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4篇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 铜墙铁壁 新闻封锁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30卷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
铁壁新闻封锁
《 红星照耀中国》 》
《 红星照耀中国》 》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4 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30 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
长征的消息
《 红星照耀中国》 》 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
加拿大
白求恩
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 红星照耀中国》 》 “ 红色 ” 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
《 红星照耀中国》 》 红军?苏维埃?
共产党的政策?
红星照耀中国
红色经典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 》
1927 年8 8 月1 1 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 红星照耀中国 》 的诞生:
1936 年6 6 月,一位风华正茂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并在旧中国工作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数次去医院注射了天花、伤寒、鼠疫等一连串预防针后,带上一封用隐色墨水所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 24 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的帮助与安排,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保安之行。
《 红星照耀中国 》 的诞生:
在红区安塞他惊喜地遇到“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却是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英语和他对话交流的周恩来。他听从周恩来为其细致设计的 92 天旅程安排,在陕甘宁红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特别是他用“激将法”成功记录了毛主席亲自口述自己的历史,又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详细记录了长征中许许多多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四个月后,他依依不舍地惜别红都保安,满载生动鲜活的第一手素材 —— 十几个记录本和大量摄影图片,凯旋而归。
《 红星照耀中国 》 的诞生:
这位英俊潇洒、第一个冒险访问陕北,并向世界全景式客观报道“红色中国”真相与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的年轻人,就是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朋友、著名记者和作家 埃德加 · 斯诺 ;他的这部魅力四射的经典之作就是《 红星照耀中国 》 。
《 红星照耀中国 》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
—— 埃德加 · 斯诺
读书方法指导:
阅读纪实作品,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 ?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 “ 事实 ” 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 “ 话 ” 。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 红星照耀中国》 》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 红星照耀中国》 》 七、到前线去的路上
八、在红军中(上)
九、在红军中(下)
十、战争与和平
十一、回到保安去
十二、回到白色区域
一、探寻红色的中国
二、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三、在保安
四、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五、长征
六、西北的红星
【 美 】
埃德加 · 斯诺,新闻记者
1936 年6 6 月至 10 月
西安事变前夕
北平- - 西安- - 保安- - 预旺- - 保安- - 西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
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不可征服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 红星照耀中国》 》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⑴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⑵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
采访; ⑶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
的军事策略; ⑷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照耀中国
谜 谜 红军? 共产党? 苏维埃?
《 红星照耀中国》 》 造反者
贺龙二三事
红军旅伴
苏维埃掌权人物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红色窑工徐海东
“ 红小鬼 ”
关于朱德
造反者: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对人态度温和。
周恩来
贺龙二三事:
一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百半,但仍很健康,不知疲倦。对有钱人和地主仇视。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贺龙
苏维埃掌权人物: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
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自尊心极强,有当机立断的魄力。
毛泽东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乐观、豁达、勇敢、率真、大公无私
彭德怀
关于朱德:
个性谦逊,极端温和,对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跟战士们打成一片。
朱 朱
德
《 红星照耀中国 》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
①速读, 疏理 人物的主要经历;
② 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③ 摘录 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
④ 写下 你的感受。
人
物:
周恩来
主要经历:
出身官僚家庭 …… 组织大罢工 ……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第()页第()自然段
作者评论:
造反者 ……
我的感受:
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
格式示例: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分享交流:
人物:
周恩来
主要经历:
出身官僚家庭 — — 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 — — 帮助创建共产党 — — 任职黄埔军校 — — 组织大罢工 — — 组织 “ 八一南昌起义 ” 、在南方艰苦斗争 — — 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第 52 页第2 2 自然段
作者评论:
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的感受:
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示例: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 埃德加· 斯诺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 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 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 埃德加· 斯诺
猜读法
速读法
批注法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小
结
阅读全文,继续解谜。
课后作业:
了解章节及内容 走马观花
1 1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 红军存在?
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苏
维埃?农民支持吗?兵力?
