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事迹材料 >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14篇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14篇

时间:2022-05-26 14:15:05 事迹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14篇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1

  _,男,__族,中共党员,20__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以来都服务于农村基层一线,20__年被乡党委安排在扶贫岗位上,他怀揣着美好的心愿和梦想,全身心投入到全乡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当中,脱贫致富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美丽新__的首要任务。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民生工作,他作为一名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深入贯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在参加甘肃省脱贫攻坚代表审议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州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一名党员的身份高标准要求自己,尽自己的能力扎实推进每项工作任务。

  自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他每天带着扶贫工作站成员,对各村的包村干部及村两委进行业务培训,在培训中他总是在强调一定要国按照“12345”贫困户识别程序对进行贫困户的评选工作,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同时也不能错评一个贫困户,他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帮贫困户脱贫。抓工作的前提“精准识别”。在每一召集会议,研究贫困人口识别时,他总是对各村上报的资料认真审核,完了之后又和扶贫工作站成员以及分管领导共同商讨,生怕错评、漏评一户群众,脱贫正处在攻坚克难时期,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精力、持续发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全乡共同的努力下,我乡贫困人口从刚开始的932户4323人到现在的20户83人,912户4240人稳定实现脱贫,5个贫困村实现稳定退出,贫困发生率从刚开始的48%下降到现在的0.19%,同时对于历年脱贫户进行“回头看”监测,防止因灾、因祸导致返贫现象的发生,在县、乡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全乡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平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阳升村一社有一户群众户,由于做生意被骗之后,长年和外界几乎不来往,询问左邻右舍都不清楚一家人在干什么,时常大门紧闭,好像被大家都遗忘过了。得知这家的情况后,他于阳升村的包村工作组多次上门耐心做工作,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进了家庭,融化了原来的消极和躲避,逐渐迎来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抓工作的关键在于“精准帮扶”。面对全乡的贫困户,他与扶贫工作站成员以及乡领导班子多次讨论,有效的结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从户到人从钱到物,先后落实了全乡932户户均不少于20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争取申请贫困户贷款678户,围绕全村种植业现状,引导贫困户积极种植经济作物,配套发放籽种(油菜、燕麦、当归苗子等)、肥料、地膜累计100多吨,不断扩大蚕豆、藜麦、中药材种植面积,使户均收入增加500多元;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他还是千家寨村和沙巴村的合作社辅导员,在农民专业合作上规范提升上,他多次对合作社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对账务以及制度不规范的,他积极协调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在他的努力下,他包抓的12家合作社,规范运营的达到了7家,一般运营的2家,3家空壳合作社完成了注销,通过合作社规范运营从而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吸收了贫困户家中的闲散劳动力。

  抓工作的保证“精准管理”。他负责全乡“一户一策”、动态管理各类表册的审核把关,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充分利用甘肃省大数据平台和全国扶贫子系统加强对贫困户信息的管理,做到基本信息准确,工作措施到位,实施动态管理,使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抓工作的活力“精准引导”。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在工作实际中的接触,他对“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味地注重“输血”而轻视“造血”最终受害的是贫困户。每次召开“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村级会议,他总和扶贫工作站成员在各村的村级会议上对群众进行扶贫政策宣讲,是要告诉在场的群众,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宣传“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思想,让贫困户清楚知道“精准扶贫不养懒人”,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从而不断增强贫困户致富的信心。

  自从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就没有好好体息过个周末,时常“5+2”、白+黑成为工作常态。不是研究数据质量,就是研究政策、文件精神:不是为协调扶贫工作四处奔波,就是解决农户实际问题从来没听到他叫苦或者抱怨,所有的成绩和困难背后他没有过一句怨言,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基层第一线的扶贫人员,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才是基层干部最大的意义和快乐所在,在工作中他总是说:“干一行爱一行,站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对得起良心,方不负青春”,他心甘情愿做扶贫路上的“太阳花”,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2

