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扇面书法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扇面书法的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6篇
第一篇: 扇面书法的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技巧
什么叫章法,章法就是布局和谋篇。给你一篇文字,给你一张纸,请你把它写出来,要想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你就必须要好好构思一番。有的人只知道写字,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布局和谋篇,这是很不够的。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章法,应该是一个全局性的大概念,它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如作品的款式、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线条和墨色、行间留白、上下款文措辞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都要事先考虑到。我国著名书法家张新明先生说,艺术给人以美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此众多的内容,要想一下子在章法的概念里,安排得十全十美恐怕难以做到。事实上,章法如同兵法一样,不同的战役有不同的打法。不同款式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我们大不可以偏盖全。我们一定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好这个全局性的大概念。下面,就从不同的作品款式出发,并以实例来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一、 关于“对联”的章法技巧
据传,在古代《诗经》中就有无数语句相对、平仄和韵的对联。在唐宋以前的律诗中,第二句与第三句都是两两相对的。然而,对联用于书法则是在明代晚期,直到清代以后,对联才得以盛行。对联强调对称美,开始的时候很工整,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清代以后才发展到诸体都能入对联。对联的内容一般有“山水情怀、寄写心志、讽喻社稷及生活读书”等。对联的字数不等,常见的有“四言对、五言对、七言对”等,后来还出现了“数十字、上百字”的长联。在款识方面,对联开始只落单款,到后来也落上下款。在用途上,对联也从雅士清玩发展到亭台楼阁、高堂庙宇。现列举若干对联款式如下:
1、上下款一行式。对联的上款,在一般情况下,总是要题上受书人的称谓、姓名和字号的。但是,本幅作品的上款并没有找到位置。因为他在上联已经题上了“甲子五月端阳前一日”,而且所题的位置比较低,如果再题受书人的姓名的话,自觉不妥。于是,作者把受书人的姓名题在了下联的上方,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下方,以示对受书人的尊敬。这是一种将计就计的办法,虽有差错,而又显出了高招,令人佩服至极。见(图1):
( 图1)
2、四行题款式。每联题为两行,共四行,位置居中。见(图2):
(图2)
3、正文以下多行式。正文作四字,留出一个字的位置用于题多行款,另有一番情趣。见(图3):
(图3)
4、龙门双行式。因为款文字数较多,故而采用双行式题款法。见(图4):
(图4)
5、少字高题式。文多,题字少,以突现其气势,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见(图5):
(图5)
6、双色满框式。采用色彩入书法,款文四行,顶天立地,有特色。见(图6):
(图6)
二、 关于“中堂”的章法技巧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所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是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等。现存最早的书法中堂为南宋吴琚所书的《七言绝句》。中堂的出现远晚于手卷,手卷是文人手上的把玩物,而中堂则是时时用来悬挂的,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所以,中堂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作品。但是,中堂形式比较程式化,要注意在章法上有所突破,突出新颖性。
1、界格式。用于书写工整一路的作品,书写前要先打界格,打界格的线条要细而劲挺。但在落款处不要打界格,务使行气贯通。见(图7):
(图7)
2、疏朗式。书法作品重虚实相见,全是虚不见实,谓之空洞无物。全是实不见虚,谓之局促郁塞。有虚有实,谓之潇洒空灵。书法创作要怡然自得,要舒适自然,要巧作安排。见(图8):
(图8)
3、随款式。所谓随款式,是指正文不够写,把多余的正文当作落款来写,一统到底。这种款式在书写时表现为十分的随意,一看没纸了,便把正文当作落款写,与正文搅和在一起。见(图9):
(图9)
4、界格信札式。信札是尺牍,把多个尺牍组合在一起,搞成一幅中堂,有分有合,以小见大,令人神往。见(图10):
(图10)
5、文识各半式。款文和正文各占一半,虽说是款文,其实与正文一样,只是写得小了一点,有一种大疏对大密的趣味。见(图11):
(图11)
6、团扇对联式。中间作四个团扇,两边配上一幅对联,内圆外方,很有一点创意。见(图12):
(图12)
三、 关于“条幅”的章法技巧
条幅以中堂为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条幅是中堂的一半,其款识与中堂也基本一样,只是它的气势比中堂更为奔放、更为修长。条幅象中堂一样,也是用来悬挂的,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所以,条幅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作品款式之一。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条幅章法形式。
1、清代汪士慎的隶书条幅,正文用界格,分作三行;
落款不用界格,顶天立地,直落一行,印在款中。见(图13):
(图13)
2、沈尹默的行书条幅,正文采用竖界格三组册页,合作一幅条幅作品,别有一番滋味。见(图14):
(图14)
3、陆维钊的行书条幅,正文采用无界格,仅二行半就写完了。落款起于正文之下,但稍稍拉开一点距离,整个款文时断时续,巧妙无比。见(图15):
(图15)
4、清梅清行书条幅,正文无界格,落上下款,上款高于正文,且有序三行。下款落于中偏下,作品的左下角盖了五方印,左下方一印为压角印。见(图16):
(图16)
四、关于“横幅”的章法技巧
书法作品通常有横式和竖式两种,而横幅在今天犹为流行,特别横长的作品叫手卷。横幅,又叫横披, 横长于高,悬挂时去取横势。横幅的章法气势与直幅的章法气势不同,很大,横幅的章法气势有类似看宽银幕电影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波澜壮阔”:而直幅的章法气势,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由于横幅纵行气短,有时一行仅一个字,换行频律高,前后距离长,所以, 横幅最难的是贯气。此外, 横幅很善于写大字榜书。大字榜书与小字的章法处理不同,它字字独立,但更强调内在的联系和前后的呼应。在款式上处理,横幅比较灵活多变,有在正文前面署款的,有在正文后面署款的,有前后都署款的,还可以在正文的下面署款的。
1、下图为陆俨少所作大字榜书,落单款于正文后面。见(图17):
(图17)
2、下图为册页组合式的横幅作品,每六行空一行,给人以透气感,款落于正文之后,书体大小一致,一气呵成,款与文一统到底。见(图18):
(图18)
3、下图为上平下不平(齐头不齐脚)的横幅作品。上平以求整齐,下不平以求空灵和随意,为求得空白匀称,分别予以补引。给人以清淡典雅、酣畅伶俐的审美体验。见(图19)
(图19)
4、下图为字距密、行距宽的横幅作品,取法于明代书家张瑞图、黄道周。行行清楚明了,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见(图20):
(图20)
5、下图为清王铎的作品,落前后款。正文为王铎的自作诗句,前一首有序,后两首有题无序,最后作款。此幅作品既不齐头,又不齐脚,写来笔法精绝、节奏明快;
字体左倾右欹、险夷相济、变幻莫测、虚实相生,真是魄力独雄,潇洒无比。见(图21):
(图21)
五、关于“扇面”的章法技巧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明代罗欣《物源》有“舜始造扇”说,沈从文《扇子史话》在阐释扇子作用时说:“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掸拂灰尘,引火加热种种需要,人们发明了扇子。”从现已出土的文物看,最早的战国时期扇子是用细竹篾编织而成的。后来,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从制扇材料的多元化(如竹苇、羽毛、绢布、锦司丝、纸等),进入了扇形的多元化(长方形、椭圆形、掌扇形、多角形、曲线形、海棠形等),并且逐步完成了从实用走入艺术的历史进程。不知是谁首创在扇面上题字,现已无从查考,传说应该早在宋徽宗以前。宋徽宗以后,出现了扇面书法,如宋徽宗团扇。见(图22):
(图22)
明代以后,扇子得以广泛流传。关于折扇,据说是由日本传入的。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扇面书法的章法形式。
