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8篇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朱文林摘要数学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学中要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教学中要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朱文林 摘 要 数学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学 中要把握好 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 。可以从三 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 是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异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实 际学习中,突破概念的相关表象,透彻理解其本质特征;三是 厘清相关概念的关系,尤其是种属概念间关系。关键词 概念;内涵;外延 概念是基础,数学教学首先要重视概念教学,而概念学习 就要把握好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者拟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 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 数学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一步 推理判的基础,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前 提和方法就是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此 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对象的共同本质的总和,它反映的是概念所 涉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于此概念的一切对象 的范围,它反映的是概念所有涉及对象的总和。学生只有正确 地理解了概念的外延和 内涵,才能准确地理解概念。定义往往 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数学定义是数学概念的一部 分,它是通过列出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 者规范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的意义。它只是指出了事物的基本 属性,但不包括全部属性。” 确定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常常是 划分,指事物包含的数量及种类。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中对圆的定义是: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 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这个 定义揭示了概念 “ 圆” 的本质属性:它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 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而半径的长短 、圆的大小等是本质属性 之外的东西。根据其内涵,可以确定其外延。
“在平面内在” 可以把圆与球形区别;
“ 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 可知圆上的任意一点都等长于oA,这样可以把圆与椭圆区分; “旋转一周” 的特性又可以把圆与弧线区分。所以,学生充分 理解概念的含义,可以更好地掌握概念。
二、突破表象,深入本质 实际上,事物本身是复杂的,而概念又是相对抽象度比较 高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不能完全真正理解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常常会忽略定义的实质——内涵的规定性,而更关 注外在形式,并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形成不正确的惯性思维。如果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很好地统一,那么就会做 出错误的判断。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一下册中对同旁内角概 念学习是结合同位角、内错角概念来叙述的:
“图中 3和 6也 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的同一旁 ( 左侧 ) ,具有 这种位子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见 (图一) ” 这种结合图例的定义方式同样也揭示同旁内角概念的内 涵,其外延也同样是确定的。然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注意 概念内涵中的 “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 情况,常常把 类 似图一 的情 况 (AB、CD没有 显示交点 ) 作为一种理解 定势, 只关注 了 “直 线AB,cD之 间” 和 “ 同旁” 的特征 ,只停 留在概 念的表象,没有深入到本质 。所 以,当遇到如图二所示图形 时,往往对同旁内角概念的外延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常常不会 把 A和 B ( 或 B和 C, /A和 C) 看 成是 同旁 内角 。所 以,在概念教学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把握概念的内涵,抓 住其本质特征,突破表象的束缚。
A
D
F
B ( 嗣 ) 三、厘清相关概念的关系 事物具有普遍的联系性,反映在在数学中,体现为概念 之间有着某些特殊的关系。例如,概念的同一关系 ( 如 “三个 内角相等的三角形” 和 “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都是等边三 角形) ;交叉关系 (如菱形与矩形外延交叉——正方形;等腰 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外延交叉——等腰直角三角形 ) ;种属关 系 (例如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 同一种概念下的属概念 间的并列关系 ( 如概念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之间属并列关系) ;矛盾关系 (如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等等。
“ 为使学生认识概念间的关系,教学上一般采用分类或者比较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方法教学,指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找出它们的各种关系⋯ ⋯ ” 最终要厘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明确各 自的内涵和外延。在这些概念关系中,种属概 念关系是关键。属概念亦称 “上位概念” ,种概念成为 “下位 概念,二者相对且具有从属 ( 包含) 关系,属概念 内涵相对较 少,而外延较大;种概念内涵相对较丰富,而外延较少。
“ 一 个概念的内涵越多 ( 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 ,
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会减少 ( 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 就会减少) 。反过来,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 念的外延就会越多” 种属概念正是内涵与外延反比关系的体 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讲清种概念和类差,
使学生认识所 学概念具有它属概念的一切属性, 又具其独有的特性 ( 定义的 类差) 。注意应用概念有效分类的方法或概念间比较的方法,提 高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识别度。教师也可以采用改变概念的内 涵、外延的方法来说明相关概念,既可以学习新概念,
又可以 复习旧概念。同时应注意种概念和属概念的相对性,二者是在 联系中比较而言的,如平行四边形对于四边形是种概念,而对 于矩形 又是属概念 。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绕不开的话题,所以,我们在 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白其主要特 征;清楚识别其外延,了解概念所包含的对象。其主要意义在 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判断和推理奠定基础,从而 为全面学好数学提供保障。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作用 ◇ 文玉超 摘 要 体育课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 标的内涵有着教育 目的的基础性,与提 高身体素质有直接的关 系,有利于身心健康。它使学生全面了解 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促进身心发展的一项健康成长,而教师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 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健康的引路人。
关健词 体育教学;作用;学习兴趣 偶然机会,我听到一些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体育课一点 都不好玩,不如休息一下。刹那时,我心里一震,心情无比沉 重,确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我深入到学生人群当中去 了解,对此展开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多数 同学对体育的 认识很肤浅,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于 学生的这种心里,有许多体育教学者都有同感,曾几何时,体 育课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三三俩俩就到了树荫下去聊天嘻戏打 闹,特点是女生对体育更是毫无兴趣 。只有少数学生按照老师 的要求,积极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去。难道体育只是闲聊吗? 难 道体育课就真是如此一无是处吗? 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
一、 体育锻炼成就健康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有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 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成了水中之月。由此可见,身 体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学知识的 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 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 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 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 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上,教师采取了多 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了各种各样体育方法,最大限度地给 学生平等 自由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注 意。让他们产生一种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因此,体育教学是不 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想法,主动地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发调动学 生训练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 之成为 当之 不愧 的祖 国未 来接班人。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意识 现代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和他们的 年龄不相符了。特别是现代家庭,孩子少,全家都把孩子看着 掌上明珠,百般迁就,溺爱至极,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顾大 局,只想到自己,没有班集体的团结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 师要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的教 育活动 。例如,设置一项钻圈活动,分几个小组,既要开动脑 筋,又要体力的活动。设几个能钻过去一个人的圈,而且是几 个圈重叠立起来,让几个学生把另一个学生从圈里抬起来送过 去,而且不能碰圈,让同学们人人参加,人人感受,需要同学 互相互相配合,互相鼓励。这就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 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促进学生进一步 形成一个有纪律性,有集体主义精神,争取上进的学生集体。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在这期问,我发现有些同学性格开朗,侃侃而谈。性格 内向沉默寡言的同学并不甘愿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于 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许多集体参加活的项 目,有奖有罚,
使其他们有商量,有交流地去做该项活动。
同时达到能和同学之 间有机会表现 自已,带动其他同学 积极参加。起初,有的学生是出自于老师的威信参加。久而久 之,参加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变了。不但没有压力,反而乐 于其中。慢慢地,他们话也多了,也喜欢和同学之间交流了,
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今的社会,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 尤为如此。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恼。他 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的挫折,或许的不顺心都会令 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 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
我的体育教学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结果评出优胜。在 他们未能尽情尝试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比赛又开始 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极其平常的 事,不必过于在意。只有吸取失败中的教训的经验,才能迎接 辉煌的成功。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 受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肩 负起建设美好强国的重担和责任。
总之,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地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了解 自 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 生道路的领路人。
(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 阳县双土九年制 学校 ) 参考文献 :
[1] 周明俊,函数概念教学浅探 [ J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3年第2 期 46—48.
