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电影影评观后感优秀2篇
《银河补习班》影评800字
《银河补习班》正在热映,类似于反应父子题材的影片在中国实属不少,客观的讲,类似题材的作品比《银河补习班》好的有很多。俞白眉,邓超这次做这个主题的电影有没有拍出新的花样和高度,从电影的角度其实并没有。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去肯定的是,他们最起码拍出了冲突与共鸣。这里的冲突来自于他们对教育体制提出的反思,共鸣则来自于我们对父子关系的一种拷问。影片看上去似乎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虚实转换之间平衡。
对于大多数当下的家长而言,对于小孩的教育都会有各种不一样的阐述。然而在中考高考的紧箍咒面前,似乎我们的所有设想都没有太多的卵用,补习班,辅导班,成绩已经把大多数的孩子都框的死死的。我相信很多的小孩看完《银河补习班》都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释然,内心在不断地肯定着,嗯,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相处环境嘛。当然他们心里很清楚,他们更多的释然局限于电影院,回归现实,他们依然是在一种被左右的环境下生存。一场电影,成为了他们现实里的一个乌托邦。
电影里的邓超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工程师,他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为此,他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实施了自己的想法。他从来不想去要求儿子做作业,也不想去打压儿子的任何兴趣爱好。相反,所有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主,他所愿意做的是通过事件给孩子建立不怕失败的勇气,以及不服输的精神,最终让孩子慢慢清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跟邓超两个角色更像是两种教育的激烈冲突。而影片里邓超的教育还赢下了教导主任的教育。不得不说,影片在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批判上立场非常鲜明。但我不知道回归现实而言,有多少的家长看完影片之后认为事情就应该是电影里这样的。我们真的能为此改观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吗?我们真的能临考前,偷偷带着孩子去旅行吗?真的可以不完成作业拉到吗?我想大家都回去摇头。事实上我们现在所有家长所标榜的教育仅仅是一个交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成长的陪伴,因为我们无法做到。我们得上班,得挣钱养家。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银河补习班》更像是拍了一部乌托邦的故事,而乌托邦的现实其实是挺无奈的。
当然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应有的亮点,那就是作为父亲的榜样力量。儿子并不知道爸爸为何一辈子要伸冤证明桥梁的倒塌不是他的问题。父亲因为桥梁的倒塌作为设计师承担主要责任,做了七年的牢,当他出狱之后,儿子亲眼看见父亲被当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父亲的心里很清楚,他必须给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很多影评人认为这条线非常多余,其实不然。所以当儿子奉劝父亲没必要再去伸冤的时候,父亲说:我以为我的教育是成功的,其实是失败的。因为儿子总以为他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名誉,殊不知,他只是想做好一个父亲的榜样,而不是为了自己。
最后的篇幅我想留给邓超。对于邓超我一直有一句话:认真起来的邓超,是中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但过多的综艺节目浪费了他太多的精力。我们不能怪罪邓超,当下中国的明星在一起似乎不是比作品,而是比炒作,比有钱。拍一部电影片酬未必很高,还要辛苦付出,综艺节目玩着玩着就把钱挣了。这都是当下娱乐圈非常不好的现象。邓超说:今年四十岁了,才明白什么是表演。我想四十岁并不晚,最主要你能明白观众对你的需求是什么?那就是一部又一部的好电影。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影评700字
《银河补习班》影评:一句鼓励的话,成父子情感催化剂
“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这是儿子马飞看到父亲马皓文面对不公依旧自信坚定之后写在小纸条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贯穿影片始终,最终马飞成年之后,圆了自己的航天梦,依旧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中国传统父子情感的表达,就是这么含蓄,从来都不会亲口说出内心的关爱,但却总能用一种最为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马皓文听到马飞告诉自己考上了飞行员之后的举动,绕儿子一圈,拍拍肩膀,连个简单的拥抱都没有,也正是这种内敛的表达,让很多观众产生共鸣,因为,我们所经历的父子情感都是相似的。一句鼓励的话,成父子情感催化剂,也是对父亲爱最真切的表达。
邓超是《银河补习班》的导演,也是主演,对于他而言,上有老,下有小,可能最能体会到中国的父亲,在教育中所扮演着什么一种角色。为人父的他,仿佛如同在演绎自己的真实人生,面对孩子,面对家庭,面对教育,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面对。想想也是,戏里的马皓文,从青春洋溢在脸上到杖履从容的暮年,历尽艰辛,依旧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改。面对事业和孩子,他相信儿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用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见证儿子每一天的成长。一把尺子,看到的是儿子的身高,而一个自由的尺度,则是给了儿子更多学习的空间。少年时的马飞,并没有真正了解父亲,一直到自己飞上了蓝天,才发现,老去的父亲,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只为让儿子朝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这,本身就是父亲的爱,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儿子真正体会到“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的骄傲与自信。
因为大桥垮塌事故,马皓文进了监狱,他很乐观从容的跟儿子做了一个游戏,没想到,这个游戏一做就是七年,邓超用最质朴的表达,诠释出来了言语虽然不多,但眼睛里全都是爱的父亲形象。同样,在98年遭遇大洪水的生死瞬间,他用喇叭高喊儿子的名字,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儿子该如何自救,这种情感宣泄到极致依旧理性思考的父爱,依旧是可圈可点。两种情感的表达,邓超拿捏的都很精准,就如同父亲的两面性,无论是收敛的表达,还是尽情的释放,都是因为父亲这个身份,都是因为父亲的爱。
经典音乐的出现,让人一下子进入到了那些年代,也正是这些音乐的运用,才让时间轴更加的清晰可见。这是时代的缩影,更像是父亲们的青春,以及我们这一代的成长。时间让父亲慢慢的变老,同样也让孩子从少年走上成年,这一路走来,父亲教会了儿子成长,而儿子也让父亲得到了满足。就如同少年马飞拿着手电筒希望父亲看到回家的路一样,在成年马飞遭遇不测的时候,父亲也突然间拿着手电筒照向天空,为孩子指明回家的路。这种情感上的契合,前后的呼应,虽然没有任何话语,却让人看到了情感达到高潮的那一瞬间。影片通过这种细腻的画面,戏剧性的将父亲爱呈现的饱满立体,这种风淡云清的画面,也成为了父子情感的催化剂,照亮了每个观众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