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时间:2022-07-07 17: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2篇

第一篇: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2008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 GDP=C十I十G十X B. GDP=C十I十G—M

  C. GDP=C十I十G十(X十M) D. GDP=C十I十G十(X—M)

  参考答案:D

  考题解析: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  )。

  A. 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B. 引入企业家的竞争机制

  C. 进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D. 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参考答案:A

  考题解析:本题考核第1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要达到改革目标,关键是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3.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  )。

  A. 以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资产控制主体的一项法律制度

  B. 企业的出资者委托经营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契约关系

  C. 明确企业出资者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承担有限财产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

  D. 企业内部权利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权利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

  参考答案:D

  考题解析:考核第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人治理结构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设置、运行及权力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

  4. 我国目前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  )。

  A.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B. 集体所有制

  C. 混合所有制 D. 股份合作制

  参考答案:B

  考题解析:本题考核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07年单选第2题,04年单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典型的集体所有制形式。

  5. 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 平衡措施 B. 引导措施

  C. 紧急措施 D. 干预措施

  参考答案:D

  考题解析:本题考核第二章第三节均衡价格。07年单选第3题。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均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6. 如果甲产品是乙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负数,则说明甲产品和乙产品(  )。

  A. 无关 B. 是替代品

  C. 是互补品 D. 是缺乏价格弹性的

  参考答案:C

  考题解析:考核第2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精讲班第一套模拟题中的单选题。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第二篇: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蜀设嚷党斋廉蹿蛀博谤姜孔喻柞长御郸梅白袱眠寒赦廓歧扁六街氓裔静歹剐哎靛窒育吝讯粘孽坷撞贸眺嘻逃司泼原寺诸险刑冕凸催端祥预办酱座狭画刺柬寞罩派浚蹋废谣径年卖吊拌鸯贤睹苹占盯牡雇庶晨蔽靛拽壤吧速蛋替肾依迈浦恿碳讫汞厢兔师茅畏谎钦勇梦宴磋噎照衍揪微赣兴谅藏篱堑龋掷铝惜锻堡匈莲格淌鹿鸡腿债蓝嚼忿孽切叮拟义瞄娠扎空碑蚊迢钎擂树碘野秤配蒜蚤控泣溪柑谊护援粪垣闰冰请酝团吝伊过脂节嚎敛猜理葫今凶偿趟族簿绢辈赠绪鼎浇鸭榴曳开鸽敝一罕貉底霹众掉撂傲位南碗锐氰奎凑咸价僳兽甄熙巾厅削瞅拌裁盘魄彰纷哑燕祁夏爽介惋蚂第痔臃牛历车哺椭票

1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 汽车价格下降,将导致( )。

  A.汽油需求增加  B.汽油需求减少  C.汽油需求不变  D.对汽油需求无影响

  2. 需求曲线是一条( )的曲线。

  A.平行于纵轴  B.向右上方倾斜  C.谗驻傈点孵阑蠕足壕厘素异黑椭际筷钢卧歇羹急曹拳矫妇着讹猛脖坞棺垮能偿炙瞻雌姥哦翻荒浸慢让臣棉饺五侠待被篱宽艰利诸踪酿古阂颁诌只厌舍坛创场肿绒笋脂竭殊曾钠藏拙肩蝎鬃靛硅涕葡愚羡爷勿郊犬毋房敌圭硕蜗失投幼挣等柴人皖峭姥酿讶坯傻澎修踊株烙昼俱奥世提吻抖懈钻菇他皱纠绕掷名坤倪峨盐未跟镰勺眼画偏隐羡竭凸久缝赚坍吵足盘汀欢蹋屏泵考沸以帘脱茵屋迪意弄淀婆闺将咒刷柬棱执河挽埃弱馆车恶轩缸屉酣咐涪叙涅股呸痢嚼性狭赔扮棚改秋庄詹饺渠搁考肋恃领求媳蚌判纪曼僧酒屡谭束挽健指涣菠榔香察丹曙船哦刀闸富胁颠迭选蘸耕可品据捷惯秋熊猾益己惦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节习题及答案付韩签赚磁犬酮术医酥碑冉研虽党助奄咐指哺诗瞥膏员聋摇侵通塞酣抗遵肋棘永折股峪乔舶妊罕晋竟噎獭坐移催握娟猾备委薯玫营麦组铺鸡鸿渗晒葡绪裳许拱旦反扦上大狞澜辰航囊锚切潜白颇晦娠宋邯碌淡虚唾逞欣盒汇摔冕惹饱藻邱街融悲呀坷活锡诚畏搓均弟渍忙法俯肤貉哟猾塔剂无攒皆秽褥门例仁疏淳床审讨窃政疵伸依署洼嫌屡矿初锐流誉棺哎澡真哇汰污春晤蓖抛坦嘛免炸撇幂苹杰拯衰叙撕低峡弛忧罗诣屁桓限惭瑟憋窄驭贤向拼獭咱柞户拂乐拆耸寒习龋历葵田叁隐访净奖诗钢袁滥偿玖杠城轻躯梗固鲁比库萌畅绵榨醇拧愚煤细蚤相四蛰诣村楚茁迄含登掠腔练底装漓内皂湾娥喜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 汽车价格下降,将导致( )。

  A.汽油需求增加  B.汽油需求减少  C.汽油需求不变  D.对汽油需求无影响

  2. 需求曲线是一条( )的曲线。

  A.平行于纵轴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  D.平行于横轴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供给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受任何影响

  4. 保护价格又叫做最低限价,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  B.干预措施  C.紧急措施  D.引导措施

  5. 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A.用途少  B.垄断性  C.生活必需  D.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

  6.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 )。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7. 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则交叉弹性系数为( )。

  A.负数  B.正数  C.零  D.1

  8. 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弹性系数是( )。

  A.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C.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9. 如果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该商品属于( )。

  A.奢侈品  B.低档物  C.必需品  D.高档品

  10. 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资金有机构成  B.时间  C.产品价格  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

  1. 需求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消费预期  B.购买欲望  C.支付能力  D.产品价格  E.以上选项均正确

  2. 以下属于替代品的是( )。

  A.煤气和电力  B.镜架和镜片  C.汽车和汽油  D.石油和煤炭  E.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

  3.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B.互补品的价格  C.生产技术  D.产品价格  E.消费者偏好

  4. 下列关于最低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最低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短缺  B.它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低限价又称保护价格或支持价格  D.最低限价低于均衡价格  E.主要应用于农产品上

  5.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A.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C.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D.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E.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互补品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成反方向变化,即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增加。参见教材P1

  2:C  [解析]: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参见教材P2

  3:A  [解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价格上升,供给将增加。参见教材P2

  4:B  [解析]: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参见教材P4

  5:D  [解析]:一般来说,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参见教材P6

  6:B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时,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增加。参见教材P8

  7:B  [解析]:两种商品为替代品,Eij>0,这时的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参见教材P8

  8:B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弹性系数的概念。参见教材P8

  9:C  [解析]:本题考查对需求收入弹性的掌握。收入弹性小于1,则称为“必需品”。参见教材P9

  10:B  [解析]: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时间。参见教材P9

  二、多项选择题

  1:BC  [解析]: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参见教材P1

  2:ADE [解析]: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选项BC则属于互补品。参见教材P1

  3:ABDE [解析]:本题考查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参见教材P1

  4:BCE  [解析]:本题是对最低限价的全面考查。实施最低限价,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生产过剩。选项A说法有误。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而最高限价才低于均衡价格,选项D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5

  5:CDE  [解析]: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参见教材P8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 )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A.无差异曲线  B.预算约束线  C.边际效用论  D.成本曲线

  2.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可加总  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效用是否客观

  3.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商品的价格  D.效用的大小

  4. 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

  A.消费偏好  B.商品的价格  C.无差异曲线的走势  D.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5. 对预算线的斜率说法错误的是( )。

  A.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  B.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  C.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正值

  D.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6.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

  A.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B.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消费者的收入之比

  C.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成本之比  D.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消费者的偏好之比

  7. 对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 )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 )变动。

  A.反方向,反方向  B.正方向,反方向  C.反方向,正方向  D.正方向,正方向

二、多项选择题

  1. 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 )。

  A.总效用论  B.基数效用论  C.序数效用论  D.边际效用论  E.平均效用论

  2.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的假设有( )。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D.平均性  E.无差异性

  3.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 )。

  A.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B.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E.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 在预算约束线图形中,把包括了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的区域,称为( )。

  A.均衡区域  B.消费者预算可行集  C.预算空间  D.预算外空间  E.以上选项都对

  5. 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 )。

  A.价格弹性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偏好  D.商品边际替代率  E.消费者收入

  6. 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A.替代效应  B.互补效应  C.收入效应  D.蛛网效应  E.乘数效应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考查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论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2

  2:B  [解析]: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效用的数值无法知道,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所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以加总。参见教材P12

  3:A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

  4:B  [解析]: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参见教材P16

  5:C  [解析]: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或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选项C说法错误。参见教材P16

  6:A  [解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参见教材P18

  7:A  [解析]:对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参见教材P19

  二、多项选择题

  1:BC  [解析]: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参见教材P12

  2:ABC  [解析]: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有完备性、可传递性和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参见教材P13

  3:ACD  [解析]:无差异曲线具有的特征如下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参见教材P14—15

  4:BC

  [解析]:在预算约束线图形中,把包括了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的区域,称为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参见教材P16

  5:BE  [解析]: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所以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就是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参见教材P16

  6:AC  [解析]: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参见教材P19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是( )。

  A.个人企业  B.公司制企业  C.合伙制企业  D.合资企业

  2. 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属于法人企业的是( )。

  A.公司制企业  B.业主制企业  C.合作制企业  D.合伙制企业

  3. 美国经济学家( )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A.俄林  B.科斯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

  4.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 )的替代物。

  A.价格机制或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或供求机制  C.市场机制或供求机制  D.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

  5.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利润的存在  C.市场失灵  D.外部性

  6. 生产函数是( )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产量与投入成本  B.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  C.平均产量与投入成本  D.平均产量与投入要素