  ___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___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___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规划”和“___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___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___为中心,以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20__年开始到20__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20__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规划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__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___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___至省界、___至___、___至___、___至___、___至___、___至___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___区至___公路、___区至___公路、___至___公路、___至___公路、___至___公路、___至___公路、___至___公路。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___至___42公里、___至___10公里、___区至___5公里、___至___46公里、___至___19.3公里、___至___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条件,20__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中,有的乡镇配合难度大,人员资金不到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20__年,他又在公路建设项目多,资金缺口大,筹资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优先安排计划,优先落实资金,累计投入扶贫建设资金40余万元,先后帮扶了___、___等单位。还开展了以“扶两村、建三项”为内容的扶贫工作,投入扶贫建设资金26.7万元,扶持___建设卢家桥(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12米,宽6米,净高2米,总造价4.6万元)、西德村德家桥(投资13.4万元,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6米,宽6米,净高1.65米)和德家过水园管涵(全长5米,宽8米,采用直径1米园管四排,工程总造价8.7万元)三个项目。随着这些扶贫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农村乡镇、村屯通行条件,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延伸,带动了附近乡镇经济的发展,使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运输商贸迅猛发展;矿产、林果、旅游资源得以迅速开发;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沿线农民通过地产供应、劳动力投入等方式,获得了直接经济收入;进一步加强了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引导了乡镇企业的合理集聚,完善了小城镇功能,壮大了县域经济,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更快地转移到小城镇就业。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3

  村干部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独上陶湾,因为今天是我的帮扶对象-陶望祖,他家新房主体完工的大喜日子,那是无论如何都要上门同庆。回想起一年前她们家破败的样子,陶望祖的妻子林馨凤便放声大哭起来……

  初次入户走访一筹莫展

  七八十平米的土坯房,旁边还有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偏房,四周果树环绕,一块不到三十平米的院坝外面长满了野草,几只小鸡在草丛中拔来拔去寻找吃的。从院坝走进房屋,面前的世界瞬间黑了下来,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突然失明了。堂屋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不知装什么东西的口袋,若隐若现中,几张学生的奖状闪闪发亮。

  2015年8月,扶贫攻坚工作正式启动,陶湾村三支队伍与村干部一起,开展第一次入户走访调查,从陶湾1社到10社,从海拔200米到近1000米,总共花了五天时间。这是走访的第三天,才走到6社。

  一行六七人刚要跨过门凳进屋,便看到一个满脸黝黑,身材矮小,感觉浑身除了骨头都没二两肉的妇女,虽然头已经被压到齐胸面前,但肩上满满一背篓苕足以证明她瘦是瘦,绝对有肌肉。她左手拄着一把锄头,右手还托着一个男人,步伐稳健,但动作缓慢,因为她每走几步都要对她身后的男人说一句:慢点,前面有个石头,前面有个水沟。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林馨凤,一个坚强、“高大”的农村妇女形象。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贫困户,更是让我一筹莫展的帮扶对象。

  陶望祖,陶湾6社贫困户,双眼失明,属二级残疾。林馨凤,陶望祖的妻子,她们家共七口人,上有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下有两个孩子均在读书(另一孩子为林馨凤与前夫之子),全家就林馨凤一个劳动力,日夜守着这一大家子。

  脱贫规划够大胆低保兜底加扶贫搬迁

  在陶湾村委会会议室,几个特困户难倒了三支队伍,深感压力颇大。除了低保兜底,大家不敢再想其它门路。

  “她们家除了政策兜底,还可以想办法搞个搬迁,那房屋实在是不能住人,太危险”,大家深知,陶望祖家只有一个劳动力,陶望祖的父母已年近七十,对于建房子这种劳心劳力的大工程来说,辅助能力微乎其微。

  “不行不行,她们家就一个女人,万一规划之后房子建不起,又浪费一个指标”,有队员马上跳出来反对。

  “我们走访的时候林馨凤也有意愿搞搬迁,但她一是怕资金不够,因为现在工钱确实高;二是怕时间拖得长,因为毕竟只有她一个人有劳动力,又要照顾一家老小;三是怕跑手续太麻烦,她不识字,仅办建房审批手续就要费不少时间。”工作队长一语道出了大部分特困户规划搬迁的难点。

  “我觉得,陶望祖的妻子是个能干人,她一个人能撑起这么大个家庭,没让一个孩子辍学,也没让一个老人挨饿,我相信她,一定能把房子建起来。作为第一书记,我愿意全力帮助。”我信心满满,用几乎快要吼出来的声音坚定地说。

