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4篇
第一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
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2、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请大家打开课本第48页,先阅读相关的内容。
(二)讲述内容:
1、五四风雷:
(1)背景:
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
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 )
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
(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
①5月:北京 学生
②6月:上海 工人
③结果:初步胜利 (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
(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②历史功绩: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提问:认清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军阀的反动本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B、异:开端(旧:1840年鸦片战争;
新:1919五四运动)
领导(旧: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
新:无产阶级)
思想(旧:三民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实现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讲述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南陈北李)
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
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内容:
a党的名称
b党的纲领
(提问:纲领在当时是否合适? 否;
因为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c中心任务
d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③意义: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提问这里的新指的是什么? 全面概括为5新:思想、阶级、目标、工作方法、纲领新)
(3)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上海)
①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
A、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的原因:敌强我弱(必要性)
(2)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①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讲述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②中共的认识 (二七惨案工人运动受拙,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马林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
(3)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①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
②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
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25年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北伐战争:
①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③结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一切权力归农会;
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5大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寻找新的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了失败,大革命为什么会走向失败呢?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来分析:
(1)主观方面:
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
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C、陈独秀犯“右倾”错误
(2)主观方面:
A、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事件:“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讲述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历史事迹和屠杀中国共产党的事件)
B、 敌人的力量强大
(三)讲课小结: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中国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又怎么去改变这种逆境呢?
第二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国际国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经济、政治、文体等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统治势力。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旧中国的农民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自私性、狭隘性、分散性和保守性,因此,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一面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先进的革命政党。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时代条件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领导力量的变化——五四运动的后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它所表现出的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特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说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2)封建主义 首先,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其次,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3)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它是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资本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4)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的特殊优点包括:
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而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他们结成紧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领导,形成一支重要力量,开展斗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两者的关系如同一篇文章的上、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在中国革命的“两步走”的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有坐等资本主义发展后,再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只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忽视两者的联系。
另一种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左”错误所主张的“一次革命论”。他们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要反对资产阶级,甚至上层小资产阶级,要在民主革命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政权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但其发展趋势是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坚持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和大众的方向。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地位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学说
第一、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理论。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问题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变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帝国主义战争和俄国革命已经证实:“民族问题只有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系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西方革命必须同殖民地和附属国反帝解放运动结成革命的联盟才能取得胜利。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一部分。”因此,“社会革命只能在各先进国无产阶级为反对资产阶级而进行的国内战争已经同不发达的、落后的和被压迫的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其中包括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的时代中进行”。