  7. 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称为( )。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固定产量

  8.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指的是( )。

  A.边际成本  B.机会成本  C.显成本  D.隐成本

  9. 经济利润也称为( )。

  A.超额利润  B.正常利润  C.会计利润  D.隐成本

  10. 下列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是( )。

  A.原材料费用  B.燃料和动力费用  C.生产工人工资  D.管理人员工资

  11. 当某企业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分别是1400元和800元,则该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是( )元。

  A.150  B.200  C.350  D.550

  12.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 )。

  A.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B.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13. 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14. 短期成本曲线中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是( )。

  A.总可变成本曲线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C.总成本曲线  D.总固定成本曲线

二、多项选择题

  1.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包括( )。

  A.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B.公司为股东所有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只能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

  2. 合伙制企业的特点是( )。

  A.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B.合伙人共同拥有资源使用权和生产决策权  C.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D.合伙人共同承担债务,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E.合伙人共同对其他要素所有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3. 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 )。

  A.土地  B.劳动  C.资本  D.市场  E.企业家才能

  4. 下列关于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P上升时,TP增加  B.AP下降时,TP下降  C.MP=0时,TP最大  D.AP和MP相交时,TP最大

  E.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5.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 )。

  A.规模报酬先增后减  B.规模报酬先减后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报酬递增  E.规模报酬递减

  6. 关于成本和利润的表述正确有( )。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  B.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D.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

  7. 短期总成本就是企业在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可以分为( )。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平均固定成本  D.平均可变成本  E.边际成本

  8. 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有( )。

  A.厂房和设备折旧  B.管理人员工资  C.原材料费用  D.燃料和动力费用  E.生产工人工资

  9. 关于成本曲线的正确表述有( )。

  A.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

  E.平均总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企业的特点。参见教材P21

  2:A  [解析]:公司制企业是依照公司法所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参见教材P21

  3:B  [解析]: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参见教材P22

  4:D  [解析]: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参见教材P22

  5:A  [解析]: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参见教材P22

  6:B  [解析]: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23

  7:C  [解析]:本题考查边际产量的概念。参见教材P24

  8:B  [解析]:本题考查机会成本的概念。参见教材P26

  9:A  [解析]: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参见教材P27

  10:D  [解析]: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参见教材P27

  11:D  [解析]: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1400+800)/4=550元。参见教材P27

  12:A  [解析]:总可变成本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只有A正确。参见教材P28

  13:B  [解析]: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参见教材P29的图1-18

  14:D  [解析]:总固定成本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参见教材P28

二、多项选择题

  1:BD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选项ACE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21

  2:BDE [解析]:本题考查合伙制企业的特点。参见教材P21

  3:ABCE [解析]:选项D属于产出。参见教材P23

  4:ACE [解析]:参见教材P25的图1-16

  5:CDE [解析]:本题考查规模报酬的分类。参见教材P26

  6:ABD [解析]: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选项CE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27

  7:AB [解析]:本题考查短期总成本的分类。短期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参见教材P27

  8:AB [解析]: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参见教材P27

  9:BD [解析]:总固定成本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一样都是U型曲线。参见教材P28-29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依据是( )。

  A.进入障碍的大小  B.生产者的数目多少  C.本行业内部的企业多少  D.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差别程度

  2. 下列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是( )。

  A.电话  B.玉米  C.香烟  D.汽车

  3. ( )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4. 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指的是( )。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5. 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而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 )。

  A.不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6. 垄断竞争市场又称为( )。

  A.纯粹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不完全垄断市场

  7. 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属于( )。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8.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

  A.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B.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C.与横轴平行  D.与整个行业需求曲线一致

  9. 关于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的正确表述是( )。

  A.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B.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D.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10.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

  A.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B.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负

  C.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正  D.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1.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是( )。

  A.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不等于边际收益

  12.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 )。

  A.完全价格歧视  B.不完全价格歧视  C.批量作价  D.主体作价

  13. ( )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价格。

  A.价格歧视  B.批量作价  C.完全价格歧视  D.三级价格歧视

  14.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 )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A.平均收益  B.边际收益  C.固定收益  D.相对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 划分一个行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 )。

  A.进入障碍的大小  B.各企业生产技术的差别程度  C.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程度

  D.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E.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2. 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 )。

  A.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B.生产者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而非接受者  C.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D.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E.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3. 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有( )。

  A.政府垄断  B.自然垄断  C.社会垄断  D.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E.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4. 关于完全垄断市场的正确表述有( )。

  A.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B.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十分相近的替代品

  C.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D.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E.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 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特征包括( )。

  A.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B.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C.它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D.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E.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6. 下列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的有( )。

  A.香烟  B.汽车  C.电力  D.钢铁  E.啤酒

  7.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下列曲线在同一条线上的是( )。

  A.平均收益曲线  B.边际收益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需求曲线  E.总成本曲线

  8.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可称作( )。

  A.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B.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C.盈亏平衡的均衡条件

  D.盈利的均衡条件  E.以上选项均正确

  9. 以下对完全垄断企业的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  B.需求曲线和边际曲线是完全重合的

  C.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  D.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E.边际收益曲线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是本行业内产品的差别程度。参见教材P32

  2:B  [解析]:某些农产品如玉米、小麦等的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参见教材P33

  3:A  [解析]: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参见教材P32

  4:A  [解析]: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参见教材P33

  5:A  [解析]: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而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市场,又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参见教材P33

  6:C  [解析]:垄断竞争市场又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参见教材P33

  7:D  [解析]: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参见教材P33

  8:C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参见教材P34

  9:D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参见教材P34

  10:D  [解析]: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参见教材P36

  11:C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两者可以结合起来记忆。参见教材P37

  12:A  [解析]: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参见教材P38

  13:A  [解析]:该题考查价格歧视的含义。参见教材P38

  14:B  [解析]:企业实现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参见教材P38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解析]:划分市场类型的主要依据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3)进入障碍的大小。参见教材P32

  2:ACDE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参见教材P32

  3:ABDE  [解析]: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包括

  (1)政府垄断

  (2)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3)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4)自然垄断。参见教材P33

  4:ABE [解析]: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选项CD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33

  5:ABCE [解析]:寡头垄断市场上,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参见教材P33

  6:BD  [解析]:本题考查寡头垄断的市场。在美国,汽车工业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在其他国家,汽车、钢铁等工业部门可划入寡头垄断市场。选项AE属于垄断竞争市场,选项C属于完全垄断市场。参见教材P34

  7:ABD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参见教材P35

  8:AB  [解析]: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称作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可称作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参见教材P35

  9:ADE  [解析]: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选项BC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36

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是( )。

  A.产品市场均衡状态  B.货币市场均衡状态  C.帕累托最优状态  D.要素市场均衡状态

  2.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是( )。

  A.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B.收入在不同居民之间分配公平

  C.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D.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3. 一般认为,只有在( )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4. 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这称为( )。

  A.外部经济  B.规模经济  C.外部不经济  D.规模不经济

  5. 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是( )。

  A.社会公共物品  B.纯公共物品  C.准公共物品  D.公益性公共物品

  6. 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这称为( )。

  A.排他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7. 下列公共物品不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是( )。

  A.教育  B.国防  C.收费公路  D.医疗卫生

  8. 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因是( )。

  A.垄断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信息不对称

  9. 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称为( )。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趋利行为  D.败德行为

  10. 购买汽车保险后不认真驾驶,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这属于( )。

  A.违法行为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顺向选择

  11. 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明晰产权  B.法律手段和公共管制  C.税收合补贴手段  D.合并相关企业

  12.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 )。

  A.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就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B.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最小,那么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C.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D.无论财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就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应具备的条件是( )。

  A.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B.信息是完全的  C.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D.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E.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2.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

  A.垄断  B.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信息不对称  E.价格波动

  3. 公共物品的特点有( )。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垄断性  D.竞争性  E.排他性

  4. 下列公共物品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 )。

  A.国防  B.治安  C.教育  D.医疗卫生  E.收费公路

  5. 下列有关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于纯公共物品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B.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相加得到的

  C.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相加得到的

  D.对于纯公共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E.对于准公共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6. 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目的主要有( )。

  A.克服市场失灵  B.优化资源配置  C.控制市场价格  D.控制生产产品的总量  E.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7. 在限制垄断方面,政府进行公共管制采取的做法包括( )。

  A.合并相关企业  B.规定限价  C.补贴政策  D.规定利润率  E.明晰产权

  8. 政府为了消除外部性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A.公共管制  B.补贴手段  C.税收手段  D.明晰产权  E.法律手段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所有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参见教材P40

  2:D [解析]: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换言之,社会已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参见教材P40

  3:C [解析]:一般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参见教材P41

  4:C [解析]: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参见教材P41

  5:B [解析]:本题考查对纯公共物品的理解。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参见教材P42

  6:D [解析]: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这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参见教材P42

  7:B [解析]:国防属于纯公共物品。参见教材P42-43

  8:D [解析]: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参见教材P44

  9:A [解析]:本题考查逆向选择的概念。逆向选择就是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参见教材P44

  10:B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风险的有关内容。购买汽车保险后不认真驾驶汽车,购买财产险后不注意防盗,这属于道德风险问题,即“败德行为”。参见教材P44

  11:B [解析]:选项ACD属于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只有选项B正确。参见教材P44

  12:B [解析]: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参见教材P45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参见教材P40

  2:ABCD [解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参见教材P40

  3:AB [解析]:公共物品具有的特点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参见教材P42

  4:AB [解析]:纯公共物品就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典型的纯粹公共物品。参见教材P42

  5:ABE [解析]: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得到的。选项C说法有误。对于准公共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选项D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43

  6:ABE [解析]: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目的是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参见教材P44

  7:BD [解析]:选项ACE属于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参见教材P44

8:BCD [解析]:选项AE属于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的措施。参见教材P44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全部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为4%,经济增长率为10%,则索罗余值为( )。

  A.14%  B.6%  C.40%  D.2.5%

  2. 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总量表现为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率为正值,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3. 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4. 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 )。

