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市长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讲话

2023年市长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讲话

时间:2024-03-03 16: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市长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2023年市长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讲话

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一直强调,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部署要求,齐心协力、真抓实做,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郑重宣誓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吹响了以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的进军号角!刚才,相关单位作了发言,既有经验总结,也有问题剖析,还有对策思考,大家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会上印发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同志还将对有关工作进行安排,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升认识、正视问题,切实增强紧迫感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
国家制定施行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重要法规,作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安排和工作部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部署,强调要“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部署;
在前不久召开的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指出**要“强化开放引领,以国际视野谋划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特别强调要“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近年来的发展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总书记和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的明确要求,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对**既至关重要、又尤为迫切。从稳增长看,优化营商环境能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扩投资、提产能、拓市场创造良好条件。这是促进有效投资和消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营商环境整体指数提升1%,可带动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0.36%。**要实现省里提出的2025年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等目标,必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不能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必须在实施精准调控的同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效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从促转型看,新旧动能的转换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利于破除束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上海这些年在转型发展上成效明显,就得益于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要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深化“三力联动”,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次疫情催生了不少新业态新模式,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让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从强优势看,当今时代,营商环境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人才往哪里走、资金往哪里流、项目在哪里建,说到底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如果营商环境不好,即使基础再坚实、区位再优越、资源再丰富,也难以吸引和集聚各类优质生产要素。**要实现强自身与强辐射、强带动的有机统一,必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强化开放引领,集聚更多高素质人才、高效益资本、高产出项目,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惠民生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既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还期盼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去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二。特别是我们持续简政放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准入门槛高”“准入不准营”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破解,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由2018年的24.6万户增至去年底的49.1万户;
着力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深化“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十九大以来,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压减55.5%、证明事项取消94.7%,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程序和时限均大幅压缩,1213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4.5%,市民之家“一窗”分类受理率达87.6%。我们持续创新监管,探索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诚信守信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我们持续优化服务,融资、用工、用能、用地、物流等涉企公共服务总体较好。尤其是成功引进平安、恒丰、广发、华夏、浙商等30家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持续用好企业还贷周转金、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发行企业债券等措施,企业融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去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18个一级指标中,我市有6个指标排在全省12位以后。从市场准入看,一些行业市场开放度不高,市场准入限制还比较多,变相审批尚未根除,不同程度存在“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现象,民间资本进入仍有障碍。不同市场主体在资质许可、项目申报、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待遇还不公平,民营企业在基础性产业、非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往往无法公平享受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政策。从政务服务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简政放权不到位,一些审批事项还存在程序多、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比如,我市企业开办时间虽压缩至5天,但仍比全省最快的驻马店多1.5天,比全国最快的广州多3天;
我市办理建筑许可需耗时179.2天,比全省最快的安阳多57.4天,比全国最快的广州多130.9天;
我市出口、进口单证审核时间分别为13和27小时,比全省最快的郑州航空港分别多2.5和2小时,比全国最快的上海分别多11和23小时。一些进驻市民之家的办理事项只是简单的物理叠加,并联审批机制不健全,企业和群众办事尚未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信息共享相对滞后,18个县(市、区)、49家市直单位共有非涉密信息化系统1635个,部门间条块分割,“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现象突出。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不够,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实现便民服务乡村两级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医疗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市场监管看,有的部门还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现象,习惯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习惯搞“一刀切”,甚至执法任性,生人熟人“两张脸”。“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覆盖率还不高,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落实不到位,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从企业负担看,一些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不强,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生产要素成本依然较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方面的扶持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部分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时,利率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至50%左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从企业权益保障看,商业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执行合同解决商业纠纷的耗时是597天,比全省最快的濮阳多155天;
解决商业纠纷的成本占索赔金额比为24.17%,比全省最低的三门峡高6.38%。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不成熟,全市企业办理破产债权人回收率仅为2.22%,远低于北京、上海的36.9%。有的地方还存在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现象。

这些问题,表现在经济运行中,根子在干部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上。特别是“自满”、“等靠”、“安逸”三种心态尤为突出。有的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视不够,还存在营商环境是“软指标”“软任务”的错误认识,抓营商环境缺乏责任感紧迫感。有的对优化营商环境研究不深入,抓工作浮在面上,没有找准问题症结,缺乏行之有效的真招实招,一些举措碎片化、不系统。有的自我革命精神不强,紧抓着手中的权力不放,老是想着怎么对自己有利,对于己不利的改革事项不担当不作为。有的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对该兑现的承诺不及时兑现,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新官不理旧账”、部门各自为政等现象依然存在,“干”的水平不高、“推”的借口却很多。有的甚至顶风违纪,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对这些问题,必须认真予以解决。