正是根据列、斯的这一理论,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提出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命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两种世界革命”的思想。他在科学分析了世界历史时代的基础上,划分了两种世界革命,即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命题中所说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对两种世界革命的划分,进一步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已经脱离了旧范畴,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理论。同时,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问题的深入阐述,准确判断了中国革命所处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方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实现共产主义革命中,需要经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革命阶段。尤其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首先积极参加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待到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停顿地将革命推到更高发展阶段,要进行“不断革命”,最终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统治。直至实现共产主义。1848《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850年马、恩《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是“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俄国革命实践,明确区分了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的历史阶段。他指出,在现代俄国,构成革命内容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战争,“一种是在目前的专制农奴制度内部发生的,另一种是在未来的、正在我们面前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内部发生的。一种是全体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争取民主,即争取人民专制的斗争,另一种则是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制度而同资产阶进行的阶级斗争”。他把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视为一根链条上的两个环节,认为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荒谬的,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将为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扫清道路。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理论,并给予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他驳斥了中国在革命阶段问题上存在的“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观点,正确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对待中国革命阶段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出现教条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历史阶段论的错误做法,从而产生了“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左”和右的两种不同的错误认识。“一次革命论”者否定革命发展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两个阶段,主张“毕其功于一役”,其实质是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论。“二次革命论”者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截然分开,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看不到民主革命将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与前途,其实质是要将革命停顿下来。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论相统一的原理,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并进一步指明这个第一阶段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他还阐述了两个革命阶段的区别和联系。两个革命阶段有着不同的革命任务,在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这革命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长的,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另一方面,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将革命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两个发展阶段相互关系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同时也正确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第三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
国民党查禁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作一经面世,即被国民党当局列为禁书。不准在“国统区”出版发行。1940年6月13日,国民党当局对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非常恐惧,便以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名义发布了查禁令,电文如下:
“重庆新闻检查局公鉴:某党发表之《新民主主义论》一文,违背国策,应予查禁;
该文内容异常荒谬,某党于此抗战形势更于我有利之时,提出此种荒谬之名词,其必发动党内及同情该党之报章杂志作普遍之宣传亦为意料中事,请各级审查机关审查原稿时应切实注意,凡遇有宣传此类名词之文字,应一律予以检扣或删削补送外,用特电请查照饬属,切实注意办理为荷。”
作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性文献,《新民主主义论》无疑是一部具有严密的逻辑、严谨的结构和严整的体系的理论著作。它一经问世,就广受关注,影响巨大,使中国共产党为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起的新启蒙运动达到了高潮;
自此,新启蒙终于有了标准的、权威的教科书式的著作。
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解放区党员、干部学习的教材自不必多说,在传播过程中对国统区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影响和理论上的引导却值得一提。概而言之,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响和引导下,不但见识幼稚、感情冲动的青年学生告别了徘徊而走向革命,而且连许多过去一贯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由于对侵华日军罪恶行径的深恶痛绝,和对国民党统治集团腐败无能的彻底绝望,以及随着自身生活的贫困化而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认识的逐渐加深,也发生了转变而倾向进步。
当时中国化学界泰斗曾昭抡和他的学生唐敖庆就是这方面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例。
作为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博士,曾昭抡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抗战爆发后,由于对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强烈不满,遂开始关心政治,参加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政治斗争。1944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曾昭抡通过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辗转得到《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著作后,便如饥似渴地进行了认真研读。他经常引用《新民主主义论》的原话分析时局、发表演讲,因此被国民党特务组织列入黑名单。为避开特务的监视和迫害,经朋友帮助,曾昭抡和吴大猷、华罗庚带领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六位西南联大学生赴美考察原子能技术,才得以逃过劫难,而没有像李公朴、闻一多那样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作为曾昭抡的学生和助手,唐敖庆后来被推荐留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没与曾昭抡一同离美回国。随着国内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哥伦比亚大学的300多名中国留学生之间的政治分歧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国民党控制的“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会”一度疯狂地扬言,要以中国留学生的名义开展一系列的“拥蒋崇美”活动。
这时已经读过《新民主主义论》的唐敖庆,坚定不移地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了旗帜鲜明的政治宣传活动,并在斗争中成立了进步学生组织“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同学会”,唐敖庆还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新民主主义论》的问世,对当时国统区的知识阶层产生的影响力深刻而非凡、广泛而久远。难怪其问世伊始,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即发布查禁令,对《新民主主义论》极尽诋毁、查禁之能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民党当局煞费苦心的查禁却犹若野火,竟造成“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漫卷燎原之势;
这也本是“意料中事”,而他们却始料未及。
文家市转兵:一个伟大的“不执行”决策。1927年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向各地党组织及暴动队伍发布了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然而,这次起义并没有完全按照中央和湖南省委的预定设想发展。1927年9月19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这间普普通通的教室里,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最后毛泽东并没有100%执行上级的命令和原定计划。这次不执行也让毛泽东付了很大的政治代价:两个月后,在井冈山毛泽东被开除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撤消湖南省委委员,甚至传错了话,说毛泽东党籍也被开除了。然而,这次“不执行”却见证了一个改写中国革命历史的重大决策。在这里,中国革命迈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第一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起点。
统一战线
【资料链接】《团结袁文才和王佐,立足井冈山》