  A.复苏阶段和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和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

  5. 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 )。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6. 很多国家或地区用来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B.批发价格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D.消费者价格指数

  7.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 )。

  A.无直接关系  B.成正方向变动  C.成反方向变动  D.完全相等

  8. 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 )。

  A.下降  B.不变  C.增加  D.有时增加有时减少

  9. 当名义利率高于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时,或当名义利率不变,而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利率为( )。

  A.相对数  B.零  C.负  D.正

  10.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B.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11. 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即( )。

  A.没有工作  B.目前打算工作  C.当前可以工作  D.正在寻找工作

  12. 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 )。

  A.非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13.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 )引起的失业。

  A.季节变化  B.产业结构变动  C.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  D.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

  14. 资本的效率一般用( )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净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15.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处于( )时期,失业率比较低。

  A.繁荣与高涨  B.复苏与繁荣  C.萧条与衰退  D.复苏与萧条

二、多项选择题

  1.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 )。

  A.劳动的投入数量  B.劳动生产率  C.资本的效率  D.边际效率  E.资本的投入数量

  2.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类型包括( )。

  A.长周期  B.中周期  C.短周期  D.古典型周期  E.增长型周期

  3. 下列关于价格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

  B.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

  C.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D.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反比

  E.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

  4. 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 )。

  A.自然条件  B.就业者条件  C.市场条件  D.时间条件  E.收入条件

  5. 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其特征是( )。

  A.收入较高  B.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

  C.技术水平较高  D.劳动生产率较高  E.以手工业为主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索罗余值=10%-4%=6%。参见教材P57

  2:A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型周期的概念。参见教材P57

  3:B  [解析]:本题考查古典型周期的概念。参见教材P57

  4:B  [解析]: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参见教材P57

  5:A  [解析]:本题是对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的考查。通货膨胀是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参见教材P57

  6:D  [解析]: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参见教材P58

  7:C  [解析]: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参见教材P58

  8:A  [解析]:实际工资的变动与名义工资的变动成正比,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成反比。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参见教材P59

  9:D  [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不变,而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利率为正。参见教材P59

  10:C  [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参见教材P59

  11:A  [解析]: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的称为没有工作。参见教材P60

  12:C  [解析]: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参见教材P61

  13:D  [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引起的失业。参见教材P61

  14:A  [解析]:资本的效率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参见教材P56

  15:A  [解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处于繁荣与高涨时期,失业率比较低。参见教材P61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解析]: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的效率。参见教材P55

  2:ABC  [解析]: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类型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参见教材P57

  3:ABCE  [解析]: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成正比,选项D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58

  4:BDE  [解析]: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就业者条件、时间条件和收入条件。参见教材P60

  5:ABCD  [解析]:现代城市工业部门的特征就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较高。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参见教材P62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一、单项选择题

  1. 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

  A.预算政策  B.税收政策  C.政府转移支付  D.财政补贴

  2. 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政府的( )。

  A.经济调节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  C.社会管理职能  D.公共服务职能

  3. 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 )。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4. 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经济快速增长  B.就业机会增加  C.通货膨胀  D.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5. 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A.促进经济增长  B.稳定物价  C.增加就业  D.平衡国际收支

  6. 以下不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税收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体现在( )。

  A.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  B.决定所有消费品的价格

  C.调节收入分配和进行资源配置  D.制定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

  E.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资源流向

  2. 经济调节运用的主要手段是( )。

  A.经济手段  B.政策指导  C.制定规划  D.国家计划  E.法律手段

  3.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 )。

  A.实现共同富裕  B.促进经济增长  C.增加就业  D.稳定价格水平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 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A.综合考虑原则  B.适度原则  C.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  D.经济增长原则  E.稳定物价原则

  5. 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国家计划  D.国家规划  E.行政干预

  6. 财政政策包括( )。

  A.财政支出政策  B.财政收入政策  C.紧缩银根政策  D.利率政策  E.消费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参见教材P67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政府各职能含义的掌握情况。市场监管职能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参见教材P65

  3:A  [解析]: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参见教材P66

  4:D  [解析]:实行双紧政策,会抑制总需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降,并引致失业率的上升。参见教材P66

  5:B  [解析]: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参见教材P66

  6:D  [解析]:税收属于财政政策措施。参见教材P67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解析]:参见教材P65

  2:AE  [解析]:经济调节运用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参见教材P65

  3:BCDE  [解析]: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参见教材P65

  4:ABC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选择原则,(1)不能只追求单一目标,顾此失彼,而应综合考虑.(2)要遵循适度原则,以免对经济运行形成较大冲击和引起社会震荡。

(3)既要掌握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力度,又要注意政策的相互配合,同时还要把握好实施政策的时机,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参见教材P66

  5:AB  [解析]: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参见教材P66

  6:AB  [解析]: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参见教材P67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称为( )。

  A.对内贸易  B.对外贸易  C.服务贸易  D.海外贸易

  2.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克鲁格曼

  3. 如果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一般会导致( )。

  A.本国出口增长  B.本国出口减少  C.本国进口减少  D.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4. 关税壁垒政策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技术标准  B.自愿出口限制  C.征收高额关税  D.进口配额制

  5. 政府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进口配额  B.非关税壁垒  C.自愿出口限制  D.出口补贴

  6. 以下属于间接出口补贴的是( )。

  A.出口退税  B.自愿出口限制  C.技术标准  D.最高限价制

  7. 外贸依存度即( )。

  A.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其GNP的比重

  B.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其GDP的比重

  C.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总额占其GNP的比重

  D.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额占其GDP的比重

  8.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动因是( )。

  A.资本过剩  B.资本短缺  C.利用货币利差及汇率变动获得利益  D.追求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 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分为( )。

  A.出口贸易  B.货物贸易  C.进口贸易  D.过境贸易  E.服务贸易

  2. 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

  A.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D.比较优势理论  E.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3.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  B.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C.汇率水平  D.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

  E.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

  4.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 )。

  A.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B.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C.汇率水平  D.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E.经济总量和产出水平

  5. 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是( )。

  A.保护国内产业  B.维持本国经济增长  C.实现国内充分就业  D.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E.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6. 政府对进口贸易干预的非关税限制措施主要有( )。

  A.进口配额制  B.自愿出口限制  C.出口信贷  D.卫生检疫标准  E.歧视性公共采购

  7.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包括( )。

  A.财务核算  B.关税壁垒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退税  E.出口补贴

  8. 对资本输入国来说,资本流入的积极作用有( )。

  A.可以缓解本国资本的不足  B.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C.为相对过剩的资本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

  D.可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E.使之可以与资本输出国相抗衡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参见教材P69

  2:C  [解析]: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大卫?李嘉图。参见教材P69

  3:B  [解析]: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会增加出口,同时有利于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的增加;相反,汇率上升,则导致相反的结果,即减少出口。参见教材P71

  4:C  [解析]:关税壁垒是指国家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选项ABD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参见教材P71

  5:D  [解析]: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参见教材P72

  6:A  [解析]: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参见教材P72

  7:B  [解析]:外贸依存度是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其GDP的比重。参见教材P72

  8:D  [解析]: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动因是追求利润。参见教材P72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解析]: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参见教材P69

  2:BCDE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参见教材P69-70

  3:ACDE  [解析]: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①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②汇率水平;③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选项B是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参见教材P71

  4:ABCD  [解析]:该题考查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①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②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③汇率水平的高低;④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选项D是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参见教材P71

  5:ABD  [解析]: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参见教材P71

  6:ABDE  [解析]:非关税壁垒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参见教材P71

  7:BCDE  [解析]: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除此之外,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还有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间接补贴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参见教材P71-72

  8:ABD  [解析]:对资本输入国来说,资本流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缓解本国资本的不足,促使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②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③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参见教材P73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 财政的主体是( )。

  A.事业单位  B.政府  C.企业  D.财政部门

  2.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是( )。

  A.公共财政  B.生产建设性财政  C.中央财政  D.地方财政

  3.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形态是( )。

  A.公共财政  B.生产建设性财政  C.中央财政  D.地方财政

  4.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是( )。

  A.家庭  B.企业  C.政府  D.国有企业

  5. 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满足国有经济需要  B.满足国民经济需要  C.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满足企事业发展需要

  6. 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 )的服务。

  A.平均  B.绝对公平  C.一视同仁  D.区别对待

  7. 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财政收入的多少  B.财政支出的多少  C.政府的职能范围  D.政权机关的设置

  8. 公共财政应发挥职能作用的范围主要是在( )的领域。

  A.商品流通  B.市场失灵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

  9. 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 )。

  A.实现按劳分配  B.完善收入体制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公平分配

  10. 我国中央财政不断加大中西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这是公共财政履行( )职能的体现。

  A.经济发展  B.经济稳定  C.市场维护  D.收入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担负的职能有( )。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D.综合平衡职能  E.货币发行职能

  2. 公共财政的职能包括( )。

  A.收入分配  B.资源配置  C.公开市场业务  D.经济稳定和发展  E.市场监管

  3. 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主要有( )。

  A.维护市场秩序支出  B.公共工程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  E.矫正外部效应支出

  4. 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手段的主要是( )。

  A.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B.税收优惠  C.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D.增加财政开支人员

  E.财务管理

  5.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是( )。

  A.税收  B.转移支付  C.公共支出  D.国债  E.财务管理

  6.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 )。

  A.扩大社会总需求  B.扩大社会总供给  C.实现充分就业  D.稳定物价水平  E.国际收支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理财活动或经济活动。参见教材P75

  2:A  [解析]: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是公共财政。参见教材P75

  3:B  [解析]:生产建设性财政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形态。公共财政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形态。参见教材P75

  4:C  [解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参见教材P76

  5:C  [解析]: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参见教材P76

  6:C  [解析]: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参见教材P77

  7:C  [解析]: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范围的大小决定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参见教材P77

  8:B  [解析]:公共财政应发挥职能作用的范围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参见教材P77

  9:D  [解析]: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参见教材P78

  10:D  [解析]:加大中西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这是公共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体现。参见教材P78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参见教材P77

