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完整版】

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完整版】

时间:2022-07-13 08:3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完整版】

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3篇

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篇1

相遇百年 回望历史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作者:高松;

作者机构:;

来源:现代艺术

ISSN:1009-5233

年:2018

卷:000

期:002

页码:P.24-29

页数:6

中图分类:J952

正文语种:CHI

摘要:纪录片特有的纪录和档案属性,使纪录片在历史题材创作方面有着天然的贴近性和表达优势。人类社会漫长和悠久的发展历程,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题材,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作品。近年来,四川广播电视台陆续投资生产了《蜀道》《三国的世界》《隐秘征程》《相遇百年》等一系列历史题材纪录片,这些影片既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也切合时代要求。从历史事件中去汲取有价值的养分,能够为今天的生活带来有价值的启示和思考。

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篇2

传承百年延年益寿的秘方

传承百年延年益寿的秘方

补肾黑发方—从补肾开始

向我爷爷求诊患者很多,爷爷几乎每天忙到晚上十一点多;
下诊后还要研究棘手的病例,不忙到半夜无法入睡。婚后,爷爷和阿嬤共生了十二个孩子,且都活过了九十高龄。爷爷六十岁时,有一回从新营骑脚踏车到将军乡帮人看病,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他老人家脸不红气不喘地骑了个来回。回到家洗了把脸,又忙活着给人看病。我小时候很羨慕爷爷,立志将来当医生时,也要像他老人家一样硬朗,才能照顾更多病人。

忙碌的爷爷没有时间养生防老,全靠我阿嬤的照顾。阿嬤常炖一道药膳给爷爷吃,馋得我直流口水,爷爷慈祥地说:“乖孙,闻闻就好,这个小孩子不能吃。”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是百年以前高祖父传下来的延年益寿方,爷爷背下来后告诉阿嬤,阿嬤就常为他做这道药膳。我将这个方子取名为“补肾黑发方”,因为这道药膳不仅补肾,连早生白发的问题也能一并解决。

我父亲曾告诉我,一百个病人中,有二十个患者有过度老化的脉象,未老先衰已经成为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到我做了医生时,每一百个病人当中,就把到八十个过度老化的脉象,且比实际年龄老十五岁以上,这令我不禁深为忧虑。我想这和网路普及,年轻人熬夜上网、工作应酬多有关。饮食更是大问题:速食、重口味、冷饮、甜食、高蛋白、高脂肪、化学添加物,对身体的戕害真是一言难尽。

从三十五岁开始,就要懂得保养自己。年过四十,无论男女都可连续吃补肾黑发方两周。这能改善体力能,补肾强脑。

补肾黑发方,适合哪些人

1、一般三十五岁以上的人,可以保养、补气血、益精气。

2、用脑过度、熬夜、疲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稍微口渴或不口渴的人。

3、劳力工作者,工作量大,休息不足,疲倦,浅眠,眼睛酸涩或带有血丝的人。

食用禁忌

1、应酬多,出现口干舌燥、小便黄、胃闷痛或便秘,火气大,稍微进补就易上火,体内有实火的人。

2、燥热体质或喜食油炸煎烤食物的人,出现口干、唇干裂、烦燥、便秘或容易出血、容易饿。

3、肝发炎、肝指数过高、长期小便太黄、口干舌燥,一吃补就口渴、不舒服的人,上述症状表示体内有实火,不适合本道药膳。

补肾黑发方

材料

黄芪3钱、西洋参(粉光参)3钱、当归2钱、山药3钱、何首乌3钱、枸杞3钱、仙灵脾(淫羊藿)2钱、菟丝子3钱。

可选择尾冬骨、猪尾巴、猪肋骨、瘦肉、虱目鱼或鲈鱼,吃素的人可炖豆腐或青壳鸭蛋。食用两周期间,可以变换使用食材,较不会觉得腻。

吃法

将汤汁分成两份,午餐和晚餐前喝汤。食材则在用餐时当做菜,配饭吃。

做法

1、将所有药材清洗。

2、药材加4碗水和1碗米酒、适量的盐调味,连同食材一起放入电锅炖。

仙灵脾又称为淫羊藿,传说古代有人看见公羊吃了一种藿草后,竟能和很多头母羊交配,于是发现该植物有壮阳功效,也因而得名。医学已证实,仙灵脾形同荷尔蒙的原型,男女都适用,它会让身体自动制造体内的荷尔蒙,有别于化学制剂的补充。

