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15篇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15篇

时间:2022-05-27 09:2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15篇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1

  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之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想永葆初心本色,必须牢记“三个不忘”。

  一、永葆初心本色,坚决不能忘了“我们是谁”

  我们是永远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烈火中百炼成钢。革命之于我们党,不仅是历史活动,还是一种浸入灵魂的精神气质。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再讲革命不合时宜了。针对这种观点,xxxxx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实践证明,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既是一部社会革命史,又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不能丧失了革命精神,不是一味地反思革命、告别革命。我们必须不断挖掘和丰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意蕴,始终坚持“两种革命”一起抓,开新局于伟大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xxxxx也多次以“人民的勤务员”自喻,并提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自我要求。“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立场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立场的生动表述,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形象概括。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记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

  我们是时代的答卷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xxxxx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近百年来,围绕“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国,怎样建设新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创造性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考出了好成绩。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的重大时代课题,“考题”更难了,“阅卷人”的评判更严、期望更高了。不忘初心,我们就要牢记“答卷人”身份,永葆“赶考”精神,给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二、永葆初心本色,坚决不能忘了“从哪里来”

  我们是在伟大真理的光芒照耀下前进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成功突围并不断开拓康庄大道的。历史以铁的事实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苍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xxxxx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坚定这份信仰、这份信念、这份忠诚,让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

  我们是在辉煌历史的传承接力中走来的。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毛泽东说:“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xxxxx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并立足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起伏170多年、中华民族传承发展5000年,勾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的节点坐标和壮丽图景。他还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忘初心,就不能割裂我们的精神命脉,而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植中华民族的“根”,守好中华民族的“魂”。

  我们是在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壮大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的实践主体。回顾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人民的汗水浇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是人民群众在创新创造中闯出来的。再往远里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离开了人民,党的事业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不忘初心,任何时候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永葆初心本色,坚决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

  风雨兼程,不忘我们为什么出发的历史。百年中国长卷,历史的追光始终跟随着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这艘红船劈波斩浪,引领党和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党的历史直通现实又指向未来,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仅会模糊对当下的认知,还有可能贻误对未来的预判。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铭记我们为什么出发的历史,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以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闯关夺隘、砥砺前行。

  对党忠诚,不忘我们为什么出发的信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只有把“忠诚”作为立身之本,方向才不会偏离,道路才不会走错。党的发展历程告诫我们,不走错路必须与党同心,少走弯路必须与时俱进,力避邪路必须与民同行。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走得太久,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前方的路还很长,容不得我们停下脚步,要始终做到讲党性、有信仰,用实际行动回报党恩,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实干担当,不忘我们为什么出发的梦想。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百年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初心。有初心就会有担当,不忘初心才能敢于担当。我们要牢记为什么出发的中国梦,争做追梦人、圆梦人,以不懈探索的勇气、敢于人先的担当、紧弓满弦的实干,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奋斗中实现伟大梦想。

  同志们,我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考”中能否“考”出好成绩,关键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永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做直面问题的担当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危难险阻面前敢挺身,失误过失面前敢担责,遗留问题面前敢承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落实决策、化解矛盾、推动工作,敢闯敢试敢为先,培塑开拓精神,在民族复兴伟业中践行党员干部应有的实干担当。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2

  同志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初心的第一要义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99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新时代强烈呼唤初心,初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这里,我们结合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紧紧围绕铭记初心这一主题来上堂党课,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下面,我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铭记初心、和我们怎么做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的初心是什么

  在革命战争时期,物质极度匮乏,资源十分有限,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xx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解秀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条棉被剪开,将半条棉被留给了徐解秀。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仅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综合国力羸弱不堪,共产党将个人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在回国之前就已经在美国成绩斐然,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却毅然决然选择回到贫瘠的祖国,妻离子别、隐姓埋名,投身国防武器建设一线。

  28年始终如一、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中国第一颗氢弹,直到长期受辐射患癌去世,他的名字才被后人熟知。邓稼先用其一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虽然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改革开放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无论改革的外部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评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我们党推进改革放开的最本原的初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我们党成立即将百年,对于一个政党,百年恰风华正茂。一路走来,虽然不同的时期初心表现不同,但内在的精神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烈士、建设精英和改革先锋铭记初心、接续奋斗,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如果共产党人忘记了初心,我们党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离开了初心,我们党就难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二、我们为什么要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一)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把握

  从历史的维度把握,我们党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如今成为拥有8900万党员、460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带领人民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从推行改革开放到如今领导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历史的长河里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取得成绩实属不易。

  正是因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利益,才能始终怀抱着一颗为民初心,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财富,正是依靠这些精神书写历史、成就现在,也要继续依靠这种精神开创未来。

  从现实的维度把握,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奋力一跃;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补齐社会治理相对滞后、公共安全风险频发的短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还清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建设山清水秀、天高云淡的美丽中国,唯有久久为功。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急速行军之后必须拉上的掉队一员,都是再踏征程必须重整的行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铭记初心,切不可以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懈怠想法。

  (二)从国际和国内两种形势来把握

  从国际形势来把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风云际会,“黑天鹅”、“灰犀牛”各种风险层出不穷,个别发达国家挑起贸易摩擦,霸权的大棒肆意挥舞。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进程中,遇到些风风雨雨、沟沟坎坎都是“成长中的烦恼”、“生活中的常态”,要始终坚守初心,不为外部势力所惧,积极应对横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沟坎、一个个险滩,把“沟”“坎”转化为“时”和“势”,定能喷薄出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强大力量。

  从国内形式来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红利减弱,制度红利、技术红利亟待挖掘,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日益凸显。

  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高水平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水涨船高。正因如此,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必须从一而终、一以贯之,须臾不能忘却、片刻不能割舍。

