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10篇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通用12篇) 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通用12篇) 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通用 12 篇)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通用 12 篇)
建议是对个人或团体提出的关于未来如何操作某事物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的文章 12 篇 ,欢迎品鉴!
【篇 1】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 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 XX 名党员,XX 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XX年,XX 市纪委监委处置的 XX 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 XX 件,仅占比 X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
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
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 1+,但目前 4 个 1+小于 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
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 XX 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 XX 市委 XX 部署,推动 XX 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
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 APP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 XX 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篇 2】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
XX 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 XX 名党员,XX 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XX年,XX 市纪委监委处置的 XX 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 XX 件,仅占比 X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
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
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
篇二: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党内政治监督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新经验的总结和固化,回应了社会关切,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在监督方面发挥表率作用,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头雁效应,体现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权力无论大小都要受到有效监督,一旦失去有效监督,权力就会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央政治局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全党作出了榜样。《条例》明确,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遇到重要或者普遍性问题应当及时召开,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开诚布公,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如实剖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能力的有效途径。民主生活会在党内监督中发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及时性,具体化,有针
对性。坚持问题导向,重在解决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要认真对待,接到揭发检举,经查核确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就要让犯错误的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检讨,大家批评帮助,共同敲响警钟。对巡视反馈的问题、组织约谈函询提出的问题,要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批评。对有违纪问题又不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查自纠的班子成员,必须严肃纪律,从重处分。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把自己摆进去,这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做出表率示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民主监督不“走过场 ”。各地各级要增强“四个意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脉“反馈问题”,对症下药,厘清责任,整改落实具体到人、到事,明确整改时限,动真碰硬,不达目的不罢休。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是上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坚持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和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和水平。有关负责同志要按规定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让民主生活会成为党内监督的一项生动实践,使得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引起了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我们党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不断强化党内监督的必要性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源于党章,臻于实践。它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突出遵循党章、维护党章、践行党章,着力把党章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要求具体化,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出台的重要文件和党内法规中关于党内监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推动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强化党内监督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宗明义作出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着我
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而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管党治党的力度,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对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进行解决。只有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强化党内监督是解决当前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加强党内监督,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存在着党不管党,全党纪律严重松弛的现象。有的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加强党内监督。
第三,强化党内监督是完成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6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8 周年。时间过得非常快,很快我们的党就要面临一百岁生日。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可
以有着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连续执政超过百年的大党。一些老牌执政党丢权垮台的事例值得我们深深警醒。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而复杂,面临的“四大危险”尖锐而严峻,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以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党内监督的原则 强化党内监督,是我们党从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出发,着眼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主要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修订完成的。《条例》强调:“有领导权力就要负监督责任,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强化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等有效机制,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一方面党内监督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置,起到惩治、震慑、遏制作用,体现“惩”的威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实现“治”的功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对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的整改落实,切实把党内监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列宁当年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在只有 20 万党员的情况下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其中民主集中制起了重要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
同时,新修订的《条例》将党的中央组织单设一章,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的相互监督作用,是对现行《条例》的一大突破,体现党中央以身作则,在主动开展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上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职位越高、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坦诚接受监督。2016 年 12 月 26 日至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再次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强化党内监督,要从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做起。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既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党内监督的信号塔和标杆尺,全党看这里的信号,全党以这里为标尺。
“我们党的执政是全面执政,从立法、执法到司法,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基层,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比例超过 80%,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 95%。因此,监督国家公务员正确用权、廉洁用权是党内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新《条例》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主要考虑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三、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
验。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既要继承和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规范,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党内监督的内容范畴方法途径等方面与时俱进,推动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党内监督中,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宝库。
党内监督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都与没有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执行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比如纪法不分,执纪不严,对一些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使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和橡皮筋,形成“破窗效应”,党内监督的硬约束和严肃性不足,党内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这都要求我们把纪律挺在前面,在党员干部发生违纪问题之前,“良医治未病”,加强纪律教育,使其受警醒、明底线;在党员干部发生严重违纪问题之后,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使广大党员时刻感到纪律的约束,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
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要促使监督取得成效,就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促进监督的精准高效。《条例》规定了巡视、巡察、党内谈话、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多种党内监督形式,以促进监督取得成效。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过设置举报专区、开设廉政留言板和加强交流互动等形式,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对人民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重要信息和线索及时跟进,不断聚集和提升网络监督正能量。同时,还应尝试大力推广信访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和远程视频接访等,要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发挥新技术新手段的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进一步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信访”新模式。