1、 团扇书法。团扇,因有团圆如明月而得名,相传出自汉代。这幅作品共22行,每行字数不等。少则4-5字,多则40字以上。章法围着圆边走,行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真是用心良苦。见(图23):
(图23)
此图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苹果式。系赵之谦所作,以魏入行草,拙中见巧,方中见圆,中间空白为苹果之手柄痕迹,使左右有着一种上下阙的感觉。见(图24):
(图24)
下图是吴昌硕先生独具匠心的作品,一楷一行,一短一长,疏密对比明确,潇洒无比,风姿绰约。见(图25):
(图25)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四边去圆为方,亦系赵之谦所作,正文画界格,用魏碑写出,严谨中现出浪漫气,清逸富贵。上款暑正文出处和赠送对象,下款暑时日和作者名。见(图26):
(图26)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芭蕉扇式。章法围着扇边走,行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见(图27):
(图27)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方扇式。相传在战国时期就有方扇出现,扇面用细竹篾编制而成。见(图28):
(图28)
2、折扇书法。折扇书法创作难于其他书法创作,究其原因:一是体积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纸面不吸水,四是开头不规则。其中,纸面不吸水的问题好解决,只要用滑石粉擦一擦,不吸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下图的章法为二行居中式,为清代书法家翟云生所书,他以隶书名世。此幅作品给人以天空地阔、任意翱翔的感觉。见(图29):
(图29)
下图的章法为隔行长短式,为明代书法家娄坚所书,长行从扇面的上沿一直写到下沿,而短行则每行只写二字,且平上不平下。见(图30):
(图30)
下图的章法为隔行取半式,即一行写满,一行写半,以次类推。整幅章法满而不局促,空间布局合理。见(图31):
下图的章法为长虹式,每行二字,沿扇面的上沿写,若彩虹一般,且款文的底部也与正文齐平。给人以宽阔无比的想象空间。见(图32):
(图32)
下图的章法为疏朗式,系明代陈鸿寿所书。扇面书法太挤则闷,太空则虚,此作不挤不空,恰倒好处。留出的空间,正好用来表现自我。见(图33):
(图33)
六、关于“条屏”的章法技巧
条屏,亦称屏条、通屏、海幔、海幕、一堂。它是将四幅、六幅条幅连成一幅,称之为四条屏、六条屏等。相传,条屏起于唐代以前。值得一提的是,条屏可拆可分,即可以合起来一起悬挂,体现出一个大主题。拆开来时又可以单独悬挂。由于条屏有可拆可分的特性,所以,条屏作品在落款时,可以在最后一条落一个款子,也可以每屏都落款。下图是清代吴廷康所书,临摹了四种篆书,但每屏都落了款。见(图34):
(图34)
下图是二条屏,为杨沂孙所书,虽然只落了一个款,但是,为补充正文之不足,把款文中的时日部分,仍当作正文来写,其余款文作两行小字一并写出。见(图35):
(图35)
下图是本文作者所作的四条屏作品,每条一行,末行下半部分落款三行,改变了通篇章法中的单调性。见(图36):
(图36)
下图是清代吴大徵所作的篆书四条屏,第一屏四行中的首行只写两个字,留出长片空白以见其虚,以后二屏,每屏写满四行以见其实,第四屏写三行半,留出半行作落款用,一虚一实,首尾呼应,克服了条屏章法容易单调的毛病。见(图37):
(图37)
7、关于“斗方”的章法技巧
中堂的一半称之为斗方,作品尺寸为正方形。正方形在视角上给人的感觉是太规正、太庄严,是一种借助于绘画形式的章法。斗方起于何时,恐怕难于查考。但是,由于当今建筑物的空间比较低,斗方已经成了人们审美的新趣尚,也激发了广大书法家们的创作热情。然而,斗方不一定是方的,有时常常有点扁方形。下图是赵之谦的作品,其特色是内圆外方式。见(图38)
(图38)
下图是分段式的斗方作品,即是把长段文章,分成一段一段来书写,并把整幅作品分作四个横条,叠加起来成为一幅斗方作品。这种形式的作品,在古代几乎看不见,把单体横式变成了群体方形,体现出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在整幅作品中,每个横条都是齐头不齐脚,有的一行只写1-3个字,有意留出一些空间,以不完整来破完整,章法效果极佳。见(图39)
(图39)
下图正文少款识多的章法形式。见(图40)
(图40)
下图是无款识的章法形式。见(图41)
(图41)
下图是界格式的章法形式。见(图42)
(图42)
以上章法形式,仅供参考。章法只是一种格式,格式是跟着幅式走的,章法的外边处理完全受制于幅式的轮廓。章法之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出人意料。生活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这种现象在书法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要时出新意。但是,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章法中的最基本的要素---正文和落款。问题是如何去捕捉书法美的形式,把书法艺术美和书法意境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推陈出新章法形式来。从表面上看,款识和章法都是末道小技,但更蕴含着人的综合素养。故而,我们应该在临池之余,多学习一些有关的书论、画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嘛,只有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第二篇: 扇面书法的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
折扇扇面书法创作及形式举例
扇面书法创作探讨,需先从扇子(主要讨论折扇)的形状入手,知其形才能究其它。其形有几个特点:一、小,一般而言,折扇纵与横不超过几十公分。二、折扇用于扇凉和把玩,多呈140度角的圆环形状。三、其扇虽小,为达扇凉受力,有扇骨10多支到40多支裱于扇纸夹层中。四、扇的大边骨、常有雕刻、画图装饰,使扇色彩丰富,增加美感。扇面书法创作,是由上述几个特点左右的。首先,因为小,书写空间窄,不能气吞山河地挥毫,只能求精,谋篇与书写时,不能把字写得太大,扇面是近距离欣赏,因此 ,构图与字体要求精致,用墨避免太淡、太枯,由于字体不大,用章亦不能过大,要与字体相配。第二个特点:呈圆环形。此特点是所有书法作品中,仅扇面所独有的。因而,扇面的书写由此采用纵写与横弧布势排列。另外,此圆形状引展出上下二条横状弧线,形成扇面上宽下窄不均等的面积,而其它,如中堂、横扁、斗方、对联等被书写的面积几乎是均等的,取用较方便。这样,扇面上方较宽,往往成为书写“舒适区”,反之,下方窄,难以取用与书写,就形成了书写“困难区”。由此,这圆环状与二条弧线“迫”出了扇面独特的二种最常见的章法:隔行长短式书写和就上空下平列式书写。另外,艺术界有此说法:对线条而言,圆线条呈动势,是最美的。如人体上许多圆形:头、脸、眼、鼻、嘴、耳、酒窝……使之,人为世上最美的,同样,人类创造了折扇,这上下二弧线同样使扇显得有一股雅韵。但是,这二弧线很“霸道”,它呈动势,为构图稳定,书写时最好以静势的楷、篆、隶与之平衡,若书写行书或草书,字的动势与二弧线的动势要协调好,尤其一些特殊墨相。比较粗大的撇与捺,一旦过粗过大,其笔划的张力会与弧线相撞,使构图不稳,难以协调平衡。扇面的第三个特点,是扇骨支撑扇面,带来使用的正效果,但由于扇骨使表面出现凹凸折痕,给书写带来困难,扇骨呈放射状,上疏下密,因而又使上部书写较易,下部书写困难。
书写有凹凸折痕地方,笔划容易形成“折笔”,用篆、隶、楷体书写,因运笔较慢,“折笔”少些,反之,用行、草书去写,“折笔”较多。解决“折笔”问题,唯有“避”,避有三法:一、若用行、草写,尽量不写折扇,而用扇纸来写;
二、谋篇时,尽量考虑书写用章避开扇骨。折扇的第四个特点,是折扇的图案与色彩,把扇面创作成赏心悦目的珍品,除构图、书写好之外,仍需考虑明快,鲜艳、协调的色彩。此点,清代姚华颖的书扇,现代齐白石、程砚秋、梅兰芳、荀慧生的画扇,由于色彩合理运用,使扇面很有韵味。书法扇面,要增色韵,不如画扇容易,但可从印章色入手,合理使用章色,以增添扇面雅韵。上述,是扇面书写技法范围内容,但凡是书法作品作品都有立意之说,一般书法作品,立意尽可能高、远、博大;
但扇面书法,由于其把玩实用性、其立意、尽可能往清、秀、雅、闲逸方面考虑,过于霸气、沉重的内容与文字,较小用于书法扇面。扇面书法,虽为书法小品,但其“脾气”不小,难点多多,尤如,乐器小提琴一般,其它书法作品,是考核习书人的立意和书写技巧,唯独扇面对习书人多加“难题”,这是扇面书法的“个性”。因此,我劝一些未写过扇面的习书者,不妨多写,迎难而上,尤如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一般,这是提高书写水平方法之一。正是,有此一说:甜之一味,要说清楚是什么感觉,难也。但只要一尝,就立刻知道了。【楷书(行书)扇面形式举例:】 (图片很多,请耐心)
第三篇: 扇面书法的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
扇面书法叠格方法
第一步: 将纸对折(如图所示)
第二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再次对折(如图所示)
第三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第三次对折是为了叠出下款的书写界格(如图所示)
第四步: 将纸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状对折决定落款的高度(如图所示)
第五步: 将纸压一压就可以铺开了,如下图所示
在COREL DRAW中打扇面书法格子的方法
思考了很久,也问过很多人,都无法打出像样的扇面书法格子,经过自己反复揣摩,不断实践,今天,终于打出了自己想要而又满意的扇形书法格子。
资源应由大家共享,现将方法写于后,让在这方面还有困难的朋友与之共同学习以求提高。或许方法不是最好的,但可一用。
1、下载并安装COREL DRAW9或COREL DRAW12;
