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和培育发展新动能调研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2021-2025是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建设成果的关键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四五”期间如何确保xx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五年规划最主要的挑战和重任。按照全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部署,我局围绕摸清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现状、培育“十四五”创新发展新动能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xx科技创新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创新投入稳步增长。xx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xx亿元,位居全省16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为xx。从全社会研发投入来看,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较xx年增加xx亿元,增速为137%;
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投入较上年增加xx亿元,增长20%;
xx年R&D经费投入增长到xx亿元,同比增加xx亿元,同比增长18.8%,较xx年增加了近xx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54.24%,年均增长52.44%。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来看,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上升幅度最大,由xx年的0.19%上升到0.42%,上升0.22个百分点;
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6%,同比增长9.5%;
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2%,同比增长13 %,较“十二五”末增长273%,全省的排名由16提升到12名(限于统计原因,R&D经费仅能统计2018年及以前数据)。全社会研发投入及强度均保持40%以上的增幅,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及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
2.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聚焦“6+2”新型工业和“7+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xx市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计划、xx市《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宣传落实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等政策措施,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梯度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xx个,累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高企数量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5家,首次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八大领域的全覆盖。“十三五”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年均主营业务收入为xx亿元,较“十二五”年均主营业务增长72%,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较2015年增长18%。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较2015年增长71.6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持续调整,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动能不断显现。
3.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布局创新平台,建成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xx家、众创空间xx家、重点实验室xx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xx家,创新平台覆盖各产业,初步形成了“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企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台《xx市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移
转化十条措施》《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重点任务清单》等政策措施xx余个,“十三五”期间全市取得成果xx项,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5项,同比增长9.7%。其中:国际领先技术xx项,较“十二五”增长85.7%,国内先进水平及以上xx项,同比增长67.5%。获得省科技进步奖xx项,其中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质量双双提升,全市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富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5.成果转化不断提速。“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实施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促进创新成果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量为xx件。“十三五”时期,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量xx项,同比增长22.84%,总体呈现上升,到2020年成果转化数量达到最高值xx项。随着成果转化数量的增加成果转化产值从“十二五”以来也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增长坡度平缓。“十三五”期间成果转化总产值为xx亿元,年均产值为xx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7.1%。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让科技与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6.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围绕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市校合作、厅市合作、区域合作,推动不同领域、区域创新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十三五”期间xx市技术合同累计xx项,较“十二五”增加xx项,增长43%。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为xx件,较“十二五”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增加xx件。“十三五”期间技术市场成交额累计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元,增长率高达288.7%。“十三五”年均实现技术市场成交额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元,其中2020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xx万元,较2015年增长了3倍,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
7.扶贫支撑不断强化。创新推行“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市所有贫困乡(镇)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累计入驻专家xx名、信息员xx名,选派省“三区”科技人员、市县科技特派员xx名,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精准扶贫,培训群众50万人次,推广应用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xx项,实现对全市739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2016年我市委派科技特派员xx人,解决群众需求xx次,科技特派员人均解决问题75.86次。2017年科技特派员人数增加到xx人,共解决群众需求xx条,人均解决群众需求134.21次。2018、2019、2020年分别选派科技特派员xx、xx、xx人,分别解决群众需求xx、xx、xx条,人均解决问题次数达到xx、xx、xx次。科技在基层的影响力、群众对科技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科技扶贫在线全年推送科技需求推送量、解决数连续三年双双排位全省第一。xx“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得到科技厅xx厅长、xx副厅长批示,省委改革办将其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资源不足,基础薄弱。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不足,难以助推企业创新成长,经久以往,企业积弱难反,创新能力无法提升。人才是创新的根基,2018年xx市R&D人员总量为xx人,占xx省R&D人员0.74%,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低于xx省平均水平,与xx省每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相差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25.44,科技工作人员较少。获得国家、省以上称号的高层次人才仅xx名,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xx人,高素质创新人才匮乏;
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的依托,资金是创新的助推器。2019年xx市企业争取省级科技项目申请数量为仅xx项,占xx省科技项目总量的比重不超过2%,争取到位资金xx万元,其余企业均未获得专项资金扶持。这是由于xx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弱,不满足国家、省项目申报条件。没有科技项目作为企业科技发展的依托,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创新难以维续。创新资源不足影响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薄弱会增加创新资源争取的难度,由此陷入创新资源与创新能力的恶性循环。如何调节创新基础薄弱与科技资源缺乏之间的平衡、跳出循环圈是xx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创新主体质量不高,科技型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企业量少且规模小。企业是科技活动的承担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又是科技活动的主要践行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创新水平。从数量上看,xx市中小微企业总数超过10000家,按照科技型企业评价办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仅有xx家,占比3.1%,国家科技型企业xx家,占比不到0.5%。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0.76%。从规模产值上看,在xx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上亿xx家,5000万元左右xx家,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不足20%,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难以产生经济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xx市要增强创新活力,不仅需要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量”的增长,更需要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实现“质”的突变。
