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思政课程培训材料: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

思政课程培训材料: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

时间:2024-05-29 19:0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程培训材料: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程培训材料: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

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希冀。“课程思政即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自身固有的德育因素和资源,遵循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对其加以开发运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一、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但在课程思政的实际落地过程中,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迟滞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整体育人效果的提升。

1.协同机制不健全。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强调教师应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汇于课程教学中,从而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单纯嫁接思政元素”“生搬硬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课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在高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际过程中,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四个引路人”、做到“六要”,这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和关键环节。

2.挖掘思政元素能力欠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有针对性地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专业课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深挖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但是,目前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不够、自身学习不足、精力投入不足,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政治原则、作为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专业课程内容、素材或具体教学活动中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

3.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的就业趋向,用好红色资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强化高等教育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取向,切实增强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之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未能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硬指标”纳入年底绩效考核以及建立专门的思政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

二、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在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直接关系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大局。因此,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的育人能力对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推动意义.

1.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创新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为此,高校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师德师风及教育教学管理,构建以育人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品牌团队,着力打造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二要主动占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积极构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思政课教师对专业课教师的引领和带动,推动高质量育人工程行稳致远。三要围绕高校思政教学环境、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技能教育与实践能力等,着重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以言传身教为重点,育人和育德、育书和育能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同时,高校要注重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交流会,使教师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学沙龙”等互相分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方法等,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创建新时代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2.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进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要把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摆在首位,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主要目的,以此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各学科、各个专业与思政元素的强弱区分及关联度,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专业方向、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剖析阐述,将专业知识背后所蕴藏的思政元素浸润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之中。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以中医药专业为例:应结合“望、闻、问、切”中医学科特点,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把草药、一根银针”“苍生大医”的理念有效融入教学之中;
运用“大医精诚”理念,开展独具特色的、能体现中医文化精神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师优良作风促教带学,优化育人环境,凸显师生的“精、气、神”,展现学生的“真、善、美”。要全面营造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促使专业课教师从思政教育的旁观者向思政教育的示范者转变,从知识的“灌输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彰显以文化人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为此,高校要积极打造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特色育人”名片,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积极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创新专业课教育、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打造思政育人新高地。

3.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

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抛开陈旧的思维模式,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标尺,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激发专业课教师切实履行高等教育的育人使命。高校一要坚持办学育人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高校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人才高地,要努力打造具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价值温度、情感力度、育人效度”的特色育人模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二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等评价理念,彻底改变以往仅注重教师个人评价的做法。坚持做好“三个结合”,即专业课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专业课理论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课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促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频共振,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三要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展示范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培训交流等,在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推荐访问:课程 思政 育人 思政课程培训材料: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 思政课程培训材料: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