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两会论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两会的论文6篇
【篇1】2022年两会的论文
三月的北京风和日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此时举行了聚焦全球目光的“两会”。
所谓的“两会”,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每年三月份左右在北京举行。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和对今年全国预算的决策表决,以及反馈和处理全国大多数民意的国家级会议。而它为什么会被全世界像奥运一样,吸引全球人的目光呢?众所周知,去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感受到了严酷的经济寒冬。在这个春暖花开之际,他们希望中国这列世界经济的“动车头”,能制定出好的规划,带世界走出寒冬,远离阴霾…
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八零后九零后的人们,也是被视为祖国未来最有力的接班人们是怎样看待“两会”的呢?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代的大学生们是十分关注国家一年一度的“两会”的,是十分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发展方向的。因为这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也关系我们自己的利益。但即使如此,当代大学生们关注两会的角度和已经步入社会的人士还是有所差异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可以说是牵动了社会的每一根神经。今年的“两会”报告上,总理也把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创下新高,再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就更严峻,被称为进入30年以来的最难时期。
很多企业家反映,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在聘用方面实在不敢轻率。危机困难面前,大学生应该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多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寻找问题的根结。随着高考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招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总数成直线上升,然而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却与之成不协调比例增长,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享受不到应有的学习资源,最终成游离在校园的“真空地带”。很多老师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学生突然从高考的紧张状态释放到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过程,渐渐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
如今“翘课”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普遍现象,上课与否要看自己心情好坏。看电影、玩游戏、网络聊天……大学生在迷茫中虚度自己的光阴,在无助中迷失自己的人生。所谓的“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这不得不说是大众化教育泛化的一个悲哀。也有学生抱怨说,我也想好好学的,可是偌大的一个教室,上百人在里面上课,坐在后面根本听不清老师的话。又或是同一个实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做,有时根本轮不上。
诚然,类似的“抱怨”不无道理,但我来,这不是学生动手能力差进而导致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转而言之,这是由教育部门、各大高校与学生自己三方面共同造成的,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存在体制问题,从高考模式的探讨到现在热议的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一直存在饱受争议。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某种程度上说,它能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加之缺乏有关部门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造成今天毕业生“就业难”的危机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而难在一种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完善,难在一种就业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难在一种就业机会的创造和把握。期待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大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从我们大学生自身来讲,亦要深刻认识到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竞争的激烈,要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使自己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另外,笔者认为“以创业促进就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国家若能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定会有所帮助。
那么在这么多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呢?我认为:
1.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我相信每一个过来人也都经历过就业的困惑,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我们自身、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每一个年轻的朋友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仪的职业。
您正浏览的文章《2010年大学生两会思想汇报:积极面对就业挑战-文秘范文》由 个人简历 网:>
【篇2】2022年两会的论文
美丽中国,远离雾霾
姓名:杨春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姓名:张燕清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姓名:曾清华
院系:初等教育学院
美丽中国,远离雾霾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13亿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然而土壤污染恶化、江河水质下降、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发达国家在一二百年间逐步显露的生态环境问题,却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集中凸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制约因素之一。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必须开拓环境保护的新路径,建树生态安全的新思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美丽中国 雾霾 环保 大学生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团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之一——中国梦。它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作为“中国梦”的绿色底蕴,“美丽中国”的愿景随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运而生。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期间伴随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大量宝贵的“国土”损失。“经济发展了,环境污染了”。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的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的“黑色经济”模式,是当年西方国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重演。
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雾霾就是其中一个严重的环保问题。2月28日晨,北京再度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全市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6级严重污染,且处于大风蓝色、霾黄色预警中。午间,随着京外沙尘区的浮尘随着西风抵达北京,北京从雾霾污染转为沙尘污染,一日之间的空气颜色“由灰白转土黄了”。这一事件又再一次给人们敲了一个爱护环境的警钟。
然而,北京并非雾霾的唯一受害者。1月份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5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其中,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多偏重,雾霾日数普遍达5至10天。
针对这一“雾霾”事件,农工民主党中央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积极应对区域灰霾污染有关工作的提案》。2013年3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上,何维委员代表农工党中央的8分钟发言中,也表示了“愿全社同心协力,为我们自己,为我们子孙留下一片可以成为美丽中国标识的蔚蓝天空”!此发言三度引发现场的热烈掌声。何维说:“这三次掌声是因为大家对防治灰霾污染有着强烈的愿望。”
治理严重雾霾天气须要动大手术
“雾霾是环保问题,从根本上看是‘大城市病’的一个体现,是一个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认为,要消弭雾霾,除了要加大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之外,还要对近年来不少大城市盲目扩张的现象予以警惕,这里面就需要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在规划方面看得更远一些。