2 2 、去西安的慢车 —— 去西安之前,注射了
很多疫苗。
3 3 、大汉的子孙 汉代青铜 —— 介绍 张学良
4 4 、通过红色的大门 —— 从西安坐卡车往北,
到达延安。步行进步往苏区的山道,遇
到贫民会主席刘龙火。
第一篇:
探寻红色的中国
1 1 、被 “ 被白色土匪 ” 追逐。
2 2 、叛徒(造反者):周恩来
3 3 、贺龙二三事
—— 李长林介绍贺龙
4 4 、红色伴侣
—— 介绍一些普通红军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第三篇:在保安
1 1 、苏维埃的巨头
—— 毛泽东
2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3 3 、论对日战争。
4 4 、红军大学
—— 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林彪)
5 5 、红军剧社。
1 1 、童年时代。
2 2 、长沙时代。
3 3 、革命前期。
4 4 、国民革命时代。
5 5 、苏维埃运动。
6 6 、红军的生长。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1 1 、第五次 “ 围剿 ” 。
2 2 、整个国家的迁移。
3 3 、大渡河上的英雄。
4 4 、通过大草地。
第五篇:长征
1 1 、陕西苏维埃的开始。
2 2 、死亡与捐税。
3 3 、苏维埃社会。
4 4 、货币的解剖。
5 5 、生活在五十岁开始。
—— 徐特立
第六篇:西北的红星
1 1 、同红色农民的谈话。
2 2 、苏维埃工业。
3 3 、“他们唱得太多”
—— 介绍工人的工作和精神状态
第七篇:到前线去的路上
1 1 、 “ 真 ” 的红军。
2 2 、对于 彭德怀 的印象。
3 3 、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
( 彭德怀的童年到参加共产党的经历 )
4 4 、游击战争的战术(彭德怀介绍)。
5 5 、红色战士的生活(健康、有规律、
有组织的生活)。
6 6 、政治集会(列宁室参观上政治课)
第八篇:在红军中(上)
1 1 、徐海东 —— 一个红色的窑工。
家庭世世代代做窑工、骑马失事碰掉
了两颗门牙。
2 2 、阶级战争在中国 —— 国民党军队在鄂
豫皖苏区对老百姓所犯的罪行。
3 3 、西北四马。
—— 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
4 4 、穆斯林与马克思主义者。
第九篇:在红军中(下)
1 1 、再谈四马 —— 红军前线骑兵。
2 2 、红小鬼 —— 少年先锋队员。最喜欢
的是交通处处长李克农的通讯员小鬼
—— 向季邦(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
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
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
3 3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4 4 、关于朱德 —— 朱德亲口对韦尔斯女士
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 1 、途中所见 —— 64 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
红军战士,老李;绰号“礼拜堂”的贾河
忠,遇到红军打了胜仗,带着俘虏回来。
2 2 、保安的生活
—— 蔡树藩(假肢)、陆定一(飞机)、
徐海东(假牙)
3 3 、苏联的影响。
4 4 、中国共产主义与共产国际。
5 5 、告别红色的中国 —— 对毛泽东的最后访问,
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具体条件;离别保安。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去
1 1 、叛变的序幕。
2 2 、委员长的被扣 —— 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
了西安,在临潼一个宾馆后山逮捕了穿
着睡衣睡裤,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
着的蒋介石。
3 3 、蒋、张与中国共产党?