  (三)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视角来把握

  从机遇的视角来把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建设“一带一路”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落后挨打到大国外交在世界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装在心里、扛在肩上,中国号的巨轮才能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彻底摆脱狭小水域的困境,开足马力、击水行舟,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

  从挑战的视角来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前段时间各种新闻都在报道攀登珠峰堵车现象,大家可能也都有所耳闻,在高海拔极端寒冷缺氧的生存条件下,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和身体上的不适,成功登顶是让人自豪的,也是令人佩服的经历。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有很多人却死在登顶之后返程的途中,因为任何长时间的停留、情绪和身体上的变化以及放松警惕、掉以轻心,都会引起死亡率的上升。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说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昨天的成功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尤其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在承平盛世之时,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

  三、结合主题教育,把握坚守初心的方法路径

  一是用理论支撑初心。政治上、初心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发展的事业中来,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掌握和运用蕴藏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

  二是用忠诚诠释初心。忠诚是初心的应有之义,铭记初心必须要讲忠诚。这种忠诚,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

  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涯和职业生涯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被人“围猎”的风险。职务越高,风险越大,如果不忠诚或者不够忠诚,人民立场就会偏,初心使命就会淡忘,政治上就会动摇,就可能在利益面前失态,在关键时刻变节,就难以经受住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不利于化解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是用行动践行初心。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再高尚的初心,再宏伟的使命,如果不付诸于行动,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而明代张居正倡导“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的考成法,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中兴”。历史反复证明,唯有真抓实干、知行合一,把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到行动上,既定的目标才不会走偏,期盼的效果才不会落空。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要精神不衰、本色不改,不忘建党初心、探索强国新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牢记xxxxx的殷殷嘱托,紧密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持初创者心态,发扬铭记初心的新时代要求,始终把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装在心里、扛在肩上,切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3

  2021年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鲜明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豪迈宣示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不断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心决心。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做个解读,谈点学习体会。我讲三个问题。一是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始终坚定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信心。二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实践要求,勇担新时代首都新发展的使命责任。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始终坚定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在接续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筑牢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了我们面向未来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与信心。

  一是深刻认识讲话的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乃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与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三个深刻改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而产生的,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的必然结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具有历史必然性。第二,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大历史观,全面回顾了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创造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百年来党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让我们不断增强历史定力,不断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底气。第三,讲话庄严宣告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告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千年企盼,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讲话庄严宣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宣告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已经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是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光彩夺目的篇章。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历程之艰辛、成就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化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能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意气风发,积极进取,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二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要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奋进新征程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接续推进强国伟业擘画了宏伟蓝图,展望了光明前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中不断奋勇前进。第一,讲话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时代号召。习近平总书记讲:“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是党中央对全体共产党员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嘹亮冲锋号。号令已经吹响,行动刻不容缓。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第二,讲话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夺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胜利的信心与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连续用了三个“一百年”让我们在今昔对比中强烈感受到一百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第三,讲话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也是当代共产党人担负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一个“不可逆转”,一个“不可阻挡”,这“两个不可”,实际上明确了我们当代共产党人身上担负的时代责任,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三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能够指引我们开辟新的百年未来。第一,讲话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县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县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一个“行”字,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县帜高高地举起来了,掌声也响起来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间具有密切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功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伟大创举。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淬炼中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世界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县帜上是完全正确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全正确的!第二,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讲话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持续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要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诗篇,也必将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实践最鲜活的土壤。第一,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高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这是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党向人民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展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三个伟大光荣”的庄严宣告,充分表达了我们的自豪与喜悦、豪迈与坚定,对于我们更加深入领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讲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规律,让我们明白了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应当做到“九个必须”。这“九个必须”是对过去一百年我们取得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更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征程中继续取得成功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第三,讲话对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对新征程上如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局性、前瞻性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七千余字,脉络清晰,逻辑严谨,亮点纷呈。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说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会议主题和宗旨,向世界庄严宣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第二个板块为分论。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主题,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在此之后,又强调了港澳台问题,并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第三个板块为结束语。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伟大号召,坚定必胜信念。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振臂高呼了两个声震寰宇的口号,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全面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深入领会讲话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宣告,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标志着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标志着我们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qì)可小康”,蕴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宽裕和殷实生活的美好向往。邓小平同志最早将“小康”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联系。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5年,邓小平对外宾说:“我们有个雄心壮志,从80年代起,到本世纪末,用20年的时间初见成效,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邓小平用“小康”一词来定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小康”概念,并将其定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即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由此,建设小康社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小康社会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计划,为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团结一致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更加具体明确。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赋予“小康”更加丰富的内涵意蕴、更加深远的战略考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强调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来,近二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成果。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贡献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方案。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个战略目标的提出,一次次庄严承诺的兑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小康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开篇中的庄严宣告,表明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向历史、向人民许下的铮铮诺言,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又完成了一个大跨越。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分两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坚定不移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

  二是深入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话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新的历史定位,将其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唯一主题。这是很有新意的理论创新点。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由于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讲:“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中华儿女苦苦探寻,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以辛亥革命为例,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这场革命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处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仍然是失败的。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没有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民族复兴伟业。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讲:“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这段重要讲话,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伟大意义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在总结百年奋斗历史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主题说”,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可以说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的,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提炼和精准概括。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的被动转为精神上的主动。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一百年的不屈奋斗。百年征程中,尽管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阶段性任务,但是贯穿百年奋斗的主题没有改变,红线清晰可见。