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群众福祉的得失。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市委市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态度非常明确。各地各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二、遵循规律、顺应期待,切实把好总要求

优化营商环境,说到底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规范、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让市场主体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抓什么、怎么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顺应市场主体期待,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一要强化对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全国各地营商环境竞争之势全面展开。上海、浙江、广东、江苏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不仅走在了前列,而且后续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我们要在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得更好。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所谓“全省领先”,就是在反映营商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上,要有“在全省排第二是本分、排第一是先进、进不了前两位就是落后”的争先意识,真正走在全省前列,与**的定位相称。所谓“国内一流”,就是要瞄准全国最高水平,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不断追赶超越,努力在中部地区、黄河流域乃至更大范围内实现投资贸易最便利、行政服务最高效、综合治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备。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赋予**更大发展自主权,特别是支持**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放开民营市场准入、促进城乡融合上先行先试,统筹推进财政、金融、交通、科技、生态文明、人事制度、薪酬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依法下放或委托**市实施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部分省级权限。这是我们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利好、重要契机、有力保证。要抓住机遇、科学运作,把省里下放的权限承接好,把重点领域的改革推进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各地各单位都要对照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对自身进行全面审视、全面提升,着力补短板、强优势、创品牌,为全市营商环境加分,决不能拖后腿,更不能当“绊脚石”。

二要加强统筹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是项系统工程。从出发点看,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降门槛、减负担、拓空间、创条件、增便利。从着力点看,是要对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进行全面优化。从落脚点看,是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根本导向,以企业集聚度、活跃度、感受度为衡量标准,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制度创新、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把该放的权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把该管的事管得更科学更高效,把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得更精准更贴心,形成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强大“引力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与促进合理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动能转换等结合起来,既沉下心来优环境,切实“栽好梧桐树”,又主动出击抓招商、抓项目、抓企业,真正“引得凤凰来”,打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三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不管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应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法平等适用国家支持发展的政策、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要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制定或实施歧视性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但有的行业和领域在落实过程中有“棚架”,在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厚此薄彼现象。对这种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要深化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坚决纠治各种“潜规则”“暗操作”,以公开促公平、保公正。

四要注重简约规范。大道至简,政简易从。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市场主体找政府审批的事项过多,审批的流程繁琐、操作不规范,是营商环境不优的突出表现。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抓住“简约”“规范”这两大要领,着力减审批、优流程、抓规范,删繁就简、利企便民。我们对市场主体的各种管理和服务,都要坚持“清新简约、务本责实”,该下放的权力必须下放,该精简的事项必须精简,该优化的流程必须优化,该减免的材料必须减免,该清除的障碍必须清除,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决不能给市场主体添麻烦、增负担。特别是针对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审批问题,要持续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真正把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对所有审批服务,都要推行标准化,完善相关要求,压缩自由裁量权,实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各地各单位都要切实规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则有规有序有效。

五要突出便捷高效。对市场主体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办理的事项、解决的问题,能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办理到位、解决到位,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让企业和群众真正感到办事方便、快捷、无障碍。要大幅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企业开办及注销、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登记等的时限要力争做到全省最短。过去,对企业和群众的请办事项,有的满足于在国家规定的时限内办完,有的甚至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还办不完,这与我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各地各单位要经常看看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审批事项,全国全省最短的办理时限是哪里,自己还有多大差距;
经常看看企业和群众办事,还有哪些需要反复跑、哪些窗口排队长,从而有针对性地明确目标、采取措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都应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推动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可办,推行一次性告知、并联式审批等,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诉求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市场主体的各种诉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收集、办理和反馈。

三、扭住重点、精准发力,切实抓到关键处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扭住重点、直击要害,精准发力、持续发力。

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真正将市场的大门打开,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还在进一步压减负面清单事项,清理清单之外的各种障碍。我们要以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基础,以清除各种隐性限制为重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要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对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各地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决不允许在清单以外再搞门槛限制。对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托育、市政等领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省里支持**在放开民营市场准入上先行先试,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把先行先试工作抓紧抓好。要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进得了市场的“大门”、入不了行业的“小门”,是市场主体面临的一大痛点。近年来,我们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成效比较明显。但在一些领域,企业拿了营业执照以后,还有很多证件要办,不能马上开业。要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在“照后减证”上下功夫,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取消的要通过“多证合一”等方式优化服务,为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提供便利。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决不能以任何形式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设置不必要的限制。要大力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有效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有的地方和单位不从统一大市场出发,搞地方保护、行业保护,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土规定”“土政策”。对此,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今后制定政策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出台优惠政策要以普惠性政策为主。对具有垄断性的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放开竞争性业务。