第三,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条例》在构建科学完整的党内监督顶层设计的同时,拿出专章对“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进行了规定,构筑了以党内监督为龙头,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各种监督方式相衔接、协调一致的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1941 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党的纪律
检查委员会要坚持开门搞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同时党委支持保证同级人大、政府、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保障人民政协依章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监督,重视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监督体系。
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需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党内监督,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设廉洁政治。
篇三: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15 年 05 月上青春岁月195一、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愿意行使监督权利和主动接受监督对党内监督意义认识上的差距和思想上的抵触,导致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主动开展监督和接受监督意识不强,不愿意有效行使监督权利,更不愿意主动接受组织和他人的监督。好人思想造成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和被监督权利得不到有效应用。2、监督渠道不畅通阻碍了监督权利行使个别党组织不重视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蜻蜓点水,一团和气,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当面指出,失去了民主生活会的意义。领导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不高导致普通党员群众难以监督。个别部门和党员干部对于提出的监督意见不重视,不整改,挫伤了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3、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日常监督松散无力个别党组织不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既没有硬规定,也没有软约束,党内监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导致串案、窝案、行业腐败案件的发生。个别党组织开展党内监督仅停留在定制度、喊口号,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尤其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很多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扎实开展监督工作。4、监督责任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监督效果党内监督还没能形成联动配套的责任体系,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检查、考核、评价标准。尤其是监督主体和被监督对象存在泛化现象,对于个体来讲既是监督者同时也是被监督者,缺乏对重点被监督对象的有效划分。上级监督下级多于下级监督上级、事后监督多于事前和事中监督、一般监督多于重点监督,监督效果不佳。5、监督制度不配套影响了监督效力发挥中央到地方制定的监督管理制度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原则性指导层面,强制性和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相对欠缺。基层对上级规定往往照搬照抄,不做任何修改进行转发,这些制度规定往往缺少系统配套的实施办法、监督程序、权责划分、违规处理细则等,影响了监督效力的整体发挥和党内监督制度的权威性。6、监督体制弊端影响了监督活动的开展地方纪委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使上级纪委的管理往往变成了工作指导,实际的人、财、物都由同级党委决定,利益关联紧密。这种依附关系导致纪委对同级党委,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失去独立性,监督过程和处理意见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对于一些垂直管理部门往往没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必要处理,造成了监督盲区。二、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工作的措施1、强化认识,营造氛围,畅通党内监督渠道一是强化主动参与意识,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广大党员群众乐于行使监督权利;二是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认真对待群众意见、建议,主动进行问题整改;三是畅通监督渠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袁庆男(中共牡丹江市林口县委党校, 黑龙江牡丹江
157600)【摘要】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调节、控制和完善的重要手段,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党内监督必须讲求实效,实现新常态。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工作的措施。【关键词】党内监督;问题;措施道,设立公开举报电话、信箱、网络平台等,重视举报线索查证,加大查处力度;四是维护监督者的合法利益,加强隐私保护和人身安全保障,对打击报复者严肃处理;五是及时公布监督结果,使监督者消除疑虑,看到监督效果,提高监督热情。2、强化平等,有所侧重,重点监督主要领导在党内监督面前人人平等,在开展普遍监督前提下,重点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一是规范和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多些公开竞选,少些组织任命,并增加透明度,辅以回避、诫勉、倒查办法,避免暗箱操作;二是规范和创新管钱机制,对于不同职级划定不同的资金审批权限,重大事项审批和大额资金使用要通过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强化班子内部的监督;三是实行主要领导述职述廉制度,定期在一定范围进行报告,并进行测评和评议,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3、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提高党内监督质量一是建立追究制度,明确领导责任,对于监督失职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追求相关领导的连带责任并严肃处理;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志要予以表扬。对于坚持原则,为重大决策和事件处理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奖励并与提拔任用挂钩;三是建立惩戒制度,对于不接受批评,排挤压制不同意见,甚至独断专行造成重大失误的要予以党纪政纪甚至法纪处理;四是建立保护制度,对于敢于批评揭露问题的同志要予以保护,防止受到排挤、孤立和打击报复。4、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形成党内监督合力党内监督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是要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把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融入党内监督全过程,以形成监督合力,使监督成效最大化;二是要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和敏锐性;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公开性、灵活性和快捷性,有效减少权力滥用和贪腐的发生。5、改革机制,赋予权力,保障纪委监督权威一是改革现行双重管理体制,变同级党委管理为垂直管理,变同级监督为上级纪委监督下级党委,保证纪委人、财、物、权的相对独立性,使纪委的监督工作不受或少受外界干扰;二是加强对落实《条例》情况的检查指导,督促各级党委重视和积极开展党内监督工作;三是严格执纪,对于发现的问题线索要严查彻查,从严从快处理,做到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四是敢于对同级党委实行监督权,在现行体制下,纪检部门要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冲破束缚,敢于对同级党委的违纪违法行为叫停,做到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参考文献】[1] 徐
伟 .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述评 [J]. 党史博览 ( 理论 ), 2010(06).[2] 石学峰 . 构建监督有力的党内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J]. 理论研究 , 2014(01).[3] 刘
韵 . 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述评 [J]. 岭南学刊 , 2013(06).者的真正需求,以热情的服务、满怀的激情去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多做些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的事情,帮助职工以及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以真正的思想政治工作得人心、暖人心。四、结束语自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之后医院保卫工作的开展就以此为依据,根据医院职工以及患者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思想认识、文化背景、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开展积极有效的保卫工作,针对实际问题解决矛盾纠纷,有针对性的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医院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中,卫视的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将两者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保卫工作中的优势,正确理解政策、法规精神,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科学的疏通思想,化解矛盾;以悉心服务、细致工作为原则,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建设和谐的医院保卫工作环境。>> (上接第 194 页)
篇四: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现行的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着不易监督、监督不力、虚假监督、代价较高等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党内监督的思想认同、完善党内监督的制度机制、突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强化纪律意识、职责意识、看齐意识,发挥同级相互监督、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全面彻底的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强党内监督,确保党的建设健康发展。
强化党内监督,是贯彻执行党的意志的可靠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党的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认清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颁发以来,党内监督工作有了明显加强,但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够到位、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监督手段不够有效等问题。
(一)存在不易监督的真空地带。保证没有不受监督的组织和个人,这是党内监督机制的首要问题。然而现行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失监”现象。一方面,对下属的监督难以做到全面经常。上级党委、机关采取考核干部、考核班子、参加下级党委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监督,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正如邓小平所说,上级对下级“不是天天能看到的”,不可能进行全面的、经常的监督。只靠这种监督方式,很难避免“失监”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纪委很难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现行的领导体制下,作为党内唯一的专门监督机构——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接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在实际生活中,主要受同级党委的领导。纪委的人事权、财务权、立案查办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级党委手中,这种监督对象领导监督主体的倒置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纪委监督作用的发挥。
(二)存在监督不力的“ 老好人” 。党内监督,主要是凭借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然而批评难开展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为数不少的人发现别人的问题,对组
织不反映,对当事人不规劝,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态度;在党委决策问题时,有的人明明知道所作的决定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下去会给单位建设带来损害,也不提出不同意见;身边的同志在工作、生活、作风上有毛病,大家都清楚,谁也不去拉他一把,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同志掉到了“井里”;有的人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不检举、不揭发,甚至纵容包庇,欺上瞒下。
(三)存在虚假监督的形式主义。目前,党内尚没有权威性的监督条规可供依据,监督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方式方法、渠道不明确,监督活动处于一种随意、自流的状态。监督者是否监督,被监督者是否接受监督,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没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去约束;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和责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党组织对监督问题强调的多,真正落实的少;个人讲的多,做的少。甚至在一些党组织中出现了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现象。
(四)监督成本昂贵。党纪规戒是现行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手段带有硬性制约的性质,发挥着惩治腐败分子,警策他人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的力度,收到了好的效果。但这是事后监督,不能及时防范、矫正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使监督代价和成本降至最