  这里再对“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句话做点补充。这句话最早出自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总结。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讲道:“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这句话的出处,也讲明了这句话的历史背景。大家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理解。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用“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来描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主题,内涵非常深刻。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相联系,无疑使这一重大观点进一步得到升华。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进一步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可以说,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定,历史进程从未中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英勇奋斗。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要把握历史主动、牟定奋斗目标,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三是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的“四个伟大成就”。第一个伟大成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个伟大成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启了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篇章。第三个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从此,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第四个伟大成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从此,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以上四个伟大成就,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明确地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是关于党史分期的重大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完成的是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完成的是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推进的是翻天覆地的复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要完成的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

  “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历史时期”,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雄辩的事实,向世界作出“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个伟大成就、四个历史时期、四个庄严宣告,让我们从厚重的历史中总结出五个颠扑不破的基本结论。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四是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标识了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深化拓展了党的精神谱系,具有开创性意义。这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深刻感悟;反映出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性质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和阐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思想优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政治优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我们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精神优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我们党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道德优势。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伟大建党精神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再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一系列的宝贵精神,共同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共同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不屈的鲜明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几位革命先烈。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不仅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且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1916年至1919年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920年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27年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夏明翰,1928年3月20日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时,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永远为人们传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tīng),高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坦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6岁。还有赵一曼、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和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感谢对党百年奋斗作出突出贡献的领袖人物、革命烈士、仁人志士和全体人民,要求我们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五是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积累的“九个必须”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规律。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九个必须”是百年大党在实践中用鲜血和智慧走出来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开辟美好未来必须遵循的宝贵经验。我们要深刻理解“九个必须”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始终把握好继续走向成功的关键。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政治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是根本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鲜明的价值追求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军事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战略支撑。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外部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精神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依靠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内在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的内生动力。“九个必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正是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教科书中汲取的营养,要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中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下面,我就“九个必须”中的重要创新点、关键点与大家做个交流。第一,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观点,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和相互作用关系,准确把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要求。第二,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讲话再次强调人民是党的根基、血脉、力量,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一道,作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方面;把爱国统一战线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这些重要论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对事业主体力量、依靠力量和事业价值追求的关系作出新的分析诠释,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深刻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第三,认真学习领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概括。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内涵外延等作出了新的分析,把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和文明形态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第四,认真学习领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讲话强调,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外交理念和主张,体现了我们党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天下情怀。第五,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诞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安不忘危、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第六,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讲话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对于我们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

  六是深入领会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青年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县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反映了党中央对青年问题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问题。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专门强调了青年问题,他说:“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问题,原因就在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七是深入领会讲话发出的伟大号召。在讲话的结束语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这个伟大号召体现了人民的热切期盼,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又一份优异答卷的光辉指引。讲话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振臂高呼了两个声震寰宇的口号,这就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口号,最早出现在党的文献上是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通过的文件上。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接受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万岁”。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当毛泽东同志听到游行队伍呼喊“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连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人民万岁”。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发出了这两个雄壮有力的口号,并且赋予其新的内涵,我认为是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吹响了最嘹亮的进军号。

  三、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实践要求,勇担新时代首都新发展的使命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首都各界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走在前、作表率,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推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党中央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准确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思想精髓、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掌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贯通。深刻领会讲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系统掌握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成效不断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实效。

  二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兴起党史学习教育新热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系统总结、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文献。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相统一。把讲话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起统领作用的最新篇章,一体推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要以学习讲话精神引领“四史”学习教育。将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统一,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以学习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县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维护首都意识形态安全。

  三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首都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2日下午,在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北京篇章。要以首善标准履行好首都职责。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积极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抓好“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做到“五子”联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紧要处落好“五子”,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扣“七有”“五性”,继续抓好“吹哨报到”“接诉即办”,集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更加精彩的北京篇章!

  谢谢大家!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4

  一、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

  1.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4.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与赓(geng,第一声)续红色血脉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

  1.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2.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3.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4.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5.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6.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

  7.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8.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9.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5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复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给我们提出的历史使命。惟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实践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爱国就必然和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爱中国的社会主义。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而爱国主义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也是不可分割的,缺乏集体主义的爱国主义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没有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就等于没有灵魂和方向,发展下去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而得出的一条真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此之前,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一系列起义、运动和革命都失败了,都没有能够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命运,历史的重任现实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终于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当代历史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又审时度势地做出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英明决策,开创性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又制定了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总结起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就迈入了快车道,整个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的景象,中华民族的国际声望越来越高。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就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央苏区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探索性,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初步呈现现代社会治理内涵中以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以及软法规范调整、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治理理念,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涵养和重要启迪。

  一、宝贵经验: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探索实践中逐渐萌生。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探索,找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工农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推动了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治理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把人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将其贯穿在全部治理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获得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转化为有效的革命动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在探索中逐步呈现。适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央苏区呈现出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合作共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从以往的被统治者逐渐走上自我管理的舞台,由此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中央苏区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央苏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相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工农群众多以互助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苏区各种社会组织相当普遍,如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合作社、互助社等,覆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这些组织在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柔性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转机制初步建立。其一,初步形成法律法规和法外制度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央苏区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法律法规,包含婚姻家庭、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和制度的需要,成为苏区社会有效治理和有序运转的法律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中央苏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各种行业规范、发展纲要、组织章程等制度规范,与当地民俗习惯等共同成为中央苏区开展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资源。其二,采用多种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治理机制建设上,中央苏区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建立了审判机关,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审判裁决。同时,中央苏区大量采用调解、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供了社会治理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央苏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法治化,为建立革命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重要启迪:现代社会治理要提升柔性治理能力

  其一,注重发挥软法规范在现代社会柔性治理中的重要功效。现代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一套制度体系基础上运行的。这套治理制度体系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和习惯等形成的社会治理规则的有机整体,包括硬法规范和软法规范。硬法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软法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法规之外的对社会主体具有软约束力的治理规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硬法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进行刚性治理,软法规范则为社会主体的自我决策、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施柔性治理提供基本规则。软法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自律规范和自治规范,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柔性治理的制度基石。

