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认识

2022年度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认识

时间:2022-07-14 14:0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认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认识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的认识5篇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的认识篇1

大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入党的认识

  篇一

  转眼间已经上了3个月的党课,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在政治思想、意识观念、道德品质、日常言行等方面应体现出先进性,这既是党组织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三个月时间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有了很大进步与提高,这也激励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党性检验是你是否是一名真正*员的标准,它让我们方向明确,行为规范。通过党课的学习,我深刻的明白了党性修养对于一名*员的重要意义。

  课堂上,老师列举了一些领导干部因为丢弃了党性修养,而走入了罪恶深渊。从一名受人尊敬的*员,堕落到一名阶下囚的事例。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员,我们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定自己的立场,时刻不忘记党的宗旨。不能因为贪图名利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作为一名党员的行为准则。而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更要从现在起就要加强对自己的党性修养的培养,让良好的作风,坚定的意志,成为一种习惯,今后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和服务人民的重要任务。

  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体现在理论、思想意识、政治、道德、纪律、作风、科学文化修养六个方面,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要求都不一样。而我们对党性修养的追求永不止步。加强党性修养,首先需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理论先进是思想进步的根基。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明确党的思想路线,我们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党员素质。其次是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安危。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强自身修养的建设,是实现理想和目标的根基。道德是立身之本,是成才自己。所以,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党性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思想意识的改造。思想意识的改造才是本质的改造,加强思想思想意识的修养,是党员修养的核心问题。加强思想修养,必须要坚定党的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问题。最后,我们还要加强自己的政治素养。讲政治是实现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要求,是*员进行思想意识修养的体现。一个人政治上的堕落往往是从生活上打破缺口的,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就要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党性修养,需要一点一点积累。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去获得,同时也让我们实现作为一名*员的人生价值。

  篇二

  我自愿要求加入中国*的迫切要求从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那一刻就明确了,从首次递交申请书到今天的九个年头里我始终坚持这一信念,也从未放弃自己的这一要求,因为我觉得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志愿加入中国*,拥护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我的信念和追求。

  这些年中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理想,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有了长足进步,我要求加入党组织是要在党的组织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取个人私利,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言行一致,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更好的学习和提高自己,更好的工作和发挥作用,希望党组织帮助和提高,我会用一个*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而对历史与传统,无论针对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和侮辱的近现代史册,还是重温中国*为这一切所做出过的巨大牺牲和不懈的奋斗历程。我们都应该牢记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与创伤,永远不能忘记!一直以来,我仍在继续地努力学习着,不断提高自己对党的认识。

  中国*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注意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不但是由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所组成,而且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他较之其他政党团体,它有先进的阶级基础,由最先进的分子组成,是最值得信赖,最有威信和最有前途的政党。

  中国*趁里以来,不仅其纲领始终代表和反映着广大劳动人民和各民族的利益,而且没一步行动都是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从建党就初期,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中国*就高举革命大旗,同广大人民进行坚苦卓绝的斗争。许多人身入牢狱英勇就义。李大钊、蔡和森、赵世炎等革命烈士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长期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求的人民的解放,前仆后继,转战南北,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千上万的*员为民捐躯。方志敏、刘志丹等同志就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光辉典范。建国以后,广大*员为了各民族的利益,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凯歌。

  中国*是社会主义职业的领导核心,这种领导地位,是在马克思注意的正确领导下,靠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戴,靠*自身的正确决策和努力奋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只有中国*,才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随后,又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转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多年间,尽管走过弯路,有过失误,甚至较大的失误,但由于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经受了种种挫折和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仍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时间中,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赢得了他们的密切合作与支持;党善于处理和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时调整各方利益的关系;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戴。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可靠保证。