低点。相反,在政治上造成负面影响危害大,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损失大,查办案件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大,使得监督成本昂贵。
二、强化党内监督的思想认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认同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有了党内监督的正确价值认同,才能让党内监督在具体的实践中严格执行。
。
(一)强化纪律意识。纪律是党的生命,只要纪律严明,“万里长城才能永远不倒”。“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没有严明的纪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会出问题,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也会影响单位的建设。因此,强化党内监督,首先必须强化纪律意识,在遵守党的纪律上坚持严要求、高标准,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对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发现问题要从严从重处置。
(二)强化职责意识。要把对党员干部的党内监督作为各级党组织不可推卸的职责,以促进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不偏离正确轨道,不走上歪路邪途,保证党的肌体永葆青春。否则,党员干部就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出轨的列车,对法纪党规任性践踏,最終不仅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也将葬送自己。那些“团团伙伙”“阳奉阴违”的现象,除了因为个人法
纪意识不强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党内监督不力。因此,各级纪检机关要把党内监督抓好抓强,进一步加大问责的力度,让警钟确实长鸣、“高压线”真正带电,使违纪违法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能被发现并消灭,防患于未然。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职责,从严自律。党组织要承担起执行维护纪律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看齐意识。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就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党员干部的看齐意识不应当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种常态化的意识状态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及时纠偏,既纠正了他人,也提醒了自己。同时,其本人也在他人的“喊看齐”声音中及时的自我纠偏,从而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党内监督的制度机制 加强党内监督,既是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真正关爱,也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形成较强的监督合力。
(一)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由于同级领导班子内的成员能掌握“一把手”的最新思想和行为状态,因此在党内监督中,同级监督是对“一把手”最及时、最准确、最具体的监督,可以说,同级监督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最有依据的。但是,在现实中的同级监督缺位严重,对“一把手”实施同级监督这个难题的破解,还需要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强化集体决策、科学决策,避免“一言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对集体讨论事项,每个班子成员必须亮明态度并记录在案。”⑤要制定、施行和公布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规定在对重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决策时,班子其他成员发表意见后“一把手”再发表意见,防止“一把手”的个人决策代替集体决策。规定具体事务不能由领导班子正职专门分管,实行业务部门拟办,分管领导把关,一般事项由“一把手”最终审定或由分管领导审批、“一把手”阅示,重大事项提请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的程序,防止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同级纪委要定期向上级纪委报告同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落实主体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情况。
(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强化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各级党组织必须一环扣一环,层层传导压力,决不能当“甩手掌柜”,或是借口“集体负责”最终变成“无人负责”等现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级对下级尤其是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
最有效。”上级党组织对下级“一把手”的关注度要加大,下级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要全面了解,防止上级领导由于工作太忙或时空太远,忽略了对下级的监督。要从制度层面、机制层面规范上级监督,让上级监督常态化、高效化,成为党的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下级对上级的感受最深,因为下级是上级各种指令、规定和政策的承办者和执行者。上级如何,下级感同身受,所以下级监督是最有切身体会的监督。实施下级对“一把手”监督的最好形式是民主生活会制度,也是一个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机制。只有对党员尤其是“一把手”的思想动态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出一些问题,才是高质量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也才能切实有效监督“一把手”。
(四)坚持全面彻底的群众监督。最全面最彻底最关键的监督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监督信息的公开、监督渠道的畅通、群众监督意识和水平的提高,并采取丰富多样的群众监督形式,把领导干部置于广大群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领导干部要有以群众为师的虚心,要有以群众为镜的真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四、突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 加强党内监督,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理所当然是监督的重中之重,因为他们岗位重要、责任重大、群众关注度高。
(一)严把各级主要领导的任用关。选拔配备任用党政主要领导,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必须综合衡量、全面考察、慎之又慎,将人民群众最拥戴、能力素质最强的作为人选进行配备。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决反对和摒弃“任人唯亲”“排资论辈”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真正把那些党组织完全放心、群众十分满意的优秀干部放在主要领导位置。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邓小平说过,“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也是一种监督”。因此,各级党委要把贯彻民主集中制作为实现党内监督的基本途徑,严格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有关党委议事决策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党委集体监督的作用,从源头上防止“一言堂”“家长制”的作风,切实杜绝个人说了算、一票否决等现象。
(三)强化对本级主要领导的监督职能。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不要把行政职务带到党内,要主动摆正自己的位置,始
终将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管理之中,党委、纪委和群众的监督要自觉接受。其他委员要敢于直抒己见、直言批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将自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凡是涉及到单位建设的重大问题,纪委都要参与决策,共同审核把关,切实将党纪检查和行政监察的职能履行好。
篇五: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当前党 内 内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淡薄, 监 监督氛围不浓厚。在具 体 体工作中表现在一是不 敢 敢监督。认为监督得罪 人 人,对其他同志的错误 行行为不敢发表自己的看 法 法。下级对上级监督怕 打 打击报复,怕“穿小鞋 ” ”;上级对下级监督怕 得 得罪人,丢失选票;同 级 级之间监督怕伤了情面 , ,损了和气,不好相处 。。二是不愿监督。有的 认 认为“经济要上,纪检 要 要让”、“监督搞狠了 会 会影响经济发展”、“ 自 自己卡自己会吃亏”。
有 有的同志对本地要单位 的 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 ” ”盲目信任,认为没有 监 监督的必要。一些单位 对 对群众检举出来的一些 问 问题置之不理,处理不 及 及时,甚至“穿小鞋” , ,搞报复,伤害监督者 , ,挫伤了群众监督的积 极 极性,导致群众顾虑多 , ,参与意识差。有的甚 至 至认为,监督领导“办 的 的是公事,记的是私仇 , ,怨及家庭,危及子孙 。
。”还是少惹人为好。
有 有的“只管自己门前雪 , ,不管另人瓦上霜”, 认认为连自己的事管不过 来 来,哪有时间去管别人 。
。三是不会监督。有的 只 只知道自己应接受监督 , ,而不知道自己还有在 党 党内监督中发挥作用的 义 义务,更不知道如何发 挥 挥作用;有的认为有了 纪 纪检部门就足够了,无 须 须其他监督。因而存在 上 上级不喊,下级不动, 搞 搞运动式、冷热式、起 伏 伏式、应付式的监督。
这 这些错误认识和思想观 念 念,谈化了党内监督意 识 识,导致党内缺乏监督 的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 成 成少数地方“对上级捧 着 着、让
着,对下级哄着 、 、护差,对同级包着、 让 让着”等好人主义的盛 行 行,妨碍了党内监督的 正 正常开展。
(二)监 督 督方法落后,监督机制 不 不完善。各地尽管制定 了了许多有关规章制度, 但 但许多条规线条粗,比 较 较原则抽象,缺少量的 尺 尺度,规定不准干的多 , ,违反“不准”怎么处 理 理的少,同时缺乏相配 套 套的具体实施细则,使 监 监督工作在具体实践中 难 难以操作,随意性大。
(三)监督形式庸俗 化 化,监督渠道不畅通。
一 一是民主生活会走过场 。
。虽然大多数单位能够 按 按时召开党组织生活会 , ,但缺乏思想上的坦诚 交 交流,难以开展严肃认 真 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有 有的民主生活会甚至变 成 成评功摆好会或工作汇 报 报会,领导干部之间互 相 相恭维,互相表扬。二 是 是主民化程度不高,党 员 员没有充分的知情权。
有 有些单位对重大决策如 招 招工、招干、人事安排 等 等事情只局限于几个参 与 与,将本该公开的党务 神 神秘化、隐密化。因此 , ,一般党员对一些热点 和 和敏感问题只能是“雾 里 里看花”,发现和向上 反 反映的问题也只能是道 听 听途说,人为地造成党 员 员监督渠道不畅。三是 监 监督者有很强的后顾之 忧忧。当前有些单位的领 导 导和执纪部门中的极少 数 数人党性不强,素质不 高 高,将监督人往往泄露 给 给被监督者,而被监督 人 人一旦获知监督者检举 揭 揭发了自己的违法违纪 行 行为,几乎都会利用各 种 种机会和理由打击报复 监 监督者。因此,监督者 目 目前掌
握的举报情况大 部 部分是匿名揭发,加大 了 了调查的难度。这些问 题 题的存在都使得监督流 于 于形式,影响了监督的 正 正常实施。
(四)监 督 督部门职能弱化,监督 手 手段不过硬。实施党员 监监督必须做到有纪必依 , ,违纪必究,执纪必严 。
。但目前监督部门特别 是 是纪检部门在行使监督 职 职能时,由于要受到很 方 方面的制约,使有些问 题 题该查处的没有查处, 该 该追究责任的没有追究 责 责任,也使监督部门的 形 形象和威信受到了很大 的 的影响。有些单位的领 导 导为应付上级检查,在 监 监督工作上图形式、走 过过场,上级强调时一阵 风 风,过后不再提起,使 监 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徒 有 有虚名。工作満足于一 般 般应付,文件不落实, 举 举报信件不重视,各级 党 党的纪检、监察部门缺 乏 乏应有的权力,不能完 全 全履行党章和国家宪法 赋 赋予的任务和职责,形 不 不成“铁面无私”的监 督 督,使监督效果受到了 一 一定的影响。因此,难 以以保证和提高监督的实 际 际效果,导致广大党员 对 对监督失去信心。
二 、 、主要措施 (一)加 强 强思想教育,增强全党 的 的监督意识。我们党是 取取得政权以后就提出了 对 对执政党的监督问题, 而 而且制定了许多具体的 制 制度和措施。由于种种 原 原因,现在仍有不少党 员 员干部对党内监督缺乏 认 认识。因此,必须对党 员 员干部进行监督理论、 监 监督知识、监督规则的 教 教育,特别是《党内监 督 督条例》的学习,帮助 他 他们提高认识,同时对 各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 民
民主、法制、纪律和公 仆 仆观念教育,使之提高 接 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同 时 时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 , ,加强事前防范。首先 要 要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 来 来,尤其要注意及时制 定 定和实施党员领导干部 廉 廉洁从政的道德准则和 行 行为规范。近年来,在 改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 义 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 ,我们党陆续提出了几 十十个“不准”,出台了 规 规范的监督条例,明确 什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 以 以做,使党员干部的从 政 政道德行为有所遵循。
这 这是爱护和教育党员干 部 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体 体现了把监督关口往前 移 移的精神。如果不规范 行 行为,防微杜渐,就可 能 能会有更多的党员干部 犯 犯错误。随着市场经济 的 的发展,针对新情况和 新新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规 定 定,我们要不断充实党 员 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 为 为规范,并对不适应市 场 场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定 , ,适时进行修订;要坚 持 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发 扬 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限制市场经济的消极 影 影响,只有不断适应社 会 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 要 要求,我们制定的党员 领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规 范范才有针对性,才能够 抓 抓住要害,才会深入持 久 久地坚持下去。
(二 )
)严肃民主生活会制度 , ,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 督 督。班子成员之间的批 评 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 政 政治生活中的优良传统 , ,也是最有效、最直接 的 的内部监督。面对目前 一 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质 量 量不高的状况,一是要 充 充分认识把党内政治生 活 活庸俗化的危害性,拿 起 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 器 器,在领导班子成员内 部 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 ,及时纠正各种不确的 思 思
