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新形势下的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的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
7月30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国内外局势更加严峻复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一遇之大疫情,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更加严峻复杂。第一,美国某些政客为了摆脱抗疫不力、经济大幅下滑的事实并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营造“对华强硬”形象,不断升级与我国的冲突与摩擦,在国际社会上不遗余力抹黑、“甩锅”中国,并对华为、字节跳动等具有技术和用户优势的中国科技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试图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第二,美国试图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中构建更广泛的联盟,企图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与中国“脱钩”,并试图制造“意识形态冲突”,拉开“铁幕”以形成“冷战”格局孤立中国。第三,虽然美国围堵、孤立中国的意图在国际社会应者寥寥,但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正积极向美国靠拢,并响应其提出的“印太战略”,在我国周边制造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印度更是不顾国际形象和市场准则,悍然强制关闭59个中国企业开发的APP,并为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在印度的正常经营制造极大障碍。
虽然国际社会中部分政客为了一己之私不断制造政治、军事、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冲突、摩擦和对立,逆全球化潮流而动,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选择。受疫情影响,全球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尽管有所波动,但从长远看,国际社会在卫生、科技、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增强,通过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应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人类健康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内循环与扩大内需所必须采取的政策有内在的联系,是国际政治与经济运行相关联而势在必行的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通过发挥我国14亿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体系,实现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补链、扩链、强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内外需相互促进,综合发力。
二、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当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形势越困难,就越是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变局中开新局,以高水平开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以稳定、一流的营商环境反制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扰市场主体运转的行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经济相互促进的大循环体系。
第一、通过扩大开放实施补链、扩链、强链,为全球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美欧日等经济体都通过降息和“印钞”增强流动性,但客观造成了全球流动性泛滥。从全球看,中国是疫情控制最好、资产泡沫最小且增长预期最稳定的地方之一。进一步扩大开放,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全球产业资本必加速流入中国,不仅部分外资向外转移的计划将泡汤,还将帮中国迅速完成补链、扩链、强链。
就此,一是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扩大出口信贷投放,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二是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三是要围绕全球产业链协同,在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四大经济圈,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万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四是要继续优化软、硬营商环境,各地要加快建设以5G、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更大程度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和“一视同仁”的金融支持政策,为吸引全球产业链提供一流的营商硬环境。五是尽全力维护全球供应链和物流链稳定。尽量做到“人停货不停”。六是积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在国外需求依旧疲软的时候可以通过努力营造以国内需求为拉动的产业小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的健康发展;当国外市场复苏的时候,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
第二、核心产业要加快技术攻关,积极填补国际产业链高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端空白。从历史经验看,短期应对经济衰退的措施是财政和货币刺激,长期来看,还是靠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革命,依靠技术作为内生动力,创造新的供给和需求,带领全球经济从低迷走向新的繁荣。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抢抓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技术等新技术,以占领下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当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因疫情大规模隔离和封闭导致经济陷入衰退,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降”,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供给会出现空缺。我国当前要尽可能快地走出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一是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二是在补齐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促增长;三是要防止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投入到四大经济圈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关键产业链领域的集群优势、规模优势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填补因经济停滞而出现的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五是建议选择对外开放基础较好、创新氛围较为浓厚、产业体系相对健全的地方,谋划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以合作创新为核心主旨的示范平台,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规则对接等方面先行先试,条件成熟时再复制推广,可对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外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反制科技脱钩、经贸脱钩。
第三、加快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近日,修订后的美加墨协定正式生效,其中的“毒丸条款”是其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的重要一步。将来,美国很可能会与欧盟、英国、日本、印度等国进行类似的FTA谈判并附加“毒丸条款”,对我国进行新一轮的封锁堵截。我国应抓住当前经济快速恢复活力,而西方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且欧美之间矛盾日益加深的战略机遇,尽快落实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并加快中日、中韩、中欧投资贸易协定、中英投资贸易协定的谈判,适时启动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成熟一个签署一个,一方面努力打破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去中国化”的图谋,另一方面,将科技、产业、资本和人才通过FTA规则吸引到中国来,促进更多国家和地区深度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
第四、以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为依托,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我国当前已形成了18个自贸区和1个自由贸易港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区(港)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围绕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运输自由、人员停居留和就业自由、数据流动自由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即要以自贸区(港)为依托,培育与国际标准相通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实力、能力和规则,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和国际贸易航运枢纽等,建设开放新高地,拓展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推荐访问:双循环 新形势下 思考 新形势下的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形势与政策 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