  和大多数入党的同学一样,我们在党课培训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关于入党动机的问题。我的入党动机是什么呢?我的入党动机就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拼搏。由于对党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可能我的入党动机不是很正确。我也恳请江书记及各位阅览本人的老师朋友们给出指导的建议。为什么我的入党动机是这样呢?我认为,一个人既然来到了这个美好而充满挑战的世界,就应该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个奋斗目标。诚然,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或是生活的目标,可是我们应该要把这种意念性的思想转化为一种动力,转化为一种对美好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向往。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入党是无尚光荣的,如果加入了党组织,我会把这份光荣做为一种动力。做为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做为一种精神内涵去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我认为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过程。很多同学都讲把入党作为一份荣誉,然后出去以此找份好的工作作为自己的入党动机。其实也不能说你这样的认识不对,但确实有点偏,不够全面。能够入党确实是人生当中难得的一份荣誉,但入党决不仅仅是荣誉而已,她更多的应该是责任,义务、奉献。一名真正的党员应该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应该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时时充满着奉献精神,更应该是祖国建设的先锋脊梁!从这个角度讲,作为党员是能够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入党,我才刚起步,但我相信我的步伐会稳健有力。尽管我还没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我相信凭着我的努力,一定会有佩带党章的难忘时刻。如果我没能通过党组织的考验,我也决不低头,颓废,气馁。我会积极调整心态,认真反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向先进学习。我也坚定我的信念一定会实现。

  篇三

  敬爱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还有从改革这个艰辛而颇多坎坷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找到我们现在还需继续改革,继续加强的方面,这就是***主席在17大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接下来,就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谈几点想法。

  在我看来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帮助。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和隐性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总是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以便从人们的内心深处给出一种价值标准,使这种标准内化为一种强大的自省力和约束力,在人们依据这种标准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能够“发而皆中节”,保持社会的和谐状态。创建和谐文化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方略,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为我们考察和构建社会体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其次,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能力。文化的作用在于化入人心,日渐渗透,成为人们修炼素质和习惯的指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行为等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在多元化与多样化的选择中,东方与西方、文明与冲突、高雅与通俗、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现象造成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浮躁并存,斑斓与喧嚣同行。我们面对多样性,应积极有效地引导多样性的和谐,妥善处理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和谐文化的能力,使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和谐文化需要对多元文化产生认同,不能简单粗暴地压抑和消解多样性,而应运用和谐文化的操控能力,积极引导、协调、提升和规范多样性,在多样性之间求沟通、理解、对话和融洽,进而从中提炼出民族的向心力和前进力。

  第三,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创新。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应贯穿一种具有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对抗的世界格局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诸如,强权政治在以不同方式干预、*别国政权,霸权主义以强凌弱用战争的形式推行它的“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为“软实力”把它的价值观进行“世界普适性”的包装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论家又以“言论”论证它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战争的合理性。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冲突应对冲突,而应进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的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

  总之,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底蕴。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智慧的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频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归依,也是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源泉,它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作用。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现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的一员,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的认识篇2

请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断江镇第二小学 朔方雪

我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耕耘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战线上,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三十三年了,从2000年以来,担任了学校的政教主任,与校委会的同事们一道,为学校学生的健康学习、健康成长,做过一些工作;
为学生能具有创新精神而忘我的工作。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指学生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学生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在我看来,学校、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做好以下的三个方面。

首先,学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氛围。

作为学校,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制定先进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确定科学的办学目标。奋发向上,充满生机地去引导学生在创新的学习中独立完善学生自己的人格。

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真真正正成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引领者,而不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不断充实自己,丰满自己,花很大的力气去从事自觉的继续教育,只有不断进步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有可能在科学、信息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有所作为,引领者所有的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健康成长。

很难想象,有一所观念落后、管理僵硬的学校,有一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教师,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会有崭新的创新精神?