想行为。二是各个领 导 导成员要站在党性原则 的 的立场上,以对党和人 民 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态 度 度,敢于开展批评和自 我 我批评,对别人的缺点 、 、错误,实事求是地、 开 开诚布公地指出来,决 不 不护短;对自己的问题 , ,敢于剖析和纠正,决 不 不消极对待别人的批评 。
。三是提倡班子内部和 领 领导干部之间开展谈心 活 活动,常敲警钟,早提 醒 醒,早打招呼,把问题 解 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 严 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 则,保证领导干部正确 行 行使权力,防范以权谋 私 私。
(三)坚持职能 部 部门监督和群众参与监 督 督相结合,发挥社会监 督 督综合效能。从总体上 讲 讲,党员监督是整个社 会 会监督体系的一部分, 要 要把扩大民主和加强监 督 督结合起来,相互推进 。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 纪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 人 人大等职能部门的主动 性 性和积极性,开展经常 性 性的调查、质询、访问 等 等工作,强化职能部门 的 的监督主导作用和主体 地 地位。另一方面,要充 分 分利用其他监督资源, 形 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 。
。一是扩大民主,拓宽 群 群众参与监督的机会和 途 途径,有些能用立法形 式式固定下来的要通过健 全 全法制使之形成制度; 二 二是要搞好来信来访的 接 接待和处理,疏通和加 固 固这条联系渠道;三是 要 要更好地调动、引导和 利 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 四 四是要与执法、群众团 体 体、政协的监督协调一 致 致,逐步形成上下结合 、 、内外呼应、相互协调 的 的监督网络体系,提高 监 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严肃查处各类 违 违纪违法行为,扩大监 督 督效果。加强党内监督 , ,必须做到有纪必依、 违 违纪必纠、执法必严。
要 要坚持原则,敢于同各 种 种妨碍监督的错误行为 作 作斗争,要严肃查处违 法 法违纪行为,敢于把违 纪 纪违规人员绳之以法, 要 要通过严肃执纪,增强 党 党内监督的威慑力。
篇六: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pincai 网。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10 日,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市委常委会用一整天时间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重点对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市委书记韩正主持会议。
市委常委会对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高度重视,周密制订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会前,大家认真进行学习
研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采取座谈、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韩正专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谈心谈话,韩正与市委常委、市委常委相互之间、市委常委与分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常委与所在党支部党员代表深入开展谈心,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为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了充分准备。
会上,韩正首先代表市委常委会班子,聚焦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要求,重点查摆了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风、担当作为、组织生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保持清正廉洁本色,敢于担当、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方面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市委常委逐一进行个人对照检查,并相互批评帮助。大家在发言中紧密结合实际,主动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自我批评不遮遮掩掩、不避实就虚,同时相互批评严肃、认真,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收到了相互教育、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的效果,达到了“团结批评团
结”的目的,共同经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
韩正指出,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市委常委会班子建设、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转◆5 版
(上接第 1 版)市委常委会要通过此次民主生活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继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落实《准则》和《条例》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做好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韩正强调,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自觉对标、主动看齐,尽职尽责、忠诚于党。要进一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要进一步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下去深入搞好调查研究,驰而不息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
担当,对我们这座城市、对党交给我们的工作、对落实中央精神要有真正的认识,坚持从国家大局出发做好上海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强化组织观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必须按规定按程序请示报告。要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精会神抓党建,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大问责力度,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以解决党内矛盾和维护党的纪律,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
一是注重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使党的每一位成员,自觉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建党初期,党的“一大”规定,地方委员会的财政、出版和政策都应受到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1945 年,党的“七大”详细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及时成立了中央和地方党的各级纪检检查委员会,进一步扩大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职权。十二大以后,党内监督呈现出新
的特点,形成了以制度监督为核心、多种监督形式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行党务公开,建立巡视制度,依法实行罢免制、质询制、问责制等一系列制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严肃责任追究,不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必须形成威慑力。
二是注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论断。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我们党就能够从胜利走向新胜利”。胡锦涛同志指出,“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事实证明,如果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被削弱,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党的力量所在,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三是注重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以党代会、全委会、党内选举、党内监督、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党内政治运行机制。早在 1980 年,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就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主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党内和党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监督。2004 年,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党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是巩固党内民主发展成果的根本之策。党内政治制度的有力维护和高效运行,推动着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这些制度、规定的实施,有力地推动党内政治良性运转,促进党的集体领导规范化、制度化。
二、清醒认识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我省开展的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
多样的党内活动,拿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使党内政治生活的庄重性、严肃性、政治性得到了恢复,政治灰尘得到了清洗,党内原则得到了坚守。但是,党内政治生活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庸俗化、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不重视或长期不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生活,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功能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一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表现在不按组织程序办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淡化,不严格执行组织原则,认为过党内政治生活是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可有可无。即使参加政治生活,也不能严肃认真对待,有的喜欢自吹自擂,自我表扬,个人利益至上,谈成绩浓墨重彩、褒奖有加,说问题隔靴搔痒、避重就轻,不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喜欢打“太极”,好人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也不去得罪,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民主生活会上不闻“炮声”,一些同志认为批评领导丢“帽子”,自我批评没“面子”,批评同级失“选票”,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
二是民主决策流于形式。由于历史原因,忽视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有效性,有的部门或单位领导一手遮天,依靠个人权威把所谓的集体决策变成个人说了算,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被“保留”了,决策时“一致通过”,出
现失误集体承担,用“党委”作挡箭牌,集体负责变成无人负责。一些党组织不按章办事,民主决策流于形式,很多领域、很多时候,设计了民主决策,但讨论不充分,民主发扬不够,先定调后讨论等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随意性大,存在党内情况不通报、不反映,重大决策不征求意见,造成滥决策、胡作为、乱作为,导致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是党内生活制度成摆设。主要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往往把党内生活制度仅限于“三会一课”,对党的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落实,一些党员很少在党内生活会上汇报思想,主动接受组织监督,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不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变成了“特殊党员”,久而久之,思想滑坡、行为失衡,有的走上违法违纪甚至犯罪的歧途。
三、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几点思考
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基本场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保持正常的、健康的党内生活,应在党内倡导不怕得罪人、容得下尖锐批评的作风,让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担当、坚守和责任。党的组织是一个大熔炉,党员应当能经常得到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得到党内同志的批评帮助。做到“敢”批评,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自我解剖,敢于解剖别人,敢于同错误和消极现象作斗争;“真”批评,动真碰硬、触及问题、触动灵魂,洗涤思想、去除污垢; “严”批评,坚持原则,严肃纪律,严格要求,严于律己。
二是要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一方面,坚决纠正软弱涣散、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强化统一意志和共同意识,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防止只要民主不要集中的软弱涣散。另一方面,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原则,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实话,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再进行正确集中,防止只要集中不要民主的独断专行。
三是要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始终把从严治党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财经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教育、从严监督广大党员干部,把从
严管党治党贯穿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各环节。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党章规定,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纠正违反党内政治生活有关规定要求的行为。加强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各种违反党纪的人和事,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是要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促进制度效力和功能作用的发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坚决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强化内部监督,增强党员的制度意识,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干部,都要遵守准则、严守规矩、规范行为,形成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方式创新。注重解决党性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把党内生活搞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形态和方式方法,扩大参与对象和范围,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开放性共享性。