二要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多少、门槛的高低、程序的繁简,直接反映着营商环境的优劣。有人讲,“一枚公章难倒英雄汉”。这几年,我们持续压减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市场主体感受比较明显,但审批事项依然较多较繁。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省里明确提出要依法下放或委托**市实施部分省级权限,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积极探索、持续深化,不断取得新突破。要持续压减审批事项。对现有的审批事项,要逐一深入论证,想想为什么要进行审批、能不能不审批。除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等的项目外,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或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以及国家明文规定不得设立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对种类过多、划分过细的,要大力清理简并。比如,我市办理建筑许可仍需25个环节、比全国最好的广州多15个环节。对类似这样的,要进行清理简并。要切实推进流程优化。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逐项明确流程和要求,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能并联的必须并联。要围绕“一件事一次办”,既横向整合,推进部门之间系统集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又纵向压减,更大力度减层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让企业办事更高效、更便捷。比如,对开办企业的审批,依据企业申请实行串联办理,全流程下来目前我市还需要5天;
如果推进各部门业务专网互联互通,实现“一套表格、一次提交、一窗受理、并行审批”,就可以将时间压缩至1至2天。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注销、企业办税、进出口通关等的审批流程,都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现在还有一些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的怪圈,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对此,要下决心彻底打破,为企业解开“连环套”。要从严整治变相审批。当前,一些审批事项虽然取消了,但大量的备案、登记、年检、认定等部门管理措施还普遍存在,有的虽无审批之名、却行审批之实。对已取消的审批事项,要严禁以其他任何形式进行变相审批,不能换汤不换药、取消前后一个样。作为办理行政审批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证明事项,要坚持法定原则,没有依据的,不得作为办理行政审批的条件,坚决杜绝各种“非法中介”“奇葩证明”。

三要进一步加强公正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放出活力,也要管出公平。在放权的同时,事中事后监管这一手必须硬起来,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使市场既有秩序更富活力。省里明确提出要在市场监管上向**下放省级权限,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要积极对接、稳妥推进、落实落细。要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对于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减少监管中的重复、烦苛和自由裁量权,增强对市场主体的威慑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除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和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重点监管外,加快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提供发展空间,同时确保质量和安全,不得简单化予以禁止或不予监管。要提升监管效率和质量。以往,监管部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任性执法、不文明执法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年虽有明显好转,但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要以更大力度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克服“多顶大盖帽管一顶小草帽”等不正常现象,努力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行政执法中要推广运用非强制性手段,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对市场主体不能仅仅说不行,要讲清楚为什么不行、怎样才能行,坚决避免简单粗暴搞“一刀切”。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金钥匙”。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要加快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建立“企业信用红黑榜”,完善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守法守信者畅行天下、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政府要带头讲信用,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能开空头支票或新官不理旧账。

四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要求。当年,阿里巴巴建总部时,杭州市专门为他们配套了地下停车场、人才公寓,开通了马路出口,启动了千岛湖引水入户工程。杭州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把能否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多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最烦最难的问题,要主动梳理,及时采取措施,不能总是等到企业和群众反映了、甚至有怨气了才去解决。对企业和群众的各类请办事项,要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做到用心用情、专业到位。要不断增加服务供给。一个企业发展很不容易,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烦恼、小企业有小企业的难处。要紧盯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统筹做好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公共服务等。为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市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是增加服务供给的生动体现。在增加服务供给上,不仅要解决好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融资、用工、用能、用地、物流等问题,还要增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全方位服务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省里赋予**更大发展自主权,支持**统筹推进财政、金融、交通、科技、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依法下放或委托**市实施公共服务等部分省级权限,这为我们增加服务供给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要切实抓住用好。要着力提升服务效率。对政务服务流程、方式等进行系统化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用最短的时间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好。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平台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有效载体。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打造“不打烊”的“数字政府”,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要坚持“联网是原则、孤网是例外”,加快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把过去需要企业和群众多次重复递交的材料,通过互联网在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料互认、数据共享。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优化整合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建立健全“一窗受理、材料共享、部门联动、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电子监督”的运行模式,变“多头找部门”“多次办理”为“一个窗口”“一次办成”。