第二,学校、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要做学生创新精神扼杀者。

创新精神所导致的创新行为,可能是一种集体行为,但更多的则表现为个体行为。很多创新,其实原始常常源于一些“离奇”的想法,“荒诞”的思想,由于源于此,常常表现出异样的行为,超常的想象,与众不同的见地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学校、教师加以保护的。但是,君不见,偏科生在学校受到很多的歧视,君不见,几多某方面有特长的孩子却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被打入另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本身并不是什么都优秀的万能学校,万能教师,但,我们却非常一致的去要求我们的学生,成为各科成绩都优秀的学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全才。要知道,这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这和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创新精神相悖的。也许,那个语文课上画美女的学生、那个英语课上写情书的学生,那个数学课上玩手机游戏的学生,在将来的社会中、工作中、生活中,就是一个画家、散文家、电玩设计者。但是,显示却偏偏相反,这些学生常常被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满腹经纶的教师们扼杀了。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在刚刚长出嫩芽的那一瞬间就夭折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深思吗?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自信的学生会有创新精神。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创新精神所需要培养的求知欲、好奇欲、质疑欲、创造欲都是十分有好处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学生总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浇灌、善于栽培学生的擅长指出,并把这个点不断的扩大、升华。

二、让学生经常想象成功。想象成功是实施行动的第一步,有了这样的心灵,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果我们对学生新奇的想法,不加以爱护,而是加以无端的蔑视,无由的指责,无凭的责难,那么,我们学生可贵的创新精神的火花就会在你的“精心栽培”下熄灭了。

三、让学生做自己擅长的事。做擅长的事,我们的学生就自信,我们的学生自信了,就能萌发创新的精神,有了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就能健康成长。我们不能再做“求全”的蠢事,我们不“全”,也不要去追求学生的“全”。只要每一位学生真正把他喜欢做的事做好,做得更好,我们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朋友,同是一片玫瑰园,你能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每一朵玫瑰花下都是刺,还是每一支刺上都是玫瑰花呢?对学生不同的看法,将成就学生不同的未来。

总之,只有学校、教师懂得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懂得怎样呵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在创新型的校园中、在创新型教师的引领下,去畅享创新精神给他们带来的健康成长。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的认识篇3

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我们职业高中里有不少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

  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如下:

  1、学习兴趣培养的辅导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心理辅导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情况,培养对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辅导方式采用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团体活动等。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真正的兴趣是后天培养而得来的,同学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活动,要经常去从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活动,也要尝试与参与,逐步培养兴趣,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2、学习动机增强的辅导

  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能起到①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
②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
③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学习行为。可见,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所构成,增强学习动机就意味着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心理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抱负水平;
了解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激励学习动机。心理方式采用教师进述故事与学生讨论,学生角色扮演与自我测验。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要保持适当、较强的成就动机,必须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抱负水平必须比自己的一般水平要高一些,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感;
但抱负水平不能只求远大、宏伟而脱离自己的实际,这样只会使理想成为幻想,或使自己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反而会因此削弱自己的成就动机。

  3、端正学习态度的辅导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习态度则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他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对学习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他不能自觉地认真学习,而总是比较消极地接受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辅导方式采用老师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角色扮演。通过各种活动总结出消极、被动的、依赖、马虎的学习态度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4、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辅导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防碍学习的效果。心理辅导目的:①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②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并进行自我分析。③掌握改进不良学习行为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辅导方式上采用剧情表演与分析、自我测查、团体活动等。特别就“如何改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意见在班上发表,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布置每个学生一周内写出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什么特别、优点和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等。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有了正确认识,这对于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按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计划长期坚持训练,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方法指导的辅导“”版权所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定学习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智力的一般水平。一个人越聪明,获得新知识越快,掌握越牢固。但是,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学习能力,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不给予学习方法和技艺的指导,他们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高。目前,在我们的

    学校中,很少有人系统地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学校中有如此多的差生是可以理解的。那些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差生,不断犯错误,学习成绩差,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因此很可能丧失信心,对所有的学习活动畏惧或焦虑不安。一些优生虽然通过自己的摸索,掌握了某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他们仍然没有充分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大脑。更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充分可靠的学习方法,给自学和以后的终身学习带来拦路虎。因此在学校中系统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辅导目标是: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
②让学生了解自己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即学习风格;
③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辅导方式采用心理评估、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步骤:①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习方法诊断表”,让学生自己填写。填写完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评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②采用配对讨论法,讨论如何提高预习效果;
讨论“怎样听好一堂课”;
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怎样使复习的效果更加有效。”③教师讲授法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或学习资源;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指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有了大大的改善。经调查显示,发现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学习为85;
有学习兴趣的为93;
学习态度端正的为95,有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为75。整个集体形成好学、好问、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学习风气,学生成绩得到长足进步。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的认识篇4