  这最后一句话把大家都说哑了口,终于在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三支队伍人员一致决定:干!对于所有贫困户,只要达到搬迁条件,又愿意搬迁的,三支队伍实行分工合作,给予无条件帮助和支持。

  2015年11月,林馨凤家的新房开始打基脚,她一个人既当男人,挑水泥、找工谈价、买材料卸货,四处奔波却乐开花;又当女人,耕地种田、烧火煮饭、上赡老下育小,生活琐事一件都不落下。

  2016遇上好政策解决住房加就业

  2016年1月,林馨凤家新房第一层墙体已完工,实在没有钱再往下建设,房屋建设陷入僵局,她电话联系我,看能不能帮忙想点办法。我立即与乡经发办联系,看能不能先拨付一笔启动资金,等房屋建好通过验收之后再拨付全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争取扶贫启动资金的同时,我又得知一个好消息,残疾人可享受危房改造补助政策,每户有1.2万元的补助资金。这对于林馨凤一家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了解补助政策、经乡残联筛选、填写申请资料、贫困户签字确认、申请表一式两份上交,整个流程两天之内,一气呵成。林馨凤一家人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下,停工近半个月的房子又开始动起工来。

  房子有了,生活基本面貌得到改善,但在生活上,仅靠政策兜底一个月几百块钱,却并没有太大好转,总该为其争取点其他经济来源。2016年,陶湾村道路有一个养路公益性岗位,我第一个便想到了林馨凤。说实话,建房子、种田加上照顾一家老小,这个妇女身上承担了太大的压力,我实在不忍心看她再挑一份担子,但又舍不得将这样的机会放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联系了林馨凤。没想到,她想都没想,便满口答应了。每个月500元的补助,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对于她们家来说,绝对是锦上添花。

  从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便这样考虑着,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大的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但能不能改变,能改变多少,改变到哪种程度?还得取决他们自身的奋斗能力。或许这就是宣传语所说的:扶贫先扶志。我做到了。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4

  张小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为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19年10月7日晚,她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

  两部门做出的决定指出,张小娟200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6月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家乡工作,历任驻村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县扶贫办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火线入党。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遍访全县208个村,遍访87个贫困村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干部群众称她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

  她熟练掌握扶贫政策,被干部群众称为扶贫“移动数据库”和“活字典”。她采用漫画、微信语音播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扶贫政策,不断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号召全国扶贫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同志向张小娟同志学习,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5

  --村委位于--县桂江沿岸,属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建设当中,他针对路难行、饮水难等,组织村民实施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该村水、电、路、配套到村,特色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走村串寨,深入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龙田村委每一寸的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村委其它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村委扶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龙田村扶贫工作的目标、规模、重点。全面改善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龙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带头人,为民办实事

  回想到以前,--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动室建设差,几间危房,摇摇欲坠,无法发挥阵地作用,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支部又没能及时为群众致富当好引路人。

  ---为及时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新修村组扶贫道路3条8.5公里,全村通机耕路率达到100%;新建人饮工程3处,解决全村饮水困难260户, 100%的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

  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能力

  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他刻苦钻业务知识,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作风效能建设等活动。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

  ---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实事当作转变工作作风的头等大事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村委,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自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难怪--村委老百姓都说:“扶贫使---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6

  XXX,男,XX岁,汉族,中共党员,于2016年3月任XXX脱贫办主任至今。任职以来,该同志工作兢兢业业,配合镇党委政府高效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一、做好了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的执行官。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执行各项安排部署。一是不断深入村社,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村组党员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三个贫困村脱贫项目规划,并按照程序组织实施。现XX村、XX村XX村脱贫项目已完成建设,痕迹管理规范有序;二是强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指导各村完成了作战室建设、村档、一户一档、明白卡、收支台帐、帮扶手册等档案资料。多次召集各村书记、主任、文书开展专项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各村落实专人负责资料整理及子系统、六有系统维护。联合镇纪委定期、不定期巡查,查阅资料、工作笔记,列出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高质量确保了基层基础建设。同时培养出档案系统专职能手8人;三是高效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1、组织协调四个季度全覆盖大走访贫困户活动,对标贫困户/村脱贫标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贫困户、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2、广泛宣传上级扶贫开发惠民政策,极大提升贫困户的知晓率及获得感;3、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保险购买率100%;4、顺利完成中国社会扶贫网工作任务;5、医疗卫生扶贫、小额扶贫贷款审批工作有序开展;6、迎接各级单位、领导的检查督导,认真整改各级成效考核反馈问题;7、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做好了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的协调官。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有效协调各级部门、干部及社会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一是主动与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农技员等“五个一”帮扶力量沟通衔接,为领导到村调研指导及第一书记、农技员到村到户工作搭建桥梁,拟定了结对帮扶关系,为切实有效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打下了基础;二是能够有效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做好了上传下达,确保上级政令畅通,下级执行到位。

