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全文完整)

2022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8 15: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全文完整)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5篇

第一篇: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座、5495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0xx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5。


  **市的主要本资料权属文秘114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114网更多资料是: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


  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


  经过99年到20xx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多年来,**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xx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座、880亩,20xx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


  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


  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近年来,**市不断地加强对农村重点产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在草畜、日光温室蔬菜、啤酒原料等产业的发展上,聘请省内外有关院所的专家组成农业专家咨询团,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体系。


  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上,**市设立了专门的扶持资金,用于日光温室先进实用技术和适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先后引进日光温室种植技术43项,成功地嫁接改造了18项新技术。


  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茬口安排技术、扣膜技术、调控措施及全程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常规技术都能全面掌握,并娴熟应用,常规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模式和技术措施。


  特别是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带动了穴盘育苗、节水滴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达到了60。


  同时,全市先后引进推广了34个日光温室新品种,使日光温室的种植由叶菜向果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全市的日光温室蔬菜品种增加到了60多个,在传统的叶菜、果菜种植品种扩大的基础上,西甜瓜、樱桃西红柿、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和花卉园艺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在种植品种结构的布局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镇、赤金镇为主产地,以清泉跃进为主的茄辣种植区,以赤金西湖、柳河官庄子、下西号沙地为主的韭菜种植区,以**镇河西、北门为主的西瓜、甜瓜种植区,日光温室蔬菜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


  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有效提升了全市日光温室的整体效益,到20xx年底,全市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了8219元,年均递增500多元,打建改造日光温室已
  第2页四、树立精品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外部销售市场。


  从20xx年起,**市紧紧依托本地的优势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提出了创优创名“草王”饲草、“绿峰春柳”酒花、“参乐”南瓜粉、“沁馨”甜玉米、“雅丹”红花油、“花季”孜然等农产品六大品牌,先后在兰州、酒泉等地举办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和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并先后成功策划组织了酒泉市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主题活动和全国啤酒原料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极大地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近几年狠抓规范管理、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等工作,不仅强化了品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把龙头企业和各个专业协会推到了创市场的主体地位。


  从20xx年起,**市先后指导8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17种农产品制订并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对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和啤酒大麦进行无公害产地认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品牌农业的发展,引领了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先后对5大类23个蔬菜品种,推广执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对暂无标准的17个蔬菜品种,制定出了地方暂行标准进行推广应用;
统一注册了“沁馨”、“花季”蔬菜品牌,积极地进行市场运作,把品牌温室蔬菜逐步推向了市场。


  目前,**市日光温室蔬菜以其无公害、品质好远销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市场,年外销量达2万多吨。


  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大田蔬菜、脱水蔬菜、制种蔬菜的快速发展,全市每年的大田蔬菜落实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已在赤金镇、**镇、下西号、黄闸湾等乡镇建成大田蔬菜、制种蔬菜和脱水蔬菜专业生产小区19个,建成脱水蔬菜龙头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生产各类脱水蔬菜3000多吨。


  五、培育发展专业经济协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近几年来,**市把扶持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外地区发展市场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积极为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协会内部,我们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手段,不断加强对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管理,使全市的专业经济协会能够坚持自愿结合、民主办会、兼顾服务与盈利的原则,还能够联企业创品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壮大实力,成为组织广大农民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


  在协会外部,切实改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减少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对专业经济协会的行政干预,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来规范和管理运行行为。


  截止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形式的专业经济协会83个,吸纳单位和个人会员20254人,带动辐射农户1485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4%。


  其中以日光温室蔬菜、啤酒花为主的种植业专业经济协会26个,发展会员5535人。


  通过几年的扶持发展,**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涉及到饲草、日光温室蔬菜、肉牛肉羊、啤酒原料、林果、优质专用粮等各个主导产业领域,并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专业经济协会一头联结市场和龙头企业,一头对接千家万户,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然趋势,正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为word可编辑版,若不需要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一、选择题

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 )

A、子房 B、子房壁 C、 胚珠 D、 受精卵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

A、叶的光合作用 B、叶的蒸腾作用

C、根的呼吸作用 D、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二、实验探究题

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 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4