4 4 、 “ 针锋相对 ” 。
5 5 、破镜重圆。
6 6 、未来展望 —— 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后终
于会获得胜利
第十二篇:回以白色区域
《 红星照耀中国 》
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
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
地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客观公
正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
况。
1 1 、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向红军战士们
致敬!红军战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2 2 、今天的我们的社会和谐幸福,应感
恩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
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
3 3 、红军战士如颗颗红星,照耀中华大
地。红军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阅读启示: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粹埃德加·
斯诺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从 1928 年起,他先后担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 年,斯诺突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抗战爆发后,斯诺又担任英国《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 年,斯诺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应邀三次来华访问。
斯诺为人正直,热爱和平、正义,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十分关心中国命运。主要著作有《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等书。
创作
背景
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1928 年,斯诺带着对中国革命的关心来华。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舆论对中共极尽污蔑之词,国际舆论也对中共颇有微词。1936 年 6~10 月,斯诺突破重重困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在此期间,他不仅关注中共领导者的革命策略,而且留心观察普通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随后,根据自己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报告文学的写作。
主要
内容
本书描写的时间段是 1927~1937 年,恰值土地革命时期。作者以忠实的原则记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全面地展现了中国革命者的风采,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全书共 12 篇,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在斯诺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有三条:
(1)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始终依靠群众是中共的基本原则,更是红军无往不胜的“法宝”。
(2)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革命理论,共同铸就了红军坚强的品格,使它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3)实事求是,既有坚定的信仰,更有灵活的处事风格。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在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便是这种原则的体现。尊重差异,尊重少数民族,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作者用形象的描写揭示这个道理。在作者貌似惊讶的描写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看似旧的形式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灵活的处事风格。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内容丰富而生动,看似故事一般精彩,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达到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写作
特色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红星照耀中国》公正、客观的记录在革命战争时期从毛泽东、周恩来、林彪、贺龙等掌权人物到诸多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吃穿住行等生活、心理状态,从侧面表现出红军以及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还原那段红色革命历史,消除当时世人对红军、“赤匪”的误解。
主要
人物
1. 毛泽东: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个人自尊心强,必要时候有当机立断的魄力。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了如指掌。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是位有深邃感情的人。他的话真诚老实。
2. 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不中庸,不讲面子哲学;有着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
3. 彭德怀: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大公无私。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却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4. 朱德:天性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跟一般战士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5. 贺龙:强壮有力,不知疲倦。虽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仇视有钱人。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历史
意义
1937 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问世,立即轰动世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从斯诺开始的。
本书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作者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进行的艰苦卓越的革命历程,使世界人民开始关注中国革命: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个红色政党,它全心全意地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从一个弱小的党,最终发展成了中国的执政党。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
阅读
感受
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它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名著概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斯诺对东方政治和中国红军有这样一些感到兴趣未获解答的问题: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的呢?如果是的,那么那个纲领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的来历如何?”带着这些疑惑和质疑,冲破重重阻挠,踏上“ 去西安的慢车”,最终进入红区。
斯诺首先到达的是西安府,从路上遇到的一些人的口中了解到了红军的一些情况。他后又马上去拜访了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杨将军当过土匪,后来经由中国那条许多极有才能的领导人由此上台的途径而掌握了权势。另一位主张抗日的将军张学良,也受到了强烈的左倾影响,越来越把红军当作天然的盟友而不是敌人了。张学良同周恩来长时间的详细讨论以后,与共产党秘密达成了一个合理可行的统一战线。张学良作为年轻的独裁者,他的经历很独特,如拱手出让东北,染上毒瘾,后出国学习并成功戒毒等。
随后斯诺到达了延安,见到了当地的贫民会主席,并且第一次同他这个“赤匪”一道吃饭。通过亲眼所见和身边人和事的了解,对红军有了初步认识,逐步改变对红军认识上的刻板印象。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到达安塞后,他见到了一个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清瘦的青年军官,他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周恩来出身于大官僚家庭,但为共产主义理想毅然投身于火热的学生运动,在法国组织中国共产党,任职于黄埔军校,组织上海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苏区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是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给斯诺留下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始终满怀信心,冷静谨慎,亲切温和,愉快乐观。