2、双击点开它,出示一个默认界面;
圆形扇面:
1、在新建的页面中,用左工具栏中的“多边形工具”中的“图形工具”设计出想要的方格数,按ENTER确认,尔后在页面中拖动鼠标,划出方格。
2、点工具栏中的“圆形工具”,在任意空白处划出一个想要的圆;
3、全选方格,按住右键不放,拖动到圆形框内,在右键展开的工具栏中单击“图框精确裁剪内部”,即完成圆形扇面格子。
4、照此方法,自行调整格子大小与数量。
扇形扇面:
1、在点开的页面用“圆形工具”画出二个大小不一的圆;
2、小的那个圆放在底部以形成扇形;
3、凭感觉,用工具栏中的“钢笔工具”画出扇形的左右两条直线,以形成视觉上的扇形状;
4、用工具栏中的“形状工具(F10)”单击大圆,会发现正中会出现一个方点,用鼠标点中方点,反时针旋转(反复进行),以消除圆上多余的弧线;
5、按第4点,对小圆进行加工;
6、最后形成一个扇形;
7、添加竖格的方法:
A、用工具栏中的“多边形工具”画出想要的竖条,选中,拖动鼠标到大圆位置,其宽度刚好和大圆吻合;
即描点;
B、用A中的方法对小圆进行描点,记住,上下两个弧形中的点数量要一样多;
8、用“钢笔工具”将大圆和小圆中的点连起来,即形成扇面书法格子。完成。
圆形和扇形的扇面书法格子,供大家参考。
第四篇: 扇面书法的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
扇面书法介绍
———————————————————————————————— 作者:
———————————————————————————————— 日期:
收集整理——名家谈扇面书法的创作
(2010-06-17 17:10:16)
标签:
名家
谈
扇面
书法
的创作
文化
分类:
绘画
一、扇面书法创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崔廷瑶:
扇面的形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折扇,是最常见的扇面形制,传统扇面书画多以此为载体。一种是异形扇,为说明方便,传统的纨扇(圆形)、蕉叶形、八角形及各种自制、剪裁的扇形,统归于此类。
折扇形制上宽下窄,中有折痕。因此,书写时要归行,顺着折痕的行路来写。书写折扇为了求得字形大小协调、空间疏密得当,多采用长短行相间的写法。如每行靠近顶端写一二字,则不用长短行的布局了,这种写法整体上形成大的块面对比。如是剪裁的折扇形,中间没有折痕,也可以直行安排,不写成放射状。
异形扇书写要随形就势,根据扇面外形来安排书写的块面形状。可以在扇面中间以正方形、长方形来安排书写。
因为扇面的形制、规格大小相对固定,书写时字数的多少与字径的大小要适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正文与款字要能均匀地安排在扇面内。特别是折扇,受行路限制,字数、字径都要适宜。
苗培红:
扇子历史悠久,形制多样,有障扇、羽毛扇、团扇、折扇等。在古代,扇子除却一般的功用外,还代表了使用者的权势、地位与身份。扇面的形状各异,可以在其上创作书画作品。明、清两朝,在成扇上创作书画非常盛行。
创作书法扇面,要避免形式、书体单一,扇面创作一般是在1平尺左右的纸上书写,由于面积小,为半圆或圆形,给创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将圆形写满,半圆形一行长、一行短的写法比较常见。如果创作几十件,就不容易了。10年前,我办了一次个人扇面书法展,现就其创作过程,谈点体会,盼对大家有所启发。
扇面作品要想形式多样,首先扇面的形式要多样。扇面的形式,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用障扇、羽毛扇、团扇、折扇的形式来创作。障扇可创作长方形的作品,羽毛形扇可创作桃形的作品,团扇可创作圆形或椭圆形的作品,折扇可创作1/2圆、1/3圆、1/4圆等形状的作品。其次,在每种扇面上创作,也要形式多样。创作折扇,可以4个字、5个字或7个字横写一行落竖款,或在下面的空白处落满款;
还可以竖写2个字、3个字、4个字形成2行、3行、4行,在空隙处用小字作注释;
再就是最普遍的一行长、一行短的创作方式,若加以变化这种形式也可以创作出多种新样式;
还可以将折扇中央用大字写成长方形,扇面左右两边留空或在左右两边用小楷题上、下款,也很新颖别致,视觉效果也很好。
刘洪彪:和对联、册页或手卷一样,扇面也是在实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书法艺术样式。对联镶挂于门庭、栋柱上;
册页置放于橱柜、箱屉中;
手卷展铺于几案、桌台上;
扇子则主要是把玩于掌指间。扇子只在炎炎夏日起作用,故扇面书法中之文字须有清热、纳凉、戒躁、镇静之意蕴,扇面书法之点线须有清爽、舒徐、温婉、幽悠之情态,此为扇面书法字里、字表之要则,违者则有悖扇面书法之本质。
丁申阳:扇面书法创作,应注意书写纸质一定要好,不要用粗糙的纸张,最好是在成扇上创作。用墨要优,由于扇面尺幅不大,属小品范畴,条件允许最好磨墨书写,这样可以体现墨色的自然变化,作品更具神采。用笔要精,扇面创作以小字居多,要注意笔法的变化,小字有小字的用笔规律。扇面作品以拿在手上把玩居多,让人近距离品味,要特别注意作品要具有“雅韵”。
杨耀扬:对于怎样书写扇面,各有说法。尤其是书写有扇骨的折扇,每位书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些在扇面上创作非常成功的书家,他们大多备有一个制作精良的扇架,将扇面夹得非常平整后再进行书写。但此法于我似不太适宜,用扇架就感到前胸被撑住,不舒服。尤其是写扇面靠顶的那几个字,手和字都在一个位置,前移后感到控制字的稳定度差了许多。我十分强调写字时保持虚空的姿势,再小的字(小楷也一样)也保持手腕与桌面虚空,坚决不让腕靠死在桌面上(与桌面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如果手臂前移再加上悬空就感到不习惯、不舒服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功夫还未到家,有超出常规的书写方式手就不听话了。因此,书写扇面我基本不用扇架。
关于扇面创作应注意的问题,我所谈的也只是自己多年写扇面的一点心得,不一定对每位书家都适用。折扇有冷金(洒金、洒银)面、泥金(金笺、银笺)面、绢矾面等种类,其质地都是已加工好的熟宣,一般没有湮化的功能(质地差的纸张所加工的成扇跟一般白棒纸无异)。如果单纯地用墨汁书写,则线条入纸后的墨色变化很难表现出来。墨色若通篇黑重无趣与好墨磨出后所书具有的层次效果相差万里。因此,扇面最好磨墨写。如果没有上好的墨锭和发墨上佳的好砚台,也可以先加入少许瓶装优质墨汁然后再加水磨。磨墨用水要少,等墨磨得稍浓后再加一点水继续磨,要来回磨多次,这样磨出来的墨就具有天然的层次感。切忌加很多水一次磨成。
有的折扇扇面发墨太黑显得簇新而古雅不足、有的折扇上有油的成分,针对这种情况,书写前可在扇面上先抹一层目鱼粉,目鱼粉用平日吃剩的目鱼骨头晒干后碾成粉即可。如嫌麻烦,用痱子粉、滑石粉之类也可以。
成扇扇面质地如同熟宣,书写时偏锋入纸线条就显得轻滑。因此,书写成扇笔锋直顶纸面很重要,锋顶住纸腕下才能出现高质量的线条。所以,我写成扇时,将笔杆前倾,笔锋向内,以矫正习惯性的笔杆向后倾斜的恶习。因我不用扇架写成扇,书写时也无需将扇面全部开启,可以写一点放一点。因为渐写渐开和不用扇架,已经装好扇骨的成扇即使不拆扇骨,书写难度也能减去许多。
游义云:扇面书法创作,形式丰富多彩,不同造型的扇面应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其章法布局各不相同。扇面创作也有局限性,不像中堂、条幅可左右开张,其必须按照扇面所具有的独特方式去完成,既要彰显扇面的特色,又不失其气息高古的自然雅致。写团扇,若完全按照斗方的格式上下左右、整齐划一地排列,便有失扇面的品位。折扇形的扇面,其构成除了常见的隔行错落外,还可以打破旧的框框,不受束缚,放浪形骸,不拘一格,跟着自己的审美感觉来分行布白。长短、疏密、虚实,参差错落的幅度可以更大一些。可以大胆地分割扇面上的形式空间,借助一些绘画的方式,挪移避让,出奇制胜。但书写时要切记,不要有粗野霸气、躁动狂怪之弊。扇面作品的幅面不宜求大,务求玲珑雅逸、散淡清新。
朱培尔:
秦观将诗“月团新碾沦花瓮,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水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题在邢敦夫扇上,黄庭坚见后作《题邢敦夫扇》,这说明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在北宋已有之。早期的扇面,大多为圆形结构,或者是以圆形结构为主虽不规则但却是上下左右较对称的纨扇。而折扇这种“展之广尺余,合之只两指许”(苏轼语)的扇面形式,因它所特有的折叠与便携功能,迎合了文人雅士实用与审美的需求。到了明代中晚期,在扇面尤其是在折扇上进行书画创作的风气勃兴,涌现出许多画扇、书扇和制扇的名家,产生了很多以扇面这种独特表现形式的经典作品。
由于受扇面这种特殊形制的制约,以及其日常使用所必须的审美多样性与恒久性,决定了进行扇面书法创作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必须精致耐看。由于扇面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经受使用者反复的观赏与把玩,并且由于它具有便携的特征,其传播的范围往往极为广泛。一件好的扇面,在书写技法、技巧上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如笔法、章法、字法等方面应该是无懈可击的。除此之外,它还应该具有令使用者在欣赏的同时,产生一种安静清凉的能动作用,或者说其必须具有较为清新的意境,从而使欣赏者有一种较之其他形式书法作品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扇面书法的创作,对那些风格较为豪放的作者而言,难度尤为明显。
其次,是扇面的质地,无论是市矾、老矾还是洒金、洒银等质地,由于制作方法的特殊性,其与一般的生、熟宣的特性都有很大的区别。好的扇面,光滑而不拒笔。如若拒笔,则势屡曲而神衰,毫挫折而不舒,墨凝滞而不润。并且,一般新制扇面,均不易受墨,得放上数年才好用。有人在墨中加洗衣粉或用绒布擦扇面,虽有助于着墨,但写出来的字,墨色往往呆滞少神,实不可取。