[2] 张微,对数学定义教学的一点思考 [ J ] ,现代教育科 学 普教研究,201 24-第6 期1 52—1 5 3.
[3] 伊莹,谈中学数学概念教学 [ 川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2009 年第3 期74- 75. (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和县第四中学 )
篇二: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信息化:内涵与外延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陶遵适 /文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核心位置越来越巩固,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之 中,它将改变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改变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导致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深刻 变革。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成为每个社会成 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对于信息化,目前还没有统一 的定义。一般认为,信息化是在现 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由工业社会 或各种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向以信息 产业为主导和信息媒介高度普及的 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 识和信息的作用大大突出,传统的 物质生产方式逐渐收缩,被信息型、
服务型生产方式所代替。简言之,信 息化是一个过程 ,是人类社会由工 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过程。
国民经济信息化 ,是从经济基 础的层面上考虑信息化问题 ,指的 是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 中的作用 日益突出,并逐渐对经济 增长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国民经 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在国民经济信 息化基础上,信息技术在政务、军 事、科学 、教育 、文化、卫生、环 境保护、社会保障乃至居民家庭生 活中发挥作用,改变传统工作、学 习、生活方式的过程。教育信息化 是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的组成 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 应用并改变传统的学与教的方式 的过程 。
1
996 年 3 月,全国人大八届四
次会议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了 “进 行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国民经济信息化” 的目标。2001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批准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并在其中
的第六章 “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 力推进信息化” 的标题下,以整章 的篇幅,详细描绘了 “十五” 期间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蓝图,提出 “加 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 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实 施一批信息化重大工程、推进政务、
金融、外贸、广播电视 、教育、科 技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和公共事 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如果说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我国信 息化 目标 的重点是 国民经济信息 化, 那么在五年之后的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纲要 中,信息化的目标已 经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 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 二、教育信息化的外延 1
997 年4 月召开的首次全国信 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在 “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 联互通 ,资源共享” 的方针指导下,
从八个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其中
之一为 “促进科技教育的信息化” 。
1999 年 6 月,教育部召开的首次全 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重申了教育 信息化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刺激需求,带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领域,是落实教育 “三 个面向” 的具体体现。会议提出了 我国教育信息化要完成的四个方面 的任务:一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 建终身教育体系;二是推动教育的 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三 是培养信息化人才,为国家各行各 业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服务;四是 发展教育信息产业,建立新的经济 增长点。上述四个方面,是我国教 育信息化的科学定位, 也是我国教 育信息化的丰富外延。
1.CERNET建设 中 国 教 育 和 科 研 计 算 机 网 (CERNET ) 自1994年立项以来,经 历 了 示范工程、主干网升级工程、现 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大型工程项 目的 建设,其主干网带宽和采用的路由
技术已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03 年 1
2 月,
CERNET 主干网已通达 36 个省会城 市和计划单列市,包括一个国家网
络中心、10个地区网络中心和 28个 地区网主节点,接入单位超过 1
600 个,联网主机超过 280 万台,用户数 计算机教育 2004. 11
4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量达 1200 万,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 的基础设施之 ·。
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中心 ,以 遍布全国的地办教育电视台、有线 电视台、卫星地面站为依托, 构建了
世 = 界上规模最人的卫星电视教育网,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后形成的中国
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 (CEBsat ), 将
一个 C 波段改为Ku 波段,将传输模 拟信号改为传输数字压缩信号 ,这 样不仅可传输 图像、声音、文字 、
数据等 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还可 实现与 CERNET 的高速对接 ,成为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 另一 重要基 础设施 。
改造后的 CERNET 与CEBsat 优 势互补,构成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系
统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将其抽象 为控制精度较高的闭环控制系统模 型,CE Bsat 为该系统的前向通道 ,CER NE T 则 为 反 馈 回路 。
利 用
CER NET ,呵使现代远程教育建立 往数字化、多蝶体、交互性的基础 利用 CEB~ t 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则u r扩大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 、 覆盖,
特别是对边远贫 纤I 州络暂时还延伸不列的地方,也 住一定程度上感受数字化生存。在 光纤网络覆盖地区,利用 CEBsat 接 收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的同时,依靠 C E RNET 实现远程学习者的视频和 音频反馈。
在 CE R NET 升级、提速以及卫 星电视教育 数字化改造基础上形 成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平 台,或称主下网,进入各省、自治
地区,
那些光 , 直辖市后,采用延伸 CERNET 、
接人教学单位局域网 (校园网)、建 立卫星地面单收站等方式逐步形成 覆盖本地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凭借这⋯ 网络,作为教育信 g ftt背 景下新的教育形态的现代远程教育,
渗透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非学 4 4计算机教育 2004. 11
历教育领域,在构建我国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
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领域,自1999 年教 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浙江大学、湖南大学首批进行现代 远程教育试点以来,至今已有 67所 普通高校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 展试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
医学 、管理学等十大学科 (亦即我 国高等教育除历史学以外的全部学 科门类) 的 140 多个专业,累计注册 学生约200万人,在推动我国高等教 育大众化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基础教育领域,“校校通” 工 程 自200 1 年起实施,计划用 5~1
0 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 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中小学师生都 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结合我国东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现阶段国家以三种模式规划实施西 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 点:农村小学教学点配置教学光盘 播放系统、农村小学配置卫星教学 收视系统、农村中学配置计算机教 室,以达列把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 方法送到西部农村中小学的 目的。
非学 历教育方面 ,正在东部的 山东、中部的湖南 、西部的贵州实 施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试点,今后将推向全国,旨在贴 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建 立健全 “使党 员经常受教育,让农 民长期得实惠” 的长效机制 ,提高 农村党 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的技能 ,是全面建设广大农村地区 小康社会的重大工程之一。