小时。

③ 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 变成 。

⑤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 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 色。

(1)步骤①的作用是: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3)这个实验说明了:

2、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变成了 “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 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__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___。

第二篇: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改进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充分就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经营收入为主导,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格局,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原则。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目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城镇村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工互动、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促农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增收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产业支撑原则。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它服务,加强产业强村大户与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打好农民增收的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北部以林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松杉、毛竹、油茶、金桔、罗汉果及中草药套种;
在国道沿线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重点抓好甘蔗、桑蚕、淮山、头菜、杂交柑、食用菌、畜牧、水产和特种养殖等农业优势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南部以粮食、甘蔗为重点,大力发展蚕桑、葡萄、西红柿、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各类强村,发展各类产业大户。

――坚持科技兴农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三、工作重点

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在区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及其骨干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力争到 ,农业增加值达到  亿元( 不变价),年均增长  %。

――实施“倍增计划”,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把资金投入、市场建设、科技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集中向示范村倾斜,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经过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和“示范农户”,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实现五年增长一倍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聚焦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我县农业优势产业,把糖料蔗、速丰杉、毛竹、秋冬菜、生猪和牛羊饲养培育成二亿元产业,中草药、金桔、桑蚕培育成亿元产业,罗汉果、油茶、茶叶、食用菌、种苗培育、休闲农业旅游成千万元产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各部门项目和扶助政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实施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创立一批高效特色种植业基地(甘蔗、金桔、中草药、桑蚕、食用菌等高效丰产示范基地);
一批万元养殖村(场)(二元杂母猪、三元杂肉猪、鸡、竹鼠、网箱水产养殖等示范基地);
一批林业经济基地(速丰杉、毛竹、油茶、茶叶和以杉木为主的种苗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农业观光旅游村(屯)、农家乐旅游点,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带动农村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创业技能,打造一批“万元村屯”和十万元“示范农户”。引导农民联合起来,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带动一批年增收万元以上的农户。

――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城镇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运销、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引导农民进城发展餐饮、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增加收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多元组织,专业培训”的思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与用工地区、用工企业的对接,开展区域劳务合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水平。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务工人员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提升劳务输出层次,提高劳务输出的整体效益。抓住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契机,实行开发式扶贫、培训扶贫、技术扶贫和劳务输出扶贫,因地制宜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把“农民增收攻坚年”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主要领导亲自来抓,具体工作有人抓,保证各项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加强规划指导,确保农民增收工作稳定实施。坚持全县总体规划和行业、产业规划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落实行业、产业规划对农民增收工作的目标,强化全县“十二五”规划和行业、产业规划对农民增收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以项目带动,增加投入改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根据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做好项当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合理使用资金,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项目计划全面完成。经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进农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完善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措施,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资源适度集中,促进农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提高产业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创新农村金融和金融制度,建立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引导资金更多地从城市向农村流动,规避重大风险对农业和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深化户籍制度和城乡就业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创造条件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在城镇落户。

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三篇: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


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改进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充分就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经营收入为主导,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格局,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原则。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目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城镇村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工互动、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促农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增收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产业支撑原则。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它服务,加强产业强村大户与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打好农民增收的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北部以林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松杉、毛竹、油茶、金桔、罗汉果及中草药套种;
在国道沿线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重点抓好甘蔗、桑蚕、淮山、头菜、杂交柑、食用菌、畜牧、水产和特种养殖等农业优势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南部以粮食、甘蔗为重点,大力发展蚕桑、葡萄、西红柿、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各类强村,发展各类产业大户。

――坚持科技兴农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三、工作重点

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在区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及其骨干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力争到 ,农业增加值达到  亿元( 不变价),年均增长  %。

