架构,建立“县、乡、村、组”联动联防机制,推动责任和压力延伸到基层防非最前沿。一是政府层面主导。建立农村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定期不定期召开打非工作协调会。二是乡镇层面主抓。建立以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打非专干专门抓工作机制,邀请法律及金融专家加强对打非专干业务培训,学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金融诈骗相关知识,解答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深度剖析非法集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从根本上提高打非专干业务素质。三是村级层面主责。突出村为主,书记、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各村(社区)明确一名村干部兼任打非专干,纳入村级综治维稳管理内容,要求各村利用“农家书屋”、助农取款点、便民服务站开展打非知识宣传。四是村民小组层面主业。明确要求各村民小组组长兼任协管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小组长包家到户“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对不在家农户以短信和微信进行宣传教育,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通过“县、乡、村、组”联动联防,建立起垂直管理的全方位、全覆盖宣传防控网。
二、推行“四项结合”模式,夯牢宣教阵地。突出宣传教育这一核心,在加强日常宣传的同时,在宣传载体和渠道上拓展深化。一是与主题宣传月相结合。每年结合全县“春风行动”“x·xx”消费者权益日、“农村法治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月,举办以“远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下乡进村”现场宣传活动,扩大受众覆盖面,发放宣传资料和物品xx万份。二是与金融保险知识宣传相结合。创新推行商业保险业务推荐与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融合办法,要求业务员推荐保险业务同时,面对面进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选择正确理财渠道。大力开展“金融知识进课堂”活动,编制发放《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x万份,实现重点人群打非宣传全覆盖。三是与文艺下乡进农村相结合。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与“送戏下乡”、“文化进村”结合起来,精心编排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的文艺节目,列入“农村村晚”“农民丰收节”“农民艺术节”等文艺演出中,让群众既收获快乐又受到教育。去年,共组织各类演出xx场次,观看演出群众达到x万余人。四是与部门履行职责相结合。借助新闻媒体、互联网通讯开设“防非打非”专栏。在电信、移动、联通建立短信群发系统,发教育警示短信。在银行机构农村网点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LED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播报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内容。针对春耕农忙时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节,成立xxx个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进行宣传。
三、创新“四个环节”监管,打牢防范链条。坚持以“一签两查三控四治”加强风险防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农民合作社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每个合作社的负责人进行相关法律培训,严格签订不非法吸收存款承诺书,从源头遏制非法集资的势头。全面排查乡镇(街道)辖区内短租公司、临时销售商铺等可疑点;全面排查区域内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以高额提成诱使业务员、代办员发展熟人储户情况。对发现非法集资苗头人和事,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坚决把农村非法集资风险消除在事前状态。大力开展高利贷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农村大操大办专项整治、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切实防范和化解区域内的金融风险。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需强化风险防范
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以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业务形态日趋多元,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突发性和较强的负外部性特征,而且由于互联网属性,其风险的波及面更广、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些问题和风险:某些业态偏离了正确的创新方向,部分机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制度缺失,有些甚至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近期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对行业声誉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成为广泛共识。
二、***高瞻远瞩,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党***、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工作,***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抓紧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今年,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十六个相关部门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研究制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原则、重点、职责分工和进度安排。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去年x月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扭转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偏离正确创新方向的局面,并通过总结治理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专项整治以“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积极稳妥、有序化解;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远近结合,边整边改”为原则,突出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重点领域进行整治,切实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
为保证整治效果,创新运用抓准入、资金、奖惩、内控、技术、反倾销反补贴等多类整治方法。针对互联网金融跨领域、跨地域经营等特点,专项整治强调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和沟通,按照“部门统筹、属地组织、条块结合、共同负责”的精神,***和地方共同负责、各有侧重,初步形成了全国联动、稳妥有序、方法创新、兼顾长效的工作格局。
三、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体系,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要按照边整边改、标本兼治的思路,以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在全面排查和妥善化解风险点的同时,抓紧开展长效机制xx。
第一,针对互联网金融跨界混业经营、贯穿多层次市场体系的特征,逐步健全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一是强化准入管理和功能监管。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实质与功能属性确定监管要求与监管主体,实现对各金融业态、线上线下金融行为监管全覆盖。坚持监管公平性,明确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活动适用与传统金融机构从事类似业务基本一致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规则。二是实施“穿透式”监管。把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综合全环节信息判断业务性质,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定。三是完善***与地方金融监管分工。由于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的跨区域经营特征明显,由***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牵头开展专项整治,是对***与地方监管分工的有益探索。
