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党经典历史小故事(完整文档)

党经典历史小故事(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15 10: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经典历史小故事(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经典历史小故事(完整文档)

党的经典历史的小故事3篇

党的经典历史的小故事篇1

白居易的小故事

  白居易的小故事
道林禅师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文学家白居易与他交好,两个人时常一起谈论佛法。


  
  有一次,白居易告诉道林禅师:“我的邻居家有一个女人,家中虽然很有钱,却非常吝啬,并且喜欢占别人便宜。最近,她将院墙又朝我家方向迁移,让我的后院更小了。”
  
  道林禅师笑着说:“没有关系,终究平衡。”
  
  白居易又说:“这个女人脾气暴躁,时常对自己的丈夫发脾气,就算当着别人的面,也不会收敛分毫。”
  
  道林禅师笑着说:“终究平衡,也无须担心。”
  
  白居易看他总是说这句话,便不满地说:“我是因为受到她的侵扰,所以来向你诉苦,可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倒显得我斤斤计较了。”
  
  道林禅师这才说:“这个女人虽然贪财吝啬,喜欢占别人的便宜,但她有一个儿子,是个非常能挥霍的人,他的母亲所贪占的早就被他花费一空了,最后还不是归为平衡吗?至于她总是责骂自己的丈夫,是因为她有一个脾气更加暴躁的女儿,她对丈夫发脾气,回到家中又会被女儿同样责骂,这样最后也是平衡了。”
  
  白居易听了,感到非常不可思议:“难道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控制这一切吗?”
  
  道林禅师说:“你看那些争强斗狠的人,最终都会被命运消磨;
那些在此处出了风头的人,也会在别的地方被人踩在脚下。世间万物都在追求平衡发展,就算你此时强出头,自然力也会为你找到平衡。”
  
  白居易听了,觉得大有深意,点点头说:“既如此,就做一个平和的人,让自己完成自然的平衡,便是最好了。”

党的经典历史的小故事篇2

经典励志的历史小故事

  宋太祖时,赵普为相。

  有一天,赵宰相给皇帝递上一个奏折,请求让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看了眼奏折上推荐的人名,脸色就阴了下来,因为他一向讨厌这个人的为人,所以一句话也没说,就把奏折扔了回去。

  赵宰相似乎早有预见,拾起奏折,掸了掸上面的土,随手就揣回了衣袖里。第二天一上朝,他又把奏折递了上去,太祖一瞧,还是那个人,脸色更加不好看,一口回绝。

  第三天,赵宰相还像没事人似的,又递上一个奏折,居然还是推荐那个人,这下太祖可火了,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啊,禁不住咆哮说:“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说罢,把奏折几把撕了个粉碎,扔到了地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颜大怒吧,可这位赵宰相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答道:“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嘴上又说不过他,气得起身就进内宫了。赵宰相也不着急,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一个碎片一个碎片地拾起来,这才回家了。

  三天过去了,赵宰相没再递奏折,太祖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并不免有了一些得意之色,心想还是怕我了吧。

  没成想到了第四天,赵宰相又把一个折子递了上来,太祖定睛一看,这个折子是一张纸一张纸拼凑粘在一起的,可细瞧上面的内容,还是推荐那个人为官。原来,太祖把赵宰相的奏折撕得太碎了,他拼了三天才把它拼齐。

  太祖无可奈何,最终答应了赵宰相的所求,谁让他遇上了这么一个泥脚的主儿呢?

  赵普与宋太祖是布衣之交,他年轻时没读过多少书,学问也不多,等到当了宰相,太祖劝他要读书。赵普也深感力不从心,于是勤奋读书。每天下班回家,吃过饭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打开书箱,拿出书就读,手不释卷,什么宴会啊、游玩啊、打牌啊之类的活动一概不参加。读书的益处很快就显现了出来,白天处理政务,果断决绝,没有半点儿拖泥带水,而且处理得都非常得体。他死了以后,家人打开书箱,看他整天看的都是什么书,原来是儒家经典《论语》,不由想起他的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没什么家族背景,又缺少知识底蕴的赵普能够出将入相,干出一番事业,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个泥腿劲儿,那实际上是一种执著的精神。关汉卿有句名言:“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颗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持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儿,什么事情做不成功呢?