――实施“倍增计划”,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把资金投入、市场建设、科技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集中向示范村倾斜,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经过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和“示范农户”,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实现五年增长一倍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聚焦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我县农业优势产业,把糖料蔗、速丰杉、毛竹、秋冬菜、生猪和牛羊饲养培育成二亿元产业,中草药、金桔、桑蚕培育成亿元产业,罗汉果、油茶、茶叶、食用菌、种苗培育、休闲农业旅游成千万元产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各部门项目和扶助政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实施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创立一批高效特色种植业基地(甘蔗、金桔、中草药、桑蚕、食用菌等高效丰产示范基地);
一批万元养殖村(场)(二元杂母猪、三元杂肉猪、鸡、竹鼠、网箱水产养殖等示范基地);
一批林业经济基地(速丰杉、毛竹、油茶、茶叶和以杉木为主的种苗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农业观光旅游村(屯)、农家乐旅游点,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带动农村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创业技能,打造一批“万元村屯”和十万元“示范农户”。引导农民联合起来,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带动一批年增收万元以上的农户。

――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城镇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运销、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引导农民进城发展餐饮、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增加收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多元组织,专业培训”的思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与用工地区、用工企业的对接,开展区域劳务合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水平。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务工人员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提升劳务输出层次,提高劳务输出的整体效益。抓住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契机,实行开发式扶贫、培训扶贫、技术扶贫和劳务输出扶贫,因地制宜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把“农民增收攻坚年”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主要领导亲自来抓,具体工作有人抓,保证各项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加强规划指导,确保农民增收工作稳定实施。坚持全县总体规划和行业、产业规划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落实行业、产业规划对农民增收工作的目标,强化全县“十二五”规划和行业、产业规划对农民增收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以项目带动,增加投入改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根据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做好项当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合理使用资金,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项目计划全面完成。经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进农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完善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措施,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资源适度集中,促进农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提高产业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创新农村金融和金融制度,建立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引导资金更多地从城市向农村流动,规避重大风险对农业和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深化户籍制度和城乡就业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创造条件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在城镇落户。

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四篇: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xx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xx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7月)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省相关决策部署,适时召开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创造性地推行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形成了农民科学增收、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186元,增长19.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331元,增长22.5%,占纯收入的43%;
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177元,增长10.5%。xx区、xx县、xx县3个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分析,明晰思路目标

在深入分析形势和全市农民收入特点后,我们形成了四条共识: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极。农民收入每增加3块钱就有2块来自工资性收入。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增长率每年在6--7%,而制造业、服务业只要市场需求旺盛,一般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三是农民收入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差距的综合反映。普遍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高。四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辟农民增收“高速路”。城乡统筹,将使农民“无障碍”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领域。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提出坚持“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三业并举”即提升农业打基础,扩大就业强主导,激活创业抓关键;
“四轮齐动”即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
“举措到户”即对农民增收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把增收措施落实到户;
“三化承载”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搭建起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载体;
“机制保障”即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科学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20XX—20XX年农民增收规划》,提出每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5%以上,力争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

均水平的“三步走”目标。

二、坚持“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

在增收途径上,我们坚持“三业并举”:

一是提升农业打基础。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粮食、果品、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今年全市夏粮总产93.41万吨,平均亩产318.7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其中小麦总产92.34万吨,平均亩产319.3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

二是扩大就业强主导。坚持像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样做劳务品牌,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占年任务的88.4%,其中劳务输出61.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占年任务80%,劳务输出技能培训9.1万人,占年任务的67%。

三是激活创业抓关键。从信贷、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催生“小老板”,止目前,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7万多户。一季度免费创业培训312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65万元。同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使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创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打工就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种养业经营的格局;
积极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实现农民增收“四轮齐动”。

三、实施到户工程,创新增收方法

我们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逐户填卡,因户施策,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要求,科学筛选增收路径,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在去年在晋星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1729个村全面实施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

一是填好一张表。即《xx市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明细卡主要有四项内容:①劳动资源,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青壮年及其技能,工作地点等;
②家庭经营资源,包括承包耕地,运输车辆、工程机械、加工设备等经营性设备,种养殖场、企业、门店、摊点、农家乐等经营性项目;
③收入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构成,上年度家庭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本年度家庭预计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④增收措施。通过填表,弄清楚农户家庭的基本情