2.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 、教 育技术、教育管理、教育内容的现 代化,教育信启 . 1 七 是教育现代化的
基础和条件。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 信息技术课, 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 我国高等学校各学科门类均以公共 基础课形式开设程度不等的信息技 术课程, 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对 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之一。
从2001年起,我国计划用5 ~1
0 年 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 术教育,从60 多万所中小学中优选 出的 1
000 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将为其他中小 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3. 社会信息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需要 大批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 ,必须发 挥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 培养信息化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力度逐年加大,2002 年全国70%的 高等学校设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 业,信息化类专业在校生 1
27 . 8 万 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信息技术 专业在校生 150万人,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信息化提供了人才储备。
4. 技术产业化 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知识不 断创新 ,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信 息产业占重要地位。一方面 ,高等 学校是新知识体系的摇篮 ,具有始 终站在学科前沿的教学科研队伍 ,能够形成人才库、思想库。我国高 校在推动国家信息产业发展 、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 ,产生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培育出了清华同方、清 华紫光、北大方正、东大阿尔派等
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校办信息 产业。另一方面 ,社会上众多企业 参与到学校校园网的建设 、教学软 件的开发中来 ,对教育信息产业产 生了推动作用 ,不仅为教育事业的 发展作出贡献,也为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三: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关于中小学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实践课题研究一、课题概念界定,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核心概念的界定 线上教学:既不是直播课或录播课,也不是线下教育线上化,更不是纯粹的学生自学,而是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合教材版本、学生情况及网络资源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线下教学:即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室与老师进行的面对面教学。
有效结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就在于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得到优势互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策略:即手段、方法、谋略,一般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是把二者通过一定的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线上教学作为正常教学的组成部分,与线下教学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只不过因为现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由线上教学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罢了。
2、国内外研究历史 2007 年美国最早提出了翻转课堂。2011 年,美国一所小学将 Moodel 平台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后再在平台上做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课堂教学,至此,翻转课堂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012 年翻转课堂的概念首次引入中国,2012 年被称为中国慕课元年,开启了线上教学的研究。
2 3、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部 2018 年 4 月印发的《教育信息 2.0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2019 年 8 月 2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决定: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建设教育专网。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学时间一再延迟,2 月 12 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部分高校也陆续加入“停课不停学”行列,众多教师、家长、专家纷纷加入讨论,“停课不停学”一时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热议的话题。
5、目前我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中存在的现状 (1)部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自律性不强,尤其是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学习效果不能达到有效的保证。
(2)目前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教师线上教学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还不能较好地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地结合。
(3)不少教师对于线上教学方式、线上教学效果等方面需要适应和探索。
(4)少数教师和学生实施线上教学的硬件条件亟待改进。
6、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此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以促进教育 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造教育公平。传统的线下教学资源仅有教师和课本,传递知识的媒介十分有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外延不断扩展,如今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愈发地明显。目前我国已成立了中国大学 MOOC、爱课
3 程、慕课网等多家网站,如果我们能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就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2)突如其来的这次疫情,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疫情就是命令”,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教育部“听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据专家预测:这次疫情预计今年夏天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会经历一个低谷。但是到今年冬天有可能又有一个小高峰。所以今年冬天我们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不确定,我们只有把线上与线下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工作游刃有余,才能给互联网+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也是我们此次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
(3)任何教育方式的改变都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本课题的研究更着眼于在未来的教育中如何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手段,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4)拟创新点 ①线上与线下教学互动的策略研究 ②线上测评与线下测评的方法与模式研究 ③电子书包在疫情期间的线上与线下应用 ④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针对性教学研究 ⑤教师与学生个性化沟通在线上与线下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7、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定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先对疫情期间大家在线学习、线下辅导、作业反馈、考试评价等情况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明确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再组织本课题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研究
4 步骤。通过大家的实践,分析利弊,分享经验,确定有效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有效地教学策略,并在全校推广使用,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寻找到线下和线上教学有效的结合点,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1)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有效结合策略的研究,探索出符合农村初中学校可操作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模式,以便在全校推广,优化教学效果,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实现群体性的学习优化。
(2)探索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使其掌握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通过本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业务素质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有效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研究内容 (1)深入了解实验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侧重点,找准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中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与方向。