篇七: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六篇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名党员,**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0 年,**市纪委监委处置的**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件,仅占比**%,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
《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
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 1+,但目前 4 个 1+小于 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
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市委“**”部署,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
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 APP 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
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执纪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础性的工作,结合实际,将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监督队伍专业化的问题。随着转录融合和派驻监督全覆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内部职能部门工作力量也得到了不断强化。新形势下,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执纪监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执纪执法一专多能。当前执纪监督队伍专业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量随编划转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全面掌握纪检监察监督工作要求需要较长时间,距离专队伍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派驻纪机构检监察干部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的机会相对较少,纪检监察业务不够熟悉,执纪监督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高。二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矛盾不断突显,问题线索不断增加,随着干部转录一起从各级检察机关移交到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线索较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了消化积淀的问题线索,只有不断强化执纪审查力量,将专业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安排到案件查办上,执纪监督队伍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
(二)执纪监督机制规范化的问题。一是内部协调机制不畅。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分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各“监督”力量之间尚未实现整体系统部署、集中统
筹。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协调配合不够到位,党风政风监督与执纪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工作联动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二是监督手段不多。当前执纪监督大多停留在查资料和现场检查层面,难以深入发现问题,要深入、系统、精准地掌握被监督地区和单位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只有探索拓展监督办法,真正实现执纪监督“长牙”“带电”。
(三)执纪监督定位的问题。执纪监督定位“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不够准确,没有站在纪检监察视角剖析问题,有效破解执纪监督短板。一是过分依赖主责部门。把执纪监督等同于主责部门的行业监督,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财政等责任部门的业务监督,监督发现的问题停留在主体责任部门业务监督视点层面。二是监督没有紧扣纪检监察职责。执纪监督发现的问题很多是主责部门程序规范、资金管理、项目推进等方面的问题,执纪监督变成了为主责部门拾遗补漏,发现的问题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契合度较低,与六大纪律和违法犯罪关系不紧密,没有深入发现或者刨根问底存在问题“表象”后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
(四)执纪监督质量方面的问题。一是执纪监督部门职责权限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更多是运用“第一种形态”给党员干部敲警钟,让其“红红脸出出汗”,执纪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监督,目前尚无准确界定。二是谈话函询后续工作深入的问题。当前由执纪监督部门负责处置的问题线索,以谈话函询方式为主,对于党员干部矢口否认、避重就轻的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实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实践中通常情况是转为初核后交执纪审查部门办理,让“第一种形态”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助长相关违纪人员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谈话函询工作的震慑力。
二、对策分析
(一)完善工作机制。一是优化线索管理机制。执纪监督部门要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专人管理问题线索,对重要问题线索要严格实行室务会议集体商议、领导层层审批制度,防止有价值的线索流失。二是探索建立执纪监督、执纪审查信息互通机制,由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互相通报办结的问题线索情况,并可在开展重点执纪监督检查和重大审查调查案件过程中,及时通报、交流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成效。三是建立对外协作联动机制。针对监督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
篇八: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机关党内监督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各级党政机关作为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机构,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这些作用能否发挥,发挥得强与弱、好与坏、大与小,离不开强有力的党内监督。
一、机关党内监督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机关党组织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加强机关党内监督,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新形势新
任务新要求相比,机关党内监督离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模糊,监督自觉性不高
一是不愿监督。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政治责任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乐当“好好先生”,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多栽花少摘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把机关党内监督“晾”在一边;有的党员对机关党内监督缺乏全面了解,认为机关党内监督是党组织的事、上级的事、纪检监察机构的事,“与己无关”;还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检举揭发他人是“告密行为”,是“小人行径”,常常对检举人避而远之,甚至群起而攻之。二是不敢监督。有的党员干部私心作祟,心里打着小算盘,害怕监督别人遭受打击报复,甚至“引火烧身”;有的党组织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滋长,对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对领导干部不敢管理、不敢监督,怕穿“小鞋”,怕“秋后算账”,面对矛盾和稀泥,既不扶正也不祛邪。三是不会监督。部分党组织成员和党员干部对机关党内监督的基本内容、主要任务、方针原则、方法程序等不了解,对“为什么要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掌握不清,无法进行有效的党内监督。四是抵制监督。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和家长作风严重,认为机关党内监督是“多事”,对“监督”二字有抵触情绪,把党
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看成是与自己过不去,是找岔子、挑毛病;有的把被监督与不信任、受监视、看管、整人等同起来,看成是不光彩的事,忌讳监督。
(二)聚焦偏向,监督针对性不强
一是重监督普通党员、轻监督领导干部。总认为领导干部素质高、认识深、能力强,自觉不自觉地把领导干部看成了“特殊党员”。二是重纪律惩处、轻其他监督。少数党员干部把廉政建设当成是机关内部监督的唯一内容,只强调纪律惩处,忽视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等其他形式的监督,尤其是缺少对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行使权力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内容的监督。三是重生活作风、轻政治立场。偏重于个人品质特别是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轻视政治立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执行党的决议、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廉洁自律、为民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四是重最后查处、轻日常监督。未能很好地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立足于小、立足于早,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对党员干部日常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了解不多,对干部群众的反映注意不够,没有把党内监督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
(三)制度缺失,监督约束力不大
一是日常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完善。目前对干部提拔任用都很关注,而日常管理监督往往被忽视,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还相对普遍,常常是“不出问题没人管,出了问题才处理”。二是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不够有效。少数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党务公开,剥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部分单位在党务公开时做选择、搞变通,经常公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三重一大”事项要么讳莫如深、隐而不示,要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亟待加强。当前,机关党内集中不够和民主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软弱涣散,我行我素、各行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决议落实不到位;有的独断专行,搞家长制、“一言堂”,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保障,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无法有效制约。四是执行监督制度不够到位。很多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使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四)职能缺位,监督权威性不足
一是党的建设弱化。少数单位党组(党委)不够重视机关党组织建设,工作上存在“抓业务硬,抓党建软”的倾向;有的机关党组织对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考察、任免、提拔和奖惩等工作缺乏参与力度。二是党内生活虚化。相当一部分机关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党内活动开展不够规
范、不够经常;部分机关用机关干部会议替代党内组织生活,以机关干部活动替代党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内日常监督的开展。三是党的组织矮化。机关党(工)委、纪(工)委在机关组织机构中独立性不强,其自身编制、经费、干部配备和晋升都由部门行政领导决定,长此以往就导致机关党组织履行监督职能、处置监督结果不够有力。
(五)工作乏力,监督有效性不足
一是监督渠道不畅通。下级对上级监督阻力较大,加之一些上级单位办事缺乏透明度,从而使下级监督上级的效果比较差。二是监督形式不够优化。微观监督多,宏观监督少;对个人监督多,对组织监督少,“集体研究决定”成了一些违纪者的挡箭牌;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忽视事前监督防范和事中约束,偏重事后查处。三是班子内部监督名存实亡。党的纪律要求领导班子内部有互相监督之责。然而,现实中部分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只是个“名义”,相互监督成了相互照应,尤其是没有人敢监督一把手。
(六)结合不紧,监督协调性不够
一是与国家机关监督结合不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民主监督不够。机关纪检机构与行政、司法监督,金融、经济监管,市场监管,出
入境管理和外事管理等部门的合作不密切,不能很好地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二是与民主党派监督结合不紧。对人民政协依照章程进行民主监督支持不够,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外人士讲真话、进诤言鼓励不够,知情、沟通、反馈、落实等机制不够完善。三是与群众监督结合不紧。主动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够,没有形成制度和常态。信访举报大多依然采取书信、来访等传统模式,渠道单一,运用新媒体手段不充分。四是与舆论监督结合不紧。有的不敢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害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有的对典型案例不敢进行曝光剖析,往往采取内部通报的方式,捂着盖着。