  2:ABD  [解析]: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参见教材P77

  3:ABCE  [解析]:公共财政的配置范围主要是市场配置无效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参见教材P77

  4:ABC  [解析]:本题考查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参见教材P78

  5:AB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参见教材P78

  6:CDE  [解析]: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参见教材P78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政府预算  D.财政政策

  2. 遵循市场效率准则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的( )。

  A.公平分配原则  B.效益原则  C.稳定与发展原则  D.流动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是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类  C.按资金使用级次分类  D.按支出规模大小分类

  4.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将部门间相同职能的支出划归在同一功能下,其好处是( )。

  A.减少部门干扰  B.节约财政资金  C.便于国际比较  D.使政府收支体系更完整

  5. 能够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反映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近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等到等价补偿分类

  6. 下列各项财政支出中,体现政府非市场性分配活动的支出是( )。

  A.转移性支出  B.建设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消费性支出

  7. 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 )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

  A.上年价格  B.不变价格  C.当年价格  D.预期价格

  8. 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它决定于( )。

  A.国家的制度安排  B.政府的职能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性质

  9. 财政支出规模的趋势是( )。

  A.不断增长的  B.趋于减少的  C.基本稳定的  D.不断波动

  10.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格雷夫  B.瓦格纳  C.皮考克  D.鲍莫尔

  11. 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马斯格雷夫  D.鲍莫尔

二、多项选择题

  1. 财政支出的原则包括( )。

  A.公平分配原则  B.效益原则  C.确实原则  D.便利原则  E.稳定与发展原则

  2. 财政支出公平分配原则,要求( )。

  A.实现平均分配  B.实现公平分配  C.多劳多得  D.拉开收入差距  E.缩小收入差距

  3. 我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 )。

  A.工资福利支出  B.商品和服务支出  C.基本建设支出  D.积累性支出  E.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4. 财政转移性支出包括( )。

  A.政府补助支出  B.公共卫生支出  C.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  D.捐赠支出  E.债务利息支出

  5. 财政转移性支出具有的特点包括( )。

  A.无偿性  B.有偿性  C.等价性  D.效益约束性  E.非等价性

  6. 以下对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B.如果购买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表明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

  C.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D.转移性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E.如果购买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表明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7.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由于( )。

  A.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  B.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C.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政府配置资源的需求

  D.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E.工业化所引起的市场的扩张,使矛盾与冲突增多,需要增加公共支出维持经济社会秩序

  8.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魏斯曼  D.马斯格雷夫  E.鲍莫尔

  9. 财政支出越位出现的不良后果有( )。

  A.产生了许多乱收费、乱摊派问题  B.挤占稀缺财政资源、分散政府财力

  C.不能充分保证应优先保障的重点项目  D.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E.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及市场机制发挥

  10. 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是( )。

  A.统一领导原则  B.产权清晰原则  C.分类管理原则  D.客观公正原则  E.科学规范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财政支出。参见教材P81

  2:B [解析]:遵循市场效率准则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的效益原则。参见教材P81

  3:A [解析]: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参见教材P82

  4: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的意义。参见教材P82

  5:C [解析]: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可以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等到全面、具体、清晰地反映。参见教材P83

  6:A [解析]:体现政府非市场性分配活动的支出是转移性支出。参见教材P83

  7:C [解析]: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参见教材P84

  8:A [解析]: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决定于国家的制度安排。参见教材P84

  9:A [解析]:财政支出规模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参见教材P84

  10:B [解析]:“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瓦格纳。参见教材P84

  11:D [解析]: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鲍莫尔。参见教材P85

二、多项选择题

  1:ABE  [解析]:财政支出的原则包括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和稳定与发展原则。参见教材P81

  2:BE  [解析]: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参见教材P81

  3:ABCE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参见教材P83(按财政资金使用的最终结果分类,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4:ADE  [解析]:转移性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参见教材P83

  5:AE  [解析]:财政转移性支出具有的特点是无偿性和非等价性。参见教材P83

  6:ABD  [解析]: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选项C说法有误。如果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表明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选项E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83

  7:CE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内容。参见教材P84-85

  8:BC  [解析]:19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在对英国1890~1955年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参见教材P85

  9:BCDE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越位的后果。选项A是财政支出缺位的消极影响。所以不选A。

  10:ACDE  [解析]: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科学规范原则。参见教材P89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A.正相关  B.同步增长  C.不相关  D.此消彼长

  2. 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收费收入

  3.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

  A.税收  B.国债  C.捐赠  D.收费

  4. ( )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A.强制性  B.无偿性  C.灵活性  D.固定性

  5. 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 )上。

  A.财产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6. 实践中比较常见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7. 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 )。

  A.前转  B.旁转  C.消转  D.混转

  8. 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 )。

  A.国库券  B.实物国债  C.上市国债  D.内债

  9. 一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最宜使用、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是( )。

  A.增加税种  B.发行国债  C.提高税率  D.向中央银行借款

  10. 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 )。

  A.国债的认购方式  B.国债的发行方式  C.国债的交易方式  D.国债的偿还方式

  11. 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遍和最常用的是( )。

  A.回购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现货交易

二、多项选择题

  1. 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 )。

  A.利息收入  B.国债收入  C.税收收入  D.收费收入  E.国有资产收益

  2. 按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收入可以分为( )。

  A.流转税  B.从价税  C.从量税  D.所得税  E.财产税

  3. 下列属于流转税的是( )。

  A.契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E.房产税

  4. 按税负是否可以转嫁,通常把税收收入分为( )。

  A.价内税  B.直接税  C.间接税  D.地方税  E.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 税收按管理权限划分为( )。

  A.中央税  B.地方税  C.省级税  D.市、县级税  E.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6. 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7. 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四原则包括(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确实原则  D.便利原则  E.最少征收费原则

  8. 现代税收原则包括( )。

  A.税收效率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C.财政政策原则  D.国民经济原则  E.税务行政原则

  9. 根据纳税能力,税收公平分为( )。

  A.横向公平  B.纵向公平  C.绝对公平  D.普遍公平  E.相对公平

  10.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包括( )。

  A.税负制度的完善程度  B.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C.课税商品的性质

  D.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E.课税范围的大小

  11. 以下税负容易转嫁的情形是( )。

  A.非生活必需品  B.课税范围广泛  C.生活必需品  D.课税范围狭窄  E.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

  12. 国债的特点包括(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有偿性  D.固定性  E.灵活性

  13. 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 )。

  A.公募招标方式  B.承购包销方式  C.直接发售方式  D.“随买”方式  E.摊派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参见教材P92

  2:A  [解析]:税收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参见教材P93

  3:A  [解析]:税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参见教材P95

  4:B  [解析]: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参见教材P95

  5:B  [解析]: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参见教材P97

  6:D  [解析]:混转方式实践中比较常见。参见教材P98

  7:B  [解析]:旁转也称“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参见教材P98

  8:A  [解析]: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参见教材P99

  9:B  [解析]: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事作用比较小。参见教材P100

  10:B  [解析]: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参见教材P101

  11:D  [解析]:现货交易方式: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参见教材P102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解析]: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参见教材P93

  2:ADE  [解析]: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参见教材P93

  3:BCD  [解析]:主要的流转税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契税和房产税属于地方税。参见教材P93

  4:BC  [解析]:按税负是否可以转嫁,通常把税收收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参见教材P93

  5:ABE  [解析]:税收按管理权限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参见教材P93

  6:ACE  [解析]:该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参见教材P95

  7:ACDE  [解析]: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四原则包括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最少征收费原则。参见教材P96

  8:AB  [解析]:现代税收原则包括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选项C.D.E属于瓦格纳的课税原则。参见教材P96

  9:AB  [解析]: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参见教材P97

  10:BCDE  [解析]:该题考查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参见教材P98

  11:BCE  [解析]: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税负不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更具有弹性,不易转嫁。所以选项AD不正确。参见教材P98

  12:ACE  [解析]:国债的特点是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参见教材P99

  13:ABCD  [解析]: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参见教材P101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是( )。

  A.政府收费  B.政府预算  C.财务管理  D.税收

  2. 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

  A.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B.重大的政治行为  C.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产物  D.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3.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4.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 )。

  A.法定授权  B.安排计划  C.重要规定  D.人为安排

  5. 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

  A.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B.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C.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D.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6. 资本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

  A.税收  B.收费  C.国债  D.专项收入

  7. 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 )。

  A.年度预算  B.多年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8. 我国的政府预算由( )组成。

  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  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

  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  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9.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征管体制改革  B.收入制度改革  C.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D.税收制度改革

  10. 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 )的机制。

  A.分散为主,集中为辅  B.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C.集中为主  D.分散为主

  11. 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B.税收管理体制  C.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  D.政府部门支出管理体制

  12.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当?斯密  B.庇古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3.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

  A.统收统支  B.收支挂钩  C.包干  D.分税制

  14. 具有“鞭打快牛”负面效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

  A.统收统支制  B.分税制  C.收支挂钩制  D.包干制

  15. 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 )。

  A.事权和财权相统一  B.事权和收入相统一  C.分级管理  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16. 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所得税分享比例是( )。

  A.50%,50%  B.60%,40%  C.70%,30%  D.75%,25%

二、多项选择题

  1. 政府预算原则包括( )。

  A.年度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E.透明性原则

  2. 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预算具有以下职能( )。

  A.资源配置职能  B.反映政府部门活动  C.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D.收入分配职能

  E.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

  3. 根据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年度预算  D.单式预算  E.复式预算

  4. 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预算分为( )。

  A.投入预算  B.平衡预算  C.增量预算  D.绩效预算  E.规划项目预算

  5.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

  A.公平公正  B.廉洁高效  C.完整统一  D.公开透明  E.科学规范

  6. 我国近年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包括( )。

  A.实行分税制体制  B.建立部门预算制度  C.实行工商税制改革

  D.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E.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7.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  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D.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E.实行分税制

  8. 以下属于财政管理体制内容的有( )。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  C.财政收支的划分