  软法规范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软约束。现代社会治理牵涉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是民众之间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由未纳入国家正式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软法规范进行调整。这些软法规范体现了非国家意志的社会大众的公共意志,它们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中,以非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方式为社会活动提供软约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规范的柔性治理强调的是平等尊重、沟通协商、民主自治的软约束治理模式,彰显了灵活性、合意性和自我约束性,不但是对硬法治理的有效补充,更丰富了硬法治理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自治权,展示了现代社会治理柔性之治的特性。

  加强软法规范的创设和合理运用。柔性治理要注重尊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在各自领域创设软法规范,包括调整市民经济社会生活关系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团体章程、行业习惯、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行业协会标准、行动倡议和指南等。同时,要加强相关引导机制的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更灵活地运用软法规范,使之与国家硬法规范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系统协调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软法规范的创设与实施必须遵循基本的法治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正当程序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定法相抵触。

  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调解、诉讼和仲裁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为常用的纠纷化解方式。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中许多都属于社会主体私人权益的纷争,所涉大都是民众一定程度可互相让渡的权益,具有较大的可预防性和可调解性。现代社会的柔性治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调解在社会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以疏导、解释、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让冲突各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达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调解作为比较自由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加尊重当事人意志,容易为当事人各方所接受,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很低的解决方式。

  要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包括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内的包含各类纠纷调解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具体路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府机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的纠纷调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发挥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调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其纠纷化解功能的发挥。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现场调处模式和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线辅助方式,形成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其三,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全面树立以协商、对话、自治、共治为核心的柔性治理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并存,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各种治理活动中,充分尊重社会主体尊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采用扶持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要强化各类主体法治化的协同治理运作模式,强化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合规,以避免各类主体因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盲动性而阻碍有效社会治理的实现。

  必须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公益性组织、行业组织等,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是现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下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柔性之治,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生存发展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向全体党员发出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大党员干部认真领会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用“七个一”响应号召,以拼搏进取守好“人民的心”。

  “一如既往”抓学习。学习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和制胜法宝。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打牢坚定信念、抵御风险、行稳致远的理论根基。党员干部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认认真真地学,原原本本地读,静心研读、潜心思考、用心感悟;要联系实际学,做到融会贯通、入脑入心,知行合一、起而行之,切实让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分为二”看问题。科学理论教给我们的是想事情、看问题的方法。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百年党史中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要坚持全面地看、联系地看、发展地看,既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从而不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不在困难面前垂头丧气,始终步履坚定往前走。

  “一心为民”办实事。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是谁,不管有多宏大的目标,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脚踏实地做好分内事。党员干部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坚决纠正“不干事就不会出事”的错误认识,杜绝畏首畏尾、明哲保身做法,要勇立潮头,担当作为,心无旁骛干事业。

  “一言九鼎”践承诺。在日常工作中,对群众的一句“好的,没问题”“你放心吧”,看似给事情画上了句号,实际却未完成,没有实效。党员干部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充分领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深刻内涵,把言必行、行必果落实在行动上,坚决不开“空头支票”,答应群众的事就一定办到,必须办好。

  “一马当先”解难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对时代的回应。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有许多需要党员干部解决的难题摆在面前。我们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时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以过硬的能力素质,以强烈的担当意识,敢于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始终冲在矛盾和困难的第一线,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打败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一言一行”当表率。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关乎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乎着民心向背。我们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就要时刻牢记“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做到是非面前分得清、关键时刻靠得住,当对党绝对忠诚的表率;始终立足本职、为民务实,当服务群众的表率;始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当攻坚克难的表率。

  “一腔热血”干事业。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时刻牢记我们走的是“赶考之路”,必须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一腔热血干好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8

  同志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初心的第一要义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99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新时代强烈呼唤初心,初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这里,我们结合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紧紧围绕铭记初心这一主题来上堂党课,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下面,我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铭记初心、和我们怎么做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的初心是什么

  在革命战争时期,物质极度匮乏,资源十分有限,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xx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解秀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条棉被剪开,将半条棉被留给了徐解秀。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仅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综合国力羸弱不堪,共产党将个人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在回国之前就已经在美国成绩斐然,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却毅然决然选择回到贫瘠的祖国,妻离子别、隐姓埋名,投身国防武器建设一线。

  28年始终如一、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中国第一颗氢弹,直到长期受辐射患癌去世,他的名字才被后人熟知。邓稼先用其一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虽然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改革开放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无论改革的外部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评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我们党推进改革放开的最本原的初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我们党成立即将百年,对于一个政党,百年恰风华正茂。一路走来,虽然不同的时期初心表现不同,但内在的精神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烈士、建设精英和改革先锋铭记初心、接续奋斗,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如果共产党人忘记了初心,我们党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离开了初心,我们党就难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二、我们为什么要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一)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把握

  从历史的维度把握,我们党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如今成为拥有8900万党员、460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带领人民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从推行改革开放到如今领导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历史的长河里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取得成绩实属不易。

  正是因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利益,才能始终怀抱着一颗为民初心,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财富,正是依靠这些精神书写历史、成就现在,也要继续依靠这种精神开创未来。

  从现实的维度把握,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奋力一跃;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补齐社会治理相对滞后、公共安全风险频发的短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还清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建设山清水秀、天高云淡的美丽中国,唯有久久为功。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急速行军之后必须拉上的掉队一员,都是再踏征程必须重整的行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铭记初心,切不可以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懈怠想法。