护送物资到保安去的路上,李长林向斯诺介绍了贺龙的情况。贺龙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国民党军阀的屠杀激起他的愤怒,他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义后参加共产党。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是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斯诺遇到一些红军士兵,看到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说也许是他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比如,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而且,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农民们对红军没有不满的流露。
第三篇
在保安 在陕西保安,斯诺见到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也就是当时“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对于当时的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如对美国总统罗斯福有独到看法,读过许多关于印度的书,对印度也有一定的看法。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他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而且也读过一些古希腊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等人的著作。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毛泽东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他说话是真诚、老实的。他有农民的个人习惯,如他个人生活随便的习惯和他完全不在乎个人外表的作风。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一章中写到,共产党相信,1927 年以来的十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论点,那就是: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国民党也把这定做他们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抗日战争,毛泽东认为中国与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缔结反法西斯条约,是完全可能且有必要的。因此,共产党要求在国内必须实行反封建反军阀反法西斯的政策。
论及抗日战争,毛泽东深度分析了能够保证打败日本军队的 3 个条件: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红军大学和红军剧社是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力的宣传武器,其中红军大学是抗日军队的后备人才储备库。红军大学为红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既包含军队的,也有来自民间的,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也要到红军大学训练 4 个月。红军大学每年会在全国各地招收 16-28 岁的健康人士参与抗战。每个军都有自己的剧团,几乎每个县也都有。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的信任。剧社唤起中国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强迫他们起来为“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农村中的新气象——而斗争,为共产党心目中的具有正义、平等、自由、人类尊严的生活而斗争。
本篇提到了另一个著名军事将领——林彪,他是湖北省一个工厂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因苛捐杂税而破产,但是林彪还是设法读完了中学,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不久,被提拔为上尉。刚二十岁,就成了国民党张成为上校。后率领部队参与南昌起义。他在前线身经百战,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且神奇地没有受过伤,身体健康。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斯诺同毛泽东畅谈,也得知了毛泽东的生平梗概。
他 1893 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贫农家庭,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后经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拥有了‘富’农的地位。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但是他父亲并不同意母亲的乐善好施。为此,他从小就与父亲就此争执
不休,支持母亲并坚决反对父亲,甚至因为不满父亲典进了别人家的地,毛泽东以跳池塘威胁父亲来抗争。
他自小熟读经书,爱看的是中国...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三篇《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三篇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一篇
今天,我将通过重温《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来与大家共同追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缅怀过去,启迪未来。
我的分享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谈一谈选择《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本书有三个特殊性:第一是主题的特殊性。这次读史分享活动本质上是一次爱党爱国主义教育,而《红星照耀中国》,哪怕只是从书名上看,都是一本将党史和国史、爱党与爱国思想有机统一的书籍。第二是时期的特殊性。这本书是作者从1936 年 6 月到 10 月,辗转进入陕北红色区域后,观察到的红色政权的军事、生产、教育以及娱乐生活情况,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三十年代红色中国的景象。我从书中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的红色政权方兴未艾,或者可以说是红色政权所经历的最为艰难的时期。但正因为最艰难,才最能体现一个新生事物的生命力,也
最能考察出一群为之奋斗者的赤胆忠心。这段历史时期中的红军故事,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却也面临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中共党员来说,是具有重要激励和启示意义的。第三是作者的特殊性。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本通篇笔墨晕染红色光辉的书,竟然是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人士所作。他1928 年来到上海,去陕北之前,在上海和北京做记者,也在燕京大学兼职教书。1936 年去陕北的四个月,使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他所具有的作为一名外籍记者相对客观公正的视角,以及他对当时还处于弱势的红色政权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主宰的预言,成功激发了我一探究竟的兴趣。
第二个层次,谈一谈阅读这本书时的思考。
第一点思考:一个记者是如何成为先知的?
埃德加斯诺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意义是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走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必将主宰未来的中国。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成真了。在他成为先知的传奇中,我们能从这位红军记者身上学到什么?我想至少能总结三点:第一,战略性思维的威力。斯诺能从最高、最广、最深处客观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他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白区、红区和在华的外国势力,而且包括英法德日俄等国共同组成的世界革命势力版图,他仿佛练就了一副上帝视角;第二,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其中,包括科学的方法和涉险的勇气。斯诺为了探求在白区永远得不到的真理,敢于只身进入被国民党恶魔化的红色政权地带,实地走访并与所谓的豺狼虎
豹共同生活交流,这是需要非凡勇气的;第三,丰富经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像斯诺这样现实中的先知,不是天生的神力,而是走遍世界各地,深入百姓生活,到达一处就将自己本土化的所有经历的总和,加之善于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才最终练就能够预见未来的本领的。
第二点思考:红军是雇佣兵还是事业兵?