况和资源。目前,全市共填写农户增收台账和增收明细卡80万份。

二是实行科学分类指导。根据对全市68.4万农户的调查分析,按收入情况划分成5种农户:①创业型。全市66739户。他们有生意、有企业,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大胆进行“二次创业”,继续把生意做大做强,并带动乡亲邻里增收致富。②劳务型。全市260890户。他们一般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就业,辅助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靠城镇,而养老托幼靠农村。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实际利益,帮助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增强增收能力。尤其对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大力扶持,促使其由打工仔向“小老板”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③种养型。全市195837户。他们是经营种养业的“好把式”、专业户。采取发展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建设小区园区等措施,促进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④兼业型。全市105782户。他们兼营多业,主业不突出,收入来源多样化,家庭有富余劳动力。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快推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⑤贫困型。全市55356户。主要是农村贫困户和五保户。在实施“10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的同时,根据这些农户经济困难的成因,用好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抓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工程,促其尽快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已制定增收帮扶措施243万条,印发惠农政策宣传资料102万份。

三是做到措施到户。根据农户的类型、劳动力就业状况、收入结构,明确增收方向和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扶持政策等。各级的政策措施具体到农户,一一列明(大体16项27条),并向农户告知县乡有关劳动就业创业、金融信贷、农林水、扶贫、科技等执行机构的联系人、联系方式。

四、打造载体,加快增收步伐

促进农民增收,既要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更要有切合可行的载体来推进。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造出了具有xx特色的五大助农增收工作载体。

一是开展晋星创建,加快新农村建设。20XX年,我们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具体化,实施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坚持“三强化”(强化目标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强化机制保障),狠抓制订标准、评星定等、晋星计划、晋星创建、考评激励五个关键环节,达到“四推进”(推进农民增收年年有新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年年有新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年年有新发展、村级治理年年有新绩效)。

止20XX年全市五星、四星村累计分别达到101个和306个。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晋星创建“深化年”和“提高年”,部署开展创建四星级乡镇活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齐抓共管、比拼争先,形成了你追我赶升阶晋星、促进农民增收等良好风气。列入市上计划的30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和17个四星级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开展“争先进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三化三集中”为主线,着力加强县域经济,出台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开展县乡村争先进位活动的意见,比拼争先、加快发展的激励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12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12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9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全部成立投资开发公司,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20XX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54万,城镇化率达到41%,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5.7%。今年,我们对全市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对20XX年全市所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结果汇编成册,为各县区树立了赶超目标。已评定出xx区xx镇、xx县xx镇、xx县xxx镇等10个十强乡镇,xx区xx镇xx村、xx区xx镇xxx村、xxx区xx镇xx等100个百强村。同时,指导县区积极发展县域工业,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积极争创“十强乡镇”、“百强村”,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是推进“项目到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针对以前涉农项目实施分散、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调研形成了了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的一整套思路和办法,通过实施“项目到村”,把政策交到村上、把任务落到部门,增强项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让惠民项目覆盖全市农村,形成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尽其职、分步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整理出全市到村项目三大类23项,编制印发了《到村项目明白卡》和《项目简介》,狠抓项目整理、宣传推介、摸底填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等五个环节,统筹规划安排到村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整合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着力建立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新机制。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到村项目56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324个,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农村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四是推行“乡村在线”,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积极调研探索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了挖掘大学生村官潜力,建立全市“乡村在线”数字网站,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思路。认真总结岐山县“乡村在线”工作试点经验,提出了全市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指导意见。7月9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动员会,对此项工作

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对大学生村官就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网站维护等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进行。五是落实“三带三进三促”,形成助农工作合力。在总结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农民增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委提出的在县以下党政机关实行“三三制”的要求,我们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业和大专院校干部中广泛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带感情、带政策、带项目,进村、进户、进经济组织,促农民增收,促晋星创建,促和谐稳定),建立起了领导联点、部门包

抓、干部驻村、企业帮扶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联动各方、合力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市级130个工作组,由30名市级领导带队,94个党政机关、26户企业和10所大专院校熟悉农村工作或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2000多名干部参与,联点包抓130个新农村建设晋星村;
县区1/3的干部进村开展帮扶工作。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工作落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

五、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持续增收

主要建立完善了以下几个机制:

一是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县区全部由专职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坚持召开季度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定期召开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专题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措施,改进工作。各县区按照“配硬部长,配齐人员,保障经费,改善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工部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投入保障机制。在足额落实原有各类支农资金的基础上,市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专项奖励,并按每个村200元、每户1元的标准,为12个县区委农工部补助工作经费,要求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各县区农工部人员、经费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三农”投入力度也相应得到进一步加大。

第五篇: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思路,根据县委政府下达的年度增收目标任务,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合力攻坚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为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农民增收工作。

一、农民增收情况

基本情况。我乡行政区域面积93.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5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980户,总人口4002人,农业人口3856人,农村劳动力2035人,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50元。20**年人均纯收入达7300元,比20**年增加850元,同比增长1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80人,实现劳务收入800万元。粮食总产量2500吨,人均粮食产量1100斤,均对贫困户脱贫25户,103人,较好的实现了增收目标。

1.传统种植业提质升级。一是下大力气推广优质马铃薯、杂交玉米种植,改良种植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位产量。马铃薯同比去年人均增产200斤,人均增收近200元。二是大力发展干果。在、、里三个村广泛发动群众,新栽植核桃1200亩,并对海洋坪村20**亩核桃示范点进行了补植抚育,对已有的成年核桃树进行修枝、整形,施肥培土,提高了后续产出能力,今年同比去年增产10%。三是对海洋坪村3000亩金银花进行了技改,产量大幅提升,同时积极搞好内引外联,吸引南江商贩,收购鲜花20吨,实现产值达30万元,人均将增收近300元。四是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巴药产业,目前种植的1000亩魔芋和1000亩桔梗、茯苓、天麻中药材长势良好。

2.特色养殖异军突起。大力发展巴山土猪、秦巴黄牛、南江黄羊、巴山土鸡特色养殖项目,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牧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已新增种养大户10户、家庭牧场2户,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

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变资源为资产,引进垣远、石全石美等4家矿业公司,进行建筑石料开发开采,总投资8000万元、流转林地近300亩,由企业司出资近300万元新建防火通道12公里,解决了厂河沟村四、五、六社,海洋坪村五、六社近600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周边100余群众就地务工。

4.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召开在外务工成功人士座谈会,通过他们带动本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免费就业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外输出。年内全乡共向外输送劳动力1500人次。

5.及时兑现种粮补贴、公益林补助等惠农资金近200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农民增收工作制度。今年我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着力研究并督促落实好农民增收工作,始终坚持将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全乡工作重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定期召集驻村负责人及干部汇报会和主要领导不定期下村检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驻村干部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责任意识,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群众手中,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3.树立典型,加强培训。我乡在每村重点培育一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致富能手和种养专业户成为农村经济的领头羊,带动农村一方经济的发展,并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培训,培训农民工70人次,种养殖业技能培训320人次。

4.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增收条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20**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一是完成农村水窖建设,新建水窖77口,兑现补助资金23万元,完成场镇水厂取水点新建和管网建设工作,确保了场镇居民饮水安全。二是完成场镇水厂取水点新建和管网建设工作,确保了场镇居民饮水安全。三是启动户表升级改造及低电压治理工程的规划,预计将在20**年元月底前全部完工,即将启动实施第二批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届时将彻底改变我乡用电不安全、用电难的现状。四是积极申报村、里村15公里村道路硬化项目,投劳1400个投资21万元,对全乡60公里村社道路进行全面管护。

三、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城乡化水平还很低;地处山区,长期受自然因素制约,农民增收渠道窄。

二是农村能人、致富带头人少,缺乏敢于担当,敢于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人才,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农业生产投入还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换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难度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乡继续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定位为主要目标,统筹兼顾抓好招商引资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危房改造、乡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饮水等工程,切实保障增收工作顺利开展。

2.继续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我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如银花、核桃、中药材、巴山土猪、秦巴黄牛、本地山羊、乡村土鸡等是强势产业,继续打造“一村一品”工程,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

3.多面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招商引资,多引进企业入驻我乡,为乡村解决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4.整合资源,发力创建和谐小乡镇。围绕我县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强化乡党委政府的职能作用,结合扶贫规划,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坚,逐步把建成美丽、和谐、富裕的乡镇。

推荐访问:农民增收 全镇 工作方案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全镇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农民增收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