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点建议【优秀范文】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点建议【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09 08:25:04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点建议【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点建议【优秀范文】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2篇

第一篇: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大战略。把握这个战略,必须回答好这样五个问题: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能不能实现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什么?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初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乡村发展规律的把握,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结晶,现代化强国大战略的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基于这样的认识,交流三点思考。

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站在时代的新高度,对这段话至少应当从以下五个角度来把握:

从新时代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来把握。报告在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集中部署了七个重大战略,强调“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提出来的,且排在第四位。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还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表明,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特别重视,先后作出来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反复教导我们: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习近平关于三农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结晶。

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比起来把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当时我国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也提出二十字总要求,但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远。如果说,前二十字为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话;
那么,后二十字要的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说明,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

第二篇: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里一共提到了七大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XX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脱贫攻坚这个总抓手,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三农人才培养、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等取得了巨大进步,城乡二元结构突出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乡村振兴战略对XX而言,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没有成功的案例供参考,因此在深入实施过程中,将面对的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等问题应引起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一、X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在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势推进下,农业产业有序推进,农村环境大为改观,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这对接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积极的准备和有益的参考。但从进一步查找问题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一批批特色镇和示范村不断涌现,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但由于城乡之间体制性障碍没有消除,要素市场流动不畅,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导致城市越来越繁荣,而农村则整体处于凋敝状态。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过XX近几年大力实施的全域绿化“六绿”三年攻坚行动、全市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三年行动、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农村硬环境整体改善明显。但也有少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部分地方安全人饮和产业用水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通讯网络仍有不少盲区和死角,部分乡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不强,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处理。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全市农业产业除茶叶、食用菌、烤烟较为成熟外,其他大多数种养业存在品牌影响力不强,市场主体作用不突出,竞争优势不明显。四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脱贫攻坚的全面推进,部分农民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升。但也有部分群众思想保守,主动发展意愿不强,生活习惯不好,发展生产积极性不高,主动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普普遍存在。五是基层治理能力较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部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严重影响了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二、对XX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XX只有充分发挥优势,坚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因地制宜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愿景才能变为现实。

一是坚持城乡协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坚持区域协同、城乡并重,从整体上谋划XX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城乡结构,补齐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短板,增强发展后劲,把XX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坚持走农村人口异地及就近就地城镇化并存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针对XX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承载力较弱的市情,要积极打破城乡阻隔,推进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要积极探索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构建县城、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梯度适中、协调发展的就地城镇化体系。举全市之力推动印思德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真正实现全域统筹、东西互动、相互支撑。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大县的支持力度,提高人口大县县域城镇吸纳能力,更好促进就地城镇化和就近市民化。着眼于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科技、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考虑乡村发展。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吸收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要尊重群众意愿,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美丽的乡村一定是产业与生态融合、人与自然和谐,而不是千篇一律、或浓妆艳抹、或大拆大建。在产业发展上,要根据资源秉赋,遵循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把农村土地确权、示范园区建设与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到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绝不能村村都有旅游业,家家都搞农家乐。

三是健全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充分汲取XX市“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原来的治理基础上加强依法治村,使各项权力及权利都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把道德建设融入到乡村发展的各个领域,通过典型示范,标杆引领,促进习惯养成,推动行为自觉。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实用人才和外事外经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坚持素质教育。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甚至是成败。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以“农民讲习所”为阵地,实现村民与市民文化资源的共享,坚持开展文化教育、文明卫生进农村等行动。组织开展农村清洁风暴行动,落实卫生保洁人员,及时转运村里垃圾。引导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清扫各种垃圾,整治河道沟塘,清除卫生死角。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以中央环保专项督察整改和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下大力实施好通组路、联户路、安全饮用水、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实施好“四改一化”项目,配备垃圾箱和垃圾收集池,配置垃圾清运设备。针对实际情况,探索实施集中村寨及分散住户生活污水处理差异化方案。加快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把生活在生态脆弱区的群众搬迁进城,改善困难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面积。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几点建议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点建议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哪些建议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