斯诺在采访红军时,除了选择像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袖、将领外,还会特别选取普通士兵作为采访对象,但无一例外,他们都不是为了军饷而当兵,事实上,他们的军饷根本不足以说服任何人去舍身忘死,可他们还是愿意跟随共产党,在战略性转移突围中展现出惊人的毅力与勇气,我想这是因为,他们从始至终就不是为钱卖命的雇佣士兵,而是不折不扣的将救国济民当做人生理想的事业兵,这两种士兵是具有思想上的本质区别的,而事实证明,真正的事业兵是不可战胜的。
今天看来,一家单位里也会有雇佣兵和事业兵之分,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雇佣兵更关心的是单位离家近一些,上班事情少一些,工资拿的多一些,他们更强调自身利益,而少有关心集体和关注单位未来发展。而事业兵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他们把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事情作为自己内在的价值需求,他们总能在服务绝大多数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甚至可以为此作出个人牺牲。我们不妨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在上海博物馆是哪一种兵?
第三点思考:长反骨的人为何能成为伟大的人?
斯诺在采访新中国历史缔造者们时,都会记录下一段他们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耐人寻味的回忆故事。在我看来,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也就是旧社会所称的脑后长着反骨。他们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不安天命的极强的反抗精神。童年毛泽东因看不惯小学堂老先生的古板粗暴,就以罢课表示抗议。他也不只一次的与母亲和弟弟结成统一战线,挑战旧社会牢不可破的父亲霸权。有一次,他的父亲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命他下跪认错,而毛泽东竟摆出谈判架势,严肃的对父亲说:如果你保证以后不再打我,我可以认错,但只能是单腿下跪。读到这一段时,我和当时的采访人斯诺一样感到震惊。
即便活在现代的我,与父亲之间的相处之道,相较于少年毛泽东来说,只能用逆来顺受来形容。记忆中唯一能称得上挑战父权的事情,就是关于自己 2012 年毕业后发展方向问题的抉择。他联合着母亲,主张我留在家乡生活,而我从未如此坚定的选择单枪匹马挺进上海发展,像是感应到某种神秘而强烈的使命召唤。比起斯诺笔下的少年英雄们,我不算一个天生长有反骨的人,就算有,也是孕育在上海这片改革开放浪潮中后天长成的。而反骨一词早已被赋予新时代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一个人具有勇于开创的精神。
我曾尝试着用人在历史中的功能性将人们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创历史的领导者,第二类是伟大历史的记录者,第三类则是普通人。如果在座有人想成为第一类创造历史的领导者,我在
此奉上从这本书中萃取的 16 字要诀,那就是:战略思维、事业胸怀、创新精神、人间正道。在我看来,其中的人间正道,也就是走一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将是其他要素闪耀青史光辉的先决条件,应当是重要压轴,因为这世上最令人痛惜的事情之一就是: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拼命努力,直到耗尽所有精力、人脉和运气,成为历史河流中沉底的一颗沙粒。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曾经把自己归于上述的第三类普通人之中,但是,在我重温了《红星照耀中国》,再次感悟包括埃德加斯诺在内的众多传奇人生之后,我有了更大胆的想法,我想努力跻身第二类人群中去,我想成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伟大历史的记录者一个兼具战略思维、事业胸怀和创新精神的记录者,为我所在的上海博物馆,为深化改革开放中的上海,为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实现复兴伟业的中国,做好见证、记录和宣传。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二篇
今年倡导读党史。女儿给了我一本《红星照耀中国》,本来是想漫不经心的翻翻,但读来却引人入胜。兴趣倍增也许归因于一个叫斯诺的米国人叙写的,也许是归因于这段历史是对党和红军最艰难岁月的回顾。总之,在迷茫的现实和纷乱如麻的日子里,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一直把它读了下去。我知道,故纸堆里找不到未来的答案,但历史总会映照现实,给我们一些独到的启示。
之一,党指挥枪是伟大的认知。犹如个人、企业、组织一样,
军队不能没有思想的指引。我们的军队一直是有灵魂的军队,是党的崇高目标指引下的军队,因为有党和伟大理想的指引,军队才有了奋斗的方向和百折不挠的坚持和忍耐。红军为什么在艰难的围追堵截中,次次从围剿中突破胜利?是崇高的使命和信仰给了无穷的力量。这不是鼓吹,比起军阀混战和单纯追求镇压的战斗,红军更主动、更灵活、更有战斗力。
