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材料3篇【精选推荐】

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材料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4-06-12 09:4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材料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材料3篇【精选推荐】

构建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探索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近年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着力划细划小治理单元,构建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机制,为探索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提供了现实借鉴。

一、背景与起因

市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辖23个区(市)县、261个镇(街道)、3045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12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99.1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里积聚的矛盾问题不断增多,群众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基层治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任务逐渐繁重、难度不断增加,以社区为管理单元的社会治理模式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特别是面对三年疫情防控严峻考验,每一天生活物资的配送分发,每一轮核酸检测的动员组织,每一个重点人员的服务关怀,都需要社区快速响应、精准落实,迫切需要我们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各方面资源力量有效整合起来,不断提高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让居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为此,市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体系,通过重塑网格布局、做实党建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在微网格织密健全、治理力量在微网格高效协同、服务资源在微网格集成落地、风险隐患在微网格敏捷处置、群众评价在微网格及时感知,打通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

二、做法与经过

突出架构优化,重塑网格布局。一是对表对标设置一般网格。在将基层党建、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进一般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揽”基础上,按照中组部等4部委《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规定的“300至500户”划分标准,将全市村(社区)一般网格优化调整为1.4万余个。二是因地制宜划分微网格。基于优化调整后的一般网格再细化,不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以网格力量3小时内完成工作任务为基本考量,并充分考虑党建基础、街区道路、历史沿革、建筑形态等要素,将1.4万个一般网格划细划小为12万余个微网格,原则上每个微网格覆盖30—100户(农村最小划到10户),各地因地制宜设置,不搞“一刀切”。三是科学划分专属网格。对社区内的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面、河道湖泊等,按照行业属性划分为1.1万余个专属网格,进一步织密基层治理体系。

建强组织体系,做实党建引领。一是织密网格党组织体系。结合网格功能、党员分布等,优化调整原有小区(院落)党组织设置,全覆盖开展网格党组织“三建一管”建设,即: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网格单独建、只有一个党组织的网格转化建、已有多个党组织的网格联合组建、不符合条件的选派党员管理,建成一般网格、微网格党组织(党小组)6.4万余个,选派1.5万名党员对无党员的网格进行管理服务,构建起“社区总网格党委—一般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专属网格党组织”的“3+1”网格党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最小单元。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拔村(社区)“两委”成员、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热心群众等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吸纳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党员担任网格党组织委员,符合条件的担任微网格党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开展万名党员进网入格行动,组织动员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16.42万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平时参与网格治理服务,急时作为重要力量深度开展应急、保障等工作。三是提升党组织引领力。制定网格党组织建设《工作规程》,明确一般网格(微网格)党组织、专属网格党组织职责,赋予党组织协调使用各类网格工作力量的权力,推动资源力量以网格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发挥网格在地党员作用,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工作机制,认领解决困难群众微心愿3.8万个。

聚焦强基赋能,强化要素保障。一是选优配强网格力量。指派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总网格长,选拔能力素质过硬的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一般网格长,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员、环保监督员、安监信息员等统一整合为专职网格员配置于一般网格,从小区居住地的党员、楼栋长、单元长、热心业主、物业人员等群体中择优配备微网格长和若干微网格员,引导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进网入格联系服务群众,形成专兼结合、多元融入的网格治理队伍。二是建强党群服务阵地。全面加强网格党组织服务阵地建设,鼓励利用架空层、物业服务场所、议事亭等公共空间,结合小区微更新、老旧院落改造等方式设立网格党群服务站,推动与网格服务站、小区邻里互助中心功能融合,建成网格党群服务站5644个,实现组织有阵地、工作有机制、议事有场所、人员有保障、运行有支撑。三是强化政策制度激励。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强化各类下沉资金统筹,规范使用下拨党费,整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保障资金等专项经费、镇(街道)和社区自有资金,用以支持和推动网格党组织开展“微网实格”治理。优化薪酬待遇体系,采取计件与计时相结合方式、兼顾任务完成质量,“以奖代补”给予微网格员(长)补贴。建立网格考核评议制度,以社区社情指数降低、居民满意度提升为评价导向,综合评价网格运行实效和网格员工作绩效,每年开展“先进网格党组织”“担当作为网格好支书”“星级网格”“优秀网格员”评选等活动,强化正向激励。

