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放管服”改革的思路探索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放管服”改革的思路探索

时间:2022-05-12 12:0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放管服”改革的思路探索,供大家参考。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放管服”改革的思路探索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放管服”改革的思路探索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取得了多方面成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迫切需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高质量发展助力开道。

一、以“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

******指出,要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这是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往市场体系发育不足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高投入拉动、铺摊子上项目等粗放式发展方式,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起到很大支撑作用,但如今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这不仅是因为结构性矛盾不断积累,更缘于资源环境无法继续承受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压力。因此,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然的选择,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转向重视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坚持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降低营商成本,维护公平竞争,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放手让企业和群众创业创新、发展经济、创造财富,进而扩大就业、带动投资、增加消费,而且有助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和正向激励,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实现高质量发展。经验表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的市场就更有活力,企业、人才、资金、设备、项目等发展要素就会向哪里聚集,哪里的发展局面就会打开。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才能增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在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超过x亿户,其中企业xxxx多万户,每年新增就业都超过xxxx万人,企业营商成本逐步降低,市场主体的数量、活力和发展空间大幅增加,带动了就业、消费和民间投资。世界银行发布的《xxxx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参与评估的xxx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由xxxx年的xx位上升到xxxx年的xx位,平均每年上升x.x位,xxxx年的排名更是大幅上升xx位,提高到xx位。其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登记财产x项指标排在前xx名,获得电力、开办企业、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施工许可证x项指标均提升xx位以上。

但是,我国目前的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

展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微观经济运行仍干预过多,企业投资经营还面临不少梗阻,各类营商成本较高,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间企业在市场准入、项目竞标、贷款融资等方面还面临各种“玻璃门”“旋转门”等障碍。xxxx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应从以下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宽松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这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首要环节。应按照“应放尽放”原则,继续简政放权,精简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破除各种不合理、不公平的市场准入门槛,特别是要清理阻碍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的准入障碍,使各领域市场准入不断放宽,各类市场主体都能依法进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参与公平竞争,营造公平包容的市场准入环境。在这方面,党***、国务院作出了改革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在xxxx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做到“六个一”,即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清理各种变相审批和隐性壁垒,实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压缩企业开办的环节和时间,银行开户核准改为备案,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等。如何使这些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是接下来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二是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这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企业是市场主体,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可使优质企业和产品脱颖而出,扩大有效供给,淘汰无效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清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障碍和做法,对各类企业、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使各类市场主体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项目开发、标准制定等方面,获得公平待遇;着力破除行政垄断、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建立统一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推动资金、人才、土地、设备等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和配套立法,为公平竞争提供法治保障。

三是创造成本低、负担轻的企业发展环境。这是企业提质增效、增添活力的必要条件。企业税费负担重、经营成本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在减轻企业负担上下功夫,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各类企业轻装上阵,发展壮大。为此,***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改革措施,从各方面降低企业成本。有关改革举措包括:推进结构性减税,压缩行政事业开支,清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涉企收费,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简化各种贷款申请流程,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成本,使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有所上升、融资成本有所下降;降低企业的生产、物流、通讯、用能等成本,清理物流、认证、检验检测、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切实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二、以“放管服”改革助力创新发展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的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中国经济经过xx多年高速增长,现在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的约束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依靠的要素投入、投资规模、简单引进技术设备等传统发展路径已难以继续维持,原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减退,迫切需要解决新的增长动力问题。******多次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为发展打造新引擎。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强化创新驱动,以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兴起,只有抓住机遇,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实现上述转变,必然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

不断提升,一些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创新发展的体制环境、激励机制、创新成本、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薄弱环节,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重要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xx%。解决这些问题和短板,需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破除各种束缚创新发展的障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创新发展的潜力。强化创新驱动,关键要破除束缚创新发展的体制和做法,激发企业、科研单位和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应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使创新资源要素在行业内、企业间、区域间、内部外部、线上线下实现自由畅通流动和高效率配置,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对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采取更大力度的税费减免措施,降低企业创新和研发成本;以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xG通讯等高新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注重对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攻关,改进评定办法,优先进行政府采购,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对接;进一步精简下放科研管理权,改变行政干预过多、管得过死的状况,扩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使其在人才引进、经费使用、职称评审、评价奖励、成果转化、技术路线、自主选题等方面按照科研规律办事,为加强原创性、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提供激励机制。

二是通过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创新发展。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在推动创新创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不能放弃监管,也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监管方式,而应当按照鼓励创新、优胜劣汰的准则,对方兴未艾的新经济新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创新监管思路和方式,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新型监管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监管时机、监管方式、监管力度等问题,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防止把新事物扼杀在摇篮中,阻断其发展壮大的机会。比如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移动支付在中国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政府的包容审慎监管。当这种新事物刚出现时,政府并没有一下子管死,而是给其发展的空间,根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再如,“网约车”刚出现的时候,也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政府也是先等一等、看一看,并没有直接取缔,随着这种产业发展壮大,政府发现问题并出台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促使“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当然,对于借创新名义搞违法经营的组织和个人,监管部门要及时加以整治,严格监管,防止损害公众利益。

三是通过优化政府服务调动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府服务,需要在管理体制、人才开发、投资融资、财政税收、用地用能、贸易便利、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经验推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府服务,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搭建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和激励机制,抓紧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示范区基地、高新技术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军民融合项目、知识产权运用服务平台和交易市场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注重对创新人才和研发人员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和激励,充分发挥人才在基础性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性技术供给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运用市场化方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要主动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解决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在政策法律、检验检测、财务会计、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共性需求,为创新型中小加速成长创造条件。

三、以“放管服”改革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根据群众的期盼和需求确定改革的重点,即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重点改什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方便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创业,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但同时也要看到,“放管服”改革还远未到位,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还有差距,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例如: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重审批轻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证明多、审批慢、手续繁杂,存在不少“难点”“痛点”;监管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较为普遍,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标准不一、因人而异、随意性大;一些地方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务院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量化标准(见表x)。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标要求,需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推进利企便民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是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检验“放管服”改革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能否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一个“试金石”。事实上,企业和群众对改革是否对路、是否解决了关心的问题、是否满意的认识,大多是通过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获得的。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证明难证明慢、来回跑路折腾等问题,地方和部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形成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好做法,比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的“不见面”审批,广西的“一窗进出、双线协同、三向联办”政务服务一体化,四川的“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三张清单,山东的对企业和群众需求“应办即办、说办就办、一次办结、办就办好”等改革创新。这些做法便民利企,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红利,增加了获得感。在总结经验基础上,xxxx年x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对优化政府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作出部署,全面推行利企便民服务。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事关民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利益问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增强获得感的重要体现。深化“放管服”改革,应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从群众现实需要出发,提供优质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和产品,促进社会公平,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具体来说,通过“放管服”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服务,更加重视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放宽社会服务准入门槛,更多地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解决养老护理、医疗康复、咨询培训、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非基本公共服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信息平台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完善通讯、交通、水电、气暖等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机构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是提供公共安全保障。维护公共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增强获得感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饮水卫生、食品安全、工作生活安全的期盼越来越强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应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诈骗和谣言、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构建政府负责、社会共治、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安全监管、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保障。

推荐访问:高质量 思路 探索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 “放管服”改革优化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