  【三顾茅庐】

  说起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人物当然是刘备和诸葛亮。刘备足足年长诸葛亮二十岁。有意思的是这个长一少,命运却是大同小异,都是遭逢乱世,又都幼年失怙,皆背井离乡,流徙飘零。

  光阴荏苒,再有三四年刘备就是五十岁的人了,折腾了大半辈子,也没捞上个正儿八经的官做,反倒像条丧家狗,在北边被曹操等大小势力挤对得站不住脚,只好南窜;好在经过自个儿这二十多年的苦心编排,穷竭白话,总算叫人知晓了自己乃是西汉高祖刘邦的龙脉真传,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第搭拉搭拉代嫡孙儿,居然让割据荆州的军阀、同为帝室之胄的刘表认可,并收留了他,派他到辖区襄阳主事栖身。刘备来到襄阳,这个消停下来,人可就闲不住了,好听点儿说,他是久蓄鸿鹄志,打年轻那时辰就盘算着有一天自己也会发迹,也能出人头地。可这话在老百姓嘴里,就不那么好听了,叫做枭雄、山大王或大野心家。其实涿地的人都知道,刘备一家子是个外来户,是刘备他爹他娘,拉着打狗棍从四川要饭要过来的……

  话说川北有一刘姓村庄,据传似是刘邦当年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赶进四川,后来刘邦为争夺天下,依仗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计,出蜀时丢下的孑遗。到了刘备爷爷这辈儿,朝廷里头宦官得势,天下大乱,百姓死的多,这刘姓村庄也不例外,饿殍横路无人埋。刘备的爷爷是个看风水的,乱世无生计,家里穷得有日子揭不开锅了,刘备的爹就问他的爷老子:“都说您会看风水,到底灵不灵啊?爹!您瞧瞧,咱家都穷成这个奶奶样儿了,您咋就不给自家看看?找块富贵地,别都饿死呀!”老风水长叹口气,抹了把老泪,凄苦道:“儿呀,在这儿想过富日子,是没指望了……爹老了,目下,也真撑不住了,窝儿是挪不动了。以前怕你们撇下我自己走,爹不敢说。今儿个,为了给咱刘家留条根,你拉上媳妇往北走吧,要是命大,能活下来,只要看到有牛卧房顶、车挂树腰的地界儿,脱下鞋子掂量有九斤重,就是你们的落脚地。切记,扎住根后,就不要再回来了……”老风水说着闭上了眼。刘备的爹一把火烧了破屋,葬了父亲,就挥泪北上了。两口子万里求乞,风刀霜剑,雨煎雪熬,春过秋至,冬去夏来,真是无常路上打滚,黄泉汤里泡澡。草青草黄,记不清是第几度了,这个日傍晚,雷雨交加,夫妻俩你扶我拽地挣扎到一个不大的村头,饥饿疲累折磨着两人的生命。俗话说,灯油将尽,火苗还会跳几下哩,何况两个寻找福地的人!就在他俩支持不住,摇摇欲倒时,突然一道闪电,照出前面一株蓬硕的大桑树,树杈上挂着一架纺车,二人神情不由一振,同时喊道:“啊!车挂树……”抢前几步,栽倒在大树下。待他俩醒来,已是两天后了,而且躺在村民家的炕上,知道是好心人救了他们,一问果然如此,原来这村子叫五丈桑,也叫大树楼桑,就因村头大桑树冠盖如楼得的名。他俩找鞋子想下地,老乡拿着鞋打外面进来,笑道:“你们这鞋,蹅得真叫能够,足有九斤沉呢。”夫妻俩闻言一愣,随之会心地相视一笑,穿上鞋,吃了老乡送的热饭,有了生气,走出屋门四下一望,突然媳妇叫道:“快看那边!”男人顺声望去,只见村后高坡上一头牛正趴着歇息,坡下的房顶恰与坡平,正应了爷老子“牛卧房顶”那话。三样全都应验了,两口子决定在此落户,和村人一说,大家都很同情,还帮他俩收拾出村边一处荒宅,从此涿县就有了刘备爹娘一家。这两口子原本就有一套织席编草鞋的好手艺,地方又广有苇塘、秸草,编织材料不乏,席履买卖也还好做,生活倒也过得去,不二年就有了刘备。