完善运行机制,实现精准服务。一是构建闭环工作机制。以镇(街道)、村(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四级党组织为主渠道,建立微网格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形成“网格呼叫、街镇处置、部门报到”工作格局。2022年以来,已报送预警性事件200余万件,有力确保了世乒赛、丰收节、党的二十大、大运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安全稳定。二是建立日常巡查走访机制。发挥微网格员(长)群众“身边人”作用和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信息采集员职能,通过日常走街串巷和上门问需问计开展安全风险发现报告、民情民意收集、居民走访关爱、市民宣传动员、网格协商自治等工作,先后动员参与燃气安全入户排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节电宣传等重大专项工作58.6万人次,采集涉民生、安全等领域基础信息1232万余条。三是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健全党组织主导的议事协商机制,搭建网格民事共议、遇事共商、难事共办、成事共享“四事四共”议事协商平台,组织动员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网格治理。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教师等专业力量进网入格开展居家服务,针对残疾、失能等特殊人群,根据人员身体情况和家庭状况评估开展关爱巡访,共计为21.3万名特殊关爱群体提供及时、精准、贴心的“家门口”服务。

三、成效与反响

党的组织体系织密织牢。通过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构建起“全域覆盖、纵横贯通、网格联动”的组织体系,一般网格、微网格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达到100%,网格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明显增强。同时推行网格党组织成员包联制度,全覆盖建立微网格联络矩阵,打通“微网实格”常态化穿透式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党员真正成为了群众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网格治理力量更加充实。选配1.4万名专职网格员和13.3万名微网格员(长),动员卫健、退役军人、经信、应急、文明办等17个部门组织各自行业领域行政和社会力量下沉网格管理服务,市县两级单位近10万人进网入格,271万名志愿者参与网格治理服务,基本形成资源配置和工作力量下沉网格的新格局。

网格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发挥“微网实格”贴近小区居民的优势,激发网格自治活力,组织网格内党组织、物业、业委会居民骨干等各方力量协同参与小区治理,排查化解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消费维权等各类矛盾纠纷3.57万条,全市群体性聚集事件、违法犯罪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6.4%、16.0%,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有效保障了社会秩序整体运行平稳和安定祥和。

四、经验与启示

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必须坚定不移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市持续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向治理末端延伸,把党组织(党小组)建在网格(微网格)上,构建起以党组织为领导,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长)、部门下沉力量、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协同共治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工作体系,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基层治理纲举目张、有力有效。

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必须坚定不移落实“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市坚持工作终端检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准绳,把增进民生福祉的高线和筑牢城市平安的底线作为社会治理的双重目标,自下而上构建“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在网格这个最小治理单元实现民生福祉和良序善治相融互促。

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必须坚定不移把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市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着眼强化和放大“微网实格”的群众自治功能,通过组建专兼结合、多元参与的网格队伍,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激励机制,创新网格收集议题、各方参与议事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有效引导广大群众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全社会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深耕“微格治理” 激活“双向奔赴”


近年来,镇瞄准城市治理难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以总结提炼、深化完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实践内涵为契机,聚焦“划细做实网格,激发党群自治活力,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这一重要课题,自2019年起初步形成了网格化党建的概念并优化了组织体系。2020年,镇党委对全镇网格的设置进行了再调整、再优划,首创探索“微格治理”工作法,并于2021年在星火村率先试点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2年,为进一步丰富网格内涵,镇党委做深做实“网格工程”,并从党建、数字、人才和制度四个方面持续地进行赋能,切实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和服务群众的精准化水平。2023年,全面纵深推进全要素赋能“微格治理”工作法,按照“城市管理的难点在哪里,老百姓关注的痛点在哪里,全面深化的方向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开展“堡垒提升行动”“片区引领行动”“社区暖心行动”“街区治理行动”和“社会动员行动”等“五大行动”,不断推动“精细善治”成为镇的“城市印象”。

一、背景与起因

纵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架构,微网格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最基层细胞”,是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和敏感触手,在夯实组织根基、增强治理韧性、拓展党群自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基础支撑作用。

