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学校德育教育教学论文,德育教育论文范本【优质五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有不同之处,但又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德育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第一篇: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研究
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更具特殊性,它以文载道、寓道于文,教师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统一起来,寓德育于教学中。语文教材精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认知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章,那些生动丰富的、有趣又有意义的材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吗?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的效果呢?笔者认为,重在课堂上抓准契机,潜移默化地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长城的雄伟壮丽,黄山的奇丽有趣,黄河的气势磅礴,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在语文课上我们应让学生反复地入情入境地诵读课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情感,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如《长城》一课,是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极好范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点句,再引导感受长城的巍峨壮观,认识到它的建成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教材中有的课文介绍了我国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建筑艺术等。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课文,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使他们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爱国英雄,如郑成功、文天祥、、狼牙山五壮士以及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们,这些英雄宁死不屈、气吞山河的气慨令人震撼、可歌可泣。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与这些爱国民族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激情,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语文教学中的优秀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大多数的课文都向我们展示了某种优秀的品质,这正是我们进行优秀思想品质教育的好材料。如教《“诺曼底”号遇难记》,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将相和》这篇课文,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教学这篇课文的同时,针对本班一些不团结的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去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七颗钻石》描述了地球上发生的大旱灾时,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随后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神话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用心去阅读领悟,使学生知道了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充满爱。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比道德教育影响更深、比艺术教育范围更广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课上,注意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对文中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的欣赏中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大理石街》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对大理石街和大理石产品的描述,能感受到美是靠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欣赏花美的同时会感到人的心灵更美。语文教材是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极为丰富的宝库,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探究、去发掘,把语文课堂当成我们德育教育的乐园。
作者:林俐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三小学校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1注意在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教师要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给学生多一份责任,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影响到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加强了课堂学习主人的意识,也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课堂的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让学生发器械、当裁判、计成绩等,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2.1体态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2实践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2.3激励竞争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2.4时机捕捉法: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2.5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载力与人的疾病有着很大的利害关系,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良的心态和较低的心态承载力,都可能诱发人体病症,小到身体,大到精神。现在大多数的家庭一家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稍有不顺,孩子就大发脾气,嚷着受不了了,要离家出走等,出于溺爱,家长也属实没有办法,班级里有一个很要强的男同学,体育成绩一向很好,仅有一次动动会的百米赛跑中获得了第二名,下场后用脑袋往墙上撞,然后蹲在地上大声痛哭,我走过去扶起他,和他交流,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小白兔和山羊比赛盖房子,小白兔没有山羊盖得快,小白兔从此就一撅不振,不再动工了,终于没盖上房子,你甘心做一只小白兔?我不想。“遇到点挫折就都像你这样,世界上的人岂不都自杀光了吗?”他被我的几句话逗乐了,也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的这一做法很幼稚,也很荒唐,他随即说了一声:“不要紧”声音不大,但我听出了他的声音是如此地坚定,接着又大喊了一声:“下次再来,我是不会输给别人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力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小到守时,大到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言而不喻的。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绝不仅仅是这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度的自信心,对他们责任感的培养等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针对每节课的不同情况,灵活的加以运用了。
第三篇:学校德育教育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很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拜金主义、暴力等。如果中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很难抵制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德育———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也应该成为是我国全面发展,真正施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创设环境,在活动中体验满足感
良好的德育环境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多方面因素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后,我们可以把规章制度交给学生,改变传统习惯下的“必须遵守”为“讨论遵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及时改进,不太成熟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即可使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我们也可以借鉴生活中学习生活的相关情节,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教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班委会、团委、学生会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自己组织、设计、安排,最后取得成功,这样就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而丰富的道德训练,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形成品德认同,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必须使情感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坚持情理相融,情理相融,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学校、教室作为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他们常常表现为被动接受者,单纯的说教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单纯的感化而不伴之说理,也难以让他们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感知,因此,我们应在点点滴滴的交流中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导之以行”,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别能力,从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
三、加强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与学生交往中要以身作则,推己及彼,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己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从不成熟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时期的他们模仿性强,判断力差,行为偏激,易入误区。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培养中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得良好品质。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调动和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激发其自我完善意识,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健康的心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教育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教育现象,并敏锐地察觉到现象后的危机,直面并思考我们面临的德育困境,尽己所能地引领学生在生活的自主体验中实现德性的超越,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古希腊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怎样才能让草坡不再长草呢?答案是让草坡长满麦穗。我想,如何让草坡长满颗粒饱满的麦穗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心去思考,去探究的话题。
第四篇: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教育思考
摘要:德育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科学,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德育改革.必须首先是观念、意识的改革。只有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转变那些旧的过时的德育观念,我们才能赋予德育新的内容,才能把握住时展的脉搏,主动进攻,有的放矢地去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德育教育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弃旧换新、弃旧充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矛盾,需要斗争。解决矛盾要讲究方法,既不能“一刀切”,也不可能做到“一刀切”。只能采取求同存异的办法,逐步形成共识。更新德育观念,首先应当有一个积极主动、科学认真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首先树立新的人才观,即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观。德育工作方面,应当树立新的学校德育现,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开放型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观。德育工作在全方位开展、多渠道渗透过程中,要逐步改变过去那些重照章行事、轻改革创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活动,重经验办事、轻科学指导。重灌输制约、轻疏导自育等一系列旧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更要注重时代观念、时代精神教育,把立足点始终放在培养学生的自醇、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学生、教材、场所,是人才培养缺一不可的四大要素。其中,教材是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教育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产品”质量的好坏。如果教育内容先进、丰富和实用,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意质就高。相反,如果教育内容落后、单调和不实用,培养出来的学生隶质必然既差。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就应当不断地更新、充实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使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和中学生懂得或初步懂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认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是立国之本的道理;懂得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两史一情”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劝绩,深刻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懂得“在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树立“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要突出奉公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增强群体观念和社会贸任感。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教育,树立“共同富裕”思想。
二是要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民族铂神又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德育之魂。没有自己民族传统特色的德育,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我国教育史上,对霄少年进行传统美稽教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是要重视科学世界现和正确人生现、价值现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现、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世界规、人生现、价值现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如何,将影咱终身。对中小学生进行世界现、人生现和价值现教育,既耍注意正碗的舆论引导,更要注意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和品德行为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世界现教育,要把着眼点放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进行人生价值现教育,要面对当今社会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不回避矛盾.不回澄现实,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肄、自我调节,并结合克己军公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乐于奉献的一代新人。
四是进行必要的时代观念和时代精神教育。人类社会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是一条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晚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总会发生一些变化,并形成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精神。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时代,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要并能迎接国际挑战的跨世纪人才,除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强健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当使他们具有时代的新观念和时代的新精神,即具有改革开放的观念,时间、效率的观念,公平、竞争的观念,信息、消费的观念,劳动、交换的观念,信誉、法制的观念和权利、义务的观念。同时还要具有自尊自立、科学创新、开拓进取,独立自主和艰苦创业等精神。
综上所述,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主题,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完善德育目标、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和改进德育方法,真抓实干,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洋.德育现代化道路上的困境与突破[J].学理论,2013(22).
[2]何传启.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事实和理论假设[J].教育学术月刊,2013(08).
第五篇: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推荐访问:论文 教育教学 范本 学校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范本【优质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