而且在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就此问题采访了专门从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务院参事牛文元。牛文元参事也认为,要治理严重的雾霾污染,必须要动“大手术”。雾霾天气主要由燃煤及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外地输送和二次转化等原因所致。牛文元指出,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危害民众健康,也给绿色发展乃至国家声誉带来巨大损伤。治理雾霾天气既是迫切的也是长期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动‘大手术’,把它同城市发展、经济转型和环境治理统一考虑,作为一项重大国家任务,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并且牛文元提出了四点建议。
保护环境,任重道远
环境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领导,也需要人们自觉去爱护环境。环境问题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栖息地,是社会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以满足自身物质与文化生活上的种种要求,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确给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也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更好的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他们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党的十八大郑重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我做起,首先要树立环保意识,在校园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发挥本组织的带动示范作用,为吸引凝聚更多的同学参与创建绿色校园文化而身体力行;
组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环保活动,比如校园志愿者等等,并倡导更多的同学参加。
大学时期参与环保活动对我们认识社会,确定人生目标,挖掘自身潜力,承担公民责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们选择,走好人生道路是很重要的一步,与国与家与个人有着重要作用。环境保护,学子有责,以自己的积极参与融入到环保事业当中。让环保成为大众的行为习惯,以自己捍卫环境的行动,让环保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跟责任。
【篇3】2022年两会的论文
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初探
中国科学技术大幼儿园 杨萍
摘要: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环境,需发挥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合理设置区域发挥整体功能;同时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注重动静区域的分隔;
建立适宜的区域活动规则,引导幼儿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实施适宜的常规指导方法。
关键词:区域活动、常规培养、指导方法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它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是《纲要》中“提供自由活动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差,对于活动中的要求,还不能完全地了解和掌握。所以会表现出不能很好的遵守活动规则、活动材料操作不规范以及活动结束后对操作材料不能进行很好的整理和收拾等现象。所以建立区域游戏的规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幼儿自律的行为和责任感。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在小班初期进行区域活动常规的培养呢?
一、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环境,发挥环境特点:
人与环境同在,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区域活动给了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成为活动的主人。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要为他们提供色彩鲜艳、氛围温馨的环境,让孩子们放松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1、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区域,发挥整体功能;
在班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由于我园班级教室大小不一,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班的面积特点,体现整体构思布局的观念;
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发挥整体化功能。有的班级整体面积虽然较大,但是在每一个活动区域中又有些或多或少的干扰。在这样的一个大教室中布置出一个舒适的区域环境就在无形中增大了难度。通过教师的探讨与不断的摸索,我们突出体现“色彩亮丽、形象好玩”的特点,将班级整体环境上、下结合,上面的空间利用轻薄的纱幔整体拉起来、吊挂卡通区域牌,挂上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门帘、手工链条;
下面每个区域间采取了用纸板做出栅栏、屏风等形状各异的隔断,班上是我活动桌、床、玩具架、大的区域纸盒等材料也充分利用进行隔断。这样最有效地合理利用了班级资源,利旧利废,同时营造了温馨、轻松的游戏氛围。
2、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注重动静区域的分隔;
我们在进行区域布局时需要巧妙构思,合理布局,有些班级空间较小,因此要充分利用活动室周边、四角、走廊、门框、幼儿午睡室等地方设置活动区,如:小六班的卧室墙角墙面,布置成森林的背景,用五颜六色的纸环悬挂在四周,煞是好看!同时利用门口的走廊空地安排健身区的活动,让自制的体育器械能更大空间的发挥。小五班老师利用班级墙面布置成果园,让幼儿练习扣水果和按果子的游戏等。
在设置活动区时,我们不仅注重提供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类型,还应考虑到各区域及其活动之间如何适应和协调,依据各区特点与所需条件,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把书吧、益智区、数学区等较安静的区域设置在一起;
把音乐区、汽车城等活动性较强的区域分别设置在走廊、午睡室,既避免了互相干扰,又相互作用,形成合理结构,能较好地发挥整体优化功能。
二、建立适宜的区域活动规则,引导幼儿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区域活动的规则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意图,可以在活动中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是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1、区域游戏前有序进区的常规培养;
小班幼儿刚开始区域活动是,由于新鲜、好奇,会一窝蜂的涌入一个区,为了避免区域内的拥挤,巧妙的对进区人数进行了限定,使幼儿能有序的入区,我们采用了小脚丫印记标志、进区挂牌、挂区域项链(带手腕花)、小椅子限定、和区域材料限定等方法暗示幼儿进区的规则。如:娃娃家门前四个小脚印,表示只有四个小朋友可以进去区活动;
没有卡、材料、椅子的小朋友就不能进入这个区了。
进区时教师可以用小组优先法、点头邀请法、小动物(魔法棒)邀请法和小火车法等方法的暗示提醒,避免了幼儿拥挤的现象,提醒、指引幼儿进行适宜的行动。
2、区域游戏中生活细节常规培养;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出区域活动中的细节规则,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张贴在活动区内,如“和朋友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搬动小椅子轻轻;
玩具一起(轮流)玩,不挣抢;
爱护区域材料和玩具,玩好放回玩具筐;
手工区学会用抹布擦手,废纸不乱扔等一些常规,时时在活动中提醒幼儿,引导孩子去遵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已有了初步的常规意识。
3、区域游戏后材料的收拾常规培养
小班孩子进区后,对陌生的操作材料可能会束手无策,虽然个别幼儿会充分发挥探索的能力,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则引领、指导,很可能会越搞越乱。另外,因为幼儿进区从容,出区时匆忙,常常会出现操作材料乱扔乱放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制定规则后,不仅约束了孩子的这些行为,还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活动材料的收拾上,我们在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贴上相应的图片或图形,让幼儿能轻松的取放;
如:在娃娃家的柜子里贴上相应物品的图片,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自己便于整理,在其他动手的区域里,我们把柜子上和收拾玩具的筐子上贴上同样的图形,让幼儿能对应图形摆放、整理,环境的隐性作用就如一个没有言语的老师,帮助、指引着幼儿。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常规指导的适宜方法
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对幼儿进行指导、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必须从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时、适当的隐性的引导地位。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随机地指导 教师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对随时看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点,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了解,顺应幼儿的需要进行随机指导,指导的目的是推进区域活动更好的开展。随机指导包括以下两种: (1).隐性指导 教师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加入到幼儿游戏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有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他们不愿成人的过分干涉,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老师或不喜欢老师共同游戏。老师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往往更能吸引幼儿,幼儿玩的更有兴趣,特别是个别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比较简单,技能相对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例如,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娃娃家时,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大多习惯独自玩耍,未学会和同伴合作游戏,所以,娃娃家的家中比较冷清,“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都各顾各玩,他们购买的“蔬菜、水果、饮料、点心”随意乱放,显得家里很乱。这时教师可以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对“爸爸”、“妈妈”进行帮助、指导,教他们要学会将物品归类摆放,家庭成员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才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同时也是推进幼儿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往更深层次发展。但作为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所以当幼儿主动进行游戏时,客人要向大家告别,退出游戏。 (2).显性指导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指导。强调自主游戏,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插入地指导,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活动时的声音越来越大时,或者影响到其他幼儿时,教师就应适时插入指导,以帮助幼儿,维持游戏的规则,使区域活动更好的开展,但要注意插入时要自然,不要影响幼儿的游戏。