  该同志在脱贫攻坚岗位上尽职尽责,敢于突破创新,执行力、协调能力得到全面展现。尽管在年初患重病动手术住院,但仍然心系贫困户,出院不久立即投身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充分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7

  --,男,生于19--年7月,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天然气总公司精准扶贫--村驻村工作组副组长。

  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保进度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镇--村由----天然气总公司进行对接帮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总公司于20xx年7月开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联系工作一启动,总公司就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在讲清目标、理顺思路、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帮扶任务明确到总公司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总经理--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驻村工作组,选派了蒲树郁作为--镇--村的第一书记。

  二、摸准实情,认清扶贫目标

  --村位于----、--、--、--、--五镇乡最边沿接壤处。全村现有农户447户,农业人口1617人,耕地面积1535亩,林地3200亩, 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98户,贫困人口307人。20--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精准扶贫户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截至目前,已脱贫96户,脱贫人口300人,剩余2户7人预计在今年实现脱贫。该村主要农户都生活、生产在观绿山中部,属典型旱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三、真抓实干,打好脱贫组合拳

  (一)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1、积极联系村委会,完善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2、“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xx年7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5次,参会群众13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突出帮扶建设,确保帮扶到位。

  1、蓝色火焰架起了暖心桥。为满足当地群众希望使用天然气的迫切愿望,他说服总公司投入320余万元资金新建了----至--天然气双向输气管道。对输气管道沿线的贫困群众天然气安装实施了部分减免土建费用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新安装了150余户,共减免土建费用12万余元。

  2、新建辣椒产业园推进产业发展。为推进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微小产业园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思路,他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九十二多万元,成功将原已荒废的元宝山建设成为62亩左右小微辣椒产业园,产辣椒近100吨,园区新建道路2.2公里,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渠系3000米、提灌站1个。

  3、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建村级道路近5公里,为村民出行、蔬菜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4、真诚扶贫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在实地调研走访后,通过多次与镇党委、镇政府领导、总公司领导沟通协商,反复研究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帮扶单位《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了24名中层以上管理党员干部帮扶队伍,每月定期组织帮扶队伍到98户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今年春节前,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带着慰问品到村开展新春扶贫慰问活动,为98户贫困户送去大米20斤、面粉20斤、菜油20斤、鲜猪肉5斤、慰问金各200元。8月18日,驻村工作组带着茶叶、防暑降温药品等走访了贫困户,并对他们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根据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的原则,确保了“真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帮扶工程。

  5、完善软硬件推动阵地建设。总公司党委始终将村支部阵地建设纳入帮扶计划,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搞好党建工作,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投入资金5万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空调、桌椅、打字复印机、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做到了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

  (三)突出因户施策,确保脱贫成效。

  1、总公司帮助村委会依托裕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猫儿山产业园,种植辣椒62亩,完善了园区道路,水池、渠系等建设,现有27户贫困户入园,由专合社提供种苗、肥料、农膜、农药等物资,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签订辣椒回收协议,确保农户持续受益。

  2、发动贫困户种植韭黄56亩,接收12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务工,政府利用扶贫资金采取双向补贴,即给领办创办的贫困户根据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以适当补贴,又给参与务工的贫困户在正常的务工收入上予以补贴,这样既减轻了领办贫困户的劳务支出,又增加了务工贫困户的收入。

  (四)突出基础设施,确保新村建设。

  针对贫困村情况,按照“一低七有”退出标准,目前实现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宽带网,卫生室,文化室正在进行完善内部装修工作和设施购置等。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8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承担组织重托,肩负百姓期待,不敢有丝毫懈怠。”奚xx是区扶贫办的一名普通干部,去年8月,被选派到余兴庄办事处闫庄沟村挂职第一书记,从那天起这句话便被他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团结两委成员 强化班子建设