遆高亮:无论是折扇、团扇还是其他形式的扇面,在其上进行书法创作都应表现扇面小巧玲珑、文雅精致的特征。创作时,字径宜小不宜大、风格宜雅不宜俗、气息宜静不宜躁、面貌宜净不宜脏。
王丹:
扇面在过去纯为拂暑把玩的消暑器物,我们今天将它当作书画创作的载体,本身就是一个变异。扇子可以穿扇骨两面使用,一面书、一面画,种类繁多。今天展览用的扇面,多是自行裁剪的各种形式的扇面,大小高度不甚规矩,人们往往关注其中字、画水准的优劣,对其形状却有所忽略。
窃以为,扇面应该有其自身所具有的“质感”。用宣纸写好再裱好,墨色虽然很好,但已失去了“质感”。自制的扇面,弧度不准,有失雅意,形式过于“设计”则有失自然,尺寸过大亦有失文气。现在的成扇,质量佳者不多。愚以为,扇面没有了扇骨、折印,就少了真趣。
刘灿铭:
进行扇面创作,首先要弄清楚扇面的形制和特点。扇子是实用之物,国人有在实用器物上进行装饰的传统,扇面也不例外。由于实用需要,古代扇子种类较多,但真正能施以书画装饰的扇子,只有折扇和团扇(我将异形扇也归入团扇)。折扇从明代开始流行,据说是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在本土文化的交融下,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团扇原早于折扇,因“团圆”暗合国人“合欢吉祥”之意,故广受喜爱。
折扇,因扇面不平多有折痕造成了书写的困难,在折扇上创作有一定难度。明代书画家祝允明曾把在扇子上作画比作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折扇上宽下窄有别于正常形式的书法创作,想克服这些困难,就要充分利用折扇的特点来进行书法创作:1、要利用较平整的折面;
2、调整书写的方向;
3、要创造平整(如压平折痕等方式);
4、要利用扇面上的弧线;
5、要利用好上端、下端不用;
6、可以上齐下不齐(即一长一短式);
7、要小中见大。
团扇,多以圆形为主(包含椭圆和其他异形扇面)。团扇虽无折痕,但因其形状特殊,创作时难以把握。根据我多年的创作体会,其形式大体如下:1、均匀利用好圆弧线(即团扇满写);
2、如上下弧度不同,大小不一,可写中间(竖写);
3、左右弧度不同,也可写中间(横写);
4、上下左右弧度均不同,只用中间(横写、竖写以大弧度面为参照,作品整体布局要包含在大弧度面中);
5、错落有致,变化多端。
总之,要充分利用扇面的特点,克服书写的困难,以自然顺手为准。同时,根据自己书风的特征,精心设计、和谐布局,使扇面书法作品不因幅面的小而受到影响,能够小中见大。
刘洪洋:
随着审美多元化的发展,扇面形制变化更加丰富。因形制的特殊性,其创作要在狭小、特殊的空间内展开,所以布局是难点。我写团扇,常以竖式为之,整体以圆为统领,但要方者令其圆、大者令其小,力求整体之圆。我写折扇,常横式写两行,因其上宽下窄、行间长短错落,要使两个弧形的留空一致,关注正文与行款的顾盼和谐。无论团扇、折扇作品,创作前最好先设计一下小样,选择好书体,将字的多少、大小、章法考虑好。精心布局,随形布势,用笔精到,把握好扇面书法整体的雅致风格。
刘颜涛: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一书,讲到生活的艺术化才是真正的、最高的生活。同样,艺术的生活化也应该是真正的、最高的艺术。余秋雨《笔墨祭》一文谈道:“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扇面书画作品即将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很好地融合了。虽然扇子的某些功能在当今已逐渐淡化,但在历史长河中,扇面书画已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与元素,一柄在手,不只是驱暑纳凉,更多的是一种风雅,通过把玩观赏来陶冶性情。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莫不对其喜爱有加,如王羲之为老妪书扇换鹅、宋徽宗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赐给大臣等。折扇,常见的处理方式有长短式、平展式、间隔式等。团扇,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随形布势,将书写内容包括题款都写在圆形扇面内,以求协调。一是圆中取方,将文字内容写成方形,取内方外圆状。一般说来,篆、隶以上密下空的平展式布局最为常见;
真、行、草作扇面多用长短式布局。不同的书体或写数段不同的内容,则以间隔式的布局较为适当。这种间隔留给观者视觉的转换过程,避免了不同书体的冲突和不同内容的混淆。这种依次分块、空间夹白的布局方式体现了疏密参差之美。
李啸:扇子在古代是文人传播、交流书艺的绝佳方式。古时文友相聚,互馈题扇一柄,既增进了友谊,又切磋了书艺,真乃赏心乐事。应该说,文人之于扇面的“书法创作”,更多是遣兴式的,内容每每以即兴所作诗文、旧作或录他人诗文居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文人的扇面书法作品比起今天书家创作的扇面书法作品文化含量要高,它同时也是文人间珍藏友情、记录交往的物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米闹:我平时创作扇面作品,以折扇、团扇居多。折扇上宽下窄,呈放射状,具无限延伸之意,颇有装饰效果。团扇一般是圆形,也有椭圆或上下宽窄略微变通者。相对来说,团扇的书写较容易,可直行书写、涉及角度的变化较少,只是上下天地的弧度和留白处要稍留心。折扇扇骨的折线将每行文字书写的空间分割好了,在书写时须注意上疏下密,所以折扇一般的书写方式是一行长一行短,长行可以写到底,短行通常写一两个字或两三个字,这样整体显得疏密有致,和谐平衡。另外,由于折扇呈放射状,书写时应注意方向和角度的调整,每行的方向要正对着书写者,且边写边转动折扇,这样才能使整个折扇写完后呈现出较为均匀的放射状。
二、一件扇面能否用多种书体来书写?
崔廷瑶:书写扇面,一般以一种或两种书体完成为多见。因为扇面较小,款书与正文一致,也比较好看,不像其他形式的大字书法作品,款书与正文一体而略显呆板。两种书体体现在正文与款书上,如楷书用行书落款,篆、隶用楷行落款等。
至于用多体书写,也是有的。曾见过用四体所书的扇面,以真、草、隶、篆各书一段,每段中间用朱砂小楷加以说明注释,起到连接、过渡的作用,章法也颇有错落感。因此,多体书写扇面应体现在正文上,各体之间在内容上要有关联,字数要协调,安排的位置也要妥当。但多体书写容易产生“花”、“杂”的毛病。因此,要尽量求和谐。如草用章草、楷带碑意,增强金石气,以求与篆、隶合调。
苗培红:在一件扇面作品中写多种书体古已有之,我也经常尝试。如在团扇中,前4行上下平齐,方方正正,写楷书,中间3行字体稍大,顶天立地写行书,后面4行写草书,与楷书的字体一样大,这种书体对比的创作形式也很美。多种书体写扇面,创作空间非常大。
刘洪彪:扇面之材质及其功用,决定了扇面书法的审美取向是清雅秀逸的,故扇面书写书体当以帖学一路为佳。那些带有“刻”意的甲骨、钟鼎、碑碣、墓志、摩崖、砖瓦文字,与扇面的清逸之风格格不入。当然,若强化“写”意,以笔代刀,上述字体经过改良,亦非概不可用。至于创作中的一扇多体,并无禁忌,前贤一纸多体之范例亦屡见不鲜。关键是要字体变换得合理、合宜,多体组合得和谐,须令全扇精神统一,气韵贯通。
丁申阳:扇面尺幅不大,具有较强的形式感,用几种书体混杂书写一件扇面要慎重,否则会显得比较“花”。即便想换字体,也应搭配协调,如隶书可配章草,楷书可配行书、篆书。草书特别是大草,其本身已有很强的艺术性、装饰性,则不便配其他书体,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
杨耀扬:一件扇面可以用多种书体书写,其构图、章法的变化如同一幅美妙绝伦的画面。笔者曾见到多件清末民初书家的扇面作品,在一件扇面上以多种书体书写的作品亦甚多,一入眼便很难忘却。更有甚者,一帧扇页格成四块,分别由四人各书真、草、隶、篆。后来才知道,折扇扇面一分为四称为“四格景”,如果是书画合璧,一帧扇面正反两面就可以有八位书画家共同创作。“四格景”扇面在规模较大的店里可以买到,一般都是制成两格洒金、两格白面(“两格景”则是一格洒金、一格白面)。扇面如果是一面字、一面画,一般以书法为正面,绘画属反面。
余虽极喜一扇多体的形式,但苦于不擅篆、隶,故只能欣赏而不能创作。
游义云:优秀的书法作品,是书家灵感、激情迸发、碰撞的产物。当激情迸发的时候,是不宜有多种手法、字体变换和外界干扰的,否则容易阻塞作品的气韵,束缚其灵性,变得矫揉造作、勉为其难。在本来面积就不大的扇面内,最好以一种书体来完成,以求作品的畅达完整。纵观古今,也有用多种书体来书扇面者,其中亦不乏佳作。用扇面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大展,为求形式丰富,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体搭配书写,作品会显得更新鲜。倘若有一种书体不成熟,非要去生拼硬凑,便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水平。因此,若多种书体水平不够全面整齐,参加国展的扇面作品就要慎用多种书体书写。
朱培尔:扇面在内容的选择上既可以体现书家的思想与心境,又有助于使用者欣赏名辞佳句。扇面的书写内容一般以较为典雅的诗文或经文为主。字体则真、草、隶、篆均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挥扇面精致耐看的特性,不妨在一件扇面的创作中使用多种书体。如清末民初许多书家,在扇面上写金文、甲骨,然后用小楷注明释文,无论是否有意为之,其视觉效果丰富多样都有助于拓展扇面的欣赏性。
遆高亮:一件扇面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体来书写。如正文用行草书,可用小楷落款;
正文用隶书,可用行书或楷书落款;
正文用草书,可用行书或楷书落款。
王丹:多种书体写扇面的作品古人尚有之,如处理好了也是很美的。因扇面的空间很小,书写时字不宜太大。古人功力深厚,书扇往往抱着玩的心态,故能抒情随性。今人以制作的心态将各种书体合于一扇,与古人心境、功夫相差何止万里!
