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读后感6篇
【篇一】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读后感
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下午13:00—17:00
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打卡制度
3.1.2.1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
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
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篇二】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读后感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次重要讲话,一次是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另一次是2013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这两次讲话都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的来看,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所包含的关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
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世人最关注的,就是以什么开局。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从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大视角出发,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之后不久,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理论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重要文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纲领。
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原理考察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也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所谓“变”,就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教条式预测未来和规定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谓“不变”就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中已被雄辩地证明:它的基本原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老祖宗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老祖宗是马克思、恩格斯,要认祖归宗、正本清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内容没有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如果我们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连老祖宗都不认、都丢了的话,那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到哪儿去了,北风来了随北风、西风来了随西风。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祖宗,我们就会永远扎扎实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越彻底,根扎得越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越好。
重申并进一步阐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决定并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经验,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要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
邓小平曾这样说道:“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要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的这段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说得非常清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继承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判断,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瞻仰邓小平铜像,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党史、国史,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作出明确回答: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习近平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出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道路在当代的集中体现。中国道路不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更具有深刻的时代必然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强之路、共赢之路、创新之路。
现代化,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题。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苦苦探求富国强兵,使中国摆脱困境的道路。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再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他们无一不是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力图把中国引向现代化的道路。然而,无情的现实将他们的愿望击得粉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不但描绘了“四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将它付诸实践,使近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中国道路是适应和推动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时所指出的:“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总书记的“鞋子论”不仅道出了中国新任领导人对于各国发展模式差异的认识和对国际秩序的主张,也彰显了中国的制度自信和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同时以中国力量推动全世界发展的演进而实现。“中国道路”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世界文明的一次巨大贡献。近些年来,我们能够经受住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而立于不败之地,众志成城战胜特大洪水、地震、非典等各种重大灾害的冲击,从容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前进。
道路决定命运,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因此,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拥护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实践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党内精神懈怠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比如一些年轻党员干部,就有精神荒芜问题,其口袋问题解决了,脑袋问题出来了,有的人跟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玩个心跳。党内有些高级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也是有的。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旗帜。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才能把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必须准备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认真领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这个重要思想,基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科学分析,有着深邃的战略思考。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变,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些论述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这些风险和挑战归纳起来,就是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但问题累积、挑战很大,面临很多深层次、全局性、根本性、结构性的矛盾与难题。具体而言,经济方面,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重生产轻消费、重外需轻内需,国强民不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发展方式尚未有效转变,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制约凸显;
政治方面,政治体制改革需待深化,特别是公民参与机制与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亟待健全完善;
文化方面,赤裸裸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导致的违法犯罪,亟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通过制度有效地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全民价值共识,避免中国社会陷入道德文化危机;
社会方面,利益诉求多样化,不同阶层与群体之间互相隔阂,改革成果没有实现有效共享。
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艰苦的工作,用“斗争”这两个字不为过。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研究新的历史特点,同时也需要我们认真地准备。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这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为之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面对新的历史特点,必须用深化改革的方式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多次论及改革与道路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方面,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新的伟大斗争要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向前推进,必须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完成从大到强的飞跃,解决上述一系列躲不开、绕不过的历史性难题。这就要求做到两点:一是要始终朝着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方向用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反复敲打,绝不能搞反复折腾、形式主义的改革。二是每一步改革都必须从取得实效出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从而不断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把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万众一心推动改革攻坚的强大合力。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强调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强调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推进改革。把这些要求贯彻到底,改革攻坚就能取得实效,赢得群众支持,形成磅礴力量,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篇三】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读后感