  闫庄沟村位于榆林城区南50公里处,距办事处所在地13公里,由原常家焉、闫庄沟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一个好的班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于是“新官上任”的奚xx便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办事处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把责任心、工作和带头能力强的人选入村支两委,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同时,注重村干部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的精神和中、省、市、有关文件,努力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赴临近先进村子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启发思维,增强致富能力,组成了一支团结一心,敢干实干,共谋发展的和谐班子。

  干部群众一条心 稳步发展促脱贫

  班子组建了,两委团结了,一个新的问题却成为了奚xx“精准扶贫”的难题:群众看他眼生,他看群众也眼生,怎么和群众打成一片?奚xx犯了愁。于是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总能看到他与乡亲们在农田里聊天、拉家常。群众很少见他坐在办公室里,没见他穿过皮鞋。只要有要办的事,他从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大热天还是下雨天。遇到工作忙,中午就在办公室冲碗方便面,啃个馒头。“好书记,真的是好书记、实心实意为村子谋发展呢。”现年56岁的张启志笑着告诉记者他对奚xx的印象。为了确保贫困村持续发展,奚xx摸清每家每户情况后又积极搞好调查研究,实地查看村内道路、群众住房、主导产业等基本生产生活情况,并与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具体了解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与办事处领导、两委成员、群众代表一起研究讨论贫困村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通过登门拜访老党员、老村干及困难群众,向他们征询发展之计。最后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结合村情,立足长远,为村子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打好脱贫底子 探索致富路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基础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有见于此,奚xx利用区扶贫办项目投资160万元(闫庄沟整村推进项目80万元,常家墕整村推进项目80万元),引进种羊300只,改良品种。投资64万元,新修常家墕生产道路边沟2.7公里,青砖硬化闫庄沟生产道路1.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向区财政局争取资金56万元,加固淤地坝2座;迁户4.2公里,向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局等部门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力促进有关项目落实。奚xx明白让广大群众真正富起来就必须“变鱼为渔,改输血为造血”。根据自然条件和村情,奚xx决定让农民走一条种、养、结合的特色路子。拟新建淤地坝1座,预计淤地260亩,人均增加口粮田1.5亩,并可打通两山之间生产道路。结合现有坝地推广种植地膜绿豆300亩,脱毒马铃薯300亩,香谷300亩;大力发展养殖业,对现有的羊子品种进行改良,并扩大养殖规模,形成独特的羊产业基地;发展散养鸡项目,每户发展土鸡30只。引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农民劳技培训、与招工企业建立联系网络,畅通渠道,加强信息传递,搞好服务,使劳务输出不仅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推动全村劳务输出快速发展。

  10多年的扶贫工作经历造就了奚xx看似“风风火火”实则“认认真真”的性格,挂职第一书记后更让他切身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意义重大。付出总有回报,奚xx的努力让贫困户的困难逐个化解,发展的信心、脱贫的志向也更加坚定了。据了解,2015年,闫庄沟村脱贫41户84人,2016年兜底脱贫10户13人。奚xx默默的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着自己的“扶贫心得”。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9

  高乃__,男,1961年出生,__省府谷县人,__xx(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十年,用于扶贫济困捐赠资金累计超过6000万元。20__年胡润慈善榜评选中,以2890万元的捐赠额,位列第91位,成为__省唯一上榜企业家。

  “府谷海红子,扶贫高乃则”,这已成为府谷县扶贫开发推崇的两张名片。海红果被喻为“钙王”,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产业品牌;高乃则是当地社会扶贫的一面旗帜。他出身贫寒,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成为陕北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企业家。他致富不忘扶贫,发展回报社会,以自己的执着、爱心和胆识谱写了农民企业家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奉献之歌。

  致富思源,赤子丹心济贫弱。他时时不忘感恩,倾情回报社会。对当年帮助过他的乡亲,有钱的入股,有物的参股,年终都给分红。现在在他的企业入股的有1000多人。这几年分红最高的有一千多万元,最少有也有四、五万元。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养老金1000元,大米、白面各一袋,让他们安度晚年。近年来,先后捐资5000多万元,资助当地教育、医疗卫生、通讯、道路、饮水工程等,使150多个村民小组3万余人受益,解决了1000多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难题。