2、提醒的方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人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提醒。
教师对幼儿的提醒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提醒和动作提醒。如当幼儿由于不理解规则而干扰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样好吗?”“应该怎么做更好?当幼儿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教师运用“介入式”的行为提醒,促进游戏进一步地开展。
幼儿间的提醒一般适合于区域活动的幼儿。由于幼儿间的“提醒”,是完全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往往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们认为,幼儿间的“提醒”不仅对区域活动起到一种支持的作用,还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图示的方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教师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在数学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多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
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将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小鱼的筐子表示这是小鱼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时还可以渗透数学的对应、分类学习。将图示法应用于游戏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这种隐性的规则,更能吸引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直观、形象可爱的动物朋友来和他们一起游戏,对与这种活动形式他们乐于接受,因此,我们在活动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用小熊、小动物为载体,邀请孩子们来进行活动,活动评价时也用小动物的角色口吻来评价,这样能激发孩子们的自觉性,手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小四班的老师用小熊来串游戏环节,用小熊做客拍照片的方法来到各个区域中进行讲评,孩子们显然是非常喜欢小熊对他们的评价,积极主动的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更正,争取把自己的游戏完成的更好。
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不仅能让幼儿获得强烈的游戏体验,还能增强幼儿的社会意识,提高语言表达、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不断深入研究,丰富经验,摸索出更多、更好的常规培养的方法,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内在品质,提高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
【篇4】2022年两会的论文
两会的民生问题论文.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
两会的民生问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最近,“两会”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更应该时时关注。“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并且今年更令人期待、关注。不仅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而且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
从就业看,现在,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800万人,需要再就业的人员500多万人,而乡村需要转移的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它不是静态的1.5亿,而是动态的、持续的。
从收入分配看,尽管说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在上涨,但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这几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社会保障看,像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享受,等等很多只是形同虚设。特别这几年闹得比较凶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从教育看,它已经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够、义务教育的福利性保障不够、受教育的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
从物价和住房来看,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1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关于民生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时刻得关注。
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1----------两会也是我们大学生最期待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报告》中很明确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
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
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次两会在教育问题上有一个突出的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关注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在教育成本激增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教育和经济两个重要国民领域的社会问题。因为面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背景,各个大公司纷纷裁员,新的人员都不大进入,大学毕业生还是要毕业的,没有办法说让他们延迟毕业,因此供需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但对于大学生,党和政府给予了极高的关怀和关注,因为觉得他们有生气,是有知识的一代,也是有抱负的一代,他们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愿意让他们挫伤这样一种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雄心壮志的激情,希望在就业方面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也希望这样一个群体不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是一个社会建设者的主力核动力。因此今年的两会,无论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会后的讨论,以及各界出台的各种政策,大学生就业都是今年两会非常重要的或者说在教育问题上是摆在非常前面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家反映,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在聘用方面实在不敢轻率。危机困难面前,大学生应该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多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寻找问题的根结。随着高考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招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总数成直线上升,然而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却与之成不协调比例增长,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享受不到应有的学习资源,最终成游离在校园的“真空地带”。很多老师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学生突然从高考的紧张状态释放到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过程,渐渐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加之缺乏有关部门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造成今天毕业生“就业难”的危机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而难在一种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完善,难在一种就业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难在一种就业机会的创造和把握。期待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大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多管齐下,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大环境”和“小环境”