刘灿铭:一件扇面可以用多种书体创作,但不能书体相互夹杂,应该是每种书体相对独立成为一块。也就是说,一种书体在扇面上写完一个块面(局部)后,可以换其他书体再写,依此类推。不管如何变换,都要使扇面整体形式和谐,符合传统审美要求。
刘洪洋:扇面正文不宜用多种书体掺杂书写,边跋、款识可以和正文书体不同,但要符合常规,以小楷题跋、落款视觉效果更佳。
刘颜涛:如果把当今展厅中动辄八尺、丈二的鸿篇巨制比作长篇小说或历史剧的话,扇面书法则可认为是散文、小品文。所以扇面书法总体特征应该是小巧精致,纵然曾有专为陈设观赏和展览制作成超过实物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巨扇”,也只能算是“别格”。精工雅致的风韵是扇子的本体特色,其笔法、字法、章法要能体现出灵巧、率意、活泼、闲适、典雅、精致,更要见性灵,所以扇面书法尺幅不宜过大。
若将全国扇面展当作是应付“书法科举”、“投稿应试”,把三四帧及更多不同形式的扇面制作成一件“大作品”,或将多帧扇面装成册页、长卷,亦不失为一法。其前提条件是这些做法要得到大展组委会的许可,或符合展览征稿启事的要求。如若违反征稿启事的规定,则投稿者还是不要煞费苦心了。
以组扇制作的“大作品”,形制最好统一,或统一为折扇,或统一为团扇,但要以不同的章法或书体来表现,这样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可以全面展示书家的综合书法创作能力。以组扇制作的“大作品”,要求同(统一为折扇或统一为团扇的形制)存异(不同的表现形式、手法),才能在统一中见变化,在变化中见统一,既不显散乱,又不显单调,做到规整活泼与自然适宜相结合。
李啸:若以展览为目的,扇面的规格以适宜使用的扇子一般大为宜;
若以具有装饰性的大扇面去创作书法作品,则显得工艺化、商品化,会使作品的气格降低。很多人喜欢把不同书体写在一把扇子上,也未尝不可。如真、草、隶、篆四种书体写四首字数相同的古诗,或同一首古诗,写得很匀净、气息很通畅、风格很协调,也是一件好的作品。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容易“砸锅”。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等诸多经典的创作理念,都会在一件优秀的扇面书法作品中体现出来。
米闹:扇面具有小巧精致、含蓄隽永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扇面书法的风格要趋于文雅温润,适合表现静态的情调,但要静中寓动、小中见大。所以,扇面创作更适宜以帖派书风来凸显这种精神风貌。明、清以降,以篆、隶入扇者虽不鲜见,但通常都以工稳秀丽的行楷来题款,使之完美和谐。我觉得,无论是典雅清秀的行楷抑或是古朴端正的篆隶,小小的扇面容不下太多的内容,书体单一一点其艺术的纯度也许会更高。以篆隶写扇面,多用行楷或行草署款补充正文,使之端严中具活泼,但通常仍认为其为一种书体所书。临摹作品在扇面上出现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书体、几种风格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扇面上,也是别有情趣的。
三、怎样强化扇面的形式感?
崔廷瑶:扇面书法创作的章法布局自有其不同于他种书法形式之处。正因为如此,故其有独特的形式感与审美趣味。任何事物都有常态与变化,我在第一个问题里谈到的都是常态的书写,但为了增加扇面的形式感,也可以作些变化:1、长短行错落开来,打破一长一短、节奏字数固定的模式,尤其在写多行小字扇面时效果更好。2、顶边书一两排的折扇,下面的大片空白处也可以写相关内容,在书体、大小上要有变化。3、其他的异形扇面,也可以随着外部形状的边沿书写,可以产生一些视觉形式的特殊效果。也可以不依外部形状,在内部分块书写,在扇面内部的块面上求得变化,或在不同的块面中采用不同的书体来书写,在字体上求变化。4、发挥印章的作用,在适当的空白处钤印,用印章调节作品的轻重起伏,增加欣赏的趣味。5、将不同形状的扇面组合为套扇,也可以增加在展厅中的视觉效果。
苗培红:强化扇面的视觉效果,用纸颜色要多样。可用泥金(黄)纸、泥银(白)纸、仿古宣、洒金宣、白纸等剪成扇面进行创作。如果用成扇,也可以选用多种颜色的成扇根据质地进行创作。虽然扇面幅面很小,创作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只要把握扇面形式多样、书体多样、用纸多样,就会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刘洪彪:扇面由于尺寸、材质、色彩不同,就决定了扇面书法艺术的多样性。扇面从扇骨剥脱下来,或直接将纸裁剪成扇形,书写后裱轴装框,本身就具有小巧、雅致的视觉美感。书家进行扇面书法创作,不必过于刻意在扇形上搞什么发明创造,尤其不能改造得与扇面应有之形状相去甚远。倒是可以在方寸间多作经营,排行布阵、疏密分割上多作探索与实验。扇面可以千变万化、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丁申阳:一般来说,扇面本身已有约定的样式,传统书法经典中常见者也就是明清几位大家的作品,以长、短行居多。书写扇面,可多在章法上下功夫,讲究布局的疏密及钤印的部位,突破已有框架,以灵活多变的格局进行创作。
杨耀扬:如果说印章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话,那么扇面相较于展厅中流行的八尺、丈二巨匹书法作品,无疑是“方寸”小品了。印章的“气象万千”当然是指篆刻艺术本身的出神入化,如果凭借像对待书法那样靠纸色、拼接的形式强化扇面的艺术性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折扇扇面除了“相对小”的规定外,行间还有格线,上宽下窄,这必然会约束一些书家强化扇面形式感的愿望。
像团扇那样形状多变的扇面,书画家在上面题字作画,多是供展览观赏之用,已没有“扇凉”的功能。而折扇仍然保持着原有的传统。一柄出自高水准书家之手的折扇,必然会引起多方关注。从把玩的角度来看,强化扇面外在形式感、将扇子弄得太花哨似无太大的必要,但以扇面的形式去参加大型展览则另当别论。
游义云:强化形式感大抵可在章法构成和调配纸色上做文章。章法布局千变万化,既要借鉴古人,又要关注当代。如何将面积有限的扇面写得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感到震撼,就需要有艺术创新和叛逆精神。如采用空间分割、疏密聚散、大小字搭配、书体相兼等处理方式都是可以尝试的。如果处理得当,将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效果。但要注意,不要轻易效仿别人已有的形式或刻意做作,力求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情趣。
至于纸张的颜色,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恰当地选择。适合用何种颜色的纸张书写,应反复研究、比较,必要时可以双色、三色或多色兼用,或许更见形式美感。如若纸张颜色选择不当,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在强化形式感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朱培尔:在扇面书法的创作中,对形式感的把握非常重要。扇面在形式感的表现方面,有着与立轴、对联等其他传统书法类型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就折扇而言,它上宽下窄、向下方的外空间中心汇聚的特征,决定了书家在进行整体布局过程中,必须遵循上面字多则下面留空相应要多的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保持行距上下一致,则折扇每一行的字数必须不等,书家必须利用扇面向中心汇聚的特性和上宽下窄的外形,随势、随形安排好每行字的多少。反之,则必须将每一行的行距作上宽下窄的处理。书写的形式感在其他形制的扇面如团扇的创作中也非常重要,必须在兼顾其特定外形的前提下,随边随行就势地进行书写。同时,同折扇的创作一样,也要尽可能多地引发欣赏者的想象空间,尤忌在章法上作整体填满的处理。另外,将每行字写得参差不齐,或将字形大小、不同字体之间有机地穿插整合等,都可以强化扇面的形式感。
遆高亮:就单件扇面来说,形式感主要在章法上,尤其是行草书。既要符合扇面长短分行的规律,又要在大小开合、变化多姿中保持扇面的特征要求,再加上墨色变化丰富、用印合理,便成佳构了。
王丹:形式感在扇面上就是“弧”、“团(圆)”等外周长经过组合的体现。古人写扇面多留有大块的空白(也不乏满构图者),一般是一行多、一行少穿插进行,大字多沿弧形周边写,有时打破扇骨的界线(格)还会更大气一些。剪出的扇面没有带骨楞,形式感略欠。若有骨楞的阻碍,一笔下去的飞白可以增加天然的虚和韵致。使用过的折扇若揭下来装裱,其自然磨损之处更具形式观感。
刘灿铭:折扇是成扇,更具独立性。现在很多书法作者更喜欢自己用宣纸裁成形式各异的扇面进行书写。一件书法作品用多帧扇面组合而成,以折扇、团扇的形式互相搭配,具有一定的形式感。或在单件扇面上书写具有现代趣味的单字或少数字书法作品,以满构图来表达形式感。或以大草满构图的形式书写,达到乱石铺街的视觉效果。但无论如何,扇面的外在形式都是相对固定的,一旦选择一种扇面形式,就要依其形式、特点去进行创作,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样式,书写者可以随着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刘洪洋:布局自然,变化丰富,排列生动,虚实相生,动静相宜,书写雅致,形式即新颖。
刘颜涛:扇面书法作品要在章法上根据扇面的形制,注意空间分布,虚实相映,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切不可将扇面的空间布满塞足,否则就显得局促小气,让人在欣赏时感到气闷胸堵。书写时要从容淡定,逍遥自在。扇面尺幅虽小,但境界不小;
字体可小,而气势不可小。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将内容与形制、整体与局部、正文与落款、题跋与钤印的独特美感充分展现出来,阐释笔墨、造型、情感等无限深邃的艺术语境。
李啸:扇面作品,章法要空灵。扇子的功能是天热取凉,故扇面作品的创作从形式来看,书写内容不宜太多、太满,否则容易显得不透气、太沉闷。章法上也应该注重多留空白、间隔。一件形式别致精巧的扇面作品,其空灵、清新给人以欣赏的愉悦美感。
米闹:1、纸张的选择。由于扇面尺幅较小,更需要在用纸上下功夫。对纸张的色泽、质地要精心挑选,力求既新颖雅致,又不可太过张扬。2、折扇形式的扇面,还要考虑是否打界格。用朱丝栏打界格,不仅华丽高贵,更能凸显扇面的放射效果。并且由于界格的限制,书写时基本只考虑在界格内将字与字衔接,不必太多地关注行与行的呼应问题。3、疏密的重新分割。团扇,可分成几块书写,利用疏密的变化重新分配扇面布局,使其平中寓奇,增强视觉效果。4、印章的使用。印章用得好,有提神的功效。书写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扇面整体疏密变化的把握,合理、适当地运用印章来补白,可以起到平衡画面整体的作用,使作品显得古意盎然。
四、多大规格的扇面适宜表现展览效果?
