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农村经济建设(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农村经济建设4篇
【篇一】农村经济建设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economy
摘要:新农村经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部分地方在实施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以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为根本,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特色产业,在乡村旅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证明,经过挑选培育的特色产业,在经济竞争中会形成特有的优势。反之,没有培育出特色产业的地区,个性缺乏,经济发展平平,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山区因其地理条件的限制,存在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疏等弊端,导致山区经济极为落后。近年来,为了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目的就是推动山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特色产业无疑是一个正确选择、便捷措施。本文对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特色产业 乡村旅游 新农村 经济建设
Abstrac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arduous and long-term task, some pla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root,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rural tourism on the road. As a special industry for economic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tourism. It is proved by practice,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selection cultivation, formed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economic competition. On the other hand, does not p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rea, the lack of person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flat,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The mountain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existenc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s weak, poor natural conditions, sparsely populated and other defects, resulting in a mountainous area economy is very backward.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has introduced many policies,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s a correct choice, convenience measures. Positive role of the rural tourism was analyzed, and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furth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 Rural tourism ; New rural ; Economic development
乡村旅游是在非城市区域发生的主要以良好的乡村文化景观(农村聚落及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为依托,以游憩休闲与民众体验为主要方式的新兴旅游活动。旅游产业能够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乡村打开知名度,是最具附加值的产业项目。乡村旅游具有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使农民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加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积极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可以保护传统手工艺、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生产、改造乡村基础设施、减少农村人口流失,会将城市新观念带到农村。
1、乡村旅游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1]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了出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将观光休闲和农业生产集中为一体。新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内在上是高度统一的,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又会对新农村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 1.1 为了使村民经济收入提高,使其尽快脱贫致富,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对村民积极鼓励,使其充分参与。使村民收入提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中心。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最直接效益就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村民收入提高可以通过几个途径实现:一个是打工、开店,还有土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另外还可入股旅游项目,通过分红增加收入[2]。以乡村为基础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通过旅游发展提供村民收入,农游合一。对闲散劳动力充分利用,积极吸收,从而使农民收入增加的目的得以实现。 1.2 关联性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讲很强,既可以带动产业结构有效调整,又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测算旅游产业的关联度,相关产业在旅游产业的拉动下比例为4:1,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对发展当地相关产业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发挥了农副产品供求链延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在其促进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有效转移,使发展生产的目标尽快实现,从而保证农村地区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3]。 1.3 在旅游需求下改善农村地区环境。强大的内需驱动力是旅游业的特点,对于乡村旅游来讲,其接待和服务设施必须提高,从而才能满足旅游业各个要素(游、购、娱、食、住、行)提出的更高要求。为了有更多的经济利益获取,必须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在对外在环境(乡土景观的塑造、村寨的整洁度等)和内在环境(旅游服务水平、人居环境等)是村民会进行自觉改善,提升村容的整洁度,强化村民的环境意识,从而促进乡村旅游顺利发展。 1.4 乡村基层民主制度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得以建立健全。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乡村地区民主化管理、观念的更新、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理念下,旅游机构实施科学的运行管理,能够对村民的民主、法制、道德等观念实施有效地牵动,在一个民主化的环境下引导村民凭借管理才能获取真正的权益,才能对自身实际问题予以解决,为其他地区树立良好的民主建设的榜样[4]。
1.5 通过旅游业示范效应,使当地村民素质得以提高 发展旅游业并没有太高的门槛要求,当地村民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在实施乡村旅游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旅游业,提供有特色的住宿、游玩、饮食等服务,提供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使较为封闭的、古朴的乡村生活空间予以打破,让村民对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提高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开阔了眼界[5]。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村民能够主动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从而在文明程度和文化素质上得到极大提高。