政府及社会应对大学生择业就业难应有所作为。第一,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第二,应扩大毕业生入伍、研究生招生比例,这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为未来国家竞争力储备力量。第三,鼓励经济相对优越的毕业生到发达国家深造学习,学成归国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第四,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第五,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第六,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在能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用人单位要放低门槛,寻求真正可用之才。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目前毕业生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把录用人才的门槛抬得过高,本来是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却要聘用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用人标准虚高,使得相当一部分人难找到工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因此,要动员用人单位改变用人观念,多注重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而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私企单位,为规避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责任,不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侵犯了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自己公共形象,进而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到这些单位就业,人为地促成了“就业难”。
高等院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学生入学时起,高校就应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课程的指导,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导力度。
家庭要承担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责任。首先,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并能及时给予指导,使孩子少走弯路,更快成长。其次,督促孩子毕业后尽快成功就业。再次,不要强求学生绝对专业对口就业。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学生喜欢,只要学生肯努力,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最后,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流动越来越普遍,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整个社会充满了竞争,现在没有一包到底的“铁饭碗”,单位都实行合同制。毕业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
努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
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期望值。一方面,大学生不能总是盯着“热门”职业。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在不断消失,新的行业也不断产生。过去被人视为“低贱”的工作,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发挥个人的潜力。另一方面,树立多元化就业观,不能等到毕业时才决定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有的学生只是在找不到工作后才想到去考研,或是考研失败后转而去找工作,这些都是漫无目标的行为。只有早做准备,在大学期间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才能够在毕业时不会感到迷茫。要强化机遇意识,牢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公务员之家,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有些大学生意识落后,只重视对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毕业时就业核心力低,不能达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应成为“T”型人才,“竖”代表专业基础知识,而“横”则要求大学生通览各方面的知识。
大学毕业生强化创业意识。大学生应努力培养创业意识,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改善目前就业难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改善毕业生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上其他的待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理想境界。然而创业带动就业需要来自社会、高校、学生个人几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社会应该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个人应该具有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精神。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体上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到经济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动多方面改革入手,从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多个环节入手,进行系统的部署和安排,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进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轨道。
1.从促进形成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出发,对财税体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新一轮改革重点。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对这一比重及其变化趋势是否合理,我们也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做出明确判断,用以指导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当前初次分配有向政府倾斜的趋势,生产税净额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在再分配中,政府从经常转移中获得的收入税和社会保险缴款等增长快于社会补助支出;
在政府的支出结构中,也存在偏重生产性投资的问题,对收入的调节作用相对弱化。从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看,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避免财政收入增长挤压居民收入增长空间,解决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问题。
2.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发挥城镇化在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消除人为设置的制度障碍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城镇化就会异化为简单的城镇扩大,以及对农村资源的进一步挤占,强化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妨碍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我们要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制定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政策措施,不仅要做到公共投入和公共服务真正向“三农”倾斜,加快农村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且要加快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置换、土地自愿有偿合理流转的办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平等就业制度,包括就业机会平等、获得劳动报酬权利平等、享受社区公共资源权利平等,让农民工逐步成为稳定的城镇居民。
3.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让各种要素遵循市场原则取得收益,并加强对不合理因素的调节。(1)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指导体系,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调节作用。逐步在各类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劳动定额管理体制。(2)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控。通过市场准入引入新的竞争因素,不断弱化垄断性经营力量,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垄断行业特别收益金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的制度约束,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确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合理比例,实施职工收入水平调控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
(3)完善资源产品定价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土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规范交易行为,保障所有者权益,限制各种不合理的高收入。
4.按照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的税收机制。(1)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尽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合理调整税率级距和水平,加大对高收入调节力度。(2)适时开征统一的物业税,加强对财产性收入的调节。(3)对捐资建立公益性或慈善性基金,按国际通行做法给予税收优惠,推进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对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