回望百年,勿忘传承总结篇3

中国话剧百年回望与反思

[摘 要] 作为一个舶来品, 话剧已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大众媒体的强烈冲击,出现了“衰微”之势。要想重振话剧等中国戏剧艺术雄风,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以传统文化改造舶来品;
重树青年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关键词] 话剧;
责任感;
传统文化;
青年

中国话剧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回首百年,话剧作为一个“舶来品”确实创作过众多优秀作品,塑造过无数鲜活形象,曾为振奋民族精神,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等新媒体势力媒体和全社会泛娱乐化的强烈冲击,话剧出现了剧本难觅、观众锐减、剧团萎缩的趋势。现实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与思考,以寻求话剧摆脱困境之路,使沉寂已久的话剧等中国戏剧艺术重振雄风,为推动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关注现实,勇于承担起民族责任和历史使命

百年来,中国戏剧的先行者们带着最强烈的社会民族责任感,始终与大众同呼吸,同人民共命运。中国人对西方话剧的引进,一开始就带有匡时济世、救亡救民的功利性,并非单纯的自娱自乐。戏剧先行者把视线聚焦在民族呼唤、民众需要上,注意力就在当时的社会难题上。话剧人意识到这个“舶来品”要想为中国人民所认同和认可,必须倾听时代的召唤,反映他们的需求。著名戏剧家洪深就认为:“现代话剧的重要,有价值,就是因为有主义。”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话剧在中国始终踏着时代节拍,反映着民族的要求,一批反映表现人民要生存、要抗争的剧目相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生根、开花。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曾说:话剧特质之一是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群众,反映现实生活相对敏捷迅速,这是这个外来剧种能够在神州大地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话剧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其共性是“写人、表现人”, 话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张扬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宣泄人对假、恶、丑的鞭挞。中国话剧几个发展的高潮也证明了这点,如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话剧佳作频出,影响甚至超过了影视。然而,目前话剧创作队伍的流失以及剧作家越来越浮躁的心态,面对泛娱乐文化的挑战和从未有过的商业化大潮的泛滥,话剧创作逐渐脱离时代和大众,形式大于内容,因而观众不买帐,致使话剧陷入尴尬境地。如果我们的话剧失去社会和民族责任感,失去对时代对现实的关注,失去对人民命运的关怀,那么,话剧将会因为自己的失责而远离人民远离时代,并因此而萎缩。话剧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保持自己滚烫的生命热度与激情,坚持严肃的艺术理想与良知,坚持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敢于直面现实,紧贴大众,真诚拥抱前进的时代,勇于思想及探索真理,否则时代与社会也将不关心话剧。

二、要善于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打造中国气派

我们的话剧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改造和进化,深深打上中国诗性智慧传统的烙印。中国话剧已然不是那个纯粹的西方舶来之物,而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传统为本体,采用西方戏剧某些内容、形式和技巧重新组织的中国式戏剧。中国话剧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保持着深厚而内在的联系。中国话剧百年的战斗历程,铸就了有我国历史特点的不断民族化传统,如《茶花女》、《热泪》、《共和万岁》等,这些剧目都在“情”字上沟通着中国人的欣赏心理,联系着中国戏曲的诗化抒情的传统,洋溢着浪漫主义慷慨悲壮激情。基于此,洪深在1928年提议将这种舞台戏剧正式定名为话剧。