镇位于杭州湾北岸,是滨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石化和浙江省均毗邻交界,镇域面积约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镇域内既有动迁安置小区、商品房小区、老公房等各种形态的住宅,又有城中村深嵌其中,还有连片纯农业村的多元格局,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和服务群众的精准化水平,镇坚持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创新全要素赋能微格治理工作法,推动“绣花功夫”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二、做法和经过

一是以“微小化、全覆盖”织密网格,实现“组织建设在微格”

体系覆盖到末梢。因地制宜把网格划分至户,把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组织力吸附到户,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网络。在乡村层面,依托“埭头”这一自然形成的生活空间,推动片区网格再细化,形成规模更小的宅基网格,建立“村-网-格-埭-户”五级架构。在居民区层面,按照小区划分网格,把楼栋作为微格的延伸载体,全面构建“居-网-格-楼-户”的治理体系。目前,全镇23个村居已建立536个微格。在街区层面,将全镇商业划分为4大片区、18条路段和X个零星网点,形成“1+4+18+X”的治理体系,把所有商铺定位到微格中进行治理,彻底消灭基层治理中的“真空层”。

党员引领在微格。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127名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全部编排入格担任子网格长,遴选536名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业委会成员、物业等担任微格长,充分挖掘1804名埭长、楼组长和街长,把全镇3465名党员分配到各个微格中。同时,每个微格建立一支协商议事、上传下达的队伍,如埭头或楼栋中都有一支由埭长或楼组长、党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的“三人小组”,既推动了政策要求“一竿子插到底”,又能够有效实现矛盾困难“一揽子解决”。

集结能人强队伍。全面建立“第二街长”“第二楼组长”等1200人的“第二梯队”“蓄水池”,保持激活状态,形成基层治理有生力量。通过发布《乡村振兴规划师制度》《社区发展规划师制度》,聘请344位企业家、“五老”、乡贤、专家学者等带“智”入“格”,协助“把脉”微格发展。围绕共情、引领、专业、协商“四大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推动微格队伍成为社会治理“多面手”。

二是以“数智化、精准度”优化支撑,实现“融智赋能在微格”

构建数治“全景图”。按照“底板统一、各具特色、数据融通”的原则,将所有实体性要素数字化立体呈现、可视化动态掌握。在每个村居建设智慧平台,录入党员、人口、土地、河流、企业、房屋、商铺等基础数据近105万条,接入高空鹰眼、态势感知、智能探头等物联网感知设备1700余个,实时回传微格长、街长巡查轨迹和发现问题、处置情况。打造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平台统筹调度,全面实现全景统览、全域感知、全时响应、全数融通、全程服务、全维比对。

惠民服务“多场景”。开发小程序,通过“扫一扫”“点一点”,推动治理大屏与手机小屏联通联动。比如,东门居民区置入了“老年助餐”“老年代配药”“物业报修”等12项群众常用爱用的功能,尤其是“共享停车”吸引了小区305个固定式车位参与其中,按照规则奖励车位共享者一定积分,用于兑换物业费、停车费及其他奖品。目前已共享818次、使用364次,既提高了空闲车位使用率,也极大缓解了小区停车难问题。又如,街区治理小程序推动15分钟生活圈内的超市、餐饮、药店等1300多家商铺“一键查找”,“潮汐车位”能够动态掌握商圈空闲车位数量,极大便利了群众的生活和出行。

需求图谱“精准化”。通过自动归集群众在小程序中的搜索热词、关注热点和使用轨迹,精准“画像”需求所在,科学指导镇有关部门按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提高生活品质。比如,经过数据分析比对后发现,我镇群众最关注的热点是医疗健康类,报名最活跃的活动是文化艺术类,需求最多的公益服务是磨剪刀、剪头发,等等。接下来,这些活化的数据将化身为需求图谱,推动我镇精准施策、数据找人、服务到人。

三是以“融合化、互动性”理顺机制,实现“双向奔赴在微格”

自治“微平台”唤醒活力。搭建群众协商自治平台,更好统筹兼顾差异性,增强参与性,推动基层协商议事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比如,在街区中搭建了商圈共赢委员会,将村居、商户、街长、物业、居民等代表纳入其中,按照“平时定期议,急时随时议”的议事原则,对街面环境秩序、公共设施维护等事项进行讨论。半年来,已通过协商解决步行街路面修复、公厕环境提升、车辆停放秩序维护等问题矛盾11件。