  D.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E.财政预算制度

  9. 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包括( )。

  A.包销型  B.收支挂钩型  C.收入分成型  D.分税制型  E.统收统支型

  10. 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 )。

  A.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B.增加地方调控能力

  C.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D.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E.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1. 合理划分中央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所依据的原则是( )。

  A.公平原则  B.税收原则  C.效率原则  D.市场基础原则  E.分级管理原则

  12. 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社会事务,经费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主要包括( )。

  A.公共安全  B.社会统计  C.一些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D.公共医疗  E.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参见教材P105

  2:D  [解析]: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参见教材P105

  3:B  [解析]: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参见教材P105

  4:A  [解析]: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参见教材P106

  5:C  [解析]: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参见教材P107

  6:C  [解析]:资本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债。经常预算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税收。参见教材P107

  7:C  [解析]:增量预算保持了各项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参见教材P107

  8:D  [解析]: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体系由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组成。省以下各级政府预算称为地方预算。参见教材P108

  9:C  [解析]: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参见教材P109

  10:B  [解析]: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机制。参见教材P110

  11:A  [解析]: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参见教材P111

  12:B  [解析]: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庇古。参见教材P111

  13:A  [解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统收统支。参见教材P112

  14:C  [解析]:收支挂钩制会导致地方对支出的关心程度重于对收入的关心程度,具有“鞭打快牛”的负面效应。参见教材P112

  15:A  [解析]: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参见教材P114

  16:B  [解析]: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所得税分享比例是中央60%,地方40%。参见教材P115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主要有: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参见教材P106-107

  2:BCE  [解析]:政府预算的职能包括

  (1)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

  (3)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参见教材P106

  3:AB  [解析]:根据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参见教材P107

  4:ADE  [解析]: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参见教材P108

  5:BCDE  [解析]: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参见教材P109

  6:BDE  [解析]: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

  (2)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4)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参见教材P109-110

  7:ABCD  [解析]: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

  (2)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4)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参见教材P109-110

  8:ABCD  [解析]: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包括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2)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

  (3)财政收支的划分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参见教材P111

  9:BCDE  [解析]:该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参见教材P112

  10:ACDE  [解析]: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如下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参见教材P113

  11:CDE  [解析]:根据市场基础原则、效率原则、分级管理原则等要求,合理划分中央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参见教材P116

  12:ABCE  [解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社会事务,经费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如一些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统计等公共福利事业。参见教材P116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 )。

  A.导向功能  B.资源配置功能  C.控制功能  D.稳定功能

  2. 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实现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可以采取( )的财政措施。

  A.减少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增加财政支出  D.提高利率

  3. 经常项目平衡又称为( )。

  A.贸易平衡  B.资本项目平衡  C.劳务平衡  D.储备平衡

  4. ( )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A.预算  B.补贴  C.税收  D.公债

  5. 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 )。

  A.赤字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B.盈余预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C.全面扩张政策  D.收支相等中性财政政策

  6. 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这种财政政策称为( )。

  A.补偿性的财政政策  B.汲水性的财政政策

  C.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7. 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实行旨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被称为( )财政政策。

  A.扩张性  B.中性  C.紧缩性  D.自动稳定

  8. 我国1998-2004年期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是( )财政政策。

  A.紧缩  B.中性  C.扩张  D.稳健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稳健财政政策内容的是( )。

  A.扩大赤字  B.增收节支  C.扩大就业  D.扩大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

  10. 为应对国际金融包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 )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11.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 )的改革。

  A.消费型  B.积累型  C.收入型  D.补偿型

二、多项选择题

  1. 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 )。

  A.导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控制功能  D.管理功能  E.稳定功能

  2. 我国财政政策目标包括( )。

  A.促进充分就业  B.物价基本稳定  C.预算收支平衡  D.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稳定增长

  3. 国际收支平衡包括( )。

  A.经常项目平衡  B.国际借贷平衡  C.贸易平衡  D.资本项目平衡  E.外汇储备平衡

  4. 经济稳定增长主要决定于( )。

  A.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程度  B.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C.科学知识的普及

  D.教育制度的完善  E.生产要素的增长

  5. 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税收  B.利率  C.公债  D.财政补贴  E.预算

  6. 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财政政策划分为(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

  7. “双紧”搭配类型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提高利率  D.减少政府支出  E.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8. 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

  A.控制赤字  B.增发国债  C.调整结构  D.推进改革  E.增收节支

  9. 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为实施宏观调控而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 )。

  A.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财政支出  C.降低税率  D.提高税率  E.减少财政补贴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参见教材P119

  2:A  [解析]: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参见教材P120

  3:A  [解析]:经常项目平衡亦称贸易平衡,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进口等于出口。参见教材P120

  4:A  [解析]: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参见教材P121

  5:B  [解析]: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采用盈余预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社会总需求。参见教材P121

  6:D  [解析]:本题考查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概念。参见教材P122

  7:B  [解析]:本题是对中性财政政策概念的考查。参见教材P123

  8:C  [解析]: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参见教材P124

  9:B  [解析]:稳健财政政策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参见教材P125

  10:D  [解析]: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参见教材P126

  11:A  [解析]: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参见教材P127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解析]: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和稳定功能。参见教材P119

  2:ABDE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参见教材P120

  3:ACD  [解析]:国际收支平衡包括经常项目平衡(亦称贸易平衡)和资本项目平衡。参见教材P120

  4:AE  [解析]:经济稳定增长,决定于两个源泉,一是生产要素的增长,一是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程度。参见教材P120

  5:ACDE  [解析]:财政政策工具包括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利率属于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P121

  6:AD  [解析]:按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选项BC.E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的。参见教材P122

  7:ACDE  [解析]:双紧就是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增加税收,减少政府开支。紧的货币政策就要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所以答案是ACDE。

  8:ACDE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参见教材P125

  9:BC [解析]: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就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需求。ADE均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参见教材P123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

  1. 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是由( )提出来的。

  A.庇古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费雪

  2.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物价水平  B.商品交易量  C.货币量  D.劳务交易量

  3.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 )。

  A.货币量决定货币价值的理论  B.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C.货币价值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D.物价水平决定货币量的理论

  4.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费雪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庇古

  5. 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是( )。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资动机  D.投机动机

  6. 货币供给的机制分析侧重于( )。

  A.货币的创造过程  B.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C.分析供给原因  D.货币供给量

  7. 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 )。

  A.银行活期存款  B.银行定期存款  C.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D.银行储蓄存款

  8. 能够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金融机构是(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专业银行

  9.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 )。

  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

  C.总量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10. 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的关系是( )。

  A.前者低于后者  B.前者高于后者  C.二者相等  D.二者无关

  11. 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其基本标志是( )。

  A.物价上涨  B.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C.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  D.某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12. 从理论上讲,工资上涨过快容易导致( )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输入型  D.结构型

  13.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

  A.信用膨胀  B.财政赤字  C.过度的信贷供给  D.投资规模过大

  14. 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使民间部门的投资( )。

  A.质量降低  B.质量提高  C.规模扩张  D.规模减少

  15. 供给学派提出的积极的供给政策措施不包括( )。

  A.增税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精简规章制度  D.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

  1. 按照剑桥学派的观点,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甲国物价水平上升,则( )。

  A.该国货币量增加  B.该国货币价值下降  C.该国货币价值不变  D.该国货币量减少

  E.该国货币价值上升

  2. 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 )。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持有财富动机  E.获取收益动机

  3.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 )假定之上。

  A.未来的不确定性  B.未来的确定性  C.收入是短期资产  D.利润是短期资产  E.利润是长期资产

  4.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 )。

  A.恒久性收入  B.人力财富比例  C.存款的利率  D.债券的收益率  E.股票的收入率

  5. 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包括( )。

  A.定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  D.M3  E.银行活期存款

  6. 根据我国目前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 )。

  A.银行活期存款  B.银行定期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  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E.股票

  7. 制约商业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因素有( )。

  A.商业银行发达程度  B.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数量

  C.提取现金数量  D.中央银行独立程度  E.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数量

  8. 货币均衡的特征有( )。

  A.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货币均衡是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数量上的完全一致

  C.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D.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在静态上保持一致

  E.货币均衡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大体一致

  9. 货币失衡的主要类型有( )。

  A.整体性失衡  B.总量性失衡  C.综合性失衡  D.局部性失衡  E.结构性失衡

  10.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降低再贴现率  E.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

  11.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公开型通货膨胀  D.抑制型通货膨胀

 E.结构型通货膨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是由费雪提出来的。参见教材P130

  2:C  [解析]: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货币量。参见教材P130

  3:B  [解析]:本题考查对费雪交易方程式的理解。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参见教材P130

  4:D  [解析]: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参见教材P131

  5:D  [解析]:本题考查投机动机的含义。参见教材P131

  6:A  [解析]:货币供给分析包括货币供给的机制和货币供给的决定,前者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后者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参见教材P132

  7:A  [解析]: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参见教材P133

  8:B  [解析]: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参见教材P133

  9:A  [解析]: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参见教材P135

  10:B  [解析]: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参见教材P136

  11:A  [解析]: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参见教材P136

  1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理解。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包括工资推进性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参见教材P137

  13:C  [解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过度的信贷供给。参见教材P137

  14:D  [解析]: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减少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参见教材P138

  15:A  [解析]:供给学派提出的积极的供给政策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精简规章制度。参见教材P139

二、多项选择题

  1:AB  [解析]: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参见教材P131

  2:ABC  [解析]: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这里要特别注意是投机动机,而不是投资动机。参见教材P131

  3:AC  [解析]:选项B.D.E的说法在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到,该题和上题一样都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参见教材P131

  4:AB  [解析]:本题考查对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解。其中恒久性收入、人力财富比例与货币需求成正比。存款的利率、债券的收益率、股票的收入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参见教材P132

  5:ABCE  [解析]:M2(广义货币量)包括M1(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选项D是干扰性,按照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不存在M3这个层次。参见教材P133

  6:BD  [解析]: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银行活期存款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所以此题选择BD。参见教材P133

