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1.0in1.25in1.0in1.25in;}.s1{font-weight:bold;}.p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针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选人难、育人难、管人难、留人难问题,我县着力构建社区工作者全链条培养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新时代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服务城市基层治理“适配度”。
一、严把选人的“口子”。一是核定岗位职数。实行员额管理,立足常住人口数量、商圈小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布等实际,把7镇15个社区划为3类,逐一核定每类社区“两委”班子、全日制工作人员、专职网格员等社区工作者员额数,保证工作力量。二是制定选聘标准。立足城乡社区不同功能定位、治理需求及现有“两委”班子结构,建立5类“基准清单”和8类“负面清单”,划定专业学历、技能证书、年龄等条件,力促实现最优结构。三是规范选聘程序。明确除选拔任用的“两委”专职人员外,一律采取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公示等程序进行公开选聘,全过程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及社会各界监督。近年来,先后公开选聘社区工作者30余名。
二、拓宽成长的“路子”。一是搭建立体培训。整合组织、政法、党校、民政等部门及乡镇培训资源,依托县级党校、村政教学点等阵地,采取领导干部讲形势、党校教师讲思政、部门骨干讲业务等方式开展全覆盖培训,并通过“岗位练兵”“擂台比武”等活动提升实战能力。近年来,举办培训8期轮训152人次。二是突出示范带动。推行乡镇党委书记任责任导师、社区示范书记任实践导师、院校智囊团任专业导师的“3带1”帮带机制,常态举办理论笔试、即兴演讲、应急处理等实战演练,批次组织前往成都清源社区、黉门街社区等地蹲点学习,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素养,发挥“头雁效应”。三是注重职业培养。积极动员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工证考试,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培训机构讲师、高等院校教师等,开展社工证考前理论培训。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引导31名社区工作者获得本科学历。
三、画好管理的“格子”。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档案建档标准和管理要求,实行“一人一档”建档管理,委托乡镇党委收集社区工作者奖惩处分、教育培训、年度考核等材料,定期交由组织人事部门存档更新,全面掌握成长经历。二是完善考评管理机制。构建以组织部门牵头、乡镇组织实施的考核体系,采取“日常考核+年度考核+附加评价”“群众评议+社区自评+乡镇通评+考核组综评”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履职能力、专业能力、工作实绩、作风形象等进行全方位考评,并将综合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薪酬定级、绩效奖励、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三是推行退出管理机制。建立“能进能出、末位淘汰”机制,明确政治素质较差、严重违纪违法、年度综合考核靠后、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等8类“退出”情形,倒逼社区工作者主动履职、奋发作为。
四、谋实留人的“点子”。一是强化政治激励。把实绩突出、考核靠前、群众认可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作为评优评先、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参评劳模等优先考虑对象,以及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的重点培育对象,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二是夯实待遇激励。把社区工作者纳入职业体系管理,构建“‘三岗十五级’岗位等级报酬+年度绩效报酬+职业津贴+五险一金”的薪酬待遇体系,建立患病住院、遭遇重大困难、直系亲属去世“三必访”机制,让能干事者留得住、干劲足。三是突出表扬激励。定期举办“最美社区干部”“社区治理标兵”“筠州社区导师”等先进评选活动,依托《**党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本地政府官网、新闻媒体等进行先进事迹展示,并组织前往机关事业单位、县内社区及重大活动作巡回报告,让社区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近年来,举办相关活动5场,表扬先进20余人次。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经验交流 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