之二,生存需要和利益的追求是革命最大的动力。无产者和被压迫者有更坚定的革命意志。二十世纪初的农民和工人遭受了最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是农民,人数更多,生活更艰苦,到了卖儿鬻女、民不聊生的地步。红军的主力主要来源于饥寒交迫的农民,且以年少者居多,平均年龄只有 19 岁。而工人因为人数少,偏居城市,遭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则显得势单力薄。红军有阶级仇恨和维系个人家庭生存的强烈愿望,打仗更能冲锋向前、生活更能吃苦耐劳,凶险的环境总有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气。
之三,党的理想和目标从未改变。建党初期的目标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即便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未妥协、从未改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失败,党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但仍然初心未改。当日本侵华开始,党很快就认清形势,教育全党全军,积极为抗日做准备。一方面,不得不与国民党作战,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抗日。
之四,愿景不变,但战术却可以灵活。党会随时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做出最新的判断,制定灵活的工作方针。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积极谋求国共合作,举全国之力,御敌外侵。这一方针符合全国形势和民心所向。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局面,但这一局面的形成,其实是共产党和东北军、西北军长期准备的结果。为了达成这一局面,党也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让步,同意南京政府的集中领导、同意军队改变称呼,同意在苏区停止打土豪分田地。但同时,保持了苏维埃政权和军队领导的独立。
之五,道义和人心向背决定革命的胜负。也许有人说,不抗日会减少伤亡,保存实力。但国民党不就是要攘外必先安内吗?人心是更大的力量,道义是最后的基石。一个党,一支军队,必须时刻站在道义和人心的制高点上,从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出发,才能走的更高、更远。党和军队除了人民,没有自己的利益。
之六,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时候,培训、学习、宣传、教育都十分重要。红军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都未放弃自我学习改造。从指战员、到普通战士,都必须进行有计划的长期轮流学习培训。这一点真是不可思议。想想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人们还斗志昂扬的开展宣传、教育、学习活动,信念和目标该是多么的坚如磐石。正是得益于思想的统一,战士和群众从来没有迷茫过。没有团结同一的步调,没有最后的胜利,妄谈什么自由民主!
之七,强健的体魄和超凡的远见是领导者的标配。红军的将帅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保持了健壮如牛的体格。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紧急行军,多少雪山草地,多少枪林弹雨,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又有谁能经得起这千折百回的生死考验?而超凡的远见来自于千里行走、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所谓见识,就是见多识广,就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大脑对所有信息的加工、分析和思考。主席在层层封锁的苏区,就能预见未来十年之上的世界大势和抗日战争的演变,无一疏漏,无一错失,令人惊叹。这大抵得益于主席驰骋南北的革命征途,如饥似渴的阅研资料,彻夜不眠的深入思考。当然,伟人的天赋也是世所罕见。
之八,正义和真相有时会被蒙蔽。一个伟大的党,一只战无不胜的部队,在它弱小的时候,又有谁知?共匪、烧杀抢掠就是当时主流媒体的污蔑之词。当下,我们多么缺少斯诺们的正义呐喊和广为人知的真相宣传。同时,伟大的愿景和美好的理想,需要宣传,需要教育,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然后需要争取更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高瞻远瞩是对领导者的要求,群众更需要的是解释和指引。
之九,成功是奋斗的馈赠品。没有流血牺牲,哪有成功希望?可无数先人志士的鲜血,当时也没有换来光明的现实。成功者,不可能属于患得患失的人,唯有孤注一掷的决心,才会换来成功的可能。我们缅怀先烈,永存敬仰,我们更应该励志前行,不顾
一切!