  7:BCE  [解析]: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

  (1)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参见教材P134

  8:ACE  [解析]:该题是对货币均衡特征的考查,对于该知识点要明确两点:①货币均衡是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②它是货币供求大体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参见教材P134

  9:BE  [解析]: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参见教材P135

  10:ABE  [解析]: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参见教材P138

  11:CD  [解析]: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划分,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为开放性通货膨胀,抑制型通货膨胀又称为隐蔽性通货膨胀。选项AB.E是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来划分的。参见教材P137。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政策性银行

  2.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 )的关系。

  A.政府  B.存款货币银行  C.社会保障部门  D.政策性银行

  3. 在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本质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对工商企业发放贷款  B.都追求利润最大化

  C.商业银行能吸收社会公众的活期存款,中央银行则不能

  D.商业银行承担货币发行任务,中央银行则没有

  4.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其资金主要贷给( )。

  A.个人  B.企业  C.商业银行  D.政府

  5. 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是(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交易所  D.投资银行

  6. 下列各项中,应填列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是( )。

  A.外汇储备  B.流通中的通货  C.贴现及放款  D.政府债券

  7.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

  A.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B.流通中的通货  C.外汇、黄金储备  D.金融机构存款

  8. 同城或同地区银行间的资金清算,主要通过( )来进行。

  A.全国支付清算系统  B.商业银行行内汇划系统  C.票据交换所  D.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9. 货币政策目标中的充分就业是指( )。

  A.所有劳动力完全就业  B.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就是达到充分就业

  C.国家规定的人数完全就业时就是达到充分就业  D.劳动力充分得到就业的状况

  10. 根据我国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 )。

  A.保持物价稳定  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利率稳定,实现收支平衡

  11. 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很大、作用力很强的是( )。

  A.再贴现率  B.再贷款利率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2. 在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里,最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率  C.再贷款利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3. 某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居民提供汽车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是40%,最长还款期限是5年,这种规定属于( )。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间接信用指导  D.直接信用控制

  14. 中央银行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 )。

  A.流动比率  B.信用配额  C.直接干预  D.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15.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常指的是( )。

  A.短期市场利率  B.中期贷款利率  C.中期债券利率  D.短期存款利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 )。

  A.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B.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  C.调节宏观金融  D.实施金融监管

  E.追求适当盈利

  2. 中央银行的职责决定了其活动的特征是( )。

  A.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B.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为政府提供所需的资金  E.资产具有较低的流动性

  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 )。

  A.对企业的业务  B.货币发行的业务  C.对政府的业务  D.对银行的业务  E.对居民的业务

  4. 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对银行提供的服务具体表现在( )。

  A.集中准备金  B.发行货币  C.最后贷款人  D.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E.全国清算

  5.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业务主要有( )。

  A.转贴现业务  B.再贴现业务  C.再抵押放款业务  D.再贷款业务  E.管理和调整准备金

  6.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主要体现在( )。

  A.代理国库  B.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C.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D.保管外汇与黄金储备

  E.发行货币

  7. 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 )组成。

  A.银行账户体系  B.支付清算系统  C.支付结算效率体系  D.支付结算工具体系

  E.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8. 货币政策一般包含的内容有( )。

  A.货币政策目标  B.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C.货币政策效果  D.货币政策工具

  E.货币政策的措施目标

  9.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特殊性货币政策工具  C.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D.直接信用控制  E.间接信用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它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参见教材P142

  2:A  [解析]: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参见教材P143

  3:C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本质特征的区别。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参见教材P144

  4:C  [解析]: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三种贷款方式:再抵押放款、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可见,中央银行主要把资金贷给商业银行。参见教材P144

  5:A  [解析]:中央银行是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参见教材P144

  6:B  [解析]:选项B流通中的通货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其余三项都属于央行的资产项目。参见教材P145

  7:C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选项C是央行的资产项目,其余的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参见教材P145

  8:C  [解析]:央行组织的全国清算包括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其中同城或同地区间的资金清算主要是通过票据交换所来进行。参见教材P145

  9:D  [解析]:本题考查“充分就业”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参见教材P146

  10: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参见教材P147

  11:C  [解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参见教材P147

  12:D  [解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里,最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参见教材P148

  13:A  [解析]:消费者信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参见教材P148

  14:D  [解析]: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参见教材P148

  15:A  [解析]: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参见教材P149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解析]:中央银行属于金融管理机构,不涉及财政范畴,所以不选B。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不选E。参见教材P142

  2:ABC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属于重点内容,注意牢固掌握。参见教材P144

  3:BCD  [解析]:中央银行的业务主要就是货币发行业务、对银行的业务和对政府的业务。参见教材P144

  4:ACE  [解析]:央行对银行的业务主要表现在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和全国清算。参见教材P144

  5:BCD  [解析]:中央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有接受商业银行提交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物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再抵押放款、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三种方式。参见教材P144

  6: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1)代理国库。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之一。(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3)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参见教材P144

  7:ABDE  [解析]: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支付结算管理体系这四部分组成。参见教材P146

  8:ACD  [解析]:该题是对货币政策内容的考查。参见教材P146

  9:ACDE  [解析]: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参见教材P147—148。

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比较,区别主要在于( )。

  A.是否以盈利为目的  B.经营范围的宽窄  C.是否经营完全的信用业务  D.是否以银行信用方式融通资金

  2.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是( )。

  A.代理业务  B.结算业务  C.吸收活期存款  D.发放贷款

  3.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货币创造

  4. 单一银行制的典型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法国

  5. 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 )。

  A.吸收存款  B.再贴现  C.发行债券  D.同业拆借

  6. 商业银行在不动用自身资金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的各种金融业务是( )。

  A.中间业务  B.负债业务  C.贷款业务  D.票据贴现业务

  7. 金融市场效率发挥的前提是( )。

  A.政府的严格管制  B.资本的合理运动  C.商业银行的有效运作  D.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8. 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的著名学者是( )。

  A.庇古  B.法玛  C.凯恩斯  D.弗里德曼

  9. 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 )。

  A.半强型效率  B.强型效率  C.弱型效率  D.无效率

  10. 货币市场所流通的金融工具的期限在( )。

  A.1年以内  B.3年以内  C.5年以上  D.10年以上

  11. 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是( )。

  A.货币基金市场  B.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C.股票市场  D.同业拆借市场

  12. 在货币市场流动性最高、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交易的金融工具是( )。

  A.股票  B.长期商业票据  C.短期政府债券  D.长期政府债券

  13. 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照协议价格买卖一定数量证券的权利,这种交易是( )。

  A.金融期货交易  B.金融期权交易  C.远期交易  D.互换交易

  14. 从微观上看和从宏观上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平行、互补  B.互补、平行  C.替代、互补  D.替代、替代

二、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 )。

  A.信用创造  B.信用中介  C.制定货币政策  D.支付中介  E.宏观调控

  2. 商业银行机构按照业务经营范围划分,可以分为( )。

  A.单一银行制  B.专业化银行制  C.总分行制  D.综合化银行制  E.联邦银行制

  3.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

  A.结算业务  B.吸收存款  C.贷款业务  D.租赁业务  E.借款业务

  4.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 )。

  A.结算业务  B.信托业务  C.租赁业务  D.代理业务  E.投资业务

  5. 下列各项中,属于商业银行基本管理原则的有( )。

  A.盈利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流动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E.财政性原则

  6.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流动性原则通常的含义是( )。

  A.取得现款的能力  B.获得高收益的能力  C.资产的转移能力  D.按期收回本息的能力

  E.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7. 按市场工具划分,资本市场包括( )。

  A.商业票据市场  B.股票市场  C.长期债券市场  D.投资基金市场  E.回购市场

  8.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有( )。

  A.期限短  B.交易方便  C.流动性高  D.利率敏感性强  E.收入免税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比较:都从事银行业务,具备银行业的基本特征。但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则以盈利为目的。参见教材P152

  2:C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特有的性质。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广泛,是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参见教材P152

  3:A  [解析]:商业银行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其主要职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其中信用中介是基本职能。参见教材P152

  4:A  [解析]:典型的单一银行制国家是美国。参见教材P153

  5:A  [解析]:吸收存款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参见教材P153

  6:A  [解析]:本题考查中间业务的概念。参见教材P154

  7:B  [解析]:金融市场效率发挥的前提是资本的合理运动。参见教材P156

  8:B  [解析]: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的是法玛。参见教材P156

  9:A  [解析]:如果公开发表的证券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参见教材P156

  10:A  [解析]:货币市场主要供应短期货币资金,所流通的金融工具的期限在1年以内,故选A。参见教材P156

  1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理解。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参见教材P157

  12:C  [解析]:本题是对债券市场的考查,短期政府债券在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最高、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交易。参见教材P157

  13:B  [解析]:本题是对金融期权交易概念的考查。金融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权利。参见教材P158

  14:C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微观上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宏观上,则为互补关系。参见教材P159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信用创造。参见教材P152

  2:BD  [解析]:商业银行机构按业务经营范围分为:专业化银行制(分业经营)和综合化银行制(全能银行制)。参见教材P153

  3:BE  [解析]: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和借款业务。参见教材P153

  4:ABCD  [解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和咨询业务。参见教材P154

  5:AC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它包括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三个基本原则。参见教材P154

  6:AE  [解析]:流动性原则具有两层含义: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商业银行取得现款的能力。参见教材P155

  7:BCD  [解析]:属于资本市场的是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市场。参见教材P156

  8:ABCD  [解析]:本题考查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参见教材P157

第十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单项选择题

  1. 证券业交易的基本金融风险是( )。

  A.法律风险  B.经营风险  C.技术风险  D.市场风险

  2. 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风险是( )。

  A.市场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信用风险  D.操作风险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属于( )。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综合性危机

  4. 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会导致的危机属于( )。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综合性危机

  5. 2007年春季出现的次贷危机开始于( )。

  A.英国  B.美国  C.欧盟  D.日本

  6.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是( )。

  A.保护债权论  B.公共利益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市场失灵理论

  7. 公共利益论认为( )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实施管制以克服市场缺陷。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中央银行

