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思考(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4篇
第1篇: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命制人:马光贤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编号18 时间:
【单元概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主要包括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其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是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2、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今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其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单元结构】: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课前预习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一)背景条件:
1、建国之初的工业概况:
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 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教材小字)
2、环境需要;
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之中,迫切需要加强工业化建设。
3、政治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4、物质基础: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方针政策: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___ ___ __ ,制定 。
6、经验借鉴: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处理农轻重关系。
(二)实施“一五”计划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造)详见小字
3、“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成果:“一五”计划的意义(结合p92地图)
1、(工业部门)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 、 、 、
以及 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 。
2、(工业布局)我国 地区也新建了 、 、 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 , 。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 的要求,早日建成 。
2、过程:
(1)农业:
①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具体政策和步骤(详见教材)
(2)手工业:
①原因(教材小字)②具体政策和步骤(详见教材)
(3)资本主义商业:(详见教材)
3、结果及意义
①
②
三、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及成就
1、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
①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主要内容: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
②正确指出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③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3意义:在“八大”路线指引下,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时间:
(2)八字方针:
(3)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具体成就详见教材小字)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与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原因:
(2)时间:
会议
(3)内容:
2、以 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 ”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①
②
③
第2篇: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命制人:马光贤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编号18 时间:
【单元概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主要包括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其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是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2、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今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其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单元结构】: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课前预习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一)背景条件:
1、建国之初的工业概况:
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 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教材小字)
2、环境需要;
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之中,迫切需要加强工业化建设。
3、政治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4、物质基础: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方针政策: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___ ___ __ ,制定 。
6、经验借鉴: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处理农轻重关系。
(二)实施“一五”计划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造)详见小字
3、“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成果:“一五”计划的意义(结合p92地图)
1、(工业部门)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 、 、 、
以及 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 。
2、(工业布局)我国 地区也新建了 、 、 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 , 。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 的要求,早日建成 。
2、过程:
(1)农业:
①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具体政策和步骤(详见教材)
(2)手工业:
①原因(教材小字)②具体政策和步骤(详见教材)
(3)资本主义商业:(详见教材)
3、结果及意义
①
②
三、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及成就
1、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
①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主要内容: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
②正确指出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③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3意义:在“八大”路线指引下,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时间:
(2)八字方针:
(3)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具体成就详见教材小字)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与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原因:
(2)时间:
会议
(3)内容:
2、以 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 ”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①
②
③
第3篇: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路径
China"s Evolving Approach to Socialist Construction
作 者:克里斯·马特哈科[南非][1];李淑清(编译)[2]
Chris Matlhako;Li Shuqing
作者机构:[1]南非共产党;[2]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出 版 物: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年 卷 期:2018年 第11期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方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科学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页 码:36-40页
主 题 词: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路径
第4篇: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专业:物理学类 姓名:李健波 学号:200930102010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几千年以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确立起来。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由21.3%上升到92.9%,这表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了。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19.1%
32..2%
合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1.5%
54.4%
公私合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0.7%
7.3%
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71.8%
7.1%
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6.9%
0.1%以下
工业生产总值(%)
商业零售总额(%)
私营
国营
私营
国营
1950年
51%
49%
85%
15%
1952年
32.7%
67.3%
近60%
近40%
1955年
城市不足25%
农村不足18%
居于绝对优势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彻底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成为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第一年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以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1949年
1952年
1956年
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70%
56.9%
48.7%
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30%
43.1%
51.3%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构想,创造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改变经济结构,也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是由剥削阶级向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转变;
农民阶级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变为社会主义的个体劳动者或具体经济的一员;
工人阶级已成为领导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经过改造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部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正式宣布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
总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基本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它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和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的轨迹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