其次,在中国话剧中还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现象,即一些优秀的剧作都追求戏剧意象的创造。意象的艺术特征是抒情性,从人物的性格、戏剧的结构到戏剧的语言,都以抒情为纽带,着意从人的心理感情世界去透视人生现实,达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种写意性的诗化倾向,有着一种联想性的指涉作用,它透过一个特定的情境、一个物象、一个人物等具体地真实地描写,而赋予其更深沉更丰富的内涵。这种戏剧意象的营造,不仅在于追求真实的诗意,还在于创造出诗的意象。如《雷雨》中的雷雨意象,《上海屋檐下》的梅雨意象,《风雪夜归人》中的风雪意象等。无论是戏剧的内涵,还是观察和表现生活的戏剧视界,表现出中华民族开放的艺术精神,把民族的艺术精神、民族戏曲的质素融入其中,使中国戏曲的诗意抒情的写意传统同西方浪漫主义,甚至同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融合起来,形成了“五四”浪漫派现代戏剧的诗化倾向。

最后,中国的传统戏剧文化基本上是以民间戏剧为主要表现形式,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律性,注重动作的舞蹈化,语言的音乐化,布景的图案化,在抽象的表演中,表现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可以说,中国传统戏剧表现出来的人生是真实人生的抽象。而西方戏剧的表演方式、舞美设计等都力求逼真,说白、动作要逼近真实,使戏剧和人生逼真,要写实。中国话剧则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性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写实性结合起来,形成诗化的现实主义,把“情真”提高到一个超越一切的境界,同时把理想的情愫注入真实性之中。曹禺、夏衍等戏剧艺术家的剧作都渗透着一种目标感,于残酷的真实和灰色的人生中写出了希望的曙光。一出《茶馆》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洋人们惊叹,中国的话剧另有韵味,这一功绩和历史经验我们应当永远记取。

三、要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作用

青年不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和生力军,无疑也是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队和生力军。青年,尤其是知识青年,他们是最先觉悟的那部分人,最少保守思想,最具热情活力,是我们民族和事业的希望。中国话剧的历史和现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方文化艺术传入中国给千年传承的中国舞台演出注入一种新的活力,人们模仿西方的演剧方法,舍弃传统戏曲歌舞表演。而促进这一变革的一支力量就是来自新式学堂的学生们。史载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在圣诞节晚会编演了名为《官场丑史》的“时事新剧”。1906年在上海民主中学读书的汪优游(1888-1937)等在城东陆宅举行话剧试演,第一次以学生演出形式将话剧介绍给社会。

继承先进青年创造新文化的传统,学生参与更重要。以高校作为话剧等传统与现代戏曲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后盾——文化单位与大学联合是戏剧戏曲走出困境的一条道路。大学具有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功能,可以培养一批传统文化艺术的接班人。高校可以为戏剧戏曲扎根创造条件,让戏剧走入青年人的生活,进入到学生的欣赏视野中,需要依靠教育。南开大学是中国最早开拓校园戏剧的高校。早在1909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就带头倡导新剧,竟然惊世骇俗自编自导自演一部三幕讽刺剧《用非所学》,南开大学由此每年都编演新剧,形成正规的传统。学生演戏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中国传统意识中视演戏为贱业的局限,为后来的留学生演戏以及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

鉴于此教育部在全国实施一个新的举措: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课,作为所有学科、专业的本科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其中包括戏剧鉴赏课。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把高校毕业生培育成具有艺术素质和完整人格的现代人。

回首中国话剧百年历程,反思如何创造具有民族化艺术传统的现代话剧辉煌,将话剧等戏剧艺术引入大学,在校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同时,戏剧人物情感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令学生在观赏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寓教于乐,能够让大学生参与进来,逐步了解、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为开创中国话剧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推荐访问:回望 传承 勿忘 回望百年 勿忘传承总结 回望百年 勿忘传承总结 回望历史 弘扬百年精神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