  富而图报,扶贫开发建新村。近几年,由于农村条件差,投入不够,好多地荒了,好多设施废了,好多人走了,好多学校没学生了。高乃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结合县里“双百” 帮扶工程,投资8880万元,从2006年3月开始,用5年时间,分养殖加工、蔬菜生产、产粮、人居公益、生态等5个区,把高庄则村打造成府谷县乃至陕西省的一个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示范点。截止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使该村的面貌和290户1058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高乃则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感动陕西——20__年度十大杰出人物”、“首届西部开发新闻人物”、榆林市社会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10

  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基层扶贫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xxx,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我工作的单位是囊谦县扶贫开发局,这是国务院最早确定的全国首批贫困县,属于青海省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和1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这里的贫困发生率曾一度达到36%,实现脱贫是这里世世代代人的梦想。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囊谦县于2019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全县3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全部脱贫,28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

  得知脱贫摘帽的那一刻,我眼泪忍不住地哗哗往下流。贫困不除寝不安,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战的情景涌上心头,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像电影一样回放在眼前。

  我来自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洛川,已经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囊谦县工作了足足29年,其中的13年,我是在扶贫岗位上度过的,我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历史工程,见证了囊谦从深度贫困地区走向脱贫摘帽的每一步。

  想起刚到囊谦时,由于不懂藏语,我开展工作十分困难。为了克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我跟藏族群众同吃、同住,打成一片,在自然交流中主动学习。每学到一个词语时,我立马记录在日记本上,反复的大声地读,而且在语言交流中使用。从简单的一两个词,到一两句话,再到说一口流利的藏语,我花了很大功夫,同时也收获了与藏族群众的友谊,成为了大家眼中“我们的晓荣”。

  2007年初,我从基层调动到扶贫局,从事扶贫工作后,我就暗暗对自己说,组织上这么信任,群众这么期待,我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干的很出色。由于精准扶贫既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想要干好,既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所以我始终坚持着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到群众中“拜老师”,到基层一线“找答案”,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也掌握一些与群众沟通的诀窍。

  比如:精准扶贫中的‘精准’二字,直接翻译只需要四个字,可老百姓仍旧很难理解。我的办法是“绕圈”,用老百姓身边的事物,多打比方,比如“打你左眼不伤你右眼”“肚子疼决不给你吃头疼药”“像打枪一样,要瞄准病灶,对症下药”……多说几个比喻,就能准确传达‘精准’的政策含义,也让百姓准确的明白。跟群众打交道多了,自己的藏语水平也越来越好,现在,无论是开展基层工作,还是召开群众大会,我的藏语都得心应手,如果自己不说,很多人都把我当成一名地地道道的民族干部了。

  2017年5月,我任职囊谦县扶贫局局长,同时担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州、县、乡的农业、牧业、住建、水利、卫健等十多个业务部门,需要我统筹协调;项目、资金分配引发的矛盾,也都要一一化解。在一件件事情的协调过程中,我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地提升。

  我记得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从中午12点开到了晚上11点。那天的会议上,考虑到白扎乡也巴村自然条件恶劣,房屋依山而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县里决定将全村200多户村民中的158户,易地扶贫搬迁到多昌村邦达滩安置点。项目即将落地时,村民们得知根据国家占补平衡政策,搬迁户在村里的老房子必须拆除,顿时产生了抵触情绪。且不说对老房子不舍,根据藏族的习俗,有的人家,先辈们的尸骨就埋在房屋周围。村民代表提出,“老房子一个砖瓦都不能动”,否则,就不搬迁了。那时,省里已经批复了这个项目,搬迁是势在必行,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我同县乡村三级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召开各种宣传动员座谈会议,挨家挨户走访等方式不厌其烦耐心反复多次开导牧民群众,期间牧民群众思想转变不了,使我着急上火,寝食难眠。在其中一次最漫长达11个小时的沟通协调里,与会代表坐在桌前纹丝未动,持续进行宣讲政策,列摆事实和现实案例,不断引导开导牧民群众,连晚饭都是打包送进会议室的,结束时,我站起身来,感觉脚不沾地、全身轻飘飘的。