2、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结构单一、功能不全。因我国实施乡村旅游的时间不长,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在总体规模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较小,档次较低,缺乏有效利用,导致没有显著的优点对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吸引。立足于功能角度,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发非常滞后,还在低层次的层面上停留,仅仅限于餐饮和住宿的提供,而对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当地特色人文民俗资源、游客的参与性等方面缺乏进一步的挖掘、深层次的开发上还很缺乏,不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2 乡村旅游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的特色也非常缺乏。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法宝,应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使其凝聚自身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还有部分地方特产在开发、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包装、档次做到位,缺乏品位和特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其产品质量各不相同,生产和经营还处于零散状态,严重阻碍了市场销售[6]。而其经营和管理大多是村镇领导和村民直接参与,正规培训没有参加过,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和现代管理服务体系缺乏,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2.3 村集体或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缺乏兼顾,主要利益集中在村干部或开发商手中,对农民利益缺少充分尊重,导致在开发中产生矛盾,对新农村的和谐发展极为不利。
2.4 宣传力度缺乏。目前有些乡村虽然自身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良好的特色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使得外界根本不知道这个乡村旅游地区,大有“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味道。
3、促进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发展乡村旅游是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对乡村历史人文资源予以充分保护。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的最大资源就是丰富的地方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对游客进行吸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必须要把文化古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使其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统一,加强对生态环境和古村落的保护措施,对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要充分重视,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根本目标,获得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积极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使乡村旅游和新农村经济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7]。
3.2 有序发展,科学规划。以村情实际为根本,对以市场为向导的作用全面考虑,制定科学合理旅游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发展,严格按照规划建设。首先,要立足于长远的眼光,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在发展中存差异,杜绝急于求成,对影响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项目避免盲目开发。其次,要紧密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在连续性、科学性、整体性上加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从高起点做好,尽早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融入乡村旅游。再次,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对当地农村的文化和自然特性充分认识和掌握,努力开展好文化与旅游、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对乡村旅游要稳步推进,对其定位布局要统筹考虑[8]。第四,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应抓紧制定,尽快出台,以“少取、多予、放活”为原则。
3.3 激活市场竞争机制,在制度上不断创新。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创新,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不断加强。目前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比较多的种类、产品,然而真正的品牌没有一个。并且在规模上讲所有产业基地都非常有限,同一规格、同一质量、同一品牌的批量产品对于大部分产业来讲都无法组织实施,在大市场竞争和流通中无法参与。所以,与各村现有产业情况相结合,立足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村级品牌;
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开放式重组,积极开展横向联合,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水平,使产业化扶贫效益增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与外界信息沟通应加强,对市场动态需求即使掌握,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危机意识[9];
引入竞争机制,扶持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核加工,将商品生产基地建立在贫困地区,带动贫困农户在旅游市场发展。
3.4 拓展利益受益面,培训农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让其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在对各项强农、惠农、扶农政策进行大力宣传的过程中,帮助对区情、村情、户情进行分析,明确发展优势的前提下,要通过市场引导、示范引路、典型带动、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再以必要的政策推动辅之,从根本上使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变,在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真正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法律宣传教育还要经常性的开展,提高广大农民法制观念,依法维权,依法办事,做遵纪守法农民[10]。要实施社会公德教育,对农民进行积极引导,养成明礼诚信的好习惯,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3.5 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政府职能。脱贫奔小康建设的有力保障就是政策支持,所以,要发挥政府职能,实施服务性政府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特色乡村产业的建设。改善接待环境和交通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加大政策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创新机制,最大限度的将政策资金用于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上。另外,政策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发挥,全面落实政策,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真心为民办事,尤其是国家的各项惠农补助,不挪用、不截留,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在旅游业的发展中积极参与并投入,对特色项目要认真建设好,强化特色项目管理,保证特色乡村旅游建设顺利开展,鼓励多元资本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投入,从经营中让他们获得利益,使其自身的生活、生产条件得以改善,让村民满意,使有限资金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4、总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与乡村实际,这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对其旅游发展要恰当地选择与自己适合的模式。扩大对外开放,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乡村改革,培育特色经济。乡村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组成部分的乡村特色旅游,在一种理性化的选择,通过实践证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只要我们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邓小平理论作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旅游大力发展,未来的乡村经济就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卫英.发展乡村旅游 推动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02):25-27