  (二)从国际和国内两种形势来把握

  从国际形势来把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风云际会,“黑天鹅”、“灰犀牛”各种风险层出不穷,个别发达国家挑起贸易摩擦,霸权的大棒肆意挥舞。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进程中,遇到些风风雨雨、沟沟坎坎都是“成长中的烦恼”、“生活中的常态”,要始终坚守初心,不为外部势力所惧,积极应对横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沟坎、一个个险滩,把“沟”“坎”转化为“时”和“势”,定能喷薄出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强大力量。

  从国内形式来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红利减弱,制度红利、技术红利亟待挖掘,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日益凸显。

  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高水平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水涨船高。正因如此,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必须从一而终、一以贯之,须臾不能忘却、片刻不能割舍。

  (三)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视角来把握

  从机遇的视角来把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建设“一带一路”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落后挨打到大国外交在世界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装在心里、扛在肩上,中国号的巨轮才能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彻底摆脱狭小水域的困境,开足马力、击水行舟,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

  从挑战的视角来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前段时间各种新闻都在报道攀登珠峰堵车现象,大家可能也都有所耳闻,在高海拔极端寒冷缺氧的生存条件下,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和身体上的不适,成功登顶是让人自豪的,也是令人佩服的经历。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有很多人却死在登顶之后返程的途中,因为任何长时间的停留、情绪和身体上的变化以及放松警惕、掉以轻心,都会引起死亡率的上升。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说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昨天的成功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尤其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在承平盛世之时,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

  三、结合主题教育,把握坚守初心的方法路径

  一是用理论支撑初心。政治上、初心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发展的事业中来,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掌握和运用蕴藏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

  二是用忠诚诠释初心。忠诚是初心的应有之义,铭记初心必须要讲忠诚。这种忠诚,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

  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涯和职业生涯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被人“围猎”的风险。职务越高,风险越大,如果不忠诚或者不够忠诚,人民立场就会偏,初心使命就会淡忘,政治上就会动摇,就可能在利益面前失态,在关键时刻变节,就难以经受住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不利于化解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是用行动践行初心。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再高尚的初心,再宏伟的使命,如果不付诸于行动,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而明代张居正倡导“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的考成法,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中兴”。历史反复证明,唯有真抓实干、知行合一,把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到行动上,既定的目标才不会走偏,期盼的效果才不会落空。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要精神不衰、本色不改,不忘建党初心、探索强国新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牢记xxxxx的殷殷嘱托,紧密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持初创者心态,发扬铭记初心的新时代要求,始终把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装在心里、扛在肩上,切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9

  党课讲稿:四个意识是什么

  党课内容:四个意识是什么

  党课时间:周五晚上七点

  参加人员:街道及社区党员

  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和中国治理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在做的各位党员一定要清楚的认识,什么是四个意识,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共同进步。

  四个意识的第一个意识,就是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们党将决胜全面小康、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党员干部清醒的政治头脑,还需要保持政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鉴别力,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个是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我们所有的党员同志都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第三个是核心意识

  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威信。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第四个是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看齐。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知道四个意识是什么以后,我们还要深刻领会增加“四个意识”的内涵,那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增加。

  首先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全体党员一定要确立正确的大局观,把握党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思考和处理问题,自觉地认识、服从和维护大局,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增强大局意识,自觉认识和把握大局,就是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地维护党的工作大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自觉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增强核心意识,全党必须始终明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必须始终坚决维护党中央的绝对权威,统一服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绝不允许在党内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和小组织派别,同党中央离心离德;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党长期培养的、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推举的领导人,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全党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威信和地位,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无往而不胜。

  增强看齐意识,全党同志必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战略为标准,审视自己的思想、行动和工作成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齐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把党中央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看齐还要敢于和善于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我们还要知道增强“四个意识”是党章党规的重要内容。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党规党纪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规矩。党章党规中对于党的政治主张、党的纪律、党员的义务、党中央的职能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增强“四个意识”的制度依据。

  党章的总纲是党章的灵魂,是全党都必须牢牢坚守而不能有丝毫违背的。党章对党员的标准、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每一个党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党章从八个方面对党员的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突出地强调了党员必须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履行政治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法纪法规,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牢固树立政治纪律意识;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大局意识。

  党章对党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纪律做出了明确规定,最核心的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于党的纪律问题,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这就是说,全党必须确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同时必须要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最后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增强“四个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

  增强“四个意识”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选择,是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举措,这是增强“四个意识”的现实依据。

  增强“四个意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增强“四个意识”是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党的先进性的必然选择。增强“四个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举措。

  要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个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增强政治意识,牢记政治责任,遵守政治纪律,维护服从服务党的工作大局,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党担责、分忧,尽心尽力为党工作。

  以上就是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探讨的四个意识是什么,相信通过学习,加深了大家的理解,有什么说得不足之处,请多多谅解和指教,谢谢大家!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就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央苏区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探索性,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初步呈现现代社会治理内涵中以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以及软法规范调整、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治理理念,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涵养和重要启迪。

  一、宝贵经验: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探索实践中逐渐萌生。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探索,找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工农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推动了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治理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把人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将其贯穿在全部治理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获得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转化为有效的革命动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在探索中逐步呈现。适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央苏区呈现出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合作共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从以往的被统治者逐渐走上自我管理的舞台,由此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中央苏区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央苏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相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工农群众多以互助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苏区各种社会组织相当普遍,如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合作社、互助社等,覆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这些组织在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柔性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转机制初步建立。其一,初步形成法律法规和法外制度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央苏区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法律法规,包含婚姻家庭、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和制度的需要,成为苏区社会有效治理和有序运转的法律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中央苏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各种行业规范、发展纲要、组织章程等制度规范,与当地民俗习惯等共同成为中央苏区开展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资源。其二,采用多种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治理机制建设上,中央苏区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建立了审判机关,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审判裁决。同时,中央苏区大量采用调解、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供了社会治理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央苏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法治化,为建立革命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重要启迪:现代社会治理要提升柔性治理能力