第二,针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大量“长尾人群”的特征,既要发挥其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互联网金融投资者人群大多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要规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信息披露,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强调“卖者有责”。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投资者金融素养,引导树立“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二是建立“反倾销、反补贴”制度。一些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为争夺“长尾”客户,承诺有悖金融规律的高额回报,其实质类似商品贸易领域的倾销行为,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要清理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制度。三是规范关联交易。由于互联网产品通常具有用户越多、场景越多、粘性越高的特性,容易形成规模庞大、客户众多、跨领域经营的从业机构。对该类机构要立足宏观审慎监管,完善防火墙制度,加强对机构实际控制人和控股大股东的管理;对跨界混业经营的机构,强化对机构间互相持股、高管交叉任职等情况的监管,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和“多而不能倒”。四是规范广告宣传。一些从业机构进行虚假违法宣传,对社会公众具有一定误导性和迷惑性。要加强金融广告管理,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的机构,不得对金融业务或公司形象进行宣传;取得相关业务资质的,宣传内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特征,既要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又要注意防控技术风险,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但若出现网络或信息安全问题,其风险的扩散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传染性更强。因此,一是继续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依托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二是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但其信息系统安全面临黑客、木马病毒等威胁,尤其是一些互联网从业机构拥有大量用户数据信息,确保用户信息安全至关重要。要加强从业机构信息安全系统xx,提高技术安全标准。强化公民信息数据隐私保护,加强数据模糊化处理等隐私保护技术的开发使用。建立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制度,防范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洗钱、恐怖融资等行为。三是提升互联网金融监管水平。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数据技术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和方法,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技术支持,努力实现在线监管、实时监测、精准治理。
第四,针对互联网金融快速迭代、形态多变的特征,精准把牢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关键环节。一是加强资金监测,严格执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对资金账户及跨行清算实行透明化、集中化运作,实现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的全方位监测,从源头管控互联网金融风险。二是加强为互联网金融活动提供交易、支付清算、托管结算等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建立统一标准,加强监管统筹,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自律作用,制定行业标准、数据统计、信息披露等制度,完善自律惩戒机制,形成依法依规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全覆盖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
第五,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外部环境交互性较强的特征,不断优化金融生态,营造法治健全、企业内控、社会监督的良性治理环境。一是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框架。各类互联网金融活动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在确有空白的领域,抓紧推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xx,引导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强化企业内控。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参照金融和信息科技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具备健全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等软硬件条件。三是加强社会监督。探索建立举报制度,发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研究制定“重奖重罚”制度,在给予举报人奖励、强化正面激励的同时,提高金融违法成本和威慑。充分发挥会计师、律师、评级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鉴证和监督作用,加强社会征信体系xx。
进一步做好稳金融工作(副总经理)
***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稳金融,在“六稳”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稳金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空前宽松的货币刺激,这些政策抵消了危机冲击,防止了经济和价格出现螺旋式下行。但由于发达国家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高企、增长动力不足、通缩压力挥之不去的阴影尚未消去。
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来看,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20xx年,***提出了稳金融的总体政策取向,人民银行先后七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对冲了信用收缩压力,稳定了市场预期。我国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较好平衡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总体保持稳健。
因此,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做好稳金融的工作。稳金融在“六稳”中起着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稳金融能为稳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撑;只有稳金融才能稳预期,增强对经济向好的信心;稳金融也能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和稳投资。同时,也只有稳金融,才能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发生。
深刻理解稳金融的主要目标和内涵
结合***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从货币政策目标和金融稳定的职能出发,稳金融的主要目标和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守币值的基本稳定这个根本目标。从世界历史上看,货币政策曾被用作追求经济增长的手段,甚至希望通过容忍高一点的通胀来换取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长。但实践表明,这样的想法难以实现,会出现高通货膨胀甚至会出现“滞胀”的后果,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要坚守币值稳定这个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就业和经济增长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宏观杠杆率为债务总额与GDP的比率,反映的是总体债务的积累程度。到xxxx年x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约为xxx%,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xx.x%,上升过快,近xx年平均每年上涨x.x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xxx.x%,处于较高水平;政府杠杆率xx.x%,在合理范围之内,但隐性债务需要引起重视。
要确保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稳定的目标。20xx年以来,在党***、国务院的领导下,针对不同风险分类施策。如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及时针对解决;对可能持续存在的潜在风险,主动积极化解;对将来可能显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做好处置预案。目前来说,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总体风险可控,下一步应主要关注防范与化解房地产价格风险、中小银行风险、资本市场大起大落风险、P2P网络平台风险等。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以及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x万亿美元以上。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机制,逐步形成了市场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宏观经济格局下,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水平和弹性,有助于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内外均衡。