(2)研究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模式与内容,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教学取向,归纳总结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3)打造出线上与线下教学相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培养 3-5
5 名优秀教师,能在区内展示交流,能在行业比赛中获奖。
(4)注重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课堂结构的设置,优化教学案例设计,归纳总结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多种课型及其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5)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中在预习、上课、作业反馈、学习评价、班主任管理等环节的策略。
3、研究假设 我课题组成员认为,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的各种策略总体有效,且二者结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
4、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国内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相关资料,了解本校教师线上教学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及利弊分析,确定适合初中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有效结合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 用行动研究法对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进行探索、实践,经历调查——计划——行动——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3)案例研究法 以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实际教学模式和不同班级的学生教育等实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4)经验总结法 结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实际案例,进行自我经验总结。
6 (5)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文献、论著、报告、经验总结、统计资料等,给课题组成员确定适合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5、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搜集资料——总结分析——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阶段目标和预期成果 1、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0 年 8 月——2020 年 12 月)
调查疫情期间,国内外初中学生进行线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研究讨论确定本课题组成员认为的有效地线上教学方式和方法,并进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心得论文。
第二阶段:(2021 年 1 月——2021 年 6 月)
疫情基本结束,学生回归校园,进行师生见面的正常教学,开学之初进行有效的测试,检测疫情期间采用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讨论、研究,总结经验,反思订正,确定优秀的教学案例。
第三阶段:(2021 年 7 月——2021 年 8 月)
利用日常、周末、节假日,在线下教学的同时推广线上教学的有效案例,实践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形成报告,并加以推广。
2、阶段目标 ①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有效结合策略的研究,探索出符合农村初中学校可操作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模式,以便在全校推广,优化教学效果,使
7 更多的学生受益,实现群体性的学习优化。
②探索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使其掌握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③通过本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业务素质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有效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四: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24 卷第 3 期2013 年 9 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24 No.3Sep. 2013JOURNAL OF GUANG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促进网络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外延式拓展与内涵式发展的有机结合宋志生(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 ]网络教育的发展, 为推进广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才培养作出了显著贡献, 新形势下广西网络教育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对着严峻的挑战, 这需要采取以外延式拓展保持人才培养规模增长和内涵式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有机结合方式, 来促进网络教育的科学发展。[关键词]网络教育; 科学发展; 途径[中图分类号 ]G7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 7656 (2013 )03- 0005- 04网 络高等教育在这里是指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的成人高等教育。因试点高校大多以网络教育学院 (中心 )作为运作机构, 业内一般称为网络教育, 也有别于非普通高校的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自 19 9 9年以来, 全国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共有 68所, 大部分为“211工程” 高校, 部分为“9 85工程” 高校。1我区网络教育的发展业绩和历史定位广西是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省份之一, 原因归于由建校 30多年的电大系统开拓了这项事业,既是西部边陲少数民族后发地区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偿, 又是国家优质高教资源造福各族人民的创新举措。
特别是 2008年以来, 我区网络教育有了长足发展, 按规模每年以超过 20%的增速发展。我们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 走得更快。全国 4 0多所试点高校在广西办学, 名校名师服务于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网络教育生源在远程高等教育规模中所占比例较高 (约占 36% )
; 二是网络教育业务归属广西远程教育服务中心管理, 大部分集中在国有机构和电大系统 (约占 80% )
; 三是本科学历和理工科专业所占比例较高, 与电大开放教育形成互补; 四是重点高校重点学科优质资源和先进理念相互交流, 共同推进广西成人教育信息化进程。
2008年网络教育联手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开创了经济园区人才培养新局面, 至今与“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 延伸几大经济区;2011年由东南大学、 人民大学和中南大学首次在南宁举行了网络高等教育的第一个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成功探索网教本科英语借助广西学位英语考试完成学业的途径; 边境边远地区涌现一批象靖西县那样以网络教育统揽成人教育大局的校外学习中心。
不论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还是西部人才培养的高度审视, 我区网络高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显著贡献, 全区网络高等教育的同仁创造功绩、 功在千秋。
但是, 网络教育在广西的发展还不够平衡, 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成人教育的发展仍不适应, 网络技术应用和教学质量水平有待提高。2我区网络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 前, 全社会都比较关注 69 0多万应届大学[收稿日期] 2013- 06- 185
宋志生 / 著促进网络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毕业生的就业和 9 10多万高考大军的动向, 引 发对应试教育、 专业设置、 教育质量和择业价值观的热议。
今年夏天反映大学生活的国产大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又为烦燥的气候“火上浇油”, 学生观后十分憧憬, 家长看后心情忐忑。
接着是广西高校学费提高 36.2%, 权威机构测算大学生每年生均教育成本达 1.56万元, 今年高考 20所高职院校录取线降至 120分。
“中国梦” 的主题宣传教育仍是社会主流, 同时, “教育何以能改变命运和实现梦想?” 的社会思维正在拷问大学教育, 网络教育也不能例外。20 13年全国高考人数同比减少, 成人高考正在启动。
2012年数据显示了全国成人高考招生人数 24 3.9 6万人 (同比增加 11% )
, 另有电大开放教育录取新生约 100万, 网络高等教育录取新生约88万。
广西 2013年高考人数约 28 .1 万 (录取25.3万 )
、 止跌略升; 广西成人高考人数连续五年增长超过 10%、 2012年达到 15.9万人, 规模名列广东 (29万 )
、 四川 (23万 )
、 江苏 (23万 )
、 河南 (23万 )
、 吉林 (19 .2万 )
、 河北 (16.6万 )
、 浙江 (16.3万 )之后排第八, 按人口比例在吉林省之后排位第二; 广西 2012年自 考人数达 5.8万、增长 12%; 2013年经教育厅审批备案的 19 0所成人高校函授站 4 9 4个, 高职院校和县域站数量明显增加。
充分显示了广西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加快、 继续教育需求“井喷” 以及高校成人教育容纳能力提升。
但是, 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规模比例偏低的视觉角度, 既是潜力又是鞭策。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 国家的导向十分明确。
2011年 12月 24日 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继续教育会议, 国务委员刘延东到会讲话, 国家正在制定修改继续教育的发展意见。