崔廷瑶:常见扇面形制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之上的,其大小以执使方便为宜。故折扇大者不过2平尺,小者在1平尺左右(以扇子两顶角之距离计算其宽度)。其他扇面的高、宽也在1尺左右为宜。扇面由实用器物而成为书法载体,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创作形制,深受书家、藏家的喜爱。因此,扇面书法形式大小与实用是相符的。成扇自不必论,即使剪裁的扇面,也不能过大。故书写者的审美取向、欣赏习惯、创作手法都要与常态合拍。
至于一两米见方的大折扇或更大的扇形书画作品,其装饰的意味更强,在一些具有装饰作用的背景中使用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全国扇面展中,这样的“巨无霸”将是不适宜的。
刘洪彪:书法艺术的每一种形式,皆具有独特性,不必混淆和同化。宅室和展厅悬挂书法作品,大者有丈二、八尺中堂、横披,中者有四、五、六尺屏条、对联,小者则有册页、手札和扇面。大、中、小同置于一厅,一个展览才显得异彩纷呈。故扇面书法作品尺寸不宜大,只能与实用之扇大小相当才合情理,方能保持其独特的形质。扇面书法创作,可书一扇独裱,可书多扇合裱,亦可书不同形状之扇混裱,后两种足可因增加体量、面积而满足厅堂展览之需。至于书法之雄强、厚重、放旷、野逸诸类艺术功能,不必由扇面独立担当。
杨耀扬:当代书法展厅中,作品越大越显眼。书家送扇面参展,将作品写多大这个以往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反而成了难题。如果写一帧寻常规格的扇面,就作品大小而言,自然会被巨幅大作所淹没。于是,在当今的国展中,几乎看不到仅送一帧小扇面就可入展、获奖的事例。为了适应展厅效应,有些作者将三五个扇面装成一轴,以常规的小字书写,以“量多”来打动评委而入选、获奖,但展出时很少有观众能逐一往下看。须不知手卷、扇面古来是个人、书斋的“把玩之物”,当今展览要在空间巨大的展厅“公示”,特别是往高大的墙上一挂,反而不能将形式与载体“相得益彰”了。把扇面写多、写大,追求展览效应,占领一大块墙面,就显得滑稽之至了。
参加扇面展,作品的规格还是遵循常规为好。即使是团扇,其形状各异,若将其剪得很大,同样不可取。投扇面展的作品,尺寸要不逾规矩,书写要有安静、安详之态,反倒会令欣赏者留连忘返,而评委则是除却作者之外的第一位观众。
游义云:从书法的范畴来看,扇面属小品之列。既然是小品,就不必像其他展览一样,作品一味求大,应多追求精致细微、小巧玲珑、爽朗清新。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庭为了装饰效果,将一两米见方的巨扇悬于客厅,这样的点缀未尝不可。参加全国扇面展,若想以这样的尺幅去应展需要谨慎,最具展览效果的还是以四尺三开或四尺对开大的扇面。如果全国扇面展征稿启事中对作品尺幅有要求,尽量不要突破其规定,要善于掌握规则,为我所用,不要突破。投全国扇面展的作品,宁可小于规定的尺幅,也不要作突破。这是扇面展和其他国展投稿规格的最大区别,投稿者对这一点要重点理解、把握。
朱培尔:扇面创作最忌大而无当。现在有很多作者,为了追求展览效果,往往把扇面制作成“巨无霸”,这无疑有违扇面这一较为精致的书法形式。其实展览效果的取得,还是取决于书法作者的创作水平,取决于其对扇面这一特殊书法形式的把握,当然也取决于其对不同扇面材料质地的了解与选择。扇面创作,单纯地求大,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利于扇面书法艺术的发展。
遆高亮:扇面不宜过大。展览也应以单个扇面为宜,近年出现用四个、五个、六个扇面竖排成为一件立轴或中堂形式的作品,以及每帧扇面改变书体、书风、纸色及钤盖多方印章的表现形式,均能增强扇面作品的展出效果,但还是应该注意保持扇面作品最基本的特征。
王丹:扇面写成多大规格,也要因展厅大小的不同而相应地加以变化。一两米见方的扇面,因其扇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扇子了,远观肯定有气势,但近看还要细腻才完美;
小扇面远看不清晰,近看则妙趣横生,可耐细品,全国扇面展从评审至展览,对细节的“关注度”会更高、更多、更细一些,投稿者当于精致细微处多加着力。大规格的成扇市面没有,多为自剪,根据理解就不应该叫扇面了,成品叫“扇形书画作品”、“圆(团)形书画作品”更合适一些。有“面”字就应该是小的。愚以为,带着扇骨写或画有真实的质感,全国扇面书法展若展出成扇则更具本体意义。
刘灿铭:小是扇面的特点之一,过于庞大就失去扇面应有的品质和气度了。扇面的欣赏角度属近距离、把玩式的,不宜为了增加展览效果而放大。扇面的创作效果要充分体现小扇面的大精神、大气度。
刘颜涛:明季以降的文人墨客、书画大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扇面传世书法精品和创作经验。扇面书法在当今通过全国扇面书法展的推动,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只要我们既尊重传统规律又不僵化为程式,就会不断创作出优美新颖的扇面书法作品来。对于扇面书法展,投稿作品要把握宜小不宜大、宜精不宜疏、宜雅不宜俗的原则。
刘洪洋:展厅效果与案头把玩从审美上讲有本质的差别。如小楷所写的扇面不宜过大,大了就容易使扇面不够饱满,难以雅致精微,视觉效果不佳。狂草则因扇面幅面太小而气势受阻,难以达到高妙的境界。所以扇面尺幅的大小与作者的书写习惯和书体类型紧密相关。为了体现创作水准,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为好。如在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的10件获奖作品中,唯有我的作品最大,以4尺整纸裁成梯形芭蕉状扇面,以竖式分行形式书写,大字篆书占扇之左右,上端随弧之形,下部参差,中间以行楷题跋,极具展厅效果。
李啸:一件成功的扇面书法作品,文辞要高雅。扇子是文人的雅玩之物,故其承载的内容应该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既要格调高雅,又要耐人品味。自作诗文往往更能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书写古代的经典文辞佳句、艺论笔记亦可,但切忌文辞粗俗。
笔墨要精到,扇子是精致、小巧的,故扇面书法创作的风格应传达“精、巧”的气息,不要将篇幅弄得太大。折扇,拆除扇骨熨平后书写效果更佳。有些新折扇表面有油墨保护层,不吸墨,以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后书写,方能入墨。用笔宜精、秀、雅、古。精细的小楷、秀逸的行书、温婉的隶书、整饬的篆书都是扇面适宜表现的书体。用墨要一任自然,不要太黑、太死,也不可浓淡反差太大、花哨致俗。扇面创作应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扇子的实用功能。我曾参加过全国书法展览的评审,看到很多作者把扇子写得奇大无比,我和其他评委开玩笑:“只有牛魔王的老婆才用得起!”这显然是不妥的。
米闹:现在全国书法展都趋向大作品,近年全国各种展览中宽幅作品也大量涌现,小巧精致的作品反而凤毛麟角。扇面这种艺术形式,由手中把玩到进入展厅,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展厅效果的制约和影响。扇面,作为一种书法创作形式只是媒介之一罢了,因此我们不乏见到雄浑伟岸的“大扇面”在展厅中吸引人们的眼球。我认为,展厅效应无可厚非,扇面作为典型的书法小品,不妨要坚守自己的本真。在书坛对作品普遍崇强、尚大的时风里,若以精致小巧的独特面目出现,以含蓄隽永的魅力去征服评委、打动观众也是一种重要手段。这不仅是审美多样化的需求,也是书法艺术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第五篇: 扇面书法的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
硬笔书法的章法所谓章法,就是指对一篇字的整体安排。懂得了执笔运笔,能写好一点一画;
懂得了结体的规则,能写好一个个单独的字。但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要把许多字写成一篇,因此就不仅单个的字要写得美观,还要使许多字组成的“篇”布局合理、和谐统一。这就是章法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初学写字的人有时单个字写得还不错,然而一旦成篇写却很糟糕,甚至显得整篇字都不好了。由此可见,章法是很重要的。
硬笔书法的章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纵写,一为横写。纵写继承了毛笔书法的传统,仿佛毛笔书法的缩影,虽非本色,若能写得好,也别有情趣。横写是现代书写格式,来源于现代印刷形式,它具有时代特色,方便实用,是硬笔书法的本色格式。现代横写格式一、横写格式的要求
横写格式是运用最普遍的硬笔书法章法形式。通常人们记笔记、起草文稿、写信、做作业等,都是用横写格式。因为横写格式来源于现代印刷形式,所以章法的安排,要注意参照现代印刷形式来写。
横写格式总的要求是:
(1)字序由左到右,行序由上到下;
(2)每一段的首行都要空两字,以表示段落分明;
(3)句间要用标点符号断开,以便于识读;
(4)标点符号宜小,要写在字的右下方,不能写在一行之首;
(5)字距小,行距大,行间要清楚;
(6)行首、行尾都要平齐,切忌前冲后缩;
(7)使用简化字,避免繁体字,力求书写规范化;
(8)每行字的重心都要始终贯串在字行的中心线上;
(9)一篇字的字体要前后统一,不要开头工工整整,到后边却潦潦草草。
以上要求只是一般的要求。由于硬笔书法是一种手写体的艺术,既要方便书写,又要容易认读,同时还要把字写得规范美观,所以,在具体的章法上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变化用之,不能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
按字行的排列形式分,硬笔书法横写式主要有横竖成行和横有行竖无列两种。横竖成行的形式,适宜于工整的楷书或略带行意的行楷,它最常见于在方格稿纸上书写。普通方格稿纸是这样设计的:字格顺排、上下对齐,行距与字格等高或稍窄些,留有天地头和两边,满纸多为300格,也有200格或400格等,在方格稿纸上书写,要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只要不随便出格,占住格子,控制住字的大小,尽量把字写得匀称些,章法是比较容易保证的。
