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分组教学,高效课堂

2022分组教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08 08:1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分组教学,高效课堂,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分组教学,高效课堂

分组教学,高效课堂3篇

第一篇: 分组教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学生分组技巧

一、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用、小组作用的发挥和小组的评价等。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习的最小单位不再是学生,而是小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把小组建设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效率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用、小组作用的发挥和小组的评价等。

  二、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

学习小组应该是对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逐项分析之后建立。小组的组建原则包括男女生比例分配适中、学生的性格搭配与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的结合、座位安排的合理等。

三、学习小组组建方法

学习小组通常由6至8名同学组成,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性格外向、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照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将学生编排到每组,每组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1-6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

四、学习小组的运行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评选出得力的小组长、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定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包括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习成绩等方面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团队中预期要达到的水平。

  五、学习小组交流的有效运用

  小组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小组交流的组织形式可以由“教师搭台教师唱”的单一舞台型走向“师生搭台师生唱”的小组合作型。当然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学生搭台学生唱”。为了动员全员参与,我要求小组长在每次交流时,都先由小组里学习相对弱一点的6号同学开始表达见解,然后由5号、4号质疑或补充,较强的其他成员再解疑、补充,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

  六、小组交流容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流于形式,没有讨论和解决实质问题。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小组交流要就实质问题进行讨论,如本节课重点的内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交流内容;小组交流要有方式,如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讲析式等,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要有时间限制,要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话,课堂就会混乱,时间就会白白溜走,完不成教学任务。

  个别学生不参与。这个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能基本学会,不想和其他同学交流,没有合作意识,认为交流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学生,小组长要引导他,慢慢影响他,让他逐渐融入其中。如果引导之后仍无改观,那就需要老师出面做工作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学不会,因自卑而不敢交流。对于这样的学生,组员要主动帮扶、教师要重点指导,让他学有所成。在提问展示环节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鼓励赞赏他,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最终打消他的自卑心理,这个问题的前提在发现、关键在解决。

  个别活跃,其他被动。组长要合理安排,使组员都有机会发言,可以采用一对一方式,然后指定说出自己的看法。

  一放就乱。老师要加强巡视,在交流完后表扬那些秩序好的小组,增强各小组的荣誉感。对那些说闲话的同学,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说影响了本组的交流和荣誉。

  深入小组中间。全面掌握每个小组交流进度与效果并进行个别辅导,点拨瓶颈问题,并且密切关注秩序。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要指出来,或启发或点拨,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必须就交流问题提问展示。学生用心交流、认真活动,就是为了能在展示的时候一显英姿,但是往往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会忘记设计提问展示环节。学生总是白忙活,就不会再认真的去交流去活动。小组交流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知道学会了什么,需要再学什么。小组交流是脉,是自主学习和提问展示之间的桥梁。

  高效课堂强调的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高效,要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合作,因此,建设、培训好一个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第二篇: 分组教学,高效课堂

合理分组 科学指导 构建高效课堂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赵红霞

邮编:743000 联系电话:139********

在大班额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生合作交流、师生互相启迪等途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既给学生减负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是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下面本人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分组及如何指导小组学习的一些想法及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本人所在的学校是西部贫困地区一所独立初中。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种硬件设施较差,大班额现象在这个地区普遍存在。我所带的班级人数超过七十人,由于班额大,学习小组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就显得尤为关键。可以说,学习小组划分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高校与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着采用了以下分组方式:

1. 在人数上,以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为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保证了课堂学习的秩序性。座位前后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转身就能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小组,避免了由于人数多、课堂乱走动而造成的课堂纪律松散、秩序混乱的现象,较少了对学生视觉上的干扰,保证了学生思维的专一性,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2. 从成员构成上,成绩好、中、差相搭配。对学生而言,学习知识除了需要自主探究外,一些难点问题还要相互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习小组正是为学困生解决问题搭建的一个平台。小组内的“以好促中”提高了中等生的学习质量;
“以中带差”的过程中提高了中等生的成就感,极大地鼓舞了中等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困生而言,请教的对象各有所长,如果他(或她)与优等生的思维差距过大,可以试着通过与他贴近的中等生的交流,开阔思路,掌握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更注重对学习基础中等或较差学生的关注,对优等生的拔尖教育方面可能存在照顾不周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工作:
(1)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或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展示来促进好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每天一题来解决好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从而实现分层教学。

上述分组的做法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性格、知识掌握程度、合作性及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座位编排全面考虑,从而使各小组能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2、科学管理学习过程

学习小组分好后,由于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因此组与组之间、组内小组成员之间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同一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往往就不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依赖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效率。