二、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教育、统一思想,提高机关党内监督的自觉性。一是增强参与监督的责任意识。教育党员深刻认识不行使参与机关党内监督的权利,就是放弃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不履行党员义务,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动员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监督中去。二是增强服从监督的纪律意识。党员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党龄长短、贡献大小,都应置身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党纪党规的约束,党内没有不受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特殊党员”。三是增强平等监督的同志意识。要使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和监
督观,自觉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机关党组织和一般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监督,学会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二)明确重点、精准实施,提高机关党内监督的针对性。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把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推进机关党务政务公开化、行政执法透明化、监督工作民主化,促使重点对象权力不失控、行为不失范。二是突出重点内容。结合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岗位、责任和作用,重点监督其政治立场、加强党的建设、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执行党的决议、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廉洁自律等情况。三是突出关键环节。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不是部门党组(党委)成员的机关基层党组织专职书记或者副书记,列席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部门党组(党委)以及本单位负责人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听取本部门主要负责人通报工作情况”等制度规定。
(三)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增强机关党内监督的约束力。一是认真执行好党内监督条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用行动体现担当,用担当诠释忠诚。二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重点加强对党内民
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管理和监督,督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理顺体制、落实职能,提高机关党内监督的权威性。一是确保机关党组织的重要地位。要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就应保证机关党组织能够独立负责、有职有权地开展党的工作。二是确保机关党组织对本单位党政大事的参与权。机关党组织应参与研究讨论本部门重大问题,党组织负责人要列席本部门党组(党委)和行政重要会议。三是确保机关党组织对党员干部任免的建议权和质询权。各部门党组(党委)应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确保机关党组织有对本单位干部调整、任用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权力。
(五)系统联动、整体发力,提高机关党内监督的协调性。一是明确重大意义。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只有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监督效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建立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权力
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责权明确、联系紧密、配合有力、信息共享的监督体系。三是加强沟通联系。机关党组织要在扩大、疏通监督渠道的同时,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及时沟通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篇九: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王海军 【专题名称】中国共产党 【专
题
号】
D2 【复印期号】8 2008 年 2 02 期 【原文出处】《 长白学刊 》( ( 长春7 )2007 年 年 6 6 期第 121 ~4 124 页 【作者简介】王海军,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王海军( 1971- - ),男,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理论。
【内容提要】
当 前,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党内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监督制约体制不合理等三个方面。有效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法律法规,改革监督体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党派监督,构建监督体系。
【日
期】
2007- - 05- - 27 【关
键
词】
党内监督/ / 监督体制/ / 监督机制/ / 党内民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7)05-0121-04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监督,是党组织(特别是党的纪检部门)和全体党员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在党内政治民主和组织民主的基础上,依据党规党纪从党组织内部对党的执政行为、领导行为和党员行为所开展的检查、评价和督促活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则是指由党内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是执政党防止重大决策失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遏制腐败的迫切需要。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对巩固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共早在执政之初就对党内监督予以重视。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中共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共“八大”及其前后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强调党要领导得好,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就必须接受监督,包括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恢复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是:(1)全党对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2)建立健全了纪检监督机构,扩大了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3)党内监督制度趋于完备,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党规党纪;(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清除了一些腐败分子,纠正了党内的某些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内监督制约机制至今仍有一些薄弱的环节,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1. 党内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备的制度法规既是党内监督制约的客观依据,又是党内监督制约的重要保证。一个制度法规不健全的党必定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党。从现实情况来看,党内监督制度法规亟待健全:一是党的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运行以及党内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等还没有制度化、规范化。二是缺少监督的实施细则,对党内监督的原则、内容、范围、职责、奖惩等的规定,抽象的多具体的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共性的多个性的少,“现有的制度法规大部分侧重于追惩,一些具有预防功能的制度法规还没有健全起来”,[1](P211)缺少相互配套的实施细则,致使解释弹性大,执行程序不明确,监督工作难以操作,尚有待于一些程序性的规定等出台。三是对如何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监督权益缺少保护措施,对抵制和干扰党内监督的行为缺少惩戒措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软化了制度法规的刚性,造成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只有用制度法规把这些形式、规则和程序确定下来,并得到强有力的保障,监督制约才能发挥现实效力。
2. 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党员是党内监督的主体。从法理上讲,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与广大党员的关系是代理与委托的关系。党员可以用选举、监督、罢免等形式影响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的权力行为,使其全部活动都置于广大党员的监督制约之下。但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机制,这就造成了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失衡。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普通党员要想对上级的错误提出批评和建议,往往需要拿出很大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党章赋予了党员以选举权,但这种选举权的行使往往会因为机关的包揽和过于琐碎的干预而流于形式,这就给监督客体——领导者留下了较大的任意行为的空间,使得广大党员对实际情况和问题的反映,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造成了监督方面的形式主义。因此,要有效地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防止出现重大决策的失误,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
3. 党内监督制约体制不合理
一方面,从党的领导体制来看,它是由党的代表大会、党委会、常委会三个层次组成的。在这三个层次中,代表大会领导党委会,党委会领导常委会,其中代表大会在同级党组织中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和最高的监督权,是全体党员代表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决定党内各项重大事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但目前党的代表大会对党委会的监督制约基本上流于形式,它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至于人们常常不是把党的代表大会,而是把党委会甚至常委会看做是同级党组织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1](P207)因此,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建设,首先要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的监督制约职能。另一方面,从党的检查体制来看,目前纪委会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却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纪委成员的提名、任命、调动和待遇都掌握在同级党委的手中,使纪委会完全依附于同级党委,这就限制了纪委监督制约职能的发挥,使其很难履行对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监督制约,由此形成了对下级监督制约多,对上级监督制约少;对个人监督制约多,对组
织监督制约少的状况。
二、有效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主要对策
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十分重要,如何从体制和机制两方面构造一个规范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是摆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执政党的监督制约机制。
1. 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前提
民主是专制、独裁的对立物,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必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的决策主体,党内民主的本质就是由党员决定党内重大问题和管理党的事务。党内民主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质规定性之一,党内是否实行民主和实行的程度,这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党是否有生机和活力的问题。我们虽经常强调发扬党内民主,但似乎对党内民主实质的问题从未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过。根据列宁的意思,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指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他指出:“现在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这就是说,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2](P191-192)“俄国社会民主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说,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并且,党内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人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3](P249)从列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党内民主从根本上来说,是党内生活中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其实质,就在于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平等的主体、“主人”地位,使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和确实保障。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党内民主。
2. 健全法律法规是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基础