会议明确了今后继续教育发展定位的内 涵建设举措, 还明 确提出“要推进高校的网络教育发展, 鼓励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 卫星通信网等载体三网融合面向社区、 农村、 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 2012年 7月 31日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 , 至今已有上海、 北京、 云南等多个省开大挂牌。
2013年 1月 9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贯彻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的工作方针, 将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提出以结构调整作为支撑, 以深化改革作为出路, 以公平作为要求, 以稳定作为保证。
2013年 1月 30日 的广西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 印发了 《自 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 , 被称为广西高等教育迈向内 涵式发展道路的动员 令, 并包括有“1+ 3” 政策体系、 “1+ 5” 振兴目 标和“1+ 7 ” 管理措施。
和以往有所不同, 教育质量提高以内涵式发展来统领、 推进和检验。
广西电大也正利用这一契机提高办学质量:
开放大学二期建设已全面展开, 系统云平台和云教室正在建设, 机构调整凸显非学历培训、 系统建设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新职能。同时, 被喻为“真正能颠覆传统教育” 的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 )携 Co u r s e r a 、 U d a c i t y和e d x三大供应商突飞猛进, 其中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首的 Co u r s e r a联盟, 有 81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盟, 4 00多万学生注册共享 386门免费在线课程,国内清华、 北大、 复旦、 上海交大等已经加盟并提供中英文课程资源, 课程学分已被一些大学承认。
以互联网应用竞争促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正在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
这也提示我们是否已经参与其中? 还是徘徊在外?3我区网络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广西网络高等教育面临社会需求提升、 信息网络完善、 便利适时优惠、 提升潜力较大的机遇,但也受到传统函授面广量大、 市场竞争激烈、 网络技术应用普及水平低和管理服务不到位, 影响办学质量的严峻挑战。
我们正遇两大难题:
一是外延式发展保持增长促进规模新高; 二是内涵式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兼顾“两难” 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正考验能力和智慧。
网络教育发展滞后对区域国民素质提高和现代化建设都有影响,科学发展网络教育与其说是生存之道更应是社会责任。3.1我区网络教育粗放型发展的现象全国继续教育会议定义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发展理念,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促进资源建设共享、 共用,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规范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各类机构纵向衔接、 横向沟通, 从而构建灵活开放的终6
第 24 卷第 3 期2013 年 9 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24 No.3Sep. 2013JOURNAL OF GUANG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身教育体系。” 其中, 提高质量、 优化结构、 深化改革、 促进公平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这也是网络教育内涵式发展要遵循的原则。回顾我区网络教育发展轨迹, 可见其外延式发展的现状, 一是粗放型扩张发展。
生源比例和规模较小是广西网络教育的实际, 适当扩张是应该的。
但近几年的规模逐级上新台阶, 主要靠扩张地域和新增校外学习中心来实现, 这都是低级粗放的发展方式, 并没有充分利用名师名校效应、网络系统优势和服务社会的影响力, 还忽略了设点建点的场地、 设施和师资条件评估。
二是招生模式单一。
平面广告铺天盖地, 宣传内容缺乏特色 (至少没有动漫或二维码 )
, 而且生源扎堆集中在几个文经专业。
个别地方招生急功近利、 虚构信息、 竭泽而渔, 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唯利是图、“偷工减料” 的“害群之马”。
三是教学过程简单化。
以高校网院后盾平台为借口, 为减少教学成本省去了必要环节和管理服务 (如面授、 毕业典礼等 )
, 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不够。
这些现象说轻了属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 说重了就是违背教育宗旨、 丧失职业操守。我区网络教育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有机3.2结合的措施广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原则是:
“坚持规模、 质量、 结构、 效益协调发展。” 这也是网络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鉴于覆盖面不宽、生源比例过小的实际, 以增加校外学习中心, 提高学员注册入学率的外延式发展也是需要的。
而两种发展方式的有机结合是网络教育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应措施为:
一是围绕质量这个核心服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其中应包括优化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落实教学环节突出教学地位; 严格质量控制保证培养标准。
网络教育的市场导向要有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指引 , 而非仅满足学员的文凭追求, 更不能只顾降低教学成本错误引导学员选择专业, 而且应提供学员就业、 转岗、 提升的人才服务。
要坚持网络教育服务基层的办学方向, 主要向县域或重点乡镇延伸覆盖,注重空白区域建点申报评估, 保证场地、 设施和师资的基本投入, 为基层学员创造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条件, 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重点大学网院的“含金量” 不仅表现在学费高低, 主要体现名校名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精神, 不能因为校外学习中心的人为因素贬低网院的声誉, 更不能降低教学和考试标准损害名校的形象。
教学和招生相辅相成才是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真谛,两者不应割裂, 从人员、 机构、 经费和管理上加强其有机结合值得探索。
总校对许多合作项目 从招生、 教学和考试均直接干预, 就是为了弥补基层教学点内关键环节的缺失, 保持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是坚持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维护学员的求学权益。
网络教育也要保持教书育人的学校荣誉和教师职责; 要注重爱国主义、 奉献精神、 合作意识和良好品德的灌输和引导; 加强网教从业人员的审核录用、 业务培训和奖惩考核的管理。
网络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 要坚守其道德标准, 诚信是基点, 要杜绝虚假信息和言论的放肆, 更不能欺骗而损害学员权益。
要认真纠正有违规范和自 律的行业乱象, 及时清理商业模式的教学点。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正在打破远程教育师生和时空“分离” 的误判, 网上社交的广泛深入就是例证, 应该在保护学员信息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促进网上教与学、 师与生之间的沟通互动,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水平。
三是重视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交流、 创新教学改革。
数据信息和平台是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内涵式发展的支撑,而且主要从学员的自 觉应用和教学管理的全程贯通进行推动。
要坚持和善于组织网上教学、 网上作业、 网上答疑、 网上互动的各类活动, 提高学员兴致, 还要设立 Q群、 微博、 微信和二维码等交流平台来改善和提高教学水平, 充分利用重点大学的网络平台, 加强交流、 落实环节、 提高自己。
广泛的网上运作结合线下实景体验是网教的发展趋势。
要善于运用网院平台“大数据” 功能深入分析生源、 教学过程、 考试成绩的现状和趋势, 反馈并改进招生教学对策。综上所述, 我区网络高等教育要迫切解决: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保持教书育人的基本属性; 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特色这三个基本问题, 以外延式和内涵式发展方式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发展。
广西电大校长贺祖斌教授对此有深入研究和丰硕成果, 集中反映在他主编的 《广西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和 《教师教育:
从自为走向自觉 》 两本专著中, 值得拜读。7
近期的一些发展格局和社会现象值得深思:马云从电商公司阿里巴巴集团退位后立即组建物流网络平台“菜鸟”, 互联网金融正在“抢滩” 银行的市场份额, 显示了无线互联网模式的扩张能力和对传统行业的整合改造实力; 淘宝网统计县域地区网购人均费用超过一二线城市, 并解释称网购对县域不仅是便捷, 更是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同等待遇和机会”; 国家正在规范网络行为, 打击网上售假和诈骗行为。
MOOCS网上课程也许正预示“风卷残云” 的教育风暴。
与此同时,国家铁路系统正在放低姿态接纳各类运输服务;国有银行的利率放开已经试行; 中国红十字会则因运行的不规范和不公开遭到“去行政化” 的质疑。
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剧烈变迁产生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网络教育“把握机遇、 健全系统、 完善服务、 做大做强” 不会是唯一但确是明智的决择。[参考文献 ][1] 广西区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Z].2013- 01- 30.[2] 贺祖斌. 广西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3] 教育部网站.201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 8- 16.(本文系广西电大 2013 年春网络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者简介] 宋志生,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高级经济师。[责任编辑时锦雯 ]Effective Way of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Combination ofExtension Expansion and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S o n gZ h i s h e n g(Gu a n g x iOp e nU n i v e r s i t y , Na n ...