[2]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03):14-15[3]何丽丽.生态农业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J].旅游时代. 2009(04):15-16
[4]佟玉权.品牌化营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走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1):17-18
[5]孙丽坤.新农村建设下辽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J].商场现代化. 2008(11):10-11
[6]李秋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县乡财政政策研究[J].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7(10):10-11
[7]]陆益龙,王成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比较——凤阳县小岗村和赵庄的经验[J].江淮论坛.2007(04):42-43[8]王雄瑾,陈守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模式探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农业经济. 2011(08):15
][9]]张俊卫,党淑英.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7(09):21-22
[10]肖永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重庆市武隆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09):10-11
【篇二】农村经济建设
2020关于农村经济建设调查报告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1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1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1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10%15%,增产8-1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200-300斤,亩增效益200元以上,总增产水稻400万斤以上,增收400多万元。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
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联合体的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关于二郎镇***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20年10月26日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精品推荐
【篇三】农村经济建设
2019关于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XX年10月中国共产党xx届五中全会通过《xx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农村社会的和谐经济要先行。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进行了此次调查访谈。
二、调查准备过程
由于我们社会实践小队是第一次独立完成这样的社会实践调查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首先,我们小队每个成员都上网查阅了目前新农村建设一些成果与政策,另外,我们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的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结合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我们小队逐个问题讨论,反复修改,我们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接下来我们寻找了要去实地调查的新农村,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需要调查的新农村,并做出了具体的调查实施计划。自此,调查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XX年7月6----XX年7月8日
2、调查对象:所选定要调查新农村内的普通村民
3、调查地点:*。
4、调查目的:1、了解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情况以及新农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宣传国家的优惠政策,帮助新农村农民了解自身所拥有的权利。
3、重点调查新农村经济建设现阶段的经济构架及组成。
4、了解文体教卫场所的建设情况。
5、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调查结果为政府建设新农村提供参考。
6、有利于我们队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5、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重点采访,问询法。由于实际情况的制约,考虑到我们社会实践小队以及新农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我们打印的调查问卷每个村只进行了较小规模的发放与采集,并询问部分村民以及向村委会相关成员交流了解具体情况。同时利用小队成员均是来自农村之便,集体调查结束后,回到各自村庄,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6、内容概述:
、新农村中普通农民经济收入情况有多少,工作情况如何。
、限制新农村村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如何,制约因素有哪些。
、在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帮扶措施效果如何。
、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环境的保护。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治安、卫生、村务公开公正方面建设的如何。
7、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偏大,由于客观因素限制,实施调查人员不足,时间较短,调查的人群不太广泛,地区范围十分宽大,但调查的范围却比较狭小,以及调查方法的不够准确,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另外被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会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新农村村庄,各村的经济发展基础、自然环境资源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经济发展有快有慢,各有差异,可能导致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我们小队本次调查被调查的新农村都是选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农村,有示范村,普通新农村等,调查结果能代表这一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一般状况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表共制作发放150分,收回有效调查表138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问卷表
1、您的年龄?
a、18以下
b、18——40
c、40——60
d、60以上
2、您的最高学历?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及以上
3、目前您家庭每月的人均收入有多少?
a、3000元以下
b、3000-5000元
c、5000-7000元
d、7000元以上
4、非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有多少?
a、 40%以下
b、40%-50%
c、50%-70%
d、70%以上
5、您认为目前提高自己收入的主要困难在于?
a、文化水平低
b、缺乏途径,不知该如何提高收入
c、信息来源少,消息闭塞
6、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a、信息
b、资金
c、技术
d、其他
7、本村的经济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哪方面?
a、农业生产发展
b、工业建设发展
c、 服务业的发展
d、其他方式
8、您认为本村的经济建设发展的进度如何?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9、随着本村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否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a、完全解决了
b、 基本解决了
c、 没有解决
10、您认为当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
b、资金 、技术
c、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
d、其他
11、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
a、非常完善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2、本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是否进行了环境的保护?
a、保护的非常好
b、保护的一般
c、没有进行保护
13、您是否满意当前小区的卫生状况?
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非常不满意
14、就您认为当前本小区的治安状况?
a、很好
b、一般
c、较差
15、为了响应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号召,村里有没有实行什么好的措施来帮助提高咱们的收入?
a、有
b、没有
16、村民对于村务管理是否进行了投票制度?
a、有
b、没有
17、村民投票率有多少?