  其一,注重发挥软法规范在现代社会柔性治理中的重要功效。现代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一套制度体系基础上运行的。这套治理制度体系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和习惯等形成的社会治理规则的有机整体,包括硬法规范和软法规范。硬法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软法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法规之外的对社会主体具有软约束力的治理规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硬法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进行刚性治理,软法规范则为社会主体的自我决策、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施柔性治理提供基本规则。软法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自律规范和自治规范,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柔性治理的制度基石。

  软法规范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软约束。现代社会治理牵涉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是民众之间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由未纳入国家正式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软法规范进行调整。这些软法规范体现了非国家意志的社会大众的公共意志,它们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中,以非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方式为社会活动提供软约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规范的柔性治理强调的是平等尊重、沟通协商、民主自治的软约束治理模式,彰显了灵活性、合意性和自我约束性,不但是对硬法治理的有效补充,更丰富了硬法治理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自治权,展示了现代社会治理柔性之治的特性。

  加强软法规范的创设和合理运用。柔性治理要注重尊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在各自领域创设软法规范,包括调整市民经济社会生活关系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团体章程、行业习惯、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行业协会标准、行动倡议和指南等。同时,要加强相关引导机制的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更灵活地运用软法规范,使之与国家硬法规范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系统协调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软法规范的创设与实施必须遵循基本的法治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正当程序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定法相抵触。

  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调解、诉讼和仲裁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为常用的纠纷化解方式。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中许多都属于社会主体私人权益的纷争,所涉大都是民众一定程度可互相让渡的权益,具有较大的可预防性和可调解性。现代社会的柔性治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调解在社会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以疏导、解释、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让冲突各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达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调解作为比较自由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加尊重当事人意志,容易为当事人各方所接受,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很低的解决方式。

  要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包括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内的包含各类纠纷调解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具体路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府机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的纠纷调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发挥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调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其纠纷化解功能的发挥。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现场调处模式和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线辅助方式,形成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其三,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全面树立以协商、对话、自治、共治为核心的柔性治理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并存,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各种治理活动中,充分尊重社会主体尊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采用扶持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要强化各类主体法治化的协同治理运作模式,强化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合规,以避免各类主体因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盲动性而阻碍有效社会治理的实现。

  必须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公益性组织、行业组织等,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是现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下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柔性之治,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生存发展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1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五年八班的江奕波,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爱党、爱国、缅怀先烈”!

  说起爱党、爱国的先烈,大家并不陌生:少年英雄王二小、英勇炸碉堡的董存瑞、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下面我就给大家再讲讲他们的英雄事迹吧!

  在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一天夜里,部队500余人在敌人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的附近,草丛立刻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水沟,他只要翻身滚进水沟就可以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他一动不动,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了30多分钟,直到最后壮烈牺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坚强的毅力;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定的意志;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舍身为国的高尚品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为国捐躯英雄。林则徐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提到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自古至今,有多少爱国的英雄倒在战场上,难道他们不怕死亡吗?他们就不想回家去看看自己的家人吗?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他们高尚的行为和思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爱国爱党从我做起!爱国爱党从大家做起!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现在开始,我们大家一起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为人民更好的生活奋斗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12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党的生日,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__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__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__年。我党课的标题是:《做优秀共产党员》。

  在新的历史时期,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我结合村级工作实际,我认为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最关键的要体现在“有理想、有作用、能服务”上。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刻铭记党的纪律。

  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必须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2、要心中有责、发挥好党员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责任;锦涛同志指出: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这句话非常生动形象,深刻阐明了共产党员发挥作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意义。党和人民的工作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执政成效是靠全体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汇集的。共产党员要有作用,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在宣传农村政策方面发挥作用。2、在应用农业新技术方面起模范作用3、在建设生态环境中起带头作用。4、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中发挥作用。5、在调解民事纠纷中起帮助作用。6、在正民风树新风中发挥作用。7、在村民自治中起监督作用。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看什么,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也要看他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村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党员是关键。可以这样说,成也党员,败也党员。我们党员,就平时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来看,是否能达到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村民自有评价。所以,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威信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过人的本事说服人,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三、立足群众、为民服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更是共产党人应该努力达到的崇高道德境界。无论想问题办事情,都心系群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指导个人行为的标准。同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意见。其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乐于吃苦在前,先公后私,乐于承担艰巨任务,乐于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我始终坚信,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常用党的宗旨、入党誓词、先烈精神和英模事迹对照自己的言行,才能进入角色,明其所想,知其所为,做出成效,才能秉公持正,坦荡磊落;才能见贤思齐,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保得住气节。在新时期我们每一位党员都有新的使命,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带头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加强自我锤炼的进程中砥砺担当、展现作为。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把好思想引领“方向盘”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就是一部为民史、奋斗史、拼搏史,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组工干部应秉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锲而不舍的精神,把这种伟大精神与坚定信仰传承好,通过学党史、悟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不断涵养在党言党的政治自觉,坚守在党爱党的政治立场,筑牢在党为党的政治责任。要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利用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党史为媒介,凝聚信仰的力量,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滴水能把石穿透”的毅力,当好人民群众“勤务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顾百年来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感悟百年党史中鱼水情深,更能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精神内涵。组工干部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牢记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见效在工作上。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急难愁盼事找准找实,一一加以解决;要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方听取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帮助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定思路、谋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乡土人才提升素能,着力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可以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这背后的胜利“密码”便是人民。组工干部在推进组织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有“滴水能把石穿透”的毅力,在思想上主动尊重群众、感情上主动贴近群众、工作上主动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焦点解决好,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做好担当作为“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善于从党的成功经验中增长智慧,从挫折磨难中汲取经验教训,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奋进之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做好担当作为的“实干家”。为此,我们要满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在干事创业、务实担当中磨砺意志、锤炼品格。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各级党委换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一线作为干部锻炼的“大熔炉”和“大赛场”,作为选拔干部的“练兵场”和“试金石”。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多种途径,着力发挥“人才第一生产力”作用。要全面压实各领域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着力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组织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让群众在发展变化中实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就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央苏区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探索性,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初步呈现现代社会治理内涵中以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以及软法规范调整、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治理理念,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涵养和重要启迪。