共治“合伙人”破圈扩容。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全镇打造了5个24小时党群服务点,为“小哥”和司机等群体提供歇歇脚、喝喝水、充充电、打打盹的小空间。开展“卫”你先“蜂”行动,91名“小哥”累计报名公益项目288次,成为了移动网格员、食品安监员、助老益送员、流动宣传员、特殊急救员,把治理变量转化为了治理增量,共治“合伙人”的队伍不断壮大。

善治“新格局”蓄能成势。各村居党组织依法有序组织群众参与治理,探索以文明积分制、星级评定制等激励引导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星火村党总支探索出的格务议事会,街区推行的商圈共赢委员会等,通过“多方会谈”实现自我管理;
海帆居民区党总支推出“青春合作人”,吸引30余位青年能人参与到街区治理、暖心行动中;
东门居民区党总支推出“能人报到”项目,今年以来,推动65名社区“能人”开展美化家园、青少年研学、睦邻助老等社区自治活动290余场,持续激发不同群体的参与度与幸福感,不断将“治理变量”转化为常态化的“治理增量”。

三、成效与反响

全要素赋能“微格治理”工作法作为“网格工程”的重要创新和延伸拓展,与市委的想法谋划高度契合,已经被纳入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法”,并获市委办公厅全市刊发经验和《半月谈》《组织人事报》专刊专访。

一是为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具体抓手”,推动从“有形有位”到“有效有为”

通过实施“微格治理”工作法,推动各级网格党组织全面掌握了解最基层的情况,上级组织层层抓实下级组织,下级组织不断对上级组织负责,最大程度避免“缺位”“缺为”现象。比如,以往,充满“烟火气”的街区是“秩序感”易缺失的地方,往往存在着人员缺位、管理缺位、服务缺位的现象。通过构建“1+4+18+X”的街区治理体系,建立4个街区工作站,将村居网格员、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城市运行、派出所等力量重整入站,实现治理力量“一竿子插到街区”,让群众找得到人、反映得了诉求、有效解决问题。又如,通过镇级“大平台”,可以随时调度查看了解村居情况,为精准指导各村居开展工作,靶向发力。

二是为自治主体归位构建了“制度载体”,推动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

通过“干什么由微格定”“怎么干由微格议”“效果如何由微格评”,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潜移默化在最基层,推动群众在微格内实现自身价值,提升“治理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实现基层自治的主体归位。比如,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通过微格的共同决策、共同解决,寻找群众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同时也避免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现象。又如,有序组织群众参与治理,推出“能人报到”项目,开展形式丰富的社区自治活动,持续激发不同群体的参与度与幸福感。

三是为实现精细治理夯实了“数字底座”,推动从“无为不治”到“无微不至”

依托数字治理平台,通过全维比对、小程序点击率、智慧门牌需求排摸等方式进一步精准聚焦群众需求,抓住老百姓的关注点、热词,将原本“看不到”的地方变成了“看得清”的大屏;
将原本“不知道”的底数变成了“底数清”的账本;
将原本“现场办”的速度变成了“码上办”的便捷;
将原本“办不成”的内容变成了“都好办”的服务。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新镇商圈近67%的人有助餐需求,但现有的助餐服务无法全部覆盖。通过在商圈内遴选安全卫生、有爱心的商户作为“共享食堂”,不限户籍,给60周岁以上老人、外卖和快递小哥、社区助餐老人等群体,打上“数字优惠标签”,让商户既聚集了人气,又赚足了财气。

四、经验与启示

要注重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既有现实需要在背后的推动,更需要党建强大力量在前方的牵引。镇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的微格体系的过程中,始终让党组织居于一线,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使各方面力量有效组织起来,从而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党建引领下的“微格”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

要注重推动治理重心下沉。推动治理资源和治理要素向网格微格集聚,促进网格覆盖横向到边、治理触角延伸到点,有助于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目标。实践表明,深化基层治理,必须把目光和精力聚焦聚力微格,做实做细微格,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双报到”、社区“能人报到”等并实现常态化,充分调动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依靠、组织和发动群众中激发自治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引导资源在网格汇聚,让“微网格”发挥大作用,从而使社区治理直抵“末梢”和“终端”,走向精细治理。