a、40%以下
b、40%-50%
c、50%-70% d、70%以上
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结果
第1题
a 2%
b66%
c27%
d5%
第2题
a31%
b42%
c19%
d8%
问卷调查作为整个调查的重要的一部分,所得的结果与问卷与问询部分村民、和村民深入交谈、及自身感受基本一致。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很多的感触,虽然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民收入比以前有所增加,但还是偏低,无法抵消生活消费成本增加的带来的压力,村民储蓄没有明显增加。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比较缓慢,跟不上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村民对村里面的重大经济建设方面的决策参与的权利较少,村民对现状具有一定的不满意度。但治安、卫生方面建设的令村民普遍比较满意。
五、原因分析
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缓慢,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内因:
、新农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
新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一般都是初中文化,还有部分小学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很少,尤其女性的文化普遍更低。这种问题在新农村中间很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当时时代的原因,也有农村传统思想观念的原因
、缺乏有效的获得信息、资金、技术等的途径。
新农村村民对于致富普遍缺乏途径、资金、技术,这是由于他们地处农村,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缓慢,没有资金的原始积累,没有上网、读书、看报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文化程度低导致他们没有掌握一技之长,生活艰难。
、新农村村民思想观念不够开放。
由于地处农村,思想相对比较保守,难以转变,致富缺乏长远的规划与眼光,缺乏创业致富的勇气,做法比较保守。例如部分村民仍存在上学无用论,认为还不如打工挣钱快。
外因:
、新农村领导班子能力不足,部分村委会有贪腐现象。
由于一些新农村村委会领导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引导本村村民积极致富,无法给本村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村领导班子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甚至有部分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占据村委会中的职务,暗箱操作选举,贪污腐败,为自己谋求私利,根本不能发展本村的经济。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导致部分村民返贫。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部分村庄经济基础较好,由于进行新农村改造,拆除已有的用大部分积蓄建设的很好房屋,补助过低,搬进新房仍需缴纳较多的费用,导致部分农民返贫。另外,由于新农村建设,导致原有的部分农村产业无法继续存在,例如小型的销售农药化肥店、收购木材厂、家庭养殖等等,导致部分村民返贫。还有原有的小型零售店、菜店、制衣店等,由于再经营这些需要购买店铺,而这些店铺的价格都普遍很够,导致部分村民无力购买导致返贫。
、资源、经济、交通等基础起点比较薄弱。
由于新农村建设普遍缺乏各种自然资源,只能依靠出租土地以获得土地出让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土地出让金十分低廉。村民想兴办工厂、发展养殖业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交通不便,导致没有人愿意投资开发。没有资源,也无法开展旅游业。
、政府对新农村的宣传及支持帮扶力度不到位。
对内,政府没有对新农村村民进行有效地国家各种对新农村优惠政策的宣传,农民不知道有什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不知道怎样获取政府的帮扶。对外,政府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对外宣传新农村,没有进行有效的招生引资。同时,政府对于农民的帮扶也不到位,没有进行有效的针对农民的培训。例如村民反映政府进行的技术培训,培训时间很长,有两三个月,而且培训结束后并不能解决工作问题,导致培训流于形式,针对村民的电脑方面的培训,竟然是老年人参加,也是没有实际效果。
六、对策及建议
1、当地政府应当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新农村经济建设市场主体,拓宽农民增收领域。积极鼓励帮扶那些新农村农民自己创办的小企业,培植工业生产主体,积极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种养殖,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主体。当地政府要积极给予这些企业组织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自主能力,使它们能健康发展,同时帮助农民获得更多有效信息的来源,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农村农民的培养力度。对新农村失地农民所做的技术培训应该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盛泰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档子政府所做的针对农民的培训应当直接与当地企业对接,能在培训后妥善解决培训学员的就业问题,不要让培训流于形式。
3、当地政府应当加强新农村领导队伍建设。当地政府要依法切实监督好新农村村委班子公正公开选举,避免选举出现上下勾结暗箱操作的现象,选出能真正为村民谋福利,有文化,有道德,能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村领导班子,真正选出农民信任的村委领导班子。同时坚决清除那些贪污腐败、只为自己谋福利的村干部。
4、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新农村的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新进的生产力新农村农民就更容易致富,这就需要农村要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
5、当地政府应当妥善处理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导致各种经济问题。依法足额给予失地农民补偿,同时积极帮扶那些因新农村改造失去经济收入的农民,使其获得其它经济收入的途径,杜绝因为新农村建设而导致农民返贫的现象。
七、总结
新农村建设,尤其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镇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队每个成员对新农村建设都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然短,但它给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尤其让我们这些农村学子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
【篇四】农村经济建设
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马凌云
作者机构:安徽大学;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ISSN:1008-1283
年:2011
卷:000
期:027
页码:5-6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建国初期;安徽农村;供销合作;经济建设
摘要:供销合作社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合作组织,在扶持发展农村生产、保障农民生活资料供应及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为城乡经济发展架设了物流桥梁;为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城乡统配物资供给,稳定城乡物价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