危急时刻,敌人的千万大军,都没有消灭我们,如今我泱泱大国,还怕那些叫嚣狂妄、欲迎还拒的伪君子吗?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三篇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日渐成熟过程,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所进行的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想。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这些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歌功颂德,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真相,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那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奔赴中国战场,与中国人民一起革命。
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这是一个有理想、求真理的政党。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更是人民的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红星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篇四: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
NTERNAT1 0NAL C0MMUNI CATi 0NS 书写新时代的 红星照耀中国 一延安时期的伟大实践对今天做好外宣工作的启示 方正辉 中国外文局 副局长 延安时期,是党在对外宣传工作上走向成熟、取得成 功的重要历史时期。延安时期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在指导思 想、机构建设、策略运 用上日臻完善,取得了古今中外鲜 有成例可与之比拟的宣传成效,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抗 日 战争和国内革命胜利的 “一个重要方面军”。斯诺、斯特 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斯坦因、贝尔登等,他们的报道 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 “红色中国热”。在1937年、1938年 ( (红星照耀中国) )英文版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又被 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1938年初,胡愈 之先生组织翻译此书并以 ( (西行漫记 为名在国内出版, 不到一年时间就再版四次 ,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 巨大反 响。同时我们也看到,掌握大量外宣资源 的国民党,在这 _f ], -- j-期的对外宣传工作虽也有成效 ,但总的来说,问题丛 生,弊端较多,导致抗战时期国际信誉下降,未能最大 限 度发挥争取国际同情和国际支持的作用,当然也不可能改 变其最终失败的命运 。正如先哲所言,历史孕育了真理 ,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 ,后世的教训 。
延安时期的对外宣传具有鲜 明的特点,与今天习近平 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高度契合,对我们今天的工作 有 深刻的教益 。
一是对道路、理论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 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谈到中国发展的道路时打 了一个 比方,“鞋子合不合脚 ,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 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 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毛 泽东1 946年在延安接受美国进步记者斯特朗采访时,提 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指出 “我们 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 明,这小 米加步枪 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两位领导人 虽然讲话的历史条件不同,国际环境不同,但从对外宣传 方面讲,却具有高度 的契合性和一致性,语言生动平实而 18 l对, 播2o1509 又鞭辟人里 ,表达高度自信又充满力量 ,因而赢得了广泛 称颂和久远传播。
对 自身前途、道路、未来的高度 自信 ,正是我们党对 外宣传工作从延安时期到现在不 断传承 、发扬光大的很 高境界。正是对中国人民必胜、反动派必败 的高度自信 ,
形成了毛泽东主席语言的磅礴气势,赋予平实平凡 以强 大的感 染力、感召力和动 员力。正是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坚定 的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 自信 ,形成了习近平 总书记语言的气度和力度,使家喻户晓的家常话 ,达到了 动人心 魄、发人深思的传播效果。自信是力量基础。中国 古人讲 :“文 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 自信 的力量是催生 “气势”的基础 ,没有自信 的气 势,说 话无论是阳春 白雪还是下里 巴人,都 不能慑人、动人 、感 人。同时,古人说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有 了自信 的底 子,加上自如、自然的表述方式,就有了恰如其分 的个性 张显和风范展示 ,形成 了鲜 明的特色 ,达 到良好 的传播 效果。
1 944年 “中外记者采访团”访 问晋西北。左起为爱泼斯坦、武道、福尔曼