  长大成人后的刘备,因耳大臂长,相貌奇特,又读了几年书,晓得了老刘家先人中有一个叫刘邦的混混,趁秦末大乱,抖机灵儿造反起事,说啥自己是老娘在湖边神石上跟神龙梦中媾和结下的龙种、后又挥剑勇斩双头蛇(喻指秦始皇、二世父子),竟还真的得了天下,坐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受此启发,刘备审时度势,将自己吹嘘成汉室宗亲,处处都以正统标榜,专意笼络人心,罗致人才。

  刘备早就听说诸葛亮了得,堪比古之圣贤姜子牙、管仲、乐毅,汉之张良,得此人便可得天下。而今刘备身居襄阳,诸葛亮亦隐居于此,机不可失,刘备鬼精,焉有不请之理?不想两个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不乐意了,认为诸葛亮不过是个牛鼻子小老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徒有虚表罢了。刘备就给他俩讲了一段相关诸葛亮的奇事……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在南方没有太深的根基,常受当地官绅排挤。他在诸葛亮十五岁那年,便带上侄辈投奔了好友刘表,被安置在襄阳任上,两年后不幸逝世。没了叔父诸葛亮只能自力更生了,他拉拔着弟弟在襄阳城西偏僻的隆中茂林深处搭了几间草房,开了数块田地,过起了勤俭的小农生活。

  别看诸葛亮刚过二十岁,他叔父的藏书以及所交众友的典册秘籍无不阅遍,烂熟于胸。不久,他闻听北边南阳卧龙岗下隐居着一位藏书万卷的异士,姓黄名承彦,就安顿好弟弟只身去了南阳。费尽周折寻到黄老先生,孰料老先生的书从不外借,这可难坏了诸葛亮。

  诸葛亮并不气馁,他在离黄家不远处搭了间草棚住下,不几天,发现老先生豢养了两只大仙鹤,就在老先生放鹤时,他大方地走过去,不想两只仙鹤跟他十分亲热,围着他翩翩起舞,吟声清亮,俨然天生的缘分。

  老先生大为惊奇,主动接待了他。二人一聊,颇有相见恨晚之感,竟结成了忘年交。黄老先生将他接到自家,藏书任他读,藏物尽他览,时日一长,发现这位潇洒俊朗的后生记忆力超强,理解力非凡,谈吐不俗,抱负凌云,不由得深深喜爱上了他,试探着问他可愿意做自己的女婿。

  诸葛亮已知黄老仅有一女,年岁与己相当,仅仅相貌平平,但才情过人,善识大体,很是贤惠,当即应允,跪称岳父。黄老先生大喜过望,和爱女一说,女儿一句“全凭爹爹做主”,就真的全凭爹爹做主了。

  婚事一定,两只仙鹤却死了。大家都非常可惜。黄老先生倒蛮平静,说这是天意,亲自收了仙鹤翎毛羽绒,葬了鹤体。到了诸葛亮与女儿完婚的大好日子,黄老先生将一把精致的鹤翎羽扇赠给爱婿,谆谆告诫道:“贤婿呀,仙鹤乃神灵警醒奇禽,致微之情亦能预先感知。此扇非凡物,此后须臾不可离手,切记遇事‘机警’、‘谨慎’……”婚后,小两口要回襄阳了,黄老先生将一只大箱子命人搬上车,黄小姐将一件亲手织就的鹤羽八卦氅披在夫君身上,并告诉他鹤氅仙品,雨雪难浸,纤尘不染,同时附耳咬道:“爹的心思全花在你身上了,那一箱子是我家祖传密藏天书,我都不得看,你好造化呢!”

  刘备讲述至此,对听呆了的关、张二人一拍肩头,真切地规劝道:“二弟、三弟,该相信为兄之言了吧,诸葛孔明真乃神人也!我们二十多年打拼,以你二人之勇武,天下有谁能敌!可我等复汉大业至今一事无成,就是缺少如张子房那样的股肱栋梁。目下,当世之子房就在我等身边,不请我们将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呀!”

  关、张跟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了魏、蜀、吴三分鼎立的局面,为其后的中华一统奠定了基础。不过刘备没听他爷爷的话,又回了川域,所以福寿不长……

党的经典历史的小故事篇3

大家好!我是一(1)班的***。

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

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每人发了一块布,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同志们,加劲走, 赶快穿过大风口。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积水不能喝。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这时的王新兰小脸蛋冻得通红的,她还是坚持,打着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走完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小故事 经典 历史 党经典历史小故事 党的经典历史的小故事 党的经典历史的小故事演讲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