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制约权力异化、消除权力腐败的依据和保证。现代政治生活的实践表明,健全的法制是对权力实行有效监督制约的重要基础。建立一种以法制为主导的政治制度模式既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普遍要求,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的安全阀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整个国家政权运作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要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载入了宪法,它把所有的国家权力纳入法治的轨道,使每一种国家权力都受到制约,使权力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运行。对权力主体来说,只有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依法用权,才能够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对监督主体来说,只有依法监督,才能保证监督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提高监督的效力。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权力主体和监督主体两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权力主体和监督主体两方面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外,还要通过立法和执法,加大对腐败行为打击惩处的力度。
3. 改革监督体制是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治本之策
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强党内纪律监督对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后,党恢复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体系,并使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来看,这个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对中央委员监督难,中央以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同级单位及其成员监督难。党内监督制度对于加强党内监督至关重要,但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这些监督制度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监督的基础,而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则是核心。党内监督能否搞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为各项具体制度充分实现其价值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这就要改变现行的纪委对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负责的不合理的体制。目前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却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纪委成员的提名、任命、调动和待遇都掌握在同级党委的手中,使纪委会完全依附于同级党委,这就限制了纪委监督制约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很难履行对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监督制约,这种体制上的局限性,决定了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监督制约很难到位,因此,需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监督体制。按照列宁当年的思想,纪委不仅由同级党代会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而且应将其受同级党委领导改为受同级党代会领导,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负责。确认纪委受代表大会的委托,实施对党的执行机关的监督制约,与执行机关具有平等的地位、平行的权力。执行机关受代表大会的委托,在政治上对检查机关实施指导,以保证执行机关与检查机关能够协调一致地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检查机关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的体制,纪委系统不再受同级党委领导,各级纪委经费来源、干部配备使用和待遇等都由纪委系统统一管理,以保持相对独立性。纪委的主要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任期制,任期未满一般不得调离现任工作岗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纪委独立地行使检查权。
4. 完善监督机制是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任务
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是由党内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要使党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关键在于理顺构成监督制约机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所谓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公众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通过舆论机构或借助舆论工具,从善治的角度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的言行予以道义上的审视、评价和督促,尤其包括对官僚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指责。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舆论监督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宽松、政务公开的扩大和民众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并日益受到中央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共“十四大”报告到“十六大”报告,以及中央领导的多次讲话,都强调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尽管舆论监督在反对专制作风,遏制腐败,推动民主和法治,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依然存在着新闻舆论监督疲软和舆论监督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加强党内监督,我们必须确保党员在法定的范围内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对党内重大决策的运作实施监督的权利,等等。
第二,逐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了它的派出机关外,都应由选举产生。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在进行代表资格审查时,上级组织在审批下级组织的领导成员时,应认真审查产生这些人选的选举程序,对那些不符合选举程序的组织和成员不予承认和批准,坚决摈弃用直接委托取代选举,用征求意见回避选举的做法。在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同时,不断完善差额选举。没有差额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举,没有竞争的差额不是真正的差额。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优越,最根本的是它给选民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可能性,保证选...
篇十: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加强作风建设措施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就中央政治局加强自身建设在一定范围征求了意见,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同有关负责同志谈心谈话,重点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接受监督、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查摆,撰写了发言材料。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在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内政治生活 、 、落实党内监督方面存在 的 的问题 12 月 26 日至 2 7 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 开 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 总 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 发 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 者 者 饶爱民 摄 会议认 为 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正 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 中 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 ,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 益 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 权 权威、关系全党团结和集 中 中统一的大事,是关系党 和 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 事 事。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 央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是 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 形 形成的,赢得了全党全军 全 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
坚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 证 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 国 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 国 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 ,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 治 治生活的重要目的。中央 政 政治局的同志必须自觉在 思 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习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 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 级 级组
织、全体党员特别是 高 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 齐 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针 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 策 策部署看齐,坚定不移把 维 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 中 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落 落实到行动中去,落实到 推 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 作 作中去。
会议认为,党 的 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 局 局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 、深入改进作风和开展“ 三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分 别别召开民主生活会,效果 都 都很好。《关于新形势下 党 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 》规定,中央政治局每年 要 要召开民主生活会。要落 实 实好这一规定,把每次民 主 主生活会都开好、开出高 质 质量,在全党起到示范作 用 用。
会议认为,在全党 开 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 列 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 习 习教育,是党中央根据全 面 面从严治党形势作出的重 要 要决策。在党中央领导下 , ,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 学 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
全 全面从严治党要敢管敢严 、 、真管真严、长管长严。
只 只有全党身板直、腰杆硬 , ,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才 能 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 能 能保证革命先辈们用鲜血 和 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代 代 代相传。
会议认为,一 年 年来,中央政治局贯彻落 实 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是 好 好的。坚持标准不降低、 狠 狠抓落实不放松、正风肃 纪纪不手软,作风建设效果 更 更加凸显,党内政治生态 更 更加清朗,党群干群关系 更 更加密切。在改进调查研 究 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 文 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 和 和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 道 道等
方面都做了新的努力 。
。中央政治局同志不仅自 己 己以身作则,而且重视推 动 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分 管 管领域、分管部门或分管 地 地方的贯彻落实。中央八 项 项规定这个概念已经深入 人 人心,把规矩和尺度立起 来 来了。
会议指出,目前 , ,在党风建设方面还存在 一 一些问题,如思想基础不 够 够牢固、“两个责任”落 实 实不够到位、“四风”问 题题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动向 、 、部分党员干部担当精神 不 不足、能力不足、制度执 行 行力有待提高等。我们要 在 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 坚 坚持,落实管党治党主体 责 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继 续 续把作风建设推向前进。
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 彻 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 神 神,把《准则》、《条例 》 》贯彻落实好,是把全面 从 从严治党推向深入的战略 举 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永远 在 在路上。我们不能满足于 已 已经取得的成绩,不能有 松 松松劲、歇歇脚的心态, 要 要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 生 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抓 手 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 断 断深化,实现党内政治生 态 态根本好转。贯彻执行《 准 准则》、《条例》,中央 政 政治局既负有领导责任, 也 也负有示范责任,只有带 好 好头、做榜样,才能成为 无 无声的命令,产生强大的 感 感召力。
习近平在讲话 中 中对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 的 的对照检查发言进行了总 结 结,并就中央政治局贯彻 落 落实《准则》、《条例》 提
提出了要求。