{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特稿 二是自主、主动 的外宣态势。延安时期 ,党面临着内 外重重围困和种种误解。针对这种情况,党在对外宣传上 不是选择被动解释 ,而是主动出击,自主宣传。党努力开 辟了瓦窑堡一延安 西安的地下秘密交通线,打破了国民 党的舆论 封锁 ,1 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成功访 问延 安。随后,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前前后后有数十位外 国记 者来到延安,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汇集了美联社 、 合众社 路透社等数十人,还有1944年受美国政府派遣、 专程进驻 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一行18人。毛泽东主席和中 国共产党人广交天下客,主动向他们阐述党的主张,主动 向他们展示延安的实际情况,不仅宣传了党的主张,而且 打消了外界的很多疑虑,形成了党 “得道多助”、侵略者和 国民党反动派 “失道寡助”的强大舆论攻势,为我们赢得 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波兰著名记者爱泼斯坦评价说,这 是 “把一座关了很久的门打开了缝隙,使阳光透进来”。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 合的外交活 动中,积极 主动 阐述中国的主张,展示 中国的形象,显示 个人风范 ,被外界誉为 “中国的缩影”,赢得了国际社会 的广泛认可。总书记 “一带一路 倡议”、“中非关系没有 ‘完成时 ’、只有 ‘进行时 一’、“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 中美两国”等表达,既是对中国外交生动的阐述 ,更是 以 我 为主的主动宣示 ,把答 辩和跟踪 留给对 方。把握主动 权 ,使对外宣传的话语权处在上风,形成自主、主动的态 势,这是从延安时期到现在党在 对外宣传上形成 的一个 鲜 明风格 。
三是善于讲中国故事的文化底蕴。毛泽东等老一辈 革命家,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这使得他们在对外宣 传中更容 易发出独特 的 “中国声音”。毛泽东在延安时期 所写的大量诗词,不仅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造诣,同时也贯 穿着共产党人 的信念、情怀和意志,具有强大的宣传动员 力量。一首 “沁园春·雪”,长自己志气,灭敌人威风,在中 国大地乃至世界广泛传播。毛泽东延安时期在接受采访、 讲话 、文章 中,显示了深厚 的文化修养。他信手拈 来、恰 如其分 的引经据典,显示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说话 和文章更有说服 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 果。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 闭幕式上的致辞,题 目就是出自 ( 《列 子 的寓言 “愚公移 山”。“愚公移 山”此后成 为中国人民 战胜各种敌人、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鼓舞。上世纪70年 代,著名纪录片大师伊文思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部长达12 小时的反映中国的纪录片,题 目就借用了 “愚公移山”。
国内外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 国际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引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 普通人的故事。“五色交辉 ,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 平”、“履不 必同,期于适足;治不 必同,期于利民”、“讲 信修 睦”、“和而不 同”,等等。这些植根传统文化、包含 深刻哲理的 “中国话”,优美而恰当,切实又深厚 ,真正是 “华声实义”。同时,从中国小夫妻的非洲蜜月之旅到奋 斗在义乌的阿拉"fa4,伙 ,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捐助 “熊猫 血”到巴基斯坦军舰协助中国的也门撤侨行动,这些普通 人的故事都 时常出现在习近平的演讲稿 中,印证了国之交 在民相亲,以及讲好故事 、事半功倍 的道理 。这使得 中国 领导人 的话语方式在国际传播话语体 系中独树一帜 。独 领风骚,产生了强大的中国效应。从延安时期到新的历史 时期,党在对外宣传上始终贯穿着从传统文化 中汲取丰富 营养,推陈出新,化古益今,充分发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实力和影响力。这种高度 契合,对我们充分认识延安时期 的对外宣传工作 、目前形 势下的对外宣传工作,都具有深 刻的启迪。
学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的延安精 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己从事 的对外宣传工作实际 ,我深切感受到有一根红线一脉相 承,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们在 国际舆论 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打 造融通中外的新范 畴新概 念新表述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治国理政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老一 代共产党人的 伟大实践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
延安时期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艰难困苦并没有遮 挡住共产党人放 眼世界的眼光和胸襟,卓有成效 的对外 宣传和国际传播,赢得了国际社会对 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 人民的同情、理解和支持,建立起了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 线 。我们今 天正在 进行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 “中国 梦”,同样需要形成 良好的国际环境,争得最广泛的舆论、 道义和智力支持。抚今追昔,感悟未来,给我们的启示就 是 :坚定 的理论 自信 、道路 自信、制度自信是我们做 好国 际传播能力建设 的思想基础 ;千千万万中国人对美好生 活 的追求和奋斗就是最精彩 的中国故事和传播 内容 ;全 面、客观、真实的呈现具有无可 比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我们应该有这个底气,书写新时代的 ((红星照耀中 国 。(王纪刚供图) 责编 :谭 震 2015 09对, 播l19
推荐访问: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得到的启示 红星 共产党员 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