变化,多见于在单格稿纸或没有字格的白纸上书写。因单格稿纸或白纸没有标出明确的字距、行距等,所以在书写时章法较难把握。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四点:
(1)在单格稿纸上写字,可以格子的下线为基准,字的高度控制在格子高的2/3,上部要留出1/3空白作为行距,也可写在两线中间,但不能写得太满,与两线距离要匀称。在白纸上写字,主要要使字行上下平行,把行距控制在字行高的2/3或稍高些。如果行距过小,整篇字就不透气,给人一种压抑、堵塞的感觉。
(2)整篇字的行首与行首、行尾与行尾要注意对齐,切忌前冲后缩。注意写下一行第一个字时要对正上一行的首字,特别应留意在写每行的最后四五个字时,要有意识地调整字距,
做到行尾平齐。
(3)要注意留出天头、地头和左右两边。单格稿纸在印刷时已留出了比较恰当的天地头和两边空白,所以只要不随便出格,一般没有问题。在白纸上写字时则要特别注意。一般说来,天头比地头大,左右两边则较地头小些。以16开书写纸为例,天头为3cm,地头和两边则可2cm左右。切忌顶天立地,撑左挤右,写满整纸。如果那样,即便单个字写得不错,也会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让人看着很不舒畅。
(4)要量纸定字。我们平时写硬笔字一般都是用16开或32开的纸。如果要写的字很多,一张纸写不完,不要硬塞着写,可以再加纸。如果要写的字少,则需把字写得大些,不要写得又小又挤,紧靠在纸的上端,下面反而剩出太多的空白。总之,写字之前总要先把要写的字与纸的大小以及分行布列等斟酌、筹划一番,打好腹稿才行。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在横写格式中必须尽量加强横向贯通的气势。横写是自左向右行笔,这就要加强前字的末笔与后字起笔的呼应和连带。传统的毛笔书法字帖都是直写,所以上下连带较多。现在要左右连带,在临写古代字帖时,就应注意摸索总结左右连带的规律。虽然这方面的总结还很不够,但可以相信,左右连带与上下贯通一样,都有着美的规律可以遵循。
二、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
标点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中如果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楚地传递思想内容,还能使篇章整齐、美观,所以,小小标点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如何正确地使用标点,是语文课的知识范围,这里不再赘述,而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如一个标点要怎样写,应写在什么位置上等等,则是硬笔书法所要学习的内容。
标点符号的书写是有一定行间位置的。有的人胡乱书写,如该占格的不占格,把逗号、句号写在一行之首,把前引号、后引号分写在上下两行的行尾和行首等,都是错误的。这里将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简要说明如下:
1.点号
点号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冒号、分号、问号和感叹号七种,其书写格式是:
(1)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单占一格。逗号、句号、顿号、冒号和分号五种写在格子的左下角,问号和感叹号写在格子的左半。
(2)七种点号都不能写在一行之首,如需换行,则要把标点写在同行末格的后边。2.省略号和破折号
(1)省略号和破折号在书写时要占两格,横写在格子的正中。
(2)省略号和破折号不能分写在两行上,遇到换行时,可以把一半写在格子的外面,也可以空一格转到下行行首。3.引号、括号和书名号
(1)引号、括号和书名号在书写时其前后两部分要各占一格。引号的前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右上角,后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左上角;
括号和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右半,后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左半。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可以同前面紧靠的点号合占一格,书写位置不变,后半部分也可以同前面紧靠的点号合占一格,但位置要移到格子的右半;
如果是同后面的点号合占一格,则点号要移到格子的右半。
(3)前引号、前括号和前书名号都不能写在一行的末尾,后引号、后括号和后书名号都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遇到换行时,可以把一半写在格子的外面,也可空一格写到下行行首。传统纵写格式
由于硬笔书法艺术是抒发情感的艺术性书写,因此所创作的作品应是内容与形式并重,甚至置形式美于内容美之上。硬笔书法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是以其本身的造型给观赏者以
美的享受与艺术的感染和熏陶。由于艺术品的欣赏是需要反复进行的,因此,它的书写就不受实用硬笔字应具备的那些基本条件的限制了。
硬笔书法的基本技法与传统毛笔书法的技法是相通的,硬笔书法艺术作品创作的程序和要求也与传统毛笔书法艺术作品创作程序和要求相同,但为了本章自身的完整,简述硬笔书法艺术创作的要点如下:一、确定内容
总的要求是:硬笔书法艺术作品的内容应相对完整,应健康、上进。可根据创作的目的选取现成的或自撰合适的诗、文、格言、短语等;
也可从纸幅的大小、拟写正文字的大小两个方面考虑选取所书内容的长短。二、确定款式
硬笔书法艺术作品相对于毛笔书法作品而言,其幅面通常很小,但常用的款式却大致是相同的。除了通常无法写成大幅中堂以外,毛笔书法常用的款式如条幅、横幅、扇面、楹联、长卷等在硬笔书法作品的创作中都可选用。三、书写正文
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位置,需作妥善安排,书写时注意以下各点:(1)注意章法安排。字距、行距的大小,行线的曲直,天头、地坎是否齐平等情况,尤其是正文的字体和款式,安排都应适当。
(2)注意字形的正确和风格的统一。既可以写规范简体字,也可写繁体字,但切不可繁简体混杂使用,因为繁简混杂被认为是创作者文化艺术素养不高的表现。
(3)可以不用标点符号,也不采用起首低头、空格和提段的书写规范;
若采用打标点符号的格式,则所用标点符号既要正确又要以不损害幅面的完整、美观为原则。四、题款
题款就是指书法作品正文以外的其它文字,它主要是用来说明书写作品的作者、书写时间、地点等。款式按长短分为长款和穷款;
按位置分为上款和下款。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落款的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款字的大小应与正文字的大小相协调。题款所用字体按照传统惯例,原则上遵守“今不越古”、“动不挈静”的规矩,做到“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但无论正文是何种字体,用行书题款总是可以的。书法作品的题款一般不用俗称而用别称(也叫雅称),如:“书于二00七年”是俗称,应该为“书于丁亥年”。1.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称呼+谦词(1)写给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是款的题法一般称××同志,××先生,××方家,××女士,××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老;
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翁。书写者是晚辈,对长者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清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如:建鹏先生清赏、华斌方家正之。(2)写给同辈:
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同志,××书友,××仁兄,××同窗,××大兄,××贤弟,××小妹,××学友等。这里应当注意,一般俗称不宜题款,如:××大姐,××二哥等。在称呼的后边还可以加上谦词,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属等。如:尔福书友惠存、建平贤弟雅属。
(3)写给晚辈:
写给晚辈的书法,上款可题××学生,××贤契,××贤侄,××爱孙,××爱女等。如:丽珍侄女铭记
(4)正文出处: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题目,在题款时应这样写:王勃滕王阁序句、王维诗山行。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和名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省略正文出处题款。2.下款
下款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姓名(号字)+谦词(1)时间①年份的别称
年份的别称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先后顺序搭配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轮到一个“甲子年”,如2007年是丁亥年,2008年就是戊子年,2009年就是己丑年,以此类推。②季节的别称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③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初春、开岁、芳岁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月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清和月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暑月、溽暑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月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称下浣。如:甲子年桂月上浣。