3.创新成果质量欠佳,成果转化效益不高。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是创新产业链中重要的两个环节,反映了创新成果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程度。xx市的创新成果数量上增加,但是专利的技术含量不高,其中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总量的xx%,而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占成果总量比重不足10%,缺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的现状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从成果转化率上看,除企业转化的成果占比约70%外,外观发明、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成果转化效益、对经济的贡献上看,创新成果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受限,年实现上亿转化产值的成果不足20%,全市年成果转化总量增幅保持低位(每年不到10%),难以体现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4、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产业集群度和粘黏度不高。特色产业是对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地区同质化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xx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有优势,但如何集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突显比较优势则需要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与产业集群度有较大关系,产业上下游企业沟通不畅,协作艰难,资源共享程度低,难以实现创新集群攻关。xx市除铝产业有1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产业上中下游的小集群外,其余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均是零星分布,产业协作不够,多数科技型企业不仅规模小、产出低,且分布零散、各自为战,产业链多但较短,企业粘黏度不高,缺乏集群攻关、抱团发展。企业生产上游的原材料供给协调,生产中游的技术、设备共享,以及下游的市场信息、销售衔接等都难以实现。企业各居一隅,技术研发人员、研发设备、市场需求信息相互独立,缺乏沟通,难以擦出思维的火花,突破技术瓶颈。缺少共享机制,又导致研发设备浪费,研发成本增长。xx市如何引导企业加强协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速产业集群,不仅需要在产业规划设计中作出调整,还需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国际科技竞争和对抗不断加深加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壁垒的“双刃剑”倒逼创新,由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日益产生重大影响,人才、资本、技术、产品、信息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新能源(储能技术)、生物医药、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颠覆性技术不断革新,科技创新的速度、范围和规模在不断刷新,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不断加快,由此为我市企业创新、产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在5G、北斗导航、高铁等技术在国际上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的设置科技壁垒,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捷克、日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禁止购买华为产品,禁止华为购买本国技术的产品,甚至拆除华为设备,“去中国化”动作频频。近日,美国颁布的《美国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扩大出口管制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对“新兴和基础技术”的出口管制,随后将包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世科技、大华科技等28家中国组织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使我国部分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循环受阻。为了改善当前现状,解决创新链中断问题,国家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并首次将内循环放在发展的首位,《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扶持力度增大。对于我市而言,如何利用国家对这些高端产业发展机会,积极承接国家相关产业布局,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研究布局和建设,提高发展质量。
(二)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复工复产,带来了制造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次重新洗牌机遇和挑战
2020年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世界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自2020年3月份以来,在短短四个月内有接近7万家企业倒闭,日本3个月内超过200家企业倒闭,而我国自新冠以来企业倒闭数量超过20万家,全球经济一片萧条。随着疫情防控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区在逐步有控制的恢复经济,中小企业逐步恢复经济活动,创新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转“正”,引领形成发展新标杆。我市作为制造业薄弱的区域,如何抢抓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复工复产机遇,积极参与市场重新分配,以科技创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借力全球全国全省制造业的转移,产业回转带来资金人力设备,积极承担产业转移机遇,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今年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2018年11月,xx与xx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助推xx“北向东出桥头堡、生态康养后花园、绿色食品供给地、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两地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两市共签订合作协议xx余个,签约xx产业转移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亿元。其中,已开工xx个,投产xx个。xx、xx两市还进一步签署了农业、协同开拓市场、工业一体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物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旅游、科技等xx个合作或投资协议。随着xx与xx的融合发展,xx对xx的经济辐射效用增强,经济辐射范围拓宽,带动xx市产业产能提升和结构调整。2020年6月,xx市分别与xx市xx区、xx区拟定《x(x)x(x)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xx区、xx市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xx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序幕。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xx成为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承接成渝经济圈建设中的产业转移,利用双城经济建设中规模效益辐射,利用共享平台、共享实验室等建设,借鉴学习成渝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积极推动与成渝经济圈的经济衔接范围拓展,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我市带来的机遇。挑战在哪里?在于一个创新相融的“融”上,“共搭一个台,同唱一出戏”,是成渝地区把我市创新人才、创新金融资源、创新成果兼并兼融了,还是我们做好借智集力文章,围绕整个产业链进行创新资源的再优化、技术攻关的再协作、产业创新的再组织,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相融发展、互利共赢是今后合作的巨大挑战。