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需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
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5、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3)从理论和实践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理论和实践上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任务和形式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和理解。
答:(1)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并有较长时间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从外延上去理解,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两点界定:一是从空间上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二是从空间上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
(3)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克服急躁冒进、超越阶段的错误倾向,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其次,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正确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再次,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最后,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在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
既有雄心壮志,又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4)面对基本国情我们怎么做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下,在经济的各个领域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现在我国的经济与几十年前比已大有改善,但因人口众多、东西部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平均的生活水平确实不高。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等到生产力大力解放、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才有望实现。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四】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后感
在经过这段时间,《概论》的学习,我由衷的感慨,对于现有的生活,现有的制度,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今天,特此撰一小文,浅谈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党的方针探索路程以及对我们现有生活的影响。
建立怎么样的经济制度,一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主要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两者的关系。期初,我国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最后认识到“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制度;
”最后突破思想禁锢,认为市场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又稳又快,总体的经济体量,GDP高居世界第二,在不久的未来,赶超美利坚联合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大概率事件。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也是做得有声有色,自从2001加入WTO,我国的进出口量飞速增长,出口总量于2009年超过的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令人骄傲的数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的实战成果。
当然,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或许没有那么直观。那我来谈谈,改革开放来,一些在我们平常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接地气的事情。
在1978年前后,长兴农民实行的是以小队为生产粮食,农民只能种田,一辈子很难走出那一亩三分地。而中华大地那句俗话:“,家里有头牛,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中的一亩三分地已经不是自家的了,是生产小队的,干活的时候偷懒是常有的事,连父母教育孩子都是别太出劲干,导致整个小队工作懒散,不出效率。
那么干活是记公分的,成年男人一天工作日记十分,成年女性记八分,少年记六分。到了年的分配粮食的时候,就按每家每户人口总计公分来分配。每当分粮食的时候,也就是年底的时候,一年下来大家都懒懒散散的干活,哪有足够的粮食够分配,这时候是村上出矛盾高发期,有些人嫌这不公平那不公平的,大打出手事情也是常有的。
另外呀,农民被死死的束缚在田地上,不允许做买卖,不允许私自养家畜,极度的不自由。整个社会看似一片祥和,其实内在已经溃烂了。整个经济体系,像是一条没有发动机的摇摇晃晃漂浮在海上的大船,随时都有触礁而散架的可能。
这个时候,一位神圣了老人像先知一样,发现了船的内在能问题。这个老人就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现有的记录片里,八十多岁高龄的他指出:“中国只要不搞改革开放,不搞市场经济,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那斩钉截铁地气质,现在看来依旧让人感到热血澎湃。
改革开放起来了,家庭联产起来了,人员流动起来了,外资引进来了。人们不仅仅在自己那块土地上出花样了,他们中一部分人开始全国各地跑,倒卖小商品,他们就是今天的温州人。其中一部分人,开启了小公司,他们就是今天的王石,柳传志。外商开始进来了,台湾的富士康,美国的耐基鞋厂(今天叫耐克),释放了中国的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红利。
农民开始包干到户,每个人的积极性是空前的高涨,以前都是八点到田里干活的人,现在甚至天不亮就下地了。自然粮食的产量就上来了,第二年的就不用为粮食担心了,生活的基本温饱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了。年底不会出现,为分配粮食而大打出手,村上各家各户自己干自己的事,很多人都干得很好,生活开始焕发生机。
小商品开始流动,人们口袋里开始有富余,开始实现了商品的成规模性的交易。大家在逛街的时候,发现在商城里不仅仅是以前那些老件套,出现了新鲜的玩意儿,像录音机,电视机和电冰箱等。
一方面是劳动力流动,一方面是土地的解放,再加上后期资本的引进,在传统意义上的三大生产要素同时发力,这个经济想不好也困难。
改革开放,开放不仅仅是全国大门,还有人民的心和广袤无垠的土地;
招商引资,招来的是国际上寻租的企业,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带来的是技术,你视野,是管理哲学,是资本。这些个庞然大物,一下子引进到这个面对新世界像初生的孩子一样懵懂的国家,其中过程的艰辛,刚开始的不适是难免的。不过,一旦邓小平同志下定决心,人民号召响应,国门打开的那刻起,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片土地必定是要大刀阔斧的改变,事实也证明了,资本在我们的特设社会主义遍地开花,中国从那时候是近代史上走强的标志性时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历史的星空深邃而悠远,几乎每个人都显得很渺小,但是总有那些闪耀的星星,燃烧自己发出那些柔弱的光芒,试图给自己,给身边的朋友带来光明,他们不会永存,却被历史永远铭记。送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改革开放三十年”,这句挂在口头的话,也不合适了。2008年,正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当口,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体系也有受到波及。历时六年之后,2014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强强联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始了第二次大刀阔斧的改革,2014年又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也被人称之为改革元年。
未来的方向,扑朔迷离,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员,必须跟着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一起奋勇前行,抓住经济新常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全面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2016年,以及未来,中国特色社会本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无反顾地在全球视野的风口浪尖纵情歌舞。
【篇五】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读后感
始终不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
作 者:蒋谦
作者机构: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分中心
出 版 物:学习月刊
年 卷 期:2016年 第15期
摘 要: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她始终不忘初心,就在于她坚持信念不动摇。同时也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
页 码:8-9页
主 题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人民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总书记 习近平 证明
【篇六】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集中地概括为以人为本,高度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进一步科学地定位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新的时代内涵。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xxx同志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五个统筹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三个方面概括了统筹兼顾的主要内容,并把统筹兼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对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使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更加凸显,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只有坚定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始终具有正确的前进方向、科学的价值取向、不懈的创新动力。掌握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xxx同志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力开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