篇五: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点教学法 内涵与外延关系的界定对"六要点"的教育学解析 六个要点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核心词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对比六要点可以分为"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时效、活力"两个层面来理解前者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要求后者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二者关系密切分属两个层面。而"活力"则是前五个要点最终表现形式和落脚点 所谓自主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所谓合作就是教师应努力营造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可以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所谓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经历认识过程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假设等。通过体验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探究。"探究"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
与这三个词语相对应的学习方式的要义是 1."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尽力做到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选择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自我检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
2."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合作"学习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合作学习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选用也并非所有的学习活动都适合于合作情境而且合作过程中也不排斥竞争。
3."探究"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何谓创新?
创新是当今世界上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企业家、政府官员学校每一位几乎都在思考着如何创新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学习方法创新等等。
创新它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创新 Innovati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
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模式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活动体系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重视和研究课堂就是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是①创新性教学的本质是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己个人的创造力②创新性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稳定和延续)③创新性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个人的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④创新性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生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模拟创造). 何谓时效? 时效简言之是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是以 45 分钟为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
在此有必要辨析一下时效性跟实效性的区别这两个词虽一字之差可是一个是重视过程一个是重视结果。近几年教师在重视实效性的过程中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进在转换角色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和丰富教学形式的方面进行了探索。而我们是否考虑到一堂课 45 分钟怎样安排更合理。我们的课堂往往出现教师不能很好的合理分配时间或学得多练的少或学
的少练得多或教师赶集似的教完知识、最后的时间反复读课文背定义来凑时间或下课铃响过很久知识还没有教完从而匆匆收场来抢时间。这些现象都说明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没有重视课堂的时效性时间都保证不了又何谈效果。
何谓活力?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旺盛的生命力。李校长在杜朗口评课时曾指出我们要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生命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呢? 课堂的生命活力源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源于教师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课堂上师生参与互动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点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成功的快意。从而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的闸门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想学愿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课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三、教学法的涵义 在理解了六要点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厘定何谓教学法。
教学法原是学科名称。据《教育大辞书》解释"凡是依据实验而得之原理以教儿童学习各种学科之方法谓之"各科教学法"或"教学法各论"。而讨论教学上一般的原则为各科教学所共通适用者谓之"教学法概论"或"教学法通论"。"这个解释有必要再补充说明一下。
1."教学法"一词原为"教授法"。由陶行知倡议把"教授"改称"教学"这是因为"教授法"一词不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他认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是有联系的教的方法要考虑学生学的方法。
2."教学法"之"法"容易被误解为教学的"方法"。两者虽有共同的一面但也还是有区别的。教学法应当是特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体系和总和。如"暗示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而教学方法则是指教学活动中方法体系的个别部分。如练习法、演示法、课堂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常常是表现为教学活动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动。有明显的操作性它只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概括起来讲教学是师生结合在一起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学法是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教学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办法的总和。
"六要点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从教学实践层面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义 (一)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否会淡化教师的作用这是教学实践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强调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从表面上确实存在着忽视教师作用的倾向实际上我们倡导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我主动学校。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导向和有效引领自主学习就会蜕变为一种随意性学习、自由性学习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这是自主学习的实践误区。
在提倡和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其原因是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当然教师的主导性毕竟不是目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教学的归宿。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自身的主导作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不断张扬、提升、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外延关系 合作学习的有效运行从实践层面必须解决好以下几对关系。
1.合作与学习。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合作"还是"学习"?我们认为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为此教师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二是要让学生公开承认别人的劳动三是要让他们学会为别人着想。合作不仅仅要促进学习更要培养合作型人格这种人格特征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对事不存有偏见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没有合作学习的意愿和品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
2.合作与竞争。排除竞争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恶性竞争把恶性竞争转化为良性竞争使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合作学习仍需竞争机制合作学习中的竞争包括小组竞争和组内竞争。把传统的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而防止出现个人英雄主义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小组竞争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但小组本身也要对个人表现有一个适当的评价如个人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如何进行考察从而在小组内部形成一种比拼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保进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3.合作与独立。从学习的职能来说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也是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要求。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旨在解
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里讨论。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它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4.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的中心在学生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那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居于什么地位?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总的说来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其次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要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再次要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三)探究学习的基本要领 探究教学有以下基本步...