5.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的机会公平问题。主要包括:(1)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这是最大的、起点性的公平。提高全民族受教育水平,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
保障不同家庭的孩子有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向困难群体倾斜。(2)就业机会的公平。让人口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地区以及所有制等方面的市场分割,让劳动者在平等竞争中得到合理的报酬,并以过程公平促进劳动者发展机会的公平。(3)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机会的公平。这是人人都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结果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重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待遇差别过大的问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早实现贫困标准的国际接轨。
6.加强收入分配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工作机制。完善职工工资统计制度,建立全国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和完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申报制度,提高个人乃至家庭收入和财产的透明度。加强大额资金流动的金融监控,规范各种报酬的支付方式,逐步减少市场交易过程中现金支付的比例。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打击偷税逃税行为,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还应研究提出收入分配调节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收入分配调节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中长期规划安排,综合制定政策,加强检查落实。
3--------------像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享受,等等很多只是形同虚设。特别这几年闹得比较凶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疗卫生方面,我村980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了900口人,参与率是92%.今年计划全部参与.
社会保障方面,国家现在很重视民生问题,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家一户、一时一事的小民生,而是包括了大到发展战略、小到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大民生。对此,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村在社保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广大农民群众缺乏社会保障的意识,对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
②家庭保障能力下降。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家庭保障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将给未来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③农民享受到的实惠少.,农村社会保障门路很多。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各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一助一”富民工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活动,以及“联民心”工程等多种活动,也存在热热闹闹开张,冷冷静静收场,雷声大,雨点小,扶助部门做官样文章,走过场,农民得到的实惠少。
4从教育看,它已经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够、义务教育的福利性保障不够、受教育的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
、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十分严重的,已经背离了科学发展和构建谐社会的要求。
当前我们的规范办学,对解决一些历史积弊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但是对于那些学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扶持和辅导,是很难保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的,必须要建立合适的“援助机制”,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当前我们的教育培训,存在着培训经费无保障、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落后、教师参训积极性不高等系列问题。增加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提供合理的财政保障
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真诚的希望这能付诸实践,我们翘首以待中国越变越好。普遍受惠的时代已经过去,利益分割的时代已经到来;
单纯依靠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共同贫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促使全体国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时代已经到来;
边走边看的时代已经过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时代已经到来;
矫枉过正的时代已经过去,理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被动对外开放的时代已经过去,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并积极争取在国际上发挥大国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
【篇5】2022年两会的论文
关于两会“大学生就业问题“和”低碳经济“的认识
姓名:吴博林
班级:10国贸3班
学号:110333070335
摘要:2012年的两会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有许多热点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其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和“低碳经济”的认识已经越来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关键词:两会 大学生就业 低碳经济
2008年7月,全球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地袭向了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企业人才需求下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加上近几年剩余的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今年大约有1000万大学生要就业和再就业,但就业市场却是有减无增。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率被认为是体现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影响到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共同努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让市场供需平衡是摆在院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金融危机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是企业最常用、最优先考虑的方法,不少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得本来就形势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更是雪上加霜。但其不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国家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更多地是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因于金融危机,这是片面的看法。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已经凸现,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度比较突出,但此后形势有所缓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我们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的同时,还应该冷静地思考、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寻求可持续性的治本之策。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来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方面,就业体制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虽然政府每年针对大学生就业都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文件,但仍存在着有些地区和部门执行不力的现象,如行业限制、区域限制等。在大学生求职和择业时,走后门、拉关系等现象仍然存在,直接危害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体制,导致部分毕业生失去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市场缺陷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就业。就业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信息化程度低,不能能使双方相互了解对方信息,毕业和用人单位双方相互选择时成本加大。高校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高校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人数;