稳金融需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稳金融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桥梁。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切实降低间接融资的实际利率水平。要抑制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支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增强其资本实力,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xx,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要全面推行注册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培养发展长期投资者,切实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要完善法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要规范发展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私募信用等基金工具,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融资。
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把握好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并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xx、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让经济与金融发展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稳步推进去杠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党***一直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推进去杠杆,金融体系防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目前,仍须进一步深化认识,不断巩固去杠杆成果,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合理的金融杠杆是资产与负债管理在现代金融行业的正常体现。金融的核心功能就在于连接资金短缺部门和资金盈余部门,为资金短缺部门加杠杆,使之能够以有限的自有资本控制数倍于己的资产、扩大生产活动,进而实现营利目的;同时也为资金盈余部门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分享生产活动盈利提供了有效机制。因此,适度的杠杆率不仅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杠杆率过高,就会对经济造成伤害,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我们要吸取一些国家的教训,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稳步推进去杠杆,在总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当前,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同推进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和居民部门去杠杆。
引导企业部门积极去杠杆。一方面,应严格落实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制度,构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同时严控影子银行规模和表外业务风险,从源头控制企业部门杠杆率。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化解债务风险,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优质企业。
引导金融机构适度去杠杆。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监管治理,目前金融领域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问题已得到明显缓解。资金空转一方面会增大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会增大金融系统风险。对此,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防止监管套利。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实时掌握市场资金流动状况。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大金融体系监管力度,实行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双管齐下,有效应对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
引导居民部门渐进去杠杆。近几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趋于上升,主要缘于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火爆导致炒房行为和住房贷款大量增加。对此,我国采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提高首付比例,取得了一定成效。稳步降低居民部门杠杆率,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必要建立健全包括房地产市场、银行部门、银行间市场、资本市场等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应对框架。同时,对影子银行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融资进行清理整治;对消费贷款资金进行严格管理,防止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实践表明,短期内去杠杆会使资金面承受压力。但是,只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力度,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加强政策协调和市场沟通,避免在处置风险过程中产生新风险,阵痛很快就会过去。随着结构性去杠杆成效不断显现,经济与金融发展将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推动地方金融机构稳健发展要有新举措
近年来,我国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地方金融机构在业务模式、客户定位、产品创新等方面初步形成自身特色,弥补了原有金融体系的不足,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与社会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高度期待相比,我国在市场准入、业务创新等政策方面仍偏审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受到较多限制,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与此同时,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存在经营模式粗放、偏离主业主责、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一是经营观念还没有彻底地从思维惯性中解放出来,依然强调规模扩张及发展速度,忽视资产质量改善及效率提高。二是部分地方金融机构不切实际,过分跟随全国性金融机构的步调,将资金大量投放到大中型企业;部分机构跨区域粗放发展,偏离了原来正确的市场定位,忽视了本地客户和普惠金融服务。三是不良资产占比高,处置渠道和力度不足。
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冲击,中国金融业难以避免的周期性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逐步显现,经历过高速发展之后的地方金融机构稳健性更是受到挑战。下一步,应多方发力,协同施策,以新的举措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方金融机构要发挥好主体作用。一是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真正发挥董事会决策作用和监事会监督作用,减少内部人控制和不规范的关联交易,形成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应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要降低不良贷款率,回归本源,加大对优质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的服务;负债端应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良性产品创新,提高稳定资金来源。三是应完善风险监测体系,不仅要按相关办法提高资本充足率、按规定计提贷款拨备,还要完善日常动态的风险监测体系,加强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监测,防患于未然。此外,还应特别关注有较大概率出现流动性风险苗头的金融机构,提早调整和预警,做好应急预案安排。
其次,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从全球看,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在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逐步放宽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挥市场化机制优势,稳步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为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普惠性的金融服务。当前,应重点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增资扩股,支持发行新型资本工具补充资本,并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上市。近期快速收紧互联网存贷款政策措施对地方法人银行冲击较大,应适时调整政策要求,解决部分银行负债渠道单一、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将互联网贷款展业范围拓宽到省级行政区域。