篇六: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的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1 11 1 、 美国、 美国AECT1 994AECT1 994年的定义:美国美国AECT1 994AECT1 994年的定义:年的定义:年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对教育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对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设计、 开发、 管源和教育环境的设计、 开发、 管理、 使用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理、 使用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2 22 2、 我国的定义:、 我国的定义:我国的定义:我国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和科学知识应用于教思想、 理论和科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育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手手手手段段段段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方方 法法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现现代代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教育、 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教育技术的外延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篇七: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篇八: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与 ·疃 再 啦 2014 年第11期 _ 论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 、 外 延与规范 郑永廷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上 海 200433) [ 关键词] [ 摘 内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 外延 限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规 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外延、 规 范及其相互关系, 有利于推进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o257— 2826( 2014) 11— 0053— 07 思想政治教育 ; 内涵; 外延; 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的 内涵、 外延与规范, 是具有 内在联 系的三个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 的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外延和规范 , 是三个具 有 内在联系 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 , 是各 种类 型、 各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现象 、 活动 的根 据 ; 思想政治教育 的外延 , 是思想政治教育展开 、
延伸的边界 ;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 , 是思想政治教 育必须遵循 的规则和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决定思想政治教育 的外延 ,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和外延, 限定思想政治教育 的规范。研究思想政 治教育的内涵 、 外延和规范及其关系 , 有利于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特点 的认识 , 有利于推进思 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 的发展 。
一、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 所谓 内涵 , 从词义上说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 事物 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也就是概念 的内容。内 涵是 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 隐藏在事物的深处 , 需 要探索、 挖掘才能理解。正如毛泽东所说 , 战争的 本质 、 规律这种全局性的东西, “ 眼睛看不见, 只能 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 , 不用心思去想 , 就不会 懂得” 。
_1 ](n 也就是说 , 作为本质的内涵 , 不是感 官把握的直接对象 , 而是思维把握的对象 。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是各种各样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存在 的根据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时代 和不 同国家 , 尽管使用的概念不 同, 表现的样态不 同, 实现的 目标不 同, 但各种内容和方式的思想政 治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 的, 我们可 以用感 官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 是阶级社会普遍存在 的现象 , 这正是要用思维去 探索、 把握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 素之间的关系 ,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 境和当代社会虚 拟环境之 间的联系 , 构成 了思想 政治教育的复杂状况 与特殊矛盾 , 分析这些现象 与特殊矛盾 , 就是概括思想政 治教育 内涵 的基本 *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项 目号:
l oJZDMG030) 的阶段性成果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2014— 05— 19 郑永廷,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 , 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研究 。
_ 教番 与掰 2014年第11期
思路 与 方法 。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 。任何思想政 治教育 , 都是以人为主体和对象的活动 , 因而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 , 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 要素,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要关系。只有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按照双方可 以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 目标 、 内容和方法互动 ,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进 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包括阶级、 政党、 社会群体 和个人等层次 , 这些层次具有相对性 , 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而, 思想政治教育是 在一定 社会 中以人为基 础的活动 , 既具有社会工具性价 值 , 也具有个人 目的性价值。胡锦涛在全 国宣传 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 本性进行过阐述, 他说 :
“思想政治工作说 到底是 做人的工作 , 必须 坚持 以人为本。既要坚 持教育 人 、 引导人 、 鼓舞人 、 鞭策人 , 又要做到尊重人 、 理 解人 、 关心人 、 帮助人。
” r2 ] 也就是说 , 思想 政治教 育的对象 是人 , 实施者也是人 , 因而坚持育人 为 本 , 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
第二 , 思想政治教育 的意识形态性 。在不 同 的社会或 国家 , 思想政治教育 与社会或 国家的主 导意识形态的关 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
这种关系所体现的质 的规定性 , 就是思想 政治教 育 的意识形态性 。因而 , 思想政治教育也可称之 为一定社会或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政治教 育只有运用一定 的意识形式 , 教育才能进行 。意 识形式包括哲学思想 、 政治思想 、 法律思想 、 道德 思想 , 以及渗透 了这些思想的历史知识 , 这些意识 形式都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 里,不同阶级 、 不 同 国家进行 的思想 政治 教育 ,
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 阶级性 。这是 因为 ,
不仅“统治阶级 的思想在每一 时代都是 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 , 而且统治阶级要 进行 “思想的生产和 分配” 。
¨ 3 ¨( ∞“思想 的生产和分配” , 就是为一 定经济基础服务 的观念上层建筑, 包括各 种形式 的宣传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一定 的“思 想体系”进行“ 思想的生产和分配” , 集中体现 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 。列宁也指出:
“在为阶 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 中, 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 阶级 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 系。
” _ 4 ]( 。
’ 因而, 在 阶级社会里 ,不同社会或 国家 的思想政治教 育,
都要反映 、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 , 都要进行主 导意识 形态教 育。在我 国,思想政 治教 育要 反 映、 代表广大人 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要坚持进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 培养人们正确 的世界观、
人生 观 、 价 值观 。