在毛泽东来井冈山之前,袁文才、王佐已经在这一带活动,是井冈山的“山大王”。而毛泽东要上井冈山,就必须与他们合作,建立统一战线。那怎么争取袁文才、王佐呢?毛泽东他以礼相待,先给袁文才写了一封信,争取他对引兵井冈山的支持。然而,袁文才是果断地用书信委婉拒绝了。毛泽东第一次与袁文才见面后,便决定赠送袁文才100支枪。这使袁文才认识到,毛泽东的到来非但不是吞并自己,反而帮肋自己发展。袁文才当即表示包下工农革命军的粮饷供应,并赠给银元1000块。1928年2月,毛泽东将袁文才、王佐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任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为党代表。经过训练和改编,袁、王部队的性质有了根本的变化,提高了军事素质,部队的成分也逐渐起了变化,把一批年轻的农民吸收到部队里来了,把一些“老油子”送回到地方去安置。1928年春,王佐也加入了党组织。这样,两支原来被人称为土匪的地方武装,成为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地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能够很快立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很快形成、巩固和发展与袁文才、王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美)保罗•肯尼迪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愚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 英国学者威尔斯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李约瑟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着。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纵观毛泽东一生,无论是他的生平、思想、作风,还是他的文章、诗词、书法,都有鲜明的个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好独立蹊径。”
确实,从“二十八画生”征友,到试办“岳麓山新村”;
从创办“新民学会”,到送别人出国求学;
从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到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自从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第一天起,就是以其特有的风格出现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三湾改编”治军,还是“延安整风”治党;
无论是“四渡赤水”,还是三大战役;
无论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宜将剩勇追穷寇”,都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非凡的智慧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方式。
随着1949年宣告“井冈山道路”的最后胜利,也就在国内外无可争辩地证明: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愧为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优秀战士。探索并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毛泽东“独立蹊径”的体现。
第四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
第一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一、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極大不平衡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就在一方面, 使得中國革命有在農村首先取得勝利的可能;
而在另一方面,則又造成了革命的不平衡狀態,給爭取革命全部勝利的事業帶來了長期性和艱苦性。
1.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1)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雖然被破壞了;
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然的優勢。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並在中國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主義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3)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統治,接著是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在淪陷區,則是日本帝國主義及其傀儡的統治。
(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在淪陷區,一切則被日本帝國主義所獨佔。
(5)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的,由於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於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6)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中國的廣大農民,尤其是貧民,日益貧困化乃至大批破產,他們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
2.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1.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1948年4月,毛澤東在《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作了明確的完整的科學概括: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條總路線包含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與領導權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它們之間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繫。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最兇殘的敵人,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封建主義是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最反動勢力,也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官僚資產階級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一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於舊民主主義的根本標誌。
6.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與特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點:
(1)新的時代條件,即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屬於舊的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範疇。
(2)新的領導階級,即由無產階級來領導,不再由資產階級領導。
(3)新的革命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不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思想的指導。
(4)新的革命前途,即經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而達到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目標,不再是建立資本主義社會。
三、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包括新民主主義的國體和政體兩個方面。國體實質上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問題。政體是指政權構成的形式問題,即一定的社會階級採取何種組織形式去反對敵人以保護自己的政權機關。新民主主義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一坍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共和國,即新民主主義共和圍。新民主主義的政體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形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及其領導下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是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簡稱“四面八方”政策。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
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和陳果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
保護民族工商業。
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
(1)國營經濟;
(2)合作社經濟;
(3)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4)個體經濟;
(5)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3.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真題示例(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常識判斷部分)
【原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明確地提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無產階級政黨
B.正確分析和認識中國國情
C.得到共產國際的指導
D.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解析】答案應為B。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在本屆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這一綱領是在正確分析和認識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一、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
1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而工人階級人數很少,因而不可能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有一個本身強大的無產階級作為革命的主力,從而依靠無產階級本身的力量就足以在中心城市舉行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再聯合農民的革命力量,把革命推向全國。
第三,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並且長期佔據著中心城市。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理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開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這無論在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開闢,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勝利。中國革命有其獨特的規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從中國獨特的國情出發,揭示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即中國革命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解放鬥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4)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闢,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誌。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毛澤東在《發刊詞》一文中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這就是三者的關係。”