一、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观 的 一 个 重 要 创 新 。

人类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发展起源于 18 世纪工业革命,国际上关于发展 问题的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针对当时实际着重 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其后,发展观在全球经历了一个大 发展,对“粗放”型,“简约”式发展观提出挑战的首先不是在理论上而 是在实践中,特别是一些不发达的国家,按照早期发展经济学中的“馅 饼”理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结果带来很多问题。由于单纯的经济增长 既不能体现收入分配的改善,也不能完全反映技术进步的变化,没有给人 们带来所期望的福利。相反,一些国家出现了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 分化、社会腐败、道德滑坡、政治动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于是国际 社会从痛苦中得到一个共识: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在早期发 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论之后又出现了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循环经 济、自由选择与实现权利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真实 (绿色)GDR人类

发展指数 (HDI) 等有影响的发展理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早就关 注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从马恩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理论、人 的全面发展理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思想到毛泽东的《论十 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等,都是经典作家对发展 问题的开创性探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刻分析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它吸取二战后西方发展理论有益成分,全面吸收和综合了有关人类社 会发展研究的成果,指出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提 高人的素质;
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维护 公正、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它强调在我国与世界发展及国内城 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发展逐步走向融合的条件下,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 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筹经济与社 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拓宽了经济规律的内涵,将人类历 史上单纯的发展生产工具、发展经济深化为人的发展、社会进步、自然的 优美等,将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于一体, 并将反映经济运行的经济规律 ( 如可持续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主导经济发展 规律) 与反映自然运行的自然规律统筹于一体,揭示了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创新。

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 历史过程”。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演进动因,提供了一种建立在社会历史性

基础之上的观点一一在其最终的和决定的意义上,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 终的决定力量。列宁明确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社会主义特征的范畴上升为社会主义的首要 本质。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离开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来抽象 地谈论社会主义。现代科学技术成几何级数增长,全球生产力发展日新月 异,时不我待,要紧紧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和经济体制深刻变 革的实际,迅速提升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中国现在已经融人世 界经济大潮。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期,但是也应看到大国和大国集团对全球能源资源、高新技术、游戏规则 “三重控制”的一面。我国社会结构正处在分化、摩擦、整合交替并存的 时期,与西方依次推进传统农业经济、现代工业经济、后现代知识经济的 发展进程不同,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三者被重叠、挤压和浓缩在一个时 空结构中。即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还没有走完工业社会的路,就迎来知 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浪潮,我们需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历史性跨越。能否成功 跨越,关键靠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践的主体人 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人的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 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 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的科技含量和 质量,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履行的 重要职责。

我认为,科学发展这四个字本身并不新鲜,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现在党 中央把科学发展观明确的作为一个指导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 点来提出,标志着党对发展问题认识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党立足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借 鉴国外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极具历 史和现实意义。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已经取得的举世瞩 目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增加,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一系列阶 段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仍然存在影响 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方面还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
贫富 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利益难以统筹兼顾;
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继续深 化;
由于人民思想上越来越活跃,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更高的要 求;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大了社会建设和管理难度;
国际竞争的日趋 激烈,进一步提高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总之,虽然国家发 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新发展也碰到了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个时候,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就显的尤为重要, 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 论观点的高度概括,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 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的认识篇5

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下面就谈谈我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每天我都有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待这些学生,我会事先跟他商量好,假如你上课能大胆举手发言,我会保护你的。在你认为回答有把握的,你的手就举高一点,在你认为回答把握不大的,你的手就举低一点。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让同学送他掌声,当他回答不全面的时候,也要比值于肯定,鼓励他大胆发言。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就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班级管理必须要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班集体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例如:我校一直以创“文明班级”为契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班风校风的建设。为此,我们要更新学生班级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只是对班级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自己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班级事务的管理要靠大家来完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只有人人为班集体争光,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彻底树立“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荐访问:建党 结合实际 谈谈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认识 医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建党百年的认识 医学生对建党一百年的感悟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