(四)“新基建”:科学技术带来的一次巨大红利派发,xx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 、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符合未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已经开始加速数字网络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以5G、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网络融合创新,以及信息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形成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积极推动数字基建与产业创新融合、新消费、市场和政府的融合,打造一批场景应用创新示范,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智桩”“智园”“智区”“智链”“智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的转型升级,用数字经济提升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新基建指明了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引领了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和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科技经济新时代,这是促进区域内的生产、运输、消费与数字化的不断融合,提高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创新绩效的一次重大机遇,而挑战在于我市创新资源的受限,如何选择创新突破点,引领带动形成新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实现以资源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化、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解决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和群众科技需求为主攻方向,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两大主战场,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基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果转化两大行动,推动省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三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十四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成果转化产值xx亿元。创新环境、创新活力、创新绩效取得明显提升,科技与经济加速融合,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奋力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协同创新示范市、科技经济金融深度融合示范市、科技服务乡村发展振兴示范市,努力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十四五”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创新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汇聚全社会创新发展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在地位上,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战略支撑,处于核心位置。在道路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
在方向上,指出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在改革上,指出必须激活力提效能;
在人才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目的上,确立科技服务人民的目标,共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科学的解释了科技创新“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为我们破解群众、企业、产业现实科技需求问题,寻找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办法、措施指明了方向路径,全市必须形成这一共识,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加快创新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从新论述中寻策问道,在新时代抢抓创新发展新机遇,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二)开放合作创新:持续做好借智引力文章,深化市校合作、厅市会商、区域合作,集聚创新发展智力、人才、项目、资金资源
开放合作谋创新、抓创新是我们破解高层次人才少、创新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化市校、厅市、区域三大交流合作,不断的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我市聚集。
1.深化市校合作。一是把需求摸实。组织各县区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6+2”、农业“7+3”产业布局,结合本地实际,选定xx个重点产业,梳理摸清当前急需的技术攻关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技术攻关课题、路线,同时组织发动相关科技型企业摸清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技术问题和科技需求。二是把合作做实。由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发动企业与国内外行业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围绕确立的重点发展产业,每年力争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一次技术讨论对接会,让企业与专家教授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技术攻关情况、成果转化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攻关研发思路、方向,实现合作迅速转化产业化。三是利用市校合作平台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好用活人才引进政策,利用市校合作柔性引进院士等高层次和团队xx个以上,培训培养我市相关人才xx名以上,带动全市技术创新,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四是强化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同经信、农业、卫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科技协作,共同整合资源,支持推动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早日见效、早出成果。
2.深化厅市合作。我市是全省首个与科技厅建立会商机制并进行了四次厅市会商的市州。自2010年开展以来,按照省科技厅与市人民政府议定领域和事项,已经有xx亿多资金落地xx,对我们解决创新发展资金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强项目储备、申报、争取。认真梳理厅市会商项目对企业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方面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效,加强典型宣传。同时认真梳理今后一段时期拟纳入会商的重点产业和项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召开厅市会商会议xx次。加强项目储备,指导企业申报,力争每年争取省科技厅项目资金xx万元以上,推动更多全省创新项目资金资源落地我市。二是组织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事业单位,按照任务合同书加紧实施,力争项目早见成效。对项目实施迟缓的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倒逼企业加强研发,提升创新项目资金实施绩效,切切实实把会商项目实施好、作用发挥好,资金用到刀刃上。
3.深化区域合作。一是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织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认真研究,在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等产业上下游科技创新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力争每年转移转化成果xx项以上,着力把xx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的成果转化基地。二是继续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区域性科技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农高会等展会平台,展览展示、延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更多的xx市制造“走出去”,不断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国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坚持“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主动对接公安、外事等部门,加强引智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广许可工作流程,为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广开辟绿色通道。
(三)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与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技术创新的受益主体,培育一批规模质量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
1.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一个企业家能决定一个企业发展高度。华为任正非、微软比尔盖茨,还有我们市的很多制造型企业老总都是学理工的,有的在当老总之前就是国企或大公司的工程师,都很有真才实学,都追求技术、重视创新、坚持创新,也在风云变幻中做出了品牌、闯出了市场。这些同志,既是富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目前,全市这类群体虽然总量不多,我们要持之以恒、潜心推动这一群体做大做强。通过举办创新型企业家培训和参加各类论坛展会等方式,帮助企业家开阔眼界,应对市场前沿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去,关心了解企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市场销售方面情况,帮助解决技术创新难题,保护企业家创新成果,真诚真心和企业家交朋友,构建清新政企关系。全市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失败,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共同努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力争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家。
2.培育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分为市场需求型和创造市场型,企业创新要么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要么就是通过创新开辟新市场,通过抢占市场份额获得超额收益,取得行业龙头地位。在企业培育上,要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布局,指导督促企业创新成果产出,培育一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型企业,同时督促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原始创新。“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科技型xx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行业领军科技企业xx家以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认真落实xx市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开展智能安防、智能装备、智能数控机床等技术攻关,促进智能经济发展。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八大领域,推动新材料(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推进食品饮料、建材家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xx铝产业研究院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xx县创建省级高新区。力争每年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稳步提升。推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注创新、执着创新。
