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05 11: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6篇

【篇1】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
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
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
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19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
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2】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____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
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
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
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19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
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3】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并配合我院团委每学年暑期进行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经教务处、思政部、团委共同协商,研究决定从 2021 级在校学生开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以下简称:思政实践课)与学生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进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思政实践课的目的和任务

思政实践课是一门认识实习课程,是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为依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性和探索性的课程。该课程的教育目的是,把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环节做实并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使该课程成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的研究型课程;成为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能力教育课程;成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

要求通过开设这门课,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证教师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程属性

思政实践课归属思政部和公共教学部,课程性质为必修课,总学分为 1 学分,学生必须在第三学期修完该课。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由教务处、思政部、公共教学部、团委协同成立思政实践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其中:

教务处:代表学院对课程质量进行监控;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发放教师课时经费。

思政部、公共部:负责确定社会实践调查的考核标准;负责组织任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指导工作;负责组织教师批阅任课班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按时向教务处上报学生成绩;负责将相关教学资料归档保管。(各思政教师所负责的班级请参见附表 1)

团委:负责安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宣传、总结评奖等工作。

四、参加人员

我院 2021 级全日制学生。

五、思政实践课内容

今年的思政实践课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主线,以建党 90 周年、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为契机,引导广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社区、深入农村、融入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责任感,增强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勇气。并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与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技能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如:社会调研、科技支农、环境保护、农村支教扶贫、文化下乡、勤工助学、社区服务、专业体验、专业实践等活动,力争在形式上有创新、内容上有特色、成果上有突破。

六、思政实践课组织实施

(一)关于调研选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开出一系列实践活动的选题,选题要突出是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点,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具体、务实,避免大而不当或流于空泛。

本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共提供五个调研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要尽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家乡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调研选题请参见附表2,调研报告格式与要求请参见附表 3)

(二)学生活动形式

团队集中活动与个人分散活动相结合。

1、团队集中活动

学生可自由组织成团队开展活动,一般不超过 6 人。活动结束后要求有调查报告 1 份、活动总结 1 份、相片材料并写实践感言。

2、个人分散活动

每位同学根据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方案总体安排和要求,利用返乡、实习、勤工俭学等机会,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技能、兴趣专长就近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不少于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填写社会实践登记表、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1 份、提交不少于 3 张的实践活动相片并写实践感言。

七、时间安排

1、宣传阶段(6 月 9 日至 6 月 12 日):各系在接到通知后,要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QQ 群等途径在系内进行广泛的宣传,激发在校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2、动员、培训阶段(6 月 12 日至 6 月 20 日):公共教学部 10 级思政课任课教师利用上课时间开展 “2021 年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及实践培训,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开展调查的方法、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社交礼仪、安全教育等。

3、实施阶段(6 月 20 日至 8 月 30 日):各团队及个人根据计划,重点实施实践活动。

4、材料汇总阶段(9 月 1 日至 9 月 15 日):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附在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后面装订好,按要求交给本班学习委员后统一交给负责本班级的思政课老师,由公共教学部组织评阅。院团委将评选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和“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

5、表彰阶段(10 月上旬):院团委召开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及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优秀个人以及优秀调查报告进行表彰。并在学院宣传栏做暑期社会实践巡展。

小学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活动课实施方案(共14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篇4】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 纲要》、《中共 ** 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 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 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 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 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 课程教学;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 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 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 和专业课程。

自 2018 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 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 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

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 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 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 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 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 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 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 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 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 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 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

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 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增强“四个自 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 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 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 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 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 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 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 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 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 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 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 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 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

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 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 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 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

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 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 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 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 , 更要做好“人师”。

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 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 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 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 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 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 4 个省级名 师工作室、 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 2 个思政课教学团队 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 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 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 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 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 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 程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 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

在精品课程、 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 育功能”指标;
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 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 1-2 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 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 2 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 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 容实际,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 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 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 。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 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 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 形式);
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 材料。

【篇5】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思政理论课程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大一第一学期)
一、实施对象:大一学生二、实施途径: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课程综合实践结合。三、实施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
理性决策和规划能力;
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及专业认知度。四、实施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2.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职业生涯指导;
3.以服务为载体,结合就业,促进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五、实施形式和内容(一)形式:
1、校内:生涯辅导讲座、职业心理测试、生涯规划团辅2、校外:职业能力调研(二)内容:
1、生涯辅导讲座
通过生涯辅导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即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职业、就业等方面,按照“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决策与应对、自我监控”四大步骤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自我认知(知己)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测评”、“360度评估”、橱窗分析法、成就经历盘点等方法,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人-岗是否匹配。
2)职业认知(知彼)
A、家庭环境分析:如家人期望等
B、学校环境分析:如专业与职业关系、社会实践与能力培养

C、职业环境分析:如行业分析、职业分析、用人单位分析、工作地分析总结:知己与知彼得关系——人职匹配3)决策与应对
A、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
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采用SWOT分析等工具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B、制定行动计划和策略
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制定具有针对性、明确性与可行性的行动计划,主
要是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三年内的实施计划。计划应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在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制定完成后,要加强学习、高效行动,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4)自我监控
为主动适应、利用各种变化,定期评估、反馈、调整、优化职业生涯规划。2、生涯规划团辅
3、职业能力调研:问卷设计、问卷调研、问卷分析
六、实施过程:校内的讲座与团辅、校外调研、职业生涯规划书大赛七、实施时间:2010、1——2010、4八、实施准备:
1、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手册(含职业生涯测评)》2、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3、职业生涯团队辅导方案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评分标准九、实施考核
考核方式:考察
考核成果:职业生涯规划书(四月举行从班级到分院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考核归属:思政理论课程综合实践(本次考核占总成绩50%)十、实施经费:课时经费+项目经费(学校划拨的,不占分院项目经费)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1.自我分析清晰、全面、深入、客观,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2.将人才测评量化分析与自我深入分析综合客观地评价自我,职业兴趣、
自我认知
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分析全面、到位3.从个人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4.自我评估理论、模型应用正确、合理
1.了解社会的整体就业趋势,并且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
2.对目标职业所处行业的现状及前景了解清晰,了解行业就业需求3.熟悉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典型生活方式,了解目标职业的
职业认知
待遇、未来发展
4.对目标职位的进入途径、胜任标准了解清晰,深入了解目标职业对生活的影响
5.在探索过程中应用到文献检索、访谈、见习、实习等方法。
1.职业目标确定和发展路径设计要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兴趣、技能、特质、价值观),要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
职业规划设计书内容
职业决策
2.对照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结果,分析自己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职业目标的选择过程阐述详尽,合乎逻辑
3.备选目标也要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备选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与首选目标发展路径要有一定相关联系性4.能够正确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做出决策
1.行动计划对保持个人优势、加强个人不足、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计划与路径
2.近期计划详尽清晰、可操作性强,中期计划清晰并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3.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考虑进入途径、胜任标准等探索结果,符合逻辑和现实,具有可操作性和竞争力
1.对行动计划和职业目标设定评估方案,如要达到什么标准,评估的要素是什么
自我监控
2.能够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和风险做出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3.调整方案的制定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充分考虑首选目标与备选目标间的联系和差异,具有可操作性
内容完整,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
参赛作品撰写
作品完整逻辑清晰文字流畅
径和行动计划。
职业规划设计报告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能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格式清晰,文字流畅。




【篇6】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

1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2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

3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

4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
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
在课程评价标准(含

5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
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19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6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7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
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8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课程 思政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