  如今,也巴村的搬迁户们全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屋,安置点道路、排水、供电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能就近入学。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也理解了当初国家的初心和善意。

  脱贫攻坚工作难,深度贫困县的脱贫事业更难,总是矛盾与困难交织,面对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需要每一名扶贫干部用十倍的热情、百倍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把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我学习借鉴贵州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战略模式,精心谋划,将全县10个乡镇划分为南方、北方、毛庄、娘拉“四大战区”,形成了“四大战区、十个作战单元、六十九个作战小组”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强化了脱贫攻坚的制度保障。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渠道窄的问题,我努力争取生态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县共有生态管护员3240名,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生态保护的红利。为促进老百姓多渠道增收,我努力推动产业扶贫。落实扶贫到户产业资金1.89亿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集中力量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建设县扶贫产业园,培育和孵化脱贫产业,目前已有12家企业入驻;扶持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毛庄乡雅杰、半边天等专业合作社,项目户群众每年增收300元至3000元不等;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白扎乡巴麦村、吉尼赛乡麦曲村等旅游扶贫项目已开始发挥效益。

  从事扶贫以来,我白天的工作时间,大都用来协调各类事情,只有午休时和晚上下班后,才能静下心来,查阅文件资料,筹划下一步工作安排。由此,“白加黑”“5加2”成了家常便饭。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12点以前没有睡过觉,加班到晚上三四点都很常见,有时要到四五点才能休息。早晨7点左右,又要起床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因为扶贫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作息不规律,我的身体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2017年4月初,全县正值年度脱贫攻坚战打响之时,一天会后,我顿时觉得天昏地暗,一头扎在地上。同事们火速把我送到了医院,我的心脏出现了问题,那天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此心脏药就成为我口袋和床头上必备的药品,同日记本一样成了我随身不可缺的必备品,这么多年来,通过新闻和报纸我听过很多扶贫干部把生命献给了扶贫事业,特别在我们高原这种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了囊谦的扶贫事业,我已做好随时现身的准备,高原地区各种疾病多,人均寿命短,尤其内地支援藏区的干部,身体负荷大,说不怕那是不现实的。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觉得扶贫干部就应该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每一次下乡,走在茫茫高原上我都在思考生命的价值,我也深知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倒下在扶贫的路上,但能看到老百姓富起来,我也值了。

  由于繁忙的工作任务,我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庭,这么多年来,妻子独自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也让我满怀愧疚。2018年11月的一天凌晨,我结束工作刚躺下不久,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得到了父亲突发脑出血病危的消息,简单地履行了请假手续和工作交接后,匆忙赶往医院,当见到住进ICU、插满管子的父亲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在父亲的病床旁哭了起来,我自责这么多年对家人的亏欠。

  这次我们县的脱贫攻坚战打赢了,省里宣布摘帽的那一天我来到父亲的坟前,想有那么多话想对父亲说,在他生前我未能服侍他,在他突然生病的时候,我在脱贫攻坚一线,后来我才迟迟赶到床边,没有送上一口水和吃的,在临终和过世的时候,我仍坚持兼顾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但我相信,父亲在天之灵是理解我支持我的,因为父亲也是一名援青援藏干部,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看见了父亲是在用毕生的精力服务高原牧区,哪怕我没尽到孝道,在我向心目中不是党员,胜似党员的父亲汇报囊谦县脱贫攻坚战打赢了的时候,我坚信父亲也同样很欣慰,一定原谅我的不孝。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虽然囊谦已经脱贫摘帽了,但迈进小康的征程中还需要我们接续奋斗。我已经做好了再次出发的准备,为让群众生活的越来越好贡献自己全部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我也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囊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11

  --,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鞍子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岁,务农,患宫颈癌;长女:罗华仪,20岁,现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次女:罗佳渝,14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三子:罗幺毛,12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二小学,六年级)。

  20xx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庆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6月,--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xx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xx年秋季学期和20xx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xx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xx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12

  --村委位于--县桂江沿岸,属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建设当中,他针对路难行、饮水难等,组织村民实施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该村水、电、路、配套到村,特色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走村串寨,深入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龙田村委每一寸的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村委其它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村委扶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龙田村扶贫工作的目标、规模、重点。全面改善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龙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带头人,为民办实事