高校现有的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供求结构失衡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缺位,大学就业服务工作比较薄弱,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工作职责简单、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企业用工制度、用人观念不合理。一些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不能保障,起薪较低,升幅不大。有的企业还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如身高歧视、性别歧视、健康歧视和户籍歧视等。还有错误的用人观念,片面追求高学历,中专生可以做的宁要专科生,专科生可以做的宁要本科生,本科生可以做的要觅研究生。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不少用人单位不招应届毕业生,只招有几年实践经验的往届毕业生,造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人力资源市场不完善,中介服务不到位、不规范、不健全,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自身尚存在一定差距,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综合素质有下降的趋势。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就业观念,把目光集中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大公司,片面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较好的社会福利。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总之,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多,有待去解决。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 o“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 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缺油少气,这是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 计算 ,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甘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难于令人满意,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2006年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中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贡献。
其次,中国能源相对贫乏,煤炭在能源中比例过高的国情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和不可持续的。
第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赶超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锐利: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张坤民,《低碳经济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05
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冯之浚,《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光明日报,2009.04.2
中科院,《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9.03
【篇6】2022年两会的论文
关于2022年两会的感想
感想一
又是一年两会进行时,每一次两会的到来都承载着美好期待。党的十九大上以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精彩,许多老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也都有了实质性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住房问题也一直都是 “两会”中人民关注的热点。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居民住房,让住房问题,真正不再成为老百姓的负担。这几年,我所在的区县也竖起了一栋栋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许多棚户区也都拆迁让老百姓都搬进了崭新的楼房,更多的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得到了提升。我相信,随着两会召开,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说到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事务就是教育医疗了。面对“二孩儿”政策的开放,针对不断扩大的学龄儿童入学需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但政府出资兴建更多的公办学校、引入优质教育力量,提供更多的学位,更加鼓励民间资本投建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可以说,哪里人多、学位需求大,政府就到哪里建学校,真心实意的解决老百姓的切实需求。当然,政府教育的公平也没有忽略外来工子女。根据人口流动现状,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入学、考试第 1 页 共 6 页
政策。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会让他们对自己服务的城市有了更强的认同感。不仅是教育,医疗事业在近期也有好消息。政府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突破口,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让小病不出村镇、社区卫生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全、方便就医。特别是今年实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进行整合,以基本养老、医疗、生育为主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使广大百姓都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保障,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更加要不忘初心,贡献自身价值,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感想二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是2022年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全国两会在3月3日召开,这次的两会备受关注。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确定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改革仍然是重点。我党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 2 页 共 6 页
需要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反腐问题也是要加大力度的着力点,因为在过去一年,我国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打击了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给那些没有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的政府人员沉重痛击和警醒。而正因为党和国家的大力治理,一些公款吃喝、腐败等现象大多都销声匿迹,因此今年的深度改革官员执政观念等行动更加吸引人们关注。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召开的一次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大会,虽然是本届人大、本届政协最后一次会议,但开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稳中求进、合理预期、深化改革、政府责任、民生建设”等词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要深刻把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并且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工作岗位上。
今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于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2022年两会精神,是我们作为普通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第 3 页 共 6 页
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感想三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时代使命,在好好学习专业课知识外,我还要积极要求进步。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关心,万众瞩目。“两会”的代表和委员,顺应人民期待,肩负人民重托,齐聚一堂,共议大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两会”的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开好“两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在此形势下,今年“两会”任务尤重,既要充分剖析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又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从而作出正确的应对决定和措施。
面对两会的召开,身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想向敬爱的党组织汇报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党组织的指正和帮助。“两会”是事关民生的会议,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第 4 页 共 6 页
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当前,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强调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第 5 页 共 6 页
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要肩负起民生的责任,把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第 6 页 共 6 页
推荐访问:两会 论文 两会论文 2022年两会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2022年两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