  一、宝贵经验: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探索实践中逐渐萌生。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探索,找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工农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推动了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治理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把人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将其贯穿在全部治理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获得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转化为有效的革命动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在探索中逐步呈现。适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央苏区呈现出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合作共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从以往的被统治者逐渐走上自我管理的舞台,由此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中央苏区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央苏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相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工农群众多以互助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苏区各种社会组织相当普遍,如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合作社、互助社等,覆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这些组织在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柔性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转机制初步建立。其一,初步形成法律法规和法外制度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央苏区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法律法规,包含婚姻家庭、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和制度的需要,成为苏区社会有效治理和有序运转的法律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中央苏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各种行业规范、发展纲要、组织章程等制度规范,与当地民俗习惯等共同成为中央苏区开展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资源。其二,采用多种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治理机制建设上,中央苏区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建立了审判机关,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审判裁决。同时,中央苏区大量采用调解、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供了社会治理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央苏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法治化,为建立革命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重要启迪:现代社会治理要提升柔性治理能力

  其一,注重发挥软法规范在现代社会柔性治理中的重要功效。现代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一套制度体系基础上运行的。这套治理制度体系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和习惯等形成的社会治理规则的有机整体,包括硬法规范和软法规范。硬法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软法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法规之外的对社会主体具有软约束力的治理规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硬法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进行刚性治理,软法规范则为社会主体的自我决策、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施柔性治理提供基本规则。软法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自律规范和自治规范,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柔性治理的制度基石。

  软法规范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软约束。现代社会治理牵涉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是民众之间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由未纳入国家正式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软法规范进行调整。这些软法规范体现了非国家意志的社会大众的公共意志,它们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中,以非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方式为社会活动提供软约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规范的柔性治理强调的是平等尊重、沟通协商、民主自治的软约束治理模式,彰显了灵活性、合意性和自我约束性,不但是对硬法治理的有效补充,更丰富了硬法治理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自治权,展示了现代社会治理柔性之治的特性。

  加强软法规范的创设和合理运用。柔性治理要注重尊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在各自领域创设软法规范,包括调整市民经济社会生活关系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团体章程、行业习惯、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行业协会标准、行动倡议和指南等。同时,要加强相关引导机制的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更灵活地运用软法规范,使之与国家硬法规范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系统协调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软法规范的创设与实施必须遵循基本的法治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正当程序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定法相抵触。

  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调解、诉讼和仲裁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为常用的纠纷化解方式。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中许多都属于社会主体私人权益的纷争,所涉大都是民众一定程度可互相让渡的权益,具有较大的可预防性和可调解性。现代社会的柔性治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调解在社会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以疏导、解释、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让冲突各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达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调解作为比较自由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加尊重当事人意志,容易为当事人各方所接受,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很低的解决方式。

  要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包括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内的包含各类纠纷调解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具体路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府机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的纠纷调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发挥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调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其纠纷化解功能的发挥。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现场调处模式和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线辅助方式,形成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其三,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全面树立以协商、对话、自治、共治为核心的柔性治理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并存,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各种治理活动中,充分尊重社会主体尊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采用扶持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要强化各类主体法治化的协同治理运作模式,强化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合规,以避免各类主体因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盲动性而阻碍有效社会治理的实现。

  必须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公益性组织、行业组织等,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是现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下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柔性之治,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生存发展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稿篇15

  2021年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鲜明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豪迈宣示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不断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心决心。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做个解读,谈点学习体会。我讲三个问题。一是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始终坚定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信心。二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实践要求,勇担新时代首都新发展的使命责任。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始终坚定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在接续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筑牢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了我们面向未来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与信心。

  一是深刻认识讲话的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乃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与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三个深刻改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而产生的,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的必然结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具有历史必然性。第二,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大历史观,全面回顾了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创造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百年来党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让我们不断增强历史定力,不断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底气。第三,讲话庄严宣告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告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千年企盼,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讲话庄严宣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宣告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已经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是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光彩夺目的篇章。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历程之艰辛、成就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化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能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意气风发,积极进取,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二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要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奋进新征程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接续推进强国伟业擘画了宏伟蓝图,展望了光明前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中不断奋勇前进。第一,讲话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时代号召。习近平总书记讲:“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是党中央对全体共产党员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嘹亮冲锋号。号令已经吹响,行动刻不容缓。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第二,讲话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夺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胜利的信心与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连续用了三个“一百年”让我们在今昔对比中强烈感受到一百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第三,讲话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也是当代共产党人担负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一个“不可逆转”,一个“不可阻挡”,这“两个不可”,实际上明确了我们当代共产党人身上担负的时代责任,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三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能够指引我们开辟新的百年未来。第一,讲话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县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县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一个“行”字,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县帜高高地举起来了,掌声也响起来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间具有密切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功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伟大创举。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淬炼中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世界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县帜上是完全正确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全正确的!第二,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讲话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持续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要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诗篇,也必将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实践最鲜活的土壤。第一,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高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这是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党向人民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展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三个伟大光荣”的庄严宣告,充分表达了我们的自豪与喜悦、豪迈与坚定,对于我们更加深入领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讲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规律,让我们明白了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应当做到“九个必须”。这“九个必须”是对过去一百年我们取得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更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征程中继续取得成功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第三,讲话对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对新征程上如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局性、前瞻性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七千余字,脉络清晰,逻辑严谨,亮点纷呈。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说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会议主题和宗旨,向世界庄严宣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第二个板块为分论。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主题,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在此之后,又强调了港澳台问题,并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第三个板块为结束语。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伟大号召,坚定必胜信念。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振臂高呼了两个声震寰宇的口号,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全面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深入领会讲话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宣告,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标志着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标志着我们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qì)可小康”,蕴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宽裕和殷实生活的美好向往。邓小平同志最早将“小康”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联系。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5年,邓小平对外宾说:“我们有个雄心壮志,从80年代起,到本世纪末,用20年的时间初见成效,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邓小平用“小康”一词来定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小康”概念,并将其定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即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由此,建设小康社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小康社会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计划,为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团结一致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更加具体明确。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赋予“小康”更加丰富的内涵意蕴、更加深远的战略考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强调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来,近二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成果。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贡献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方案。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个战略目标的提出,一次次庄严承诺的兑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小康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开篇中的庄严宣告,表明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向历史、向人民许下的铮铮诺言,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又完成了一个大跨越。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分两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坚定不移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