毛澤東於1939年10月,為黨內刊物《共產黨人》寫了一篇著名的發刊詞,他在這篇文章中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18年革命克敵制勝的法寶的著名論斷,他說:“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依靠這“三個法寶”,建設起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武裝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徹底勝利。
“三個法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造,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歷史經驗。正確地理解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係,就等於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1.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中國革命要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由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決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無產階級儘管革命性很強,但人數少,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
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不平衡性,也決定了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必要的。在中國,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不僅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複雜,這種極端尖銳複雜的中國社會政治局面,在客觀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可能性。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和主要經驗: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
革命統一戰線中包括兩個性質不同的聯盟,必須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統一戰線中必須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係,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
2.武裝鬥爭
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鬥爭為主要鬥爭形式。因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只能以武裝鬥爭為主要鬥爭形式;
敵強我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經過長期的武裝鬥爭,才能取得勝利。中國革命的武裝鬥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因為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
農民是中國革命軍隊的主要來源;
農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戰略基地。武裝鬥爭與非武裝鬥爭要相互配合。
毛澤東關於人民軍隊建設的主要原則有:
首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由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決定的;
執行三大任務,是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的具體體現;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對人民軍隊的建設和進行人民戰爭具有偉大意義。
其次,規定了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的根本原則。這是由人民軍隊的性質、職能和宗旨決定的;
這是由我軍的主要成分是農民這一基本情況所決定的;
這是由中國革命的特點所決定的。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領導。
再次,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是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
最後,實行民主制度和嚴格的紀律,是人民軍隊區別於一切舊式軍隊的顯著標誌。與軍隊政治工作原則相一致,毛澤東還親自為我軍制定了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軍事民主的三大民主制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毛澤東為人民軍隊制定的統一的革命紀律,是我軍團結戰鬥的重要保證。
人民戰爭思想,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內容。
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思想的基本點主要有:堅決依靠人民群眾;
人民戰爭必須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建立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毛澤東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特點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原則。主要有: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把遊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地位;
正確、適時地實行軍事戰略的轉變;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十大軍事原則。
3.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丁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是一項偉大的]j程。
首先,黨的自身建設的有利條件:黨具有一個好的階級基礎;
黨具有一個好的思想基礎;
黨有一個完檔的建黨學說。
其次,黨進行自身建設的特殊困難:小資產階級思想影響比較嚴重;
黨的理論準備不足;
封建主義的影響比較嚴重。
黨的建設理論的基本內容有:
第一,著重從思想上建黨,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非無產階級思想,是黨的建設的突出特點。黨的思想建設是黨的各方面建設的基礎。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必須解決共產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的問題;
必須普遍深入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要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
整風運動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第二,強調黨的建設必須同黨的政治路線相結合。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黨的建設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黨的綱領和黨的政治路線的正確與否。因此,黨的建設要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
第三,在黨的組織建設上,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最根本的就要做到四個服從,即個人服從組織;
少數服從多數;
下級服從上級;
全黨服從中央。
第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作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第一次概括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即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
密切聯繫群眾的作風;
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黨的三大優良作風,表明了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對待人民群眾和對待自己的科學態度,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第三節 新民主主義社會
一、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及特徵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這個歷史階段是有步驟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段。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帶有過渡性質的,而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它屬於社會主義體系,是近代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仲介和橋樑,是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一個歷史階段,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徵
新民主主義在經濟上的基本特徵是:實行以國營經濟為主導的包括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國家社會主義經濟和私人社會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
新民主主義在政治上的基本特徵是:實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
新民主主義在文化上的基本特徵是:實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方針。
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經歷了土地改革徹底完成前後兩個時期的變化:
(1)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取得全國政權,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同國民黨殘餘勢力、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的矛盾。
(2)1952年底1953年初,當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的歷史任務特別是土地改革徹底完成後,新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同三大敵人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而新中國成立後已經存在著的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真題示例(2006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常識判斷部分)
【原題】下列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B.關於新民主主義政治,毛澤東指出,要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四大家族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D.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解析】答案應為B。新民主主義政治的特徵應該是實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