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4篇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篇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通过介绍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的新环境,论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最后通过三个“着力点”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环境;
必要性;
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1] 政治生态深刻的变化,国家能否通过自身的改革以适应新环境,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一、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的新环境
(一)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增强与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也愈加强烈。人们希望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希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对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要求享有更充分的权利。
(二)社会结构多元化与反腐的紧迫性。伴随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结构已发生空前的分化与变迁。中国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如何建构具有激励兼容的政治机制以协调各方利益,防止公共权力特权化和有力惩治腐败,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公共需求多样化与政府组织的有限容量的矛盾,要求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传统公共权力相比,现代社会公权力涉及大量新兴事务。如果片面地增设政府部门来应对复杂的公共需求,可能导致政府难以满足复杂的公共需求。如何使现有的体制机制实现既能满足民众的当前需求,又能够容纳未来发展需要的目标,显得尤为必要。
(二)经济发展与改革目标全面性的矛盾,要求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要求改革一切不利于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和机制。但由于存在信息非对称,政府和市场都存在 “失灵”的情况下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创新治理体系的关键。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
治理体系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权衡。国家治理体系构,要建过程中明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素”[2],即公民权利保障、政府公共行为、党的执政能力。下文仅从这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阐述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大法,为保护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予以制度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要以宪法现代化为最高体现。国家要切实引导公民树立权利本位、依法维权和公民社会三个理念。
(二)政府转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重
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政府转型的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其根本任务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法律明确界定政府职能;
其次,严格执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其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核心是政府权力下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新型政府管理体系。
(三)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党治国理政的方式。转变党治国理政的方式,关键在于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要继续理顺各种权力关系,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多元参与以及治理机制创新,逐步使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制度化和法制化,巩固国家治理成果;
在具体操作中,避免通过强制性方式,做好利益的协调者、方向的引导者以及资源的整合者,为国家治理搭建服务平台、创造制度环境以及营造合作氛围等;
做好国家治理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真正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政府、现代国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理性决策。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多元参与以及治理机制创新,逐步使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制度化和法制化。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广阔,步伐越来越稳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2] 郑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篇2
精 品 文 档
基层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建设报告
根据阿法组办【20xx】5号文件精神及我市依法治市办相关要求和部门工作实际。现就基层法治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初探报告如下:
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解决办法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
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
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基层治理资源如何整合
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制。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治理和服务,建立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突出抓好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问题,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运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社区、村委会有哪些权利、责任和义务
一是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二是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三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四是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五是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六是村民委员会应当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七是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民族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四、参与社区治理,需要哪些社区组织、经济组织、行业组织进行共治
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实现需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广泛参与,建立完善的组织框架,理顺关系、优化流程,以实现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各地建立起统一的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作为社会矛盾解决平台。针对社会矛盾多元化协同化解机制的改革,他认为,应在战略上树立以防为主的矛盾化解思路,在队伍建设上要专业人才与经费保障并举,在制度上要改革矛盾化解的瓶颈,在预防上要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在治理力量上要建构社会组织的协同机制,在化解路径上要建立社区微观治理机制,在矛盾难点上要攻克疑难矛盾的化解。
五、如何组织、调动村(社区)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村(社区)治理
定期召开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持的社区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广泛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社区知名人士、驻区单位代表、物业站负责人、派出所片警、宗教人士等参加联席会议,形成社会协同和共治机制,确保社区党组织成为集中民意民智、凝聚民心民力的领导核心
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急需解决的最基础、紧迫而突出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从眼前的具体事情抓起,从最突出的、最紧迫的问题抓起,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解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处置方式和处理结果赢得群众的信任、防止矛盾升级、激化、转化。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对群众反映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立即办理,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出安排,让群众理解,对于群众不合理的诉求要耐心地做好解释、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大力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依法清权确权,实行阳光作业,公开办事项目、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如何将“三治三共”融为一体,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要立足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管理、服务放到基层,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要落实好明确向街乡赋权的事项,建立权责清单,加强统筹。要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进一步转变机关和干部作风,到基层一线去,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要明确“吹哨”范围,规范“报到”行为,把工作抓实,务求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建议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篇3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破解基层“两张皮”“灯下黑”“吊脚楼”“大呼隆”难题的路径方法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基层治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是突出问题。
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明确基层社会三治主体。以基层社会党组织、基层政府、城乡社区企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成员,五个三治为主体,坚持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切工作,发挥基层社会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注重发挥城乡社区成员的自治功能,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做到相互平衡、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共治目标。
(二)明确基层社会自治目标。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依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制定必要的乡规民约,建立自我管理的议事机制,自己参与并处理自己的事务;
坚持自我服务。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我服务模式,切实做到社区“事事有人管”;
坚持自我教育。通过基层协商,可采用开放空间等工作模式,找到合法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坚持自我监督。创新监督形式,调动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群众自我监督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基层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推动基层社会法治建设。目前有的基层干部及执法人员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协调基层社区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分配经济和社区资源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甚至还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徇私枉法、粗暴行政等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发挥基层社会法治机制的保障作用,包括坚持全民守法,坚持法治精神,坚持法治保障,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篇4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 __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基层治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是突出问题。
(一)明确基层社会三治主体。以基层社会党组织、基层政府、城乡社区企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成员,五个三治为主体,坚持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切工作,发挥基层社会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注重发挥城乡社区成员的自治功能,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做到相互平衡、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共治目标。
(二)明确基层社会自治目标。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依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制定必要的乡规民约,建立自我管理的议事机制,自己参与并处理自己的事务;
坚持自我服务。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我服务模式,切实做到社区“事事有人管”;
坚持自我教育。通过基层协商,可采用开放空间等工作模式,找到合法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坚持自我监督。创新监督形式,调动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群众自我监督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基层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推动基层社会法治建设。目前有的基层干部及执法人员在化解基层 __、协调基层社区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分配经济和社区资源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甚至还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徇私枉法、粗暴行政等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发挥基层社会法治机制的保障作用,包括坚持全民守法,坚持法治精神,坚持法治保障,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治理 现代化建设 关于加强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 党员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