  二是深入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话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新的历史定位,将其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唯一主题。这是很有新意的理论创新点。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由于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讲:“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中华儿女苦苦探寻,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以辛亥革命为例,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这场革命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处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仍然是失败的。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没有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民族复兴伟业。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讲:“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这段重要讲话,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伟大意义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在总结百年奋斗历史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主题说”,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可以说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的,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提炼和精准概括。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的被动转为精神上的主动。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一百年的不屈奋斗。百年征程中,尽管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阶段性任务,但是贯穿百年奋斗的主题没有改变,红线清晰可见。

  这里再对“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句话做点补充。这句话最早出自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总结。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讲道:“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这句话的出处,也讲明了这句话的历史背景。大家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理解。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用“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来描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主题,内涵非常深刻。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相联系,无疑使这一重大观点进一步得到升华。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进一步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可以说,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定,历史进程从未中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英勇奋斗。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要把握历史主动、牟定奋斗目标,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三是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的“四个伟大成就”。第一个伟大成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个伟大成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启了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篇章。第三个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从此,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第四个伟大成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从此,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以上四个伟大成就,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明确地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是关于党史分期的重大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完成的是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完成的是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推进的是翻天覆地的复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要完成的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

  “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历史时期”,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雄辩的事实,向世界作出“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个伟大成就、四个历史时期、四个庄严宣告,让我们从厚重的历史中总结出五个颠扑不破的基本结论。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四是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标识了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深化拓展了党的精神谱系,具有开创性意义。这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深刻感悟;反映出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性质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和阐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思想优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政治优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我们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精神优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我们党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道德优势。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伟大建党精神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再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一系列的宝贵精神,共同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共同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不屈的鲜明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几位革命先烈。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不仅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且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1916年至1919年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920年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27年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夏明翰,1928年3月20日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时,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永远为人们传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tīng),高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坦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6岁。还有赵一曼、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和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感谢对党百年奋斗作出突出贡献的领袖人物、革命烈士、仁人志士和全体人民,要求我们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五是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积累的“九个必须”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规律。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九个必须”是百年大党在实践中用鲜血和智慧走出来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开辟美好未来必须遵循的宝贵经验。我们要深刻理解“九个必须”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始终把握好继续走向成功的关键。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政治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是根本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鲜明的价值追求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军事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战略支撑。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外部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精神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依靠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内在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的内生动力。“九个必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正是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教科书中汲取的营养,要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中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下面,我就“九个必须”中的重要创新点、关键点与大家做个交流。第一,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观点,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和相互作用关系,准确把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要求。第二,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讲话再次强调人民是党的根基、血脉、力量,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一道,作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方面;把爱国统一战线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这些重要论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对事业主体力量、依靠力量和事业价值追求的关系作出新的分析诠释,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深刻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第三,认真学习领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概括。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内涵外延等作出了新的分析,把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和文明形态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第四,认真学习领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讲话强调,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外交理念和主张,体现了我们党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天下情怀。第五,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诞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安不忘危、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第六,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讲话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对于我们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

  六是深入领会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青年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县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反映了党中央对青年问题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问题。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专门强调了青年问题,他说:“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问题,原因就在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七是深入领会讲话发出的伟大号召。在讲话的结束语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这个伟大号召体现了人民的热切期盼,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又一份优异答卷的光辉指引。讲话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振臂高呼了两个声震寰宇的口号,这就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口号,最早出现在党的文献上是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通过的文件上。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接受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万岁”。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当毛泽东同志听到游行队伍呼喊“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连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人民万岁”。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发出了这两个雄壮有力的口号,并且赋予其新的内涵,我认为是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吹响了最嘹亮的进军号。

  三、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实践要求,勇担新时代首都新发展的使命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首都各界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走在前、作表率,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推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党中央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准确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思想精髓、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掌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贯通。深刻领会讲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系统掌握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成效不断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实效。

  二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兴起党史学习教育新热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系统总结、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文献。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相统一。把讲话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起统领作用的最新篇章,一体推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要以学习讲话精神引领“四史”学习教育。将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统一,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以学习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县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维护首都意识形态安全

  三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首都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2日下午,在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北京篇章。要以首善标准履行好首都职责。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积极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抓好“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做到“五子”联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紧要处落好“五子”,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扣“七有”“五性”,继续抓好“吹哨报到”“接诉即办”,集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更加精彩的北京篇章!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讲稿 讲话精神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内容 七一专题党课讲稿 六一演讲稿 七一讲党课讲稿 七一讲党课讲稿最新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