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二00七年六月,不能写成丁亥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2)地点:
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书于泰州海陵肉食店,这类属于俗称地点。但是,如题于早春堂,书于鸿宾楼等是可以的。五、钤印
钤印是硬笔书法艺术作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小小的印章,在硬笔书法作品中,用得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得不好就会破坏整幅作品的气韵。硬笔作品所用印章,按其刻法分阴文(白文)和阳文(朱文)两种;
按其所刻内容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名章,即刻有书写者姓名、字、别号的印章,一般为小圆形、小方形;
一是闲章,包括年号章、雅趣章、斋馆章等等,大多为椭圆形、小长方形。
钤印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钤印应做到不偏不倒,以能稳定字幅重心为妥。盖印之前应认真地审视作品,确定印章的最佳位置。钤印时,如果没有把握,可以借助印规。
(2)印章的大小应与款字及正文字的大小协调。一般应与款字大小相当,切不可太大。太大显得笨拙,太小显得小气且份量不够。应备有硬笔书法专用印章,不可用毛笔书法的大印替代。
(3)一幅作品中,用印不宜过多,最多不超过三枚,用多了,会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4)在传统纵写的书法作品中,名章要盖在书写者署名的下面或左侧,不得盖在款字与正文之间,也不要盖在与正文齐脚处,以求章法上的参差变化之美。
(5)如果姓与名分作两印,一般姓在前,名在后,以一圆一方或一朱一白为宜,和题款的最后一个字的距离要适当,两印之间切不可没有间距。
(6)年号章、雅趣章、斋馆章等闲章,大多制成椭圆形或长方形作为引首章,盖在正文开头的第一、二个字之间的虚空处。如果制成方形章,亦可盖在名章的后面。
硬笔书法的章法可以借用毛笔书法的章法,但又要有自己的时代特色。成功的书作,以美论之,要者有三: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而欣赏者往往先着眼于通篇布局即章法,然后才细玩各字之结体与运笔。乃得作者共领书法之意境书法积字成篇必须经过章法的艺术处理,章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历代书法名作,多以章法美而赏心悦目,所以“古代论书,以章法为第一大条”章法的优美还能弥补点画和结体的不足,虽然点画和结体欠佳,而章法天成,仍能给人一种美感;
反之,一幅作品,点画、结体虽好,但章法不对,仍不足为观。
正确掌握章法布局的规律并付诸实践,可以从整体上收到均衡、规范、变化等效果和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使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按一定的审美情趣进行排列,让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也为书法创作抒发情感提供了各种表现形式。章法之秒,不像点画、结字具体,一般可以从古贤今人的名作中去体会,如人之面目,久识便可辨其神韵。
一幅完整的硬笔书法作品,从章法的角度看,有正文、落款、印章三部分组成。正文是整幅作品的主要部分,在章法中的地位突出和显要;
落款即款识,最后加盖印章,既是章法的要求也是美化的要求。
第六篇: 扇面书法的章法构成及其创作研究
硬笔书法章法在形式上除承袭传统毛笔书法章法外,还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横式排布。毛笔书法幅式一般有:中堂,条幅,横披,册页,屏条,斗方,手卷,楹联,扇面和扁额等等。硬笔书法所表现的多为这些幅式,但都以微缩形式出现。当然也有类似于毛笔书法章法幅式大小的,只是极少见而已。
通常完整的章法由正文、款识、印记三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纵有列、横有列或横有列、纵有列二种形式宜书写楷、隶、篆等书体,这些字体较工整,端庄,凝重,静态成份比重较大。纵有列、横无列或横有列、纵无列的形式宜书写行书、行草或草书等动感效应强的书体。而横、纵均无列的形式则宜书写行草,草书等书体,以期表现一种飘逸,洒脱的美,其动感效应更强。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便是成横、纵无序,“乱石铺阶”状。给人以神逸、飘然的美质享受。
竖写式多齐天齐地或齐天茅地,亦即各行起首字在同一直线上,或各行尾字在同一直线上及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横写式如果书写正文为现代文章(诗歌除外)则首行起首字宜错开两字书写,每行左(除首行)与右的临界字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无论是竖写式,还是横写式,款识文字都尽量不要超过正文首尾,或与之相齐。
上款是指为礼貌起见,而题写索书者的姓名的文字。一般上款位置较高,如:##方家请赏,先生雅嘱等。
下款是作者对正文内容的出处,评介或感受及作者创作时间、地点、作者姓名、字、号等的文字。一般情况来说,对正文的评介,感受的文字大都略去,只题写正文作者姓名、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者名姓。多见下面几种落款方式: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牧夫;
甲戌年荷月上浣于包头寒墨斋 牧夫书;
敬录东坡先生词 牧夫广宁书;
右录板桥先生句 甲戌年初秋 单广宁;
在用印方面,由于硬笔字体大小的约束,故不能用毛笔书法章法来要求。一般情况下,印章大小不应大于正文字体,但也不能过小而显寒酸。如果因印章过大或过小而与正文字体大小相差悬殊,则最好不钤。过大显臃肿而破坏整幅画面的平衡,过小显得单薄小气。
一般情况下,可大体分为立轴式、扇面式、楹联式和横写式几种。
立轴式构图通常为中堂、条幅、横披、册页、斗方、手卷等幅式的构图。立轴式构图因图幅长宽比不同而天地、左右留白各不同。图幅长大于宽,纵向取势的,应天地宽而左右窄。这种留白方式与整幅气韵是一致的。楷书、篆书方整而严谨,宜横纵成行,行距大行字距。隶书字体横向取势,故应字距大于行距。当然如在有界格内书写,则篆、隶、楷都不必强求字距与行距变化,但宜在单字上有所变化而达到字距与行距间的微小差距。行书、草书一般情况下要求行距大于字距。
扇面式一般可见团扇和折扇两种方式。偶见有芭蕉扇构图。团扇是圆形的。故通常依据团扇形制构图,或方或圆安排所书文字。如行书、草书等动感强的字体,宜采用圆构图,而篆书、隶书、楷书等。
楹联即对联。其构图方式受其本身形式决定,需文字字字(正文)相对,天地相齐。以求内容与形式上的和谐、工整。楹联式款识文字可视情而定,可多可少。一般钤印也较随便,当然要符合规矩。四、横写式横写式为现代构图方式。字序是从左到右,行序是从上到下。横写式宜以横有列、纵有列的形式书写篆、隶、楷等静态成份大的字体;
宜以横有列、纵无列的形式书写行书、草书等动态成份大的字体。横写式天地、左右留白与立轴式构图相类似。一般情况下,硬笔书法章法构图大体上可见上面四种形式。
款识中的时序
款识,在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通常情况下,较完整的款识是由时间、正文出处,创作地点、作者姓名和印章五部分组成。时间在这五部分中的地位较重要,主要用以说明作品创作的时间。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款识中的时间,即时序。通常款识中的时序为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公元纪年一般表示为:#年#月#日或#年#月或#年。干支纪年是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天干配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搭配循环往复构成:甲子、乙丑、甲戌等等六十个纪年序列。每六十年为一轮回,称为六十花甲子。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在同一款识中不可混用。
月份的别称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农历四季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款识中的称谓
在一幅字的上款中,应体现索书者的姓和名,且其位置较高,以显示礼貌。通常上款对此内容的表现形式为:姓+名+称谓+谦词。
一、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识一般为:××同志、××方家、××先生、××女士、××老师等。若索书者年在70岁以上,可称为××老,80岁以上可称为××翁。
谦词多用:教正、指正、乞正、惠政、鉴政、正字、正之、正腕、清赏、雅鉴、拙笔等。如:××先生教正 ××方家雅鉴
二、同辈 一般情况下,为同辈所书的作品,通常称:同志、书友、学友、学姊、同窗、兄、道兄、仁兄、大兄、学兄、弟、仁弟、小弟、学弟、小妹、姊、先生、女士等。
所附谦词多为:存念、存正、惠存、留存、哂存、鉴政、惠政、正腕、正句、正之、属、雅属、雅鉴、属篆、清赏、一哂、糊壁、共勉、拙笔、试笔等。
三、晚辈
一般情况下,对晚辈的书法作品,上款可题为:学生、贤契、贤侄、爱孙、爱子、爱女、小女等,亦可直呼其姓名或名,现代书法作品中可见以先生、女士称呼的。
谦词一般为:存、留存、铭记、留念、共勉等。如:××学生留念 ××贤侄铭记另外,不论是长辈、同辈还是晚辈,索书者的姓氏多略去,以示对长辈的敬重、对同辈的亲和和对晚辈的关爱。有时也见姓名同属的,但这并不能代表和说明书家和索书者感情上距离的远近,只是视书家的性情和习惯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