3.加快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根据xx市“6+2”新型工业和“7+3”现代农业产业的内在需求,加快布局和建设创新平台。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xx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瞄准有色金属(铝基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创新中心、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各县区要依托产业特色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平台、孵化器、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集聚体系。在平台建设体制机制设计上,突出政产学研利益共同体,通过创新平台法人实体化机构运作,加强科研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创新平台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形成以综合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科技孵化平台、行业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4.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强化引导。加强科技成果产出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按需定制、按需转移,每年产出重大科技成果xx项以上。二是加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国家技术转移xx中心xx分中心等市县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和技术经纪人培训,推进xx学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促进技术市场活跃、成果转化迅速。三是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共享。探索科技创新券试点,推动企业、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成果共用,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着力形成新的科技型企业集群。四是加强金融支撑。扎实推进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金融示范园区建设。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资金问题,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常态组织企业与金融开展科技金融对接,签订投融资协议,每年带动转化产业化成果xx项以上,“十四五”期间培育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型企业xx家以上。
(四)产业创新:聚集创新要素,坚持差异创新,推动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区域创新发展比较优势
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主攻方向还是在于依托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具有竞争优势、领先优势的产业,进而依托产业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
1. 差异布局,树立专注理念。一个地方的创新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实践证明,产业发展同质化永远只有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拣人家吃剩下的。实现差异化发展,靠的就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如浙江云和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发展木制玩具产业,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业态创新(与文化、动漫、旅游等产业结合融合),现在产品畅销七十多个国家,占全国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玩具城”和“中国玩具之乡”。这些创新发展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建议各级各部门、各县区认真分析支持领域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确定xx个重点发展产业,选聘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帮助分析研判,为产业创新研究方向、课题确立提供有力的决策咨询,集中各类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2.推进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群。xx市产业链多而短,各企业孤军奋战,没有合适的上下游产业,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因而无法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建立良好的产业定位和协调的主辅产业关系,需要政府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和企业引导,提供政策帮扶和咨询服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让企业主动加入园区建设,实现企业间信息沟通、技术互助、设备共享。根据地区特色产业布局产业园区,建议:xx县,以猕猴桃、雪梨为引领的农业科技园区,以新能源为支撑的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
xx县,以茶叶、中药材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xx县,以锂电新材料、新型动物药为支撑引领的新型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xx县,以食用菌、茶叶为引领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xx区,以核桃、高山蔬菜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xx区,以xx集团为引领的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xx区,以健康食品、现代养殖业为主的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
xx经开区,以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支撑的全市产业创新高地,通过园区建设,集聚关联企业,延长产业链,将产业做大做强。
(五)创新为了人民:强化科技富民惠民支撑,培育乡村发展振兴新动能
坚定不移以群众需求为主要导向,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科学技术服务,为群众科学生产、科学生活提供示范引领,引导农村移风易俗,促进民富村美、乡风文明和发展振兴,为基层治理提供科学示范样本。
1.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员建设。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xx省“三区”人才管理办法》和《xx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围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xx名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省“三区”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管理和先进典型宣传,提升科技人才开展“三产六技”的服务绩效,着力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2.持续加强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科技扶贫在线是解决群众技术需求、降低群众产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方式,宣传好、用好这一平台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一是加强宣传。加大对“xx科技扶贫在线”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信息浏览量,力争家喻户晓。二是优化提升平台“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四大服务,年解决群众、农村现实科技需求xx条次以上,准确解答率96%以上,让群众有问题找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平台专家队伍的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督,严把专家入库进口关,提高专家队伍整体质量,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专家及时采取约谈警示、产业经济损失补偿、取消平台专家资格等处理,群众对专家解答满意率达95%以上。
3.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围绕“7+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富硒富锌茶业、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等农业领域重点研发攻关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保障力度。二是加强项目工作。认真研读国省市科技政策走向和指南发布,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每年争取的项目资金xx万元以上。同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到期项目的结题验收,以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带动群众增收。三是加强协调衔接,联动推进xx县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xx农业科技创新品牌,提升我市农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4.发展社发科技。一是开展中药饮片、制剂新品种研发,推动xx好医生制剂研究所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和养老健康服务科技支撑。二是加强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疫情防控、煤矿等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三是大力推动动物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天麻、杜仲等优势道地药材的大品种培育,支持天麻、杜仲、茯苓等植物中药材与僵蚕、林麝、乌梢蛇等动物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科技支撑。四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生活化,打造一批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企业,生产一批智能化产品,协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生活便利度。
推荐访问:发展 动能 培育 市“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和培育发展新动能调研报告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