习近平强 调 调,党的历史、新中国发 展 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 治 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 理 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 党 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 重 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 关 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 , ,是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 《 《准则》、《条例》的重 要 要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 志 志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大 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 齐 齐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 为 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 向 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当 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 忠 忠诚,关键是要有坚定的 理 理想信念。“四个意识” 不 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 停 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 实 实落实到行动上。大家要 以 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 循 循,认真领会和正确把握 党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 ,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 世 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 展 展大历史来认识和把握党 的 的基本路线,深刻领会为 什 什么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 。
。
习近平指出,对党忠 诚 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 党 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对党 忠 忠诚问题上,中央政治局 的 的同志必须纯粹。对党忠 诚 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 的 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 条 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 的 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 现 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 必 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 路 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 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 是 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 群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 利 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 根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 南 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
众 ,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 放 放在心中脑中。中央政治 局 局的同志必须做到以人民 忧 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 为 为甘苦,牢固树立以人民 为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 怀 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 为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 、 、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 , ,反映群众诉求。
习近 平 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 , ,中央政治局在执行民主 集集中制方面是做得好的, 始 始终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 , ,特别是通过多种方式、 多 多种渠道扩大了民主,有 力 力推进了科学决策、民主 决 决策、依法决策。中央政 治 治局要继续在坚持民主集 中 中制方面成为全党典范, 坚 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 集 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
。大家都是这个领导集体 的 的一员,要摆正自己的位 置 置,无论担任什么职务、 拥 拥有多大权力都要执行集 体 体作出的决策,无论作什 么 么决定、办什么事情都必 须 须符合大局需要。纪律严 明 明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 统 统一的重要保证。每一个 党 党员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 治 治规矩都要心存敬畏、严 格 格遵守,中央政治局的同 志 志首先应该做到,在指导 思 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 关 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 上 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立 场 场要特别坚定。要严格执 行 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 ,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 、 、中央和地方关系。我们 党 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党管 干 干部原则是很重要的原因 , ,要自觉坚持党管干部原 则 则。
习近平指出,党和 国 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全 党 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抓 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 号 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
效 大 大不一样。讲实话、干实 事 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
中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 崇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深 入 入调研、精准发力,让改 革 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 去 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 作作实起来。抓好落实,必 须 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 真 真实情况了然于胸。面对 新 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 争 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 又 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 国 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的 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 移 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中 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 治 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 国 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 相 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 , ,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 拿 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 压 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 根 根本利益的苦果。
习近 平 平强调,中央政治局要在 开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 为为全党作表率,做勇于自 我 我革命的战士。要坚持实 事 事求是,勇于批评和自我 批 批评,勇于听取不同意见 , ,及时改正错误。批评和 自 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对 下 下级要敢用,对同级特别 是 是对上级也要敢用。不能 职 职务越高就越说不得、碰 不 不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 武 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 用 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 、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习近平指出,党要赢得 民 民心,党中央要有权威, 必 必须廉洁。要强化宗旨意 识 识,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 追 追求,端正思想品行,提 升 升道德境界,带头推动党 风 风建设。要求全党做到的 , ,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首先 要 要做到。要提高廉洁自律 意 意识,在依法用权、正确 用 用权、干净用权中保持廉 洁 洁,在守纪律、讲规矩、 重 重名节中做到自律。中央 政 政治局的同志要抵制特权 思 思想,不搞特殊化,加强 对 对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 员 员的教育管理。
会议强 调 调,领导干部职位越高、 岗 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坦诚 接 接受监督。党内监督没有 禁 禁区、没有例外。强化党 内 内监督,要从中央委员会 和 和中央政治局做起。中央 委 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既是 党 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者和 推 推动者,也是党内监督的 信 信号塔和标杆尺,全党看 这 这里的信号,全党以这里 为 为标尺。中央委员会和中 央 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习惯于 在 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自觉 诚 诚恳接受全党监督,并做 好 好自我监督。中央委员会 和 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还要 自 自觉接受党外监督、群众 监 监督、舆论监督。
在执 行 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内 政 政治生活、落实党内监督 方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着眼 增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 性 性、原则性、时代性、战 斗 斗性,审议通过了《关于 新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 若 若干准则》,对开展党内 政 政治生活作出了系统规范 ,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 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 治 治党的又一重大制度安排 , ,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 一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 净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产生重 大 大而深远的影响。
制定 一 一个好制度,只是万里长 征 征迈出了第一步,关键还 在
在于落实好制度。从过往 经 经验看,推动党内政治生 活 活《准则》落地生根,关 键 键是做好教育、执行、问 责 责“三篇文章”,形成无 缝 缝隙的落实系统。
首先 , ,要把准则精神吃透,这 是 是落实的基础。相比于 1 9 980年的党内政治生活 若 若干准则,新准则既坚持 了 了过去行之有效的规定, 又 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作出 新 新的规定。要把学习新准 则则作为“两学一做”学习 教 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常 态 态化、有针对性的教育, 让 让广大党员和干部搞清楚 哪 哪些是一以贯之的要求, 哪 哪些是与时俱进创新的规 定 定,新规定的时代背景和 设 设计考量又是什么。搞清 楚 楚了这些,就能增强对党 中 中央从严治党的思想认同 、 、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从 从而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 平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 持高度一致;就能明白什 么 么该做、能做,什么不该 做 做、不能做,从而避免陷 入 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 无 无知而乱的困境,更好内 化 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 次 次,要把准则执行到位, 这 这是制定的意义。执行制 度 度最终靠人,离开了领导 干 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的 的以身作则、自觉担当, 再 再好的制度也不过是“稻 草 草人”,成为一纸空文。
新 新准则从坚持民主集中制 原 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 导 导向等 12 个方面对加强 和 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 明 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 ,其实很多是针对领导干 部 部这个“关键少数”的。
“ “教者,效也,上为之, 下 下效之”。群众看党员、 党 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以 身 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家 就 就会跟着学、
照着做。这 样 样层层示范、层层带动, 上 上级带下级、班长带队伍 , ,就能形成上行下效、整 体 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 开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 生 生活,培育健康洁净的党 内 内政治生态。
最后,要 把 把问责贯穿始终,这是生 威 威的关键。动员千遍,不 如 如问责一次。只有使问责 严 严起来,才能发挥“问责 一 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 效 效果。过去一段时间,党 内 内政治生活失之于宽、松 、 、软,“大熔炉”变成了 “ “冷灶台”,一个重要原 因 因就是难以问责或者缺乏 强 强力问责,大家都不怎么 当 当回事了。这次新准则制 定 定的不少举措都属于针对 性 性很强的规范性要求,有 的 的还带有刚性的纪律规定 , ,易操作、易监督、易问 责 责。只要按照《中国共产 党 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 国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