1.建立有激励性的课堂小组学习评价制度。要解决组与组之间参与度的差距,任课教师就必须建立适合自己学科的课堂小组学习评价制度,让制度激励先进,鼓励后进。例如,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每节课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问题生成的多少给每个学习小组加上相应的评价分,这样做一是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和凝聚力,二是加强了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形成你争我抢的学习氛围。当然,课堂评价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上,这关系到一系列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的又一个研究课题。

2.给予每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均等的参与机会。当某个问题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比较强烈时,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尝试通过乒乓球抽签的方式决定小组发言权,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中概率的等可能性,也不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一个小组公平竞争的机会。

3.合理设计问题,既注重问题层次与学生能力的对接,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好学生包办代替现象的发生,可以将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根据所掌握知识的不同分为1号、2号、3号、4号等,每个组的1号成员为本组基础最好,2号次之,依次类推。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探讨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明确的指向,让每个组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抢答,这样保证了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消除好学生包办代替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打破问题层次上的限制,即允许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层次较高的问题,为了鼓励这种超越,教师在量分上要带有明确的奖励性质,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尝试到超越的快乐,并由此激发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并通过不断地超越来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成就感,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4.选好组长,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组长培训。学习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学习任务的落实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教室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选好小组长。选学习组长既要看学习成绩更要看做人的责任心;
既要看学习成绩又要看学习能力,也就是要把有学习能力、有责任心、有好成绩的学生选为学习组长,这样学习小组的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好。教师要对学习组长根据不同时期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开展培训。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哪一章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需要组长在组织学习中注意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首先给组长讲清楚,只有这样,学习的任务才能落到实处,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好。

当然,对于课堂如何分组,每位教师的想法不一样,做法就不一样,特别是学校校情不一样,分组的方法应该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每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细心观察、用心感悟、不断提炼总结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锤炼学生的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活动中成长,在合作探究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使得每堂课都成为一个有机体,每一堂课都像生命那样互相关联,有呼吸,能代谢!

第三篇: 分组教学,高效课堂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22.1.1 二次函数

姓名

向仕勇

工作单位

思茅四中

年级学科

九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二十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本节有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意义后,继续深入学习二次函数的的意义在于学生又多了一样接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是学生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了以下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描述变量之间的问题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师友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和探索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难点:充分理解二次函数定义和特征,能表示出简单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具有一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八年级的学生有所增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所有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讲解,都是由学生完成,以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九年级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要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求函数解析式,这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设计了一个开放是的环节,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两探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起来应该不是很困难,但是,对于深化提高中的4道题,由于要求一定的思维深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相对会有一些难度。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环节一、情景创设: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环节二;
引出问题: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第二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环节一、师友合作探究: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环节二、解决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
(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2)

第三步:发现规律,得出定义:

环节一、师友合作发现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取得最大值。

环节二、得出定义:

2.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第四步:变演变练,深化提高

环节一、独立演练:

1.(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课本练习题第1,2题。

环节二、师友相互指正:

第五步: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环节一、知识梳理:

1.请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2,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并写出函数关系式。

环节二、师友学习评价: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高效课堂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环节一、展示矩形花圃的问题

环节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

环节一中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环节二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倒下解决问题,得出一个函数解析式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步:合作探究,探索定义

环节一、组织师友合作解决探究中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环节二、要求学生比较前面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找出二次函数的特征,并做出强调。

解决探究一中的探究问题后得出一个函数数解析式,解决探究二中的探究问题得出另一个函数解析式,说出前面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的共同点,师友合作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征

解决探究中的问题得到函数关系式,为二次函数定义的得出做好准备。学会在探究中发现某些函数关系式的共同点,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征,强化练习后加深记忆。

第三步:发现规律,得出定义

环节一、应到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做比较,从而发现规律。

环节二、组织每一组师友归纳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在回顾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后,再与二次函数作比较,得出这两种函数的名称都反映了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关系的规律,而通过练习后,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会在比较中发现规律,通过强化练习后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第四步:变演变练,深化提高

环节一、给出四道题和变形题,师友合作解决问题。

环节二、师友相互指正后教师点评。

先师友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再教师点拨后完全解决问题。

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环节一、对本节知识点进行一个梳理。

环节二、对师友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在教师的提问中对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一个梳理,然后记忆,再对评选出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那几组师友。

梳理本本节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六、教学评价设计

1.在本节课中,你觉得掌握得最好的知识点是?

2.你觉得还有什么内容还没掌握?

3.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组师友表现得最好?

4.你能运用二次函数的定义解决相应的问题了吗?

七、教学板书

课题:
22.1.1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定义:

2、二次函数的特征:

强调二次项系数a不等于0,否则不是二次函数。

推荐访问:高效 分组 课堂 分组教学 高效课堂 分组教学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如何分组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