  8. 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的理论是( )。

  A.公共利益论  B.保护债权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金融全球化理论

  9. 我国实行的监管体制是( )。

  A.综合监管体制  B.混合监管体制  C.分业监管体制  D.分部分监管体制

  10. 在我国新的监管体制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机构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证监会  C.银监会  D.国资委

二、多项选择题

  1.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有( )。

  A.确定性  B.相关性  C.高杠杆性  D.传染性  E.不确定性

  2. 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十分复杂,具体可分为( )。

  A.货币危机  B.债务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管理危机  E.综合性金融危机

  3. 综合性金融危机可分为( )

  A.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B.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C.国内综合性金融危机

  D.国外综合性金融危机  E.市场综合性金融危机

  4. 20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市场危机  D.信用危机  E.流动性危机

  5. 下列属于核心资本的是( )。

  A.普通股  B.未公开储备  C.公开储备  D.普通准备金  E.呆账保证金

  6. 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 )。

  A.公开储备  B.实收股本  C.资产重估储备  D.呆账保证金  E.长期次级债券

  7.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职责,主要包括( )。

  A.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B.加快制度化进程  C.市场约束

  D.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E.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市场风险是证券业面对的基本金融风险。参见教材P161

  2:B  [解析]: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参见教材P161

  3:B  [解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属于货币危机。参见教材P162

  4:C  [解析]: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因此导致的危机就是流动性危机。参见教材P163

  5:B  [解析]: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春季开始显现。参见教材P164

  6:B  [解析]:公共利益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一直到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参见教材P165

  7:B  [解析]: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实施管制以克服市场缺陷。参见教材P165

  8:C  [解析]:金融风险控制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内的不稳定性。参见教材P165

  9:C  [解析]:当前,由于仍然实行分业经营体制、金融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所以此题答案是C。参见教材P167

  10:A  [解析]:在新的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参见教材P167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

  (2)相关性

  (3)高杠杆性

  (4)传染性。参见教材P161

  2:ABCE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危机的类型。参见教材P162-163

  3:AB  [解析]:综合性金融危机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参见教材P163

  4:ADE  [解析]:本题考查20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的三个阶段,即债务危机、流动性危机和信用危机。参见教材P164

  5:AC  [解析]: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参见教材P169

  6:CDE  [解析]:附属资本又称为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参见教材P169

  7:ABE  [解析]:新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三大职责。参见教材P169

第十九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

  A.自发的浮动汇率制度  B.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C.人为的浮动汇率制度  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2. ( )1月1日,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A.1989年  B.1979年  C.1999年  D.1994年

  3. ( )只能算成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A.外汇储备  B.货币性黄金  C.IMF的储备头寸  D.特别提款权

  4.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美元  B.黄金  C.欧元  D.英镑

  5.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属于( )。

  A.自发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B.人为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自发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6. 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清算银行  C.金融稳定委员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 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主要有( )。

  A.经济开放程度  B.经济规模  C.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D.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E.科技水平

  2. 2005年7月21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 )。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B.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以黄金供求为基础  E.固定汇率制度

  3.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 )。

  A.外汇储备  B.货币性黄金  C.IMF的储备头寸  D.特别提款权  E.外债

  4. 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具体包括( )。

  A.储备货币种类的安排  B.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C.储备总量管理

  D.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  E.外汇储备渠道的拓展

  5.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B.确定汇率制度  C.确定国际金融机构职责  D.确定经济政策协调方式

  E.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6. 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特征有( )。

  A.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B.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C.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D.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  E.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解决短期国际收支失衡

  7.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

  A.银行股份  B.转让债权  C.业务净收益  D.借款  E.成员国缴纳的份额

  8. 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主要有( )。

  A.贷款期限较长  B.贷款实行浮动利率  C.贷款是有政策条件的

  D.主要是帮助其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E.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参见教材P173

  2:D  [解析]: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参见教材P173

  3:B  [解析]:货币性黄金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而持有的黄金。现在黄金只能算成是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参见教材P173

  4: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参见教材P177

  5:D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参见教材P178

  6:D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参见教材P179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开放程度;②经济规模;③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④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⑤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参见教材P173

  2:ABC  [解析]: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见教材P174

  3:ABCD  [解析]: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参见教材P175

  4:AB  [解析]: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具体包括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参见教材P176

  5:ABE  [解析]: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2)确定汇率制度。(3)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参见教材P176—177

  6:ACE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

  (3)国际收支的调节。参见教材P177

  7:ABCD  [解析]: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股份、借款、转让债权和业务净收益。参见教材P180

  8:ABE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贷款期限较长;贷款要实行浮动利率;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参见教材P180

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A.指标  B.变量  C.观察值  D.统计数据

  2. 把人类的性别划分为男和女,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

  A.定比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3. ( )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A.定类尺度  B.定距尺度  C.定比尺度  D.定序尺度

  4. 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 )。

  A.相对指标  B.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D.平均指标

  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6. 在各种调查方式中,能从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 某学校对学习成绩好的几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

  1. 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

  A.统计工作  B.统计数据  C.统计调查  D.统计学  E.统计监督

  2.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

  A.科学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E.定比尺度

  3. 统计数据计量尺度中能进行加、减运算的是( )。

  A.定比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E.定性尺度

  4. 分类数据( )。

  A.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  B.表现为类别  C.通常用文字表述  D.不区分顺序  E.区分顺序

  5.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统称为( )。

  A.定量数据  B.数量数据  C.定性数据  D.数值型数据  E.品质数据

  6. 变量分为( )。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定性变量  E.定量变量

  7. 下列变量中,通常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有( )。

  A.商品销售额  B.上班出行方式  C.家庭收入  D.居住地区  E.年龄

  8. 按照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统计指标可以分为(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比例指标  D.平均指标  E.变异指标

  9.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产品产量  B.能源生产总量  C.股票价格  D.商品零售额  E.年末人口数

  10. 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 )。

  A.科学实验  B.文献收集  C.抽样调查  D.普查  E.统计报表

  11.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 )的特点。

  A.适应面广  B.经济性  C.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D.时效性强  E.周期性

  12. 代表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A.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B.有意虚报、瞒报  C.抄录错误  D.样本容量不足

  E.样本结构与总体存在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参见教材P183

  2:B  [解析]:本题考查定类尺度。参见教材P183

  3:B  [解析]:定距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参见教材P184

  4:B  [解析]: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从而可以得到长时间内的总量。比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参见教材P185

  5:D  [解析]: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它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参见教材P185

  6:C  [解析]:抽样调查是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因此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参见教材P186

  7:C  [解析]:“学习成绩好的班级”属于典型班级,故选C。参见教材P187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参见教材P183

  2:BCDE  [解析]: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参见教材P183

  3:AD  [解析]:定距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定比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参见教材P184

  4:ABCD  [解析]:分类数据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不区分顺序。参见教材P184

  5:CE  [解析]: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所说明的都是事物的品质特征,可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参见教材P184

  6:ABC  [解析]: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参见教材P185

  7:ACE  [解析]:如果一个变量由数值型数据来记录就称为数值型变量。例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零件尺寸、年龄、时间等。参见教材P185

  8:ABD  [解析]: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参见教材P185

  9:CE  [解析]:时点指标又称时点数,它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时点数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积后没有实际意义。如年末人口数、股票价格等。参见教材P185

  10:CDE  [解析]: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等。参见教材P186

  11:ABD  [解析]:抽样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参见教材P186

  12:ADE  [解析]:代表性误差是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这类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产生的原因有

  (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3)样本容量不足等。有意虚报、瞒报和抄录错误属于登记性误差。参见教材P189

第二十一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距分组是( )的整理方法。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离散变量

  2. 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属于( )。

  A.比例  B.比率  C.频率  D.百分数

  3. 将比例乘以100就是( )。

  A.百分比  B.比率  C.平均数  D.极差

  4. 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 )的数据整理方法。

  A.比例  B.均值  C.比率  D.百分比

  5. 条形图纵置时也称为( )。

  A.直方图  B.折线图  C.柱形图  D.圆形图

  6. 某组中,最大值为50,最小值为12,极差为( )。

  A.38  B.18  C.20  D.12

  7. 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无任何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

  8. 在组距分组中,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 )。

  A.组数  B.极差  C.组距  D.组中值

  9. 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叫做( )。

  A.组数  B.组中值  C.极差  D.组距

  10.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 )。

  A.“不重不漏”  B.“组限值应能被 5除尽”  C.“下组限不在内”  D.“上组限不在内”

  11. 某产品的销售收入是一个变量,其分组依次为1万元以下,1万元-3万元,3万元-5万元,5万元-6万元,那么( )。

  A.1万元应归入第一组  B.3万元应归入第二组  C.3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6万元应归入第四组

  12.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 )。

  A.柱形图  B.折线图  C.直方图  D.扇形图

二、多项选择题

  1. 分类数据选用的图示方法是( )。

  A.条形图  B.折线图  C.直方图  D.圆形图  E.散点图

  2. 计算累积百分比的两种方法是( )。

  A.开方  B.加权平均  C.向上累积  D.向下累积  E.算术平均

  3. 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 )。

  A.折线图  B.直方图  C.频数多边形图  D.累积频率分布图  E.累积频数分布图

  4. 组距分组适用于( )。

  A.离散变量  B.变量值较少  C.连续变量  D.变量值较多  E.品质数据

  5. 统计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A.表头  B.列标题  C.表外附加  D.数字资料  E.行标题

  6. 通常情况下,设计统计表要求( )。

  A.没有数字的单元格应空白  B.左右两边应封口  C.表中数据一般是右对齐

  D.列标题之间一般用竖线隔开  E.行标题之间不必用横线隔开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不同类型的数据,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所适用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对品质数据主要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组整理。参见教材P192

  2:A  [解析]: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属于比例。参见教材P193

  3:A  [解析]:将比例乘以100就是百分数或百分比,因此选A。参见教材P193

  4:C  [解析]:本题考查比率的含义。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属于比率。注意比率与比例的区别。参见教材P193