要注重服务精准供需匹配。“精准性”是基层治理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要求,对于提升促进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微格治理”工作法致力于化群众所需为奋斗方向,通过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的模式,常态化精准捕捉老百姓的关注点、热词,实现需求快速响应、供需精准匹配、资源高效配置,切实推动将微格治理工作法的优势转化为群众实得的利益,形成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双向互动。

要注重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既要靠“人”,也要用“智”,注重提升含“智”量。镇坚持高效能治理整体协同,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以“善治金山卫”建设为牵引,通过数字化赋能,把人房关系、需求关系对应到微格,通过有效联动,形成了信息采集、综合研判、网上交办、快速处置的精细化处理机制,全面激活治理转型“一池春水”,推动网格治理服务从平面走向立体,既彰显了治理的精度,更体现了服务的温度,使网格治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强化“小院+”院落微网格治理,提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小院+”建设为载体,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通过强化院落微网格治理,把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效能覆盖到乡村最末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背景与起因

区地处成渝主轴黄金联结点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距重庆90公里、成都240公里,幅员面积1077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5个镇,总人口86万。2019年,区直面乡村治理中党建引领不强、治理焦距不细、工作合力不足、群众参与不够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以“建美丽庭院、树文明新风”为理念,探索集中10至30户临近的农家小院创建“新风小院”。在区委组织部的牵引下,整合宣传、政法、民政等8个部门资源下沉到小院,与群众一道解决需求和难题,产生了积极效果,衍生出“小院讲堂”“小威送法”“美家美户·姐妹相助”等新内容。2021年,参与小院建设的部门拓展到14个,在完善创建指标、出台工作办法、健全小院评星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基础上,区将“新风小院”“小院讲堂”等整合迭代升级为“小院+”品牌,进一步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把治理效能有效覆盖到乡村最末端。2022年,出台《区以“小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实施方案》,按照“一年有片、两年有块、三年有面、五年全覆盖”的目标,推动实现党建引领好、群众参与好、人居环境好、邻里关系好、文明新风好,不断探索农家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融合,让小院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二、做法与经过

以10至30户左右群众聚集的农家小院为基本单元,开展“小院+”建设工作,打造党建统领乡村治理有效载体,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党建统领。开展小院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行动,健全“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小院党建指导员(小院党小组、党员联户)”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设置与农村基层治理相契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前哨”“探头”作用。研究出台“小院+”实施方案,制定“十步工作法”和“五有”标准,明确67个区级部门单位结合职能职责,每年联建1个示范小院,推动资源、项目、力量和工作向小院汇聚,5年内逐步实现“应建尽建”。开展“三级书记进小院”系列活动,以“小院点单、逐级送单、书记接单”的形式,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进小院、访民情、解民困。清江镇火砖房子小院立足“火红”精神,发动党员群众致力于建设“学习强国”线下小院,拓宽群众学习新思想、感受新场景、掌握新技能、开阔新视野的渠道,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万灵镇健康小院充分发挥与区级部门的联建共建作用,打造健康生活主题,通过开展随访、用药、饮食、心理等健康指导服务,不断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坚持共建共享。在建成小院内“核心区”的基础上,将小院周边散居农户作为“带动区”和“辐射区”进行微网格管理,实现联建共建、服务共享,提升小院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群众推选院长并组建院委会,建立院落议事协商机制,共商共定院落院规,建立“敞开说—大家议—齐心办—共同评”闭环机制,推动院落自治。建立党员联户机制,1名党员联系小院内及周边的20至40户群众,搭建党群“连心桥”。在院落设置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等服务岗位,常态化开展党员“三亮三比”活动,动员党员主动认领服务岗位,真正实现矛盾在院落化解、问题在院落解决、服务在院落开展。积极动员成功人士、党员群众通过投资投劳、捐款捐物等方式参与院落建设,共建美好家园。峰高街道青杠坪小院发动党员包院包户,做好政策宣传、应急值守、日常评比等工作,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做好生活保障和代办服务,逐步形成“我是党员我带头”的良好氛围。清江镇涂湾小院共有退役军人12名,充分发挥“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精神传承等特色活动,打造国防教育小院。