第三 ,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的规定性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本 质属性 , 决定思 想政治教育 的内容 。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内容 , 就是一定 国家的哲学 意识形式 、 政治 意识 形式、 伦理意识形 式。在 我 国, 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教育人们 ; 就是要深 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和基本 经验教育 ; 就是要开展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 的历史教育 ; 以及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
“思想教育是根本 ,政治教育是主导 , 道德 教育 是基础。
”_5I (n∞ 这三个方面不仅具有各 自的相对 独立性 , 而且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 相互渗透 。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虽然要 随着时代、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 , 但内容 的思想、 政治 、 道德 的性质规 定不会改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的规定性 ,
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各种 内容教育 的作用 , 形成教 育合力 , 而且能够满足社会 和个体形成思想灵魂 ( 国家为国魂 , 团体为群魂 , 个体 为灵魂) 、 坚持正 确方 向、 提供精神动力 、 维护社会秩序 、 推进人 的 发展需要 。任何 国家与社会 的思想政治教育 , 正 确内容缺失 , 错误思想泛滥 , 必定导致社会与个体 的畸形发展 , 甚至造成思想混乱 、 行为冲突。
第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识形态性和内容 的规定性 , 决定 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与现实性相对应 的概 念 ,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 问题 。思想政治教 育不是为 了满足现状 , 而是为了超越现实 , 推进社 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 实现一定的 目标。因而,
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的性 , 就是价值取向性 , 是思想 政治教育的鲜明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的, 既 要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 、 政治、
文化发展水平 , 按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要求 , 遵 循社会发展趋势 , 坚持我国社会 的发展 目标并为 实现 目标服务 ; 又要体现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 的
教番与 掰嚷 2014 年第 11期 _ 发展要求 , 形成 理想 信念 , 促进 人们 自觉 、 全 面 发展 。
人们在社会 中的发展 , 具有广泛选择的可能 ,
呈现多样化发展状况 , 现代社会条件下更是如此。
同样 的客观条件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状况 , 这 与人 的不同价值取 向、 主观努力直接相关 。在我 国, 只有选择与我国社会发展 目标相一致的方 向,
才能坚持正确方 向并获得发展动力 , 才能 自觉发 展 。否则 , 不仅会陷入重重矛盾 , 而且缺乏精神动 力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人 的 自觉选择 , 把 社会 目标通过学习、 教育 、 实践进行 内化 , 形成理 想信念 , 同社会发展形成互动 。因此 , 社会 的凝聚 力 、 社 会 的共识性 、 社会 发展与个人发展 的协调 性 ,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有 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的。
二 、 思想政治教育 的外延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 或者范围。一个概念表达的外延 由它所适用的事 物构成 , 它是相对 于内涵而言的, 内涵与外延 , 是 两个相互对应 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 是 指思想政治教育 的边界或范 围, 它受思想政治教 育内涵的制约与调控 , 一般在个体 、 社会、 内容 、 相 关领域等几个层面展开 。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的全员性 。所谓全 员性 , 是指所有社会人员 , 包括工人、 农民、 军人、
知识分子、 干部、 学生等, 都要参与、 接受思想政治 教育 , 他们既是教育者 , 又是受教育者 。其 中, 党 政干部 、 青少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点 ; 各级 党组织 、 共青 团组织和工会组织 , 担当着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要职责 ; 各行各业形成 了不同类型人员 、
不 同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 并且都要坚持 以德为 先 , 开展 自教 自律活动。
.
第二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的全程性。全程性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的不间断性 , 包括思想政 治教育环节 的连贯性和各个阶段实施思想政治教 育 的衔接性 , 以及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工 作 、 知识学习、 日常生活的各个方 面, 营造 良好人 文环境 的持久性 。为此 , 不仅各个领域 、 各个单位 要坚持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 , 而且新闻、 出版、 文艺 等部门以及大众传播媒体 , 要不断为思想政治教 育提供精神食粮 ,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营造 良好 的社会氛围。各类互联 网网站要遵守网络规则 ,
注重网络道德 , 开展形式多样 的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各类博物馆 、 纪念馆 、 展览馆、 烈士陵园等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 要充分发挥励志 、 育人作 用 ; 各 个单位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优化育人环境 , 把思 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工作 中去 。
第三 ,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 必须接受思想政 治教育 的性质、 内容与 目的制约 。思想政治教育 的覆盖虽然广泛 , 过程虽然多样复杂 , 但其外延是 有界限的。这个界限 , 就是要 按照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展开 , 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目标 、 基 本内容、 主要任务综合确定 。目标有层次 、 内容之 分 , 有社会发展 目标 与个体追求 目标 , 也有政治、
经济 、 道德、 职业等各种 内容的目标 , 还有近期 、 中 期 、 长远各个层次 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所确立、
坚持的, 是思想政治教育 目标 , 包括实现“ 中国梦” 和实现共产主义 , 坚持人 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有理 想 、 有道德 、 有文化、 有纪律 的新人 , 还包括各项思 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 目标。内容包括哲学 、 政 治 、 道德理论 、 历史知识等 , 也包括实践活动、 客观 事实、 实 际生活等 。思想政治教育不必要也 不可 能运用所有 的理论 、 知识内容 , 主要运用形成正确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的思想 内容 ; 坚持正确政 治立场、 政治观点 、 政治倾 向的政治 内容 ; 形成 良 好道德 品质、 养成 良好道德行为的道德 内容 。由
定的 目标与内容所确立 的任务 , 是各项工作都 必须承担的职责, 思想政治教育 承担 的主要任务 是提高人们 的思想 政治素质 , 因而要坚持 以理想 信念教育为核心 , 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 道德法制 教育为基础 , 全面发展教育为 目的。所以, 思想政 治教育的外延 ,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主 导 , 运用思想 、 政治 、 道德教育的内容 , 受思想政治 教育 目标和任务的制约。不能借 口思想政治教育 涉及广泛、 过程多样 , 把业务工作、 其他 内容和任 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否则 , 思想政治教 育可能成为一种无边界或无所不包 的活动 , 其结 果既从外延上模糊 了思想政治教育 的界 限, 也从 一
I
萼_l}硒 2014 年第l l 期 内涵上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 。
思想政治教育 的外延与内涵 , 是具有 内在联 系的两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 全程性 ,
既是育人为本 、 以德为先的原则体现, 也是开放环 境、 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它冲破了传统思想政 治教育的单一性与封 闭性 , 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 高度开放性、 社会化与发展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 育的丰富内涵 , 既是人们健康成长 、 全面发展的需 要 , 也是社会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思想 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 , 是不可分割地联 系在一 起的, 外延的广泛性决定 了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的 丰富性以及方式和特色 的多样性; 内涵的丰富性 决定 了思想政治教育 的全员性、 全程性与广泛 的 社会性 。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 的外延与 内涵紧密 结合起来 , 才 能形成 富有成效 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 ,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内涵 ,
呈现相辅相成 的发展态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拓展 ,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时空范围扩大, 即 思想政治教育 的领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拓展 , 既基于教育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 来的需要 , 也基...
推荐访问:如何准确界定线上教育内涵和外延形式 外延 线上 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