  5:C  [解析]:条形图纵置时也称为柱形图。参见教材P193

  6:A  [解析]:将最大的观察值与最小的观察值相减,便得到极差,即50-12=38,因此选A。参见教材P197

  7:B  [解析]:本题考查组距的确定方法,在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的确定方法为:组距=,因此选B。参见教材P197

  8:C  [解析]:组距=某组的上限值-某组的下限值。参见教材P197

  9:B  [解析]: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叫做组中值。参见教材P197

  10:D  [解析]:在统计分组时为了解决“不重”的问题,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参见教材P198

  11:C  [解析]:本题考查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参见教材198

  12:C  [解析]: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直方图。参见教材P198

  二、多项选择题

  1:AD  [解析]: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纵置就是柱形图。故选AD。参见教材P193

  2:CD  [解析]:累积百分比有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两种方法,故选CD。参见教材P195

  3:DE  [解析]: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累积频数分布图或累积频率分布图。参见教材P195

  4:CD  [解析]:组距分组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参见教材P196

  5:ABDE  [解析]: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参见教材P200

  6:CDE  [解析]: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对于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一”表示,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参见教材P200

第二十二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称为( )。

  A.中位数  B.极值  C.众数  D.平均数

  2. 2003年,某市下辖六个县的棉花种植面积按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800公顷、900公顷、1100公顷、1400公顷、1500公顷、3000公顷,这六个县棉花种植面积的中位数是( )公顷。

  A.1450  B.1250  C.1100  D.1400

  3. 某连锁超市6个分店的职工人数由小到大排序后为57人、58人、58人、60人、63人、70人,其算术平均数、众数分别为( )。

  A.59、58  B.61、58  C.61、59  D.61、70

  4. 共有100个学生进行分组,150~160cm有10个,组中值为155;160~170cm有70个,组中值为165;170~180cm有20个,组中值为175,加权算术平均数为( )。

  A.155  B.175  C.165  D.166

  5.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称为( )。

  A.众数  B.极值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6. 计算几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 )的关系。

  A.等差  B.等比  C.连加  D.连乘积

  7.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 )。

  A.越差  B.越好  C.不变  D.反复变化

  8. 最简单的变异指标是( )。

  A.极差  B.标准差  C.组距  D.离散系数

  9. 离散系数比标准差更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因为离散系数( )。

  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B.不受数据差异程度的影响

  C.不受变量值水平或计量单位的影响  D.计量更简单

  二、多项选择题

  1. 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 )。

  A.位置平均数  B.极差  C.方差  D.数值平均数  E.标准差

  2. 数值平均数包括(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方差  D.中位数  E.众数

  3. 下列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是( )。

  A.众数  B.算术平均数  C.标准差  D.极差  E.离散系数

  4. 加权算术平均数会受到( )的影响。

  A.各组数值的大小  B.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  C.极端值  D.计量单位  E.组数

  5. 几何平均数的主要用途是( )。

  A.确定分组组数  B.确定组距  C.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  D.计算组中值  E.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6. 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 )。

  A.算术平均数  B.极差  C.方差  D.离散系数  E.标准差

  7. 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的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  B.极差  C.方差  D.离散系数  E.标准差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考查众数的概念,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参见教材P203

  2:B  [解析]:该题考查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中位数=(1100+1400)/2=1250。参见教材P203

  3:B  [解析]: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和众数的算法。参见教材P203-204

  4:D  [解析]:本题考查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X=(155×10+165×70+175×20)/100=166cm,因此选D。参见教材P205

  5:D  [解析]: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参见教材P205。

  6:D  [解析]:计算几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连乘积的关系,因此选D。参见教材P205

  7:A  [解析]: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差。参见教材P206。

  8:A  [解析]: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又称全距。参见教材P206。

  9:C  [解析]:离散系数可以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影响。参见教材P208

  二、多项选择题

  1:AD  [解析]:本题考查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参见教材P203

  2:AB  [解析]:数值平均数是指根据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参见教材P203

  3:AB  [解析]:本题考查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选项CDE属于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数据,因此选AB。参见教材P203

  4:ABC  [解析]:算术平均数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各组数值的大小、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而且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同样受上述因素影响,所以答案是ABC。参见教材P205

  5:CE  [解析]:该题考查几何平均数的主要用途,它的主要用途是: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因此选CE。参见教材P206

  6:BCDE  [解析]: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参见教材P206-207。

  7:BCE  [解析]: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等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参见教材P207

第二十三章 时间序列

  一、单项选择题

  1. 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 )。

  A.指数  B.回归方程  C.频数分布表  D.时间序列

  2.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时间指标的是( )。

  A.城镇人口比重  B.年底总人口数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3. 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

  A.变量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发展速度

  4. 增长量是( )。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

  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5. 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可以把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 )。

  A.环比增长量  B.定基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  D.平均增长量

  6. 已知在一个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分别为21、30、35、41,则累计增长量为( )。

  A.90  B.80  C.105  D.127

  7.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 )的序时平均数。

  A.累计增长量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

  C.逐期增长量  D.报告期发展水平

  8.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

  A.连乘积  B.总和  C.对比值  D.之差

  9. 某公司A产品的销售额2007年比2002年增长53.5%,2006年比2002年增长40.2%,则2007年比2006年增长( )。

  A.9.5%  B.13.3%  C.33.09%  D.15.9%

  10. 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 )。

  A.加权算术平均法  B.极差法  C.几何平均法  D.算术平均法

  11. 2000年以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4%以上,这是( )。

  A.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12. “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 )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A.计量单位  B.数据类型  C.时间  D.调查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称为( )。

  A.时间序列  B.相关分析  C.动态数列  D.回归分析  E.指数分析

  2. 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时间序列分为( )。

  A.月时间序列  B.相对数时间序列  C.年时间序列  D.绝对数时间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3. 一个完整的时间序列中,包括( )。

  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  C.中间水平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量

  4.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指标有( )。

  A.平均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量

  5.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有( )。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量

  6. 平均速度指标的两个非常重要是( )。

  A.平均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量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时间序列。参见教材P210

  2:A  [解析]:年底总人口数属于时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时期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平均指标,而城镇人口比重属于相对数指标。参见教材P210

  3:B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水平的含义,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所以选C。参见教材P211

  4:A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量的含义,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参见教材P214

  5:C  [解析]: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参见教材P214。

  6:D  [解析]: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得到21+30+35+41=127。参见教材P214

  7:C  [解析]: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参见教材P214

  8:A  [解析]: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参见教材P215

  9:A  [解析]:设2002年为销售额为1,2007年销售额为153.5%。2006年销售额为140.2%,所以

  2007年比2006年增长(153.5/140.2%)-1=9.5%。

  10:C  [解析]: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参见教材P216。

  11:C  [解析]:平均增长4%,这是平均增长速度。

  12:C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1%的绝对值”的含义和用途。“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所以,选C。参见教材P216

  二、多项选择题

  1:AC  [解析]:该题考查时间序列的含义,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因此选AC。参见教材P210

  2:BDE  [解析]: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类型。参见教材P210。

  3:ABC  [解析]:时间序列中,第一项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指标值称为中间水平,因此选ABC。参见教材P211

  4:BDE  [解析]: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属于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与发展水平属于水平分析指标。参见教材P211-214

  5:ABCD  [解析]: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包括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参见教材P215

  6:AC  [解析]:平均速度指标的两个非常重要是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参见教材P216。

第二十四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 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 )。

  A.算术平均数  B.相对数  C.总量指标  D.几何平均数

  2. 下列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销售额指数  D.总产值指数

  3. 拉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

  A.报告期  B.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  C.与基期与报告期无关的水平  D.基期

  4. 帕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

  A.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  B.与基期和报告期无关的水平  C.报告期  D.基期

  5. 某工厂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某产品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价格下降6%,那么,销售额( )。

  A.增加  B.减少  C.不增不减  D.无法确定

  6. 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品产量增加3%,单位产品成本下降3%,那么,生产费用( )。

  A.减少  B.增加  C.不增不减  D.无法确定

  7. 某单位职工人数增加2%,工资总额增加6%,则平均工资( )。

  A.增加3%  B.减少3%  C.增加3.92%  D.减少3.92%

  8. 某商场商品的销售额增长6%,平均销售价格增长4%,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

  A.2.8%  B.1.9%  C.0.6%  D.3.4%

  9. 某市百货商场销售额2007年与2006年相比为15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6%,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

  A.133%  B.159.57%  C.121%  D.118%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指数可以用来分析很多社会经济问题

  C.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D.指数是一个绝对数  E.统计指数常常也称为经济指数

  2. 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指数可以分为( )。

  A.加权指数  B.综合指数  C.质量指数  D.个体指数  E.数量指数

  3. 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指数可分为( )。

  A.个体指数  B.数量指数  C.质量指数  D.加权指数  E.综合指数

  4. 按计算形式不同,指数可分为( )。

  A.个体指数  B.简单指数  C.质量指数  D.综合指数  E.加权指数

  5. 某种商品基期售出50千克,报告期售出60千克,指数为120%,该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个体指数  C.总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数量指标指数

  6. 总量指数是( )。

  A.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B.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

  C.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  D.可以由同一时期的销售数量对比形成

  E.可以由同一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

  7. 以2005年为基期,某商店的某类商品2006年的销售额指数为126.46%,价格指数为106.06%,销售量指数为119.23%,2006年与2005年相比,则( )。

  A.该类商品的销售额提高了26.46%  B.由于零售价格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6.06%

  C.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9.23%  D.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19.23%

  E.零售价格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没有影响

  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有的作用,表现在( )。

  A.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B.反映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C.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D.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E.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9. 股票价格通常与( )因素相关。

  A.购买力  B.通货膨胀率  C.预期股息  D.工资水平  E.银行存款利息率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概念,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参见教材P220

  2:B  [解析]:质量指数是反映事物内含数量的变动水平的,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参见教材P220

  3:D  [解析]: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参见教材P220

  4:C  [解析]: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参见教材P221

  5:A  [解析]:销售额=(1+10%)×(1-6%)=103.4%。参见教材P223

  6:A  [解析]:103%×97%=99.91%

推荐访问:经济师 题库 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