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原则、重点和方法(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重点和方法3篇
第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重点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原则与方法作者:刘宇来源:《中国内部审计》2018年第01期
[摘要]对审计事项进行责任界定,既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审计实务角度出发,提出界定经济责任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责任界定 原则 方法
一、经济责任界定的原则
(一)权责一致原则
权责一致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拥有的组织、协调和控制权与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相匹配,既不能有权无责,造成界定的缺失,也不能有责无权,导致界定越位。对权责一致的理解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从职责范围角度考虑。凡是不属于领导人职权范围内的相关经济活动,不应由其来承担该项活动的经济责任;
二是从任职时间考虑。凡是不属于领导人任期内决策事项导致的问题,不应由其来承担该项活动的经济责任,即要明确划分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
经济事项是一个持续发生的过程,从做出决策到问题产生可能会跨越相当长一段时间。如图1所示,对于情况A和情况B,虽然在被审计领导人员任期内发生了利益损失、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但究其原因,不属于被审计领导人员在任期间做出的决策事项,不属于其职责范围内做出的决策事项,因此,一般不应被界定为被审计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
而对于情况C,虽然利益损失、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在被审计领导人员任期结束后才显现出来,但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决策是由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和职责范围内做出的,因此,应被界定为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
(二)证据确定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证据不仅要用于说明审计事项与相关既定标准的相符程度,也是界定领导人员承担何种责任的依据,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除了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谨细致的态度外,还应充分考虑审计证据对某一问题事项所反映的因果关系,取得完整的证据链条,即反映不出问题事项因果关系的审计证据无法成为对领导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有力支撑。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不仅对问题事项责任追究要遵循证据确定原则,在评价被审计领导人员取得的成果、做出的贡献时,也应做到对非审计事项不评价、对未取得或未充分取得审计证据的事项保留意见评价。
第二篇: 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重点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和标准的探讨
作者:杨亚萍
来源:《上海企业》2014年第07期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以下统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应负经济责任而做出的结论性评语。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出审计决定和处理的依据。
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个成熟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及标准范围,各地审计评价标准不一、审计评价目的与内容不明确、评价证据不足、审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审计质量等现状,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削弱了审计的作用,增大了审计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进行。
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进行全方位监督的需要,是促进和激励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经济责任的需要,是补充完善领导干部量化考核体系的需要,是规避和减少审计风险的需要。因此,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和标准做一探讨。
一、审计评价的原则
准确运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是客观、全面、如实对企业领导人做出经济责任评价的基础。在审计评价中,应结合不同的评价和对象,掌握和运用如下评价原则:
1. 重要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广、内容多,包罗被审计者任期内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一切事项,因此,在做审计评价时,应突出重点,抓住有影响的重要事项进行评价,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并做出评价,在设置评价指标和分值时予以重点考虑,以客观事实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确保审计效果。
2.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时,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评价。因此,首先应界定哪些经济活动事项是其行使权力和个人经济行为所作用和影响的;
其次应考虑区分其经济行为往往涉及历史与现实的、主观与客观的、自主决策与集体决策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再次要分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线,划清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经济责任的界限。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定的评价标准为准绳,防止主观臆断,避免做出片面和错误的结论。
第三篇: 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重点和方法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原则及方法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创新性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注重构建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依据相互配合、明确重点、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创新性的审计工作。
1经济责任界定的主要原则 1.1权责一致
提高经济责任界定的准确性,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应当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注重从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权限出发,根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拥有的职权进行责任界定。应当保证企事业单位领导拥有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权力和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相匹配。首先,应当从领导者的职责范围进行经济责任界定,凡不属于领导者职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与职责不应当由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其次,还要从领导者的任职时间来考虑,凡是不属于其领导任职期间内的决策事项,不应当由其承担该项经济活动的责任。应当明确划分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注重综合考虑经济责任的持续期,正确把握经济决策时间点、职责范围的曲线,达到科学的界定经济责任范围,做到客观评价具体应当承担经济责任的领导人。
1.2证据原则
经济责任的界定应当以证据为基础。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审计的事项,注重根据经济目标与经济实现情况确定经济责任。应当在审计的过程中保证认定经济责任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严谨细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通过一系列的审计证据达到反映事件因果关系的目标。
1.3重要性原则
经济责任的审计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应当对审计的重要性做
出合理的判断,在明确责任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对领导责任、主管责任、直接责任和涉及的具体责任进行清晰的区分。只有保证界定标准清晰,才能达到有效界定责任的目标,更好地实现客观判断,保证经济责任界定的客观公正。在经济责任界定时不能因为程序合法免除责任,对于集体决策的事项虽然在程序上合法,应当由集体共同承担经济责任,并且依据决策权的大小,充分考虑决策人的态度,从而对具体的经济责任给予明确的认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与绩效审计结合,反映一套科学的界定经济责任的指标体系,通过有效的采集数据、综合量化分析方法进行准确评价,从而有效做出准确定性结论,实现汇总、整理、归纳和有效分析目标。
2经济责任界定的基本方法 2.1推行大数据审计
提高经济责任界定的有效性,还要采用大数据界定的方法,强调运用计算机提高经济责任界定的科学性。应当在经济责任界定的过程中取得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持,注重运用大数据提高审计能力,积极提高经济责任界定的客观性、有效性和说服力。不断探索大数据支持下的高效审计方法,从而提高经济责任界定的效率,降低经济责任界定中的风险,达到减轻工作量,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目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当加强数据分析,注重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水平,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基础上全面获得审计数据信息资料,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对任职期内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保证审计的客观性,达到更好地发挥审计结果作用的目标。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做好经济责任界定工作,创新经济责任界定方式,还要提高审
计人员收集经济责任界定证据的能力。首先,加强审计人员政Z理论素养,促进经济审计人员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按照程序审计的意识,保证审计工作合规进行,确定审计工作的特性。其次,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审计人员掌握信息化的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明确审计内容,能够根据先进的审计理念编写审计报告,注重采用自主培训与委托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
2.3优化审计的思路
为了保证审计顺利进行,有效界定被审计企事业单位领导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保证经济责任界定顺序性,还要消除经济责任界定模糊性,能够在经济责任界定的过程中优化责任界定的思路,充分考虑经济责任界定中的所有可能性。首先,在有效判断前后持续性责任的基础上,对最终的责任界定做出客观判断。例如在责任界定时应当考虑领导分工,明确相关工作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与实际决策过程。其次,分析审计查出问题的性质,依据审计证据进行客观的判断。如果属于被审计对象主管范围,还要考虑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可界定的领导责任等。
2.4提高证据质量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审计证据与相关材料的质量上。首先,审计人员应当注重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加强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注重对审计材料收集范围、收集内容与提供材料内容进行有效核查,保证补审计单位提供的材料要加盖公章,保证审计材料是审计工作的客观依据。其次,还要对审计工作中的决策事项与相关内部做好会议记录,注重收集会议记录的内部,重点对相关会议的内部进行分析,并且注重询问当事人,以便于收集
推荐访问:经济责任审计 原则 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原则、重点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重点和方法 经济审计应当以什么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