坚持作用发挥。创新开展各类小院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制定小院年度活动计划,组织党员干部、乡贤名嘴、致富能手、技术专家等每月到各小院开展“小院讲堂”“田间课堂”“法治宣传进小院”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讲变化,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策划端午包粽子、小院迎国庆、小院团年会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小院的承载力,丰富小院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致富能手、垃圾分类模范等系列评比活动,设立“红黑榜”、流动红旗等,教育引导小院群众比学赶超,全面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安富街道三崇堂小院把从三崇堂走出的18名学子资料一一上墙,做好概况介绍,让小院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提升小院群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清江镇每个小院张贴小院模范,广泛宣传个人事迹,充分发挥小院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

坚持增收致富。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探索推动小院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不断提升获得感。全区共统筹财政资金1.3亿元扶持146个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累计实现经济经营性收入1.45亿元,经营收益3500余万元,为推动小院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大批产业小院拔地而起。广顺街道产业小院发动群众100余人,发展集茶叶采摘,品尝农家菜,农家民宿于一体的小院经济,农户直接增收1万元,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清流镇橘香小院建立集体经济柑橘产业基地,流转土地150余亩、实现增收6万余元,带动周边60余户村民灵活就业。发挥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助手”、农牧技术人员、农村土专家等指导作用,到小院开展畜禽疫病防控和柑橘、花椒等种植技术培训,发动优秀企业家、返乡优秀青年宣讲创业经验,带动小院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坚持数智赋能。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能力,聚焦“小切口、大场景”,鼓励镇街探索“小院+”数字化建设,丰富基层智治应用场景,推进治理效能整体跃升。如直升镇与市乡村振兴局共同打造全市首个院落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小院家”,囊括爱环境、找活干、换积分、找院长、光荣榜等十个功能板块,建立积分兑换奖励机制,调动村民参与自治。万灵镇与中国广电重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电视首页开发“小院+”模块,通过上门检测网络、预约故障排查,帮助村民们解决“小院+”数字乡村治理综合服务平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探索“一键呼叫”破解农村老人“智能”困局。龙集镇探索建设川渝合作小院,建设数字化“智治小屋”,开展小院“云坝会”,成为集“普法、接访、调解”于一体的数字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阵地,是首个成渝边界矛盾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基地;
通过“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为龙集镇外出务工人员、川渝边界群众提供视频问讯、远程调解、在线送达文书及法律答疑等功能,不断增强群众法律意识、畅通社情民意。

三、成效与反响

截至目前,全区2142个小院已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累计建成“五有”示范小院205个,在“小院+”引领推动下,1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4个村(社区)获评市级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小院+”做法已获得住建部、司法部等部委肯定和新华社、半月谈、中国组织人事报、乡村干部报、共产党员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入选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案例“二〇二二年十佳案例”,写入《关于党建统领乡村“院落微治理”的指导意见》在全市推广。

四、经验与启示

“小院+”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变革性、示范性,推广价值较大。一是党建统领更加有力。“小院+”搭建了党组织、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到小院微网格,党员在小院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声音能及时传递到每家每户,小院成为党组织的“前沿阵地”。二是治理聚焦更加精准。结合成渝地区乡村院落实际情况,把治理单元从村民小组调整为10至30户的农家小院,建立了到院、到户的治理架构,实现了乡村治理精细化、精准化,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
同时按照“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分类推进,发挥了小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把基层治理的效能覆盖到乡村最末端。三是资源整合更加有效。“小院+”通过强化区委统筹和部门联动,使党的各项政策和各级资源力量向小院聚集,推动了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形成治理资源的叠加效应,变“各自为政”为“合力共建”,构建了“齐抓共管”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四是群众参与更加积极。通过“小院+”平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文体娱乐、普法宣传等活动,从正面引导群众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创新推动“四治融合”,让群众更自觉自愿地参与基层治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小院成为群众热爱的“幸福家园”。

推荐访问:治理 典型 案例 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材料3篇 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材料3篇 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案例材料3篇怎么写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