再次,地方政府要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出台地方金融条例,明确地方政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等职责,并赋予属地金融风险处置权。下一步,应引入更多专业人才、建立风险处置基金,提升属地风险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恪守行为边界,到位不越位。在城商行、农商行重组改制过程中,地方政府重在发挥组织、协调等作用,不应不顾实际搞“拉郎配”。地方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实施市场化选聘,并且应具备金融工作经历。还要不断优化地方金融生态,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行为,及时清除危害基层金融生态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此外,对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在加强监管和引导的同时,也应采取新的支持措施,明确其法律地位,鼓励其稳健发展、提升服务,发挥好地方金融组织对正规金融机构的补位作用,更好地优化多层次、有活力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全面落实稳保工作(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今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式长期呈现出复杂严峻的态势。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承担着稳定企业发展、保证社会就业工作的社会责任,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保障工作成效,建行xx市分行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多举措多渠道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为更好地落实工作开展,建行xx市分行在思想认识层面加大对全员的宣传培训,让全员充分认识到金融支持对稳定企业发展、保证社会就业的重要作用。
建行xx市分行积极贯彻党***、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人行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在主要思想上与党***一致,将党***的引领作用带入到实际工作开展之中。
根据实际工作,对全员尤其是一线业务人员开展多次的思想培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形式,将金融支持在稳定企业发展、保证社会就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生动地展现给全体员工,提高政治认识。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建行xx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央行、监管机构和上级行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加大对实体经的金融供给,立足银行业职责,从保障民生就业、服务市场主体、提升服务质效等诸多方面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民生底线。
积极调整信贷政策导向,加大信贷支持。未来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势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建行xx市分行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导向,在继续保持对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将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将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作为重点支持;将制造业领域作为信贷投资重点,重点支持化工、汽车制造、医药制造、废弃资源利用等行业。
快速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及时有效对接。以往的工作模式,都是企业将需求反馈给银行,银行开展调研之后开展融资工作,这样效率有所降低,且有限资金无法及时准确的分配给实际需要的企业。为此,建行xx市分行成立由分管经营行领导带队的专门项目服务团队,对全国和地方的重点疫情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以“百行服务千企万户”活动为抓手,逐户走访,了解客户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综合性的金融解决方案。
优惠利率、线上融资、简化流程等多措并举。互联网时代下,线上融资的优势明显,流程较之线下融资也简便许多,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金融支持稳保工作的开展,建行xx市分行积极开展优惠利率、线上融资、简化流程等多管齐下的策略。充分利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金融工作积极应对疫情防控,针对全国及地方性重点客户提供利率优惠及专项贷款额度;积极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强化线上服务工作,针对防疫重点企业,优化审批流程,专设绿色通道,从而确保资金能够实现高效的畅通使用。
集中逐户攻坚,确保项目融资效率。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则是重大项目融资难,效率低。而缓解这种情况好的策略,便在于银行能够主动出击,对每个客户开展单向攻坚调研,从而有效提升项目的融资效率。建行xx市分行为有效应对重大项目的及时需求,设立攻坚战制度,由市分行公司协调牵头,专门成立了项目攻坚小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细致的编制项目进度计划表,针对不同客户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对项目及时跟踪,从而真正有效地解决客户的融资需求。
聚焦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建行xx市分行在做好重点领域支持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普惠金融“复工助企”计划,从而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复苏;推出专属信贷服务产品——“云义贷”,通过组合信用及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灵活满足疫情防控全产业链及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全力推进“财园贷”业务,从而落实政府部门关于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采取多重举措灵活应对疫情突发,采取设置宽限期、延长还款期限、附赠保险权益等方式为企业减负;进一步创新产业链融资产品,重点推出E信通、民工惠等网络供应链产品,切实跟进和解决好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
加大信贷资源倾斜配置,确保信贷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将新增融资重点主要转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基础设施xx、“三农”以及扶贫等诸多领域,确保有限的资金及时有效地起到支持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复产复苏的支撑作用。
凝聚金融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建行xx市分行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员自上而下形成了金融支持对稳定企业发展、保证社会就业所具有重要作用的思维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斗志昂扬,积极完成各自的指标任务。
全行对公贷余额较去年大大增长。截至x月底,全行对公贷款余额xxx.xx亿元,较年初新增xx.xx亿元,其中:大中型贷款余额为xx.xx亿元,较年初新增xx.xx亿元(小企新增x.xx亿元)。客户授信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截至当前,今年累计给予大中型客户授信xx户、金额为xx.xxx亿元,其中投放xx.xx亿元。而当下正在积极组织授信申报的项目为xx个,预计完成授信金额达xxx亿元。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建行xx市分行在当前取得成就基础上,继续贯彻并出台有效举措,努力将金融支持对稳定企业发展和保证社会就业方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一是要继续贯彻党***的决策部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中营造更为积极浓厚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国家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到位;二是不断创新思想和工作方法,推出和积极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多项直达政策支持工具,从而有效稳企业保就业,推动金融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三是制定长远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三者相统一,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形成攻坚合力,让金融的能量更好的释放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