五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让市场主体感到“服务高于周边、负担低于周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减轻企业负担上持续发力,2021年全市涉企减税达33.47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68个百分点,但企业负担在一些方面仍然偏高。受疫情影响,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是这样,越要善于用降本减负的“减法”换取企业发展的“加法”。要降低制度成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整治各种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让企业办事不仅省时省力省心、更省钱。要降低要素成本。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定价机制,让企业的融资、用工、用能、用地、用网、物流等不仅有保障、而且费用低。要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全面惠及市场主体。现在有的地方涉企收费项目还比较多,有的随意性大,有的还存在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对此,必须重拳治理,坚决斩断“向企业乱伸的手”。要在坚持依法治税、防止任性收税的同时,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着力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继续清理整顿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全面推开涉企收费公示制,完善乱收费举报投诉查处机制,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职能部门规规矩矩收费。在减税降费上,要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更多从培育新增长点的角度看问题。不管财政多困难,都要保证减税降费落到位,不能增加收费项目,不能让不合理收费抵消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对各类乱收费行为要抓典型,公开曝光、严厉惩处。

六要进一步保障合法权益。如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就无从谈起。要以提高企业获得感安全感为导向,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每一位企业家在**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要依法保护经营自主权。对依法应当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恶意竞标、敲诈勒索等问题。要结合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坚决查处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要依法保护财产权。对市场主体的合法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严禁违反法定权限、条件、程序对市场主体的财产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严禁以办案为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依法确需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要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依法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要求,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弱,知识产权维权机构还比较少,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依然存在。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多元化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更有效地维护权利人利益、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齐心协力、真抓实做,切实取得新突破

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各地各单位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推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做、务求实效。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市里已经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着力推动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落实落细;
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协同联动,形成解决问题、推动落实的强大合力。市、县、乡、村都要同向发力,形成“一盘棋”。各地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部署、抓推进、抓督办。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及时部署调度任务、研究解决问题。要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纳入市委巡察和纪检监察,加大督导力度,对不担当不作为甚至出现重大影响事件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部署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关注营商环境、爱护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目前,一些部门机构改革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尚未产生“化学反应”。要站位全市大局,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上下功夫,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本部门本系统顺畅高效运转。

二要强化思想解放。优化营商环境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权责关系的重塑、管理模式的再造、思维模式的突破、工作习惯的改变,是一场破旧立新的革命。市里正在以“提升站位强使命、解放思想找差距、开放引领明举措、立足本职勇担当”为主题,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拿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破除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以思想大解放引领营商环境大提升。要坚决破除计划经济思维,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厚植“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撒把种子就发芽”的发展沃土。要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自觉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舍得掏“口袋里的权力”,愿意动“地方和部门的奶酪”,坚决反对本位主义,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要坚决破除封闭保守观念,进一步强化开放思维、敞开开放胸怀,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更好地对照反思、取长补短,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大。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只要有利于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增进群众福祉,都要敢闯敢试、积极探索,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三要强化作风建设。没有过硬的干部作风,就没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各地各单位要结合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持续深化干部作风建设,让为民务实清廉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职业操守。优化营商环境不是看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提了多么响亮的口号,关键要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了多少、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市场主体负担减轻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抓好对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的学习、宣传和落实,真抓实做、一抓到底,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决不能让好的政策措施在实施层面“卡壳”、在“最后一公里”搁浅。要加大对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凡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对损害营商环境的各类行为要零容忍、出重拳。要持续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干部在把好分寸、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坦坦荡荡与企业家打交道,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既有“店小二”的身段、也有“急郎中”的本事,决不能“清”而不“亲”、“清”而不为。

四要强化举措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拿出行之有效的真招实招。这次会议印发的《实施意见》就是我们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今后还要结合落实好省里支持**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赋予**更大发展自主权的政策,不断谋划推出新举措,切实打好“连环拳”。要突出问题导向,及时倾听企业和群众的呼声,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对策措施,不能闭门造车。要用好自贸区、自创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做好“结合”“转化”和“提升”,及早实现从总体“跟跑”到全面“并跑”、多项“领跑”的跨越。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既抓好对上级政策措施的细化配套,又及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转化为制度机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常态长效。比如,地企合作、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要长期坚持、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和方式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

五要强化以评促改。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省里已经开展了对各省辖市的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我们既要对照省里的评价结果,有的放矢地补齐短板,又要参照省里的做法,认真组织实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评价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要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权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建立和完善可量化可考核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要深化开展第三方评估,把第三方评估与党委政府的督查考核结合起来,把年度考评与日常检查结合起来,把问卷调查等传统手段与大数据等新兴手段结合起来,改进方式方法,动态监测研判,确保评价工作及时准确、客观公正。要对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进行专业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差距、找短板、找症结,拉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高质量抓好整改工作,更好地以评促改、以改促优。要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干部选用、项目和资金支持等挂钩,倒逼各地各单位做好改进提升工作。这次会议印发的《实施意见》有很多量化要求,这些要纳入评价范围,确保有诺必践、落地见效。

同志们,一个地方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态势。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强有力保障。

推荐访问:会上 市长 优化 市长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讲话 市长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