  回想到以前,--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动室建设差,几间危房,摇摇欲坠,无法发挥阵地作用,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支部又没能及时为群众致富当好引路人。

  ---为及时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新修村组扶贫道路3条8.5公里,全村通机耕路率达到100%;新建人饮工程3处,解决全村饮水困难260户, 100%的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

  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能力

  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他刻苦钻业务知识,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作风效能建设等活动。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

  ---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实事当作转变工作作风的头等大事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村委,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自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难怪--村委老百姓都说:“扶贫使---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13

  --,男,生于19--年7月,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天然气总公司精准扶贫--村驻村工作组副组长。

  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保进度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镇--村由----天然气总公司进行对接帮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总公司于20xx年7月开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联系工作一启动,总公司就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在讲清目标、理顺思路、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帮扶任务明确到总公司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总经理--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驻村工作组,选派了蒲树郁作为--镇--村的第一书记。

  二、摸准实情,认清扶贫目标

  --村位于----、--、--、--、--五镇乡最边沿接壤处。全村现有农户447户,农业人口1617人,耕地面积1535亩,林地3200亩, 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98户,贫困人口307人。20--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精准扶贫户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截至目前,已脱贫96户,脱贫人口300人,剩余2户7人预计在今年实现脱贫。该村主要农户都生活、生产在观绿山中部,属典型旱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三、真抓实干,打好脱贫组合拳

  (一)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1、积极联系村委会,完善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2、“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xx年7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5次,参会群众13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突出帮扶建设,确保帮扶到位。

  1、蓝色火焰架起了暖心桥。为满足当地群众希望使用天然气的迫切愿望,他说服总公司投入320余万元资金新建了----至--天然气双向输气管道。对输气管道沿线的贫困群众天然气安装实施了部分减免土建费用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新安装了150余户,共减免土建费用12万余元。

  2、新建辣椒产业园推进产业发展。为推进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微小产业园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思路,他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九十二多万元,成功将原已荒废的元宝山建设成为62亩左右小微辣椒产业园,产辣椒近100吨,园区新建道路2.2公里,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渠系3000米、提灌站1个。

  3、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建村级道路近5公里,为村民出行、蔬菜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4、真诚扶贫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在实地调研走访后,通过多次与镇党委、镇政府领导、总公司领导沟通协商,反复研究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帮扶单位《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了24名中层以上管理党员干部帮扶队伍,每月定期组织帮扶队伍到98户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今年春节前,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带着慰问品到村开展新春扶贫慰问活动,为98户贫困户送去大米20斤、面粉20斤、菜油20斤、鲜猪肉5斤、慰问金各200元。8月18日,驻村工作组带着茶叶、防暑降温药品等走访了贫困户,并对他们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根据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的原则,确保了“真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帮扶工程。

  5、完善软硬件推动阵地建设。总公司党委始终将村支部阵地建设纳入帮扶计划,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搞好党建工作,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投入资金5万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空调、桌椅、打字复印机、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做到了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

  (三)突出因户施策,确保脱贫成效。

  1、总公司帮助村委会依托裕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猫儿山产业园,种植辣椒62亩,完善了园区道路,水池、渠系等建设,现有27户贫困户入园,由专合社提供种苗、肥料、农膜、农药等物资,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签订辣椒回收协议,确保农户持续受益。

  2、发动贫困户种植韭黄56亩,接收12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务工,政府利用扶贫资金采取双向补贴,即给领办创办的贫困户根据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以适当补贴,又给参与务工的贫困户在正常的务工收入上予以补贴,这样既减轻了领办贫困户的劳务支出,又增加了务工贫困户的收入。

  (四)突出基础设施,确保新村建设。

  针对贫困村情况,按照“一低七有”退出标准,目前实现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宽带网,卫生室,文化室正在进行完善内部装修工作和设施购置等。

扶贫干部事迹感悟篇14

  --,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鞍子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岁,务农,患宫颈癌;长女:罗华仪,20岁,现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次女:罗佳渝,14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三子:罗幺毛,12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二小学,六年级)。

  20xx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庆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6月,--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xx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xx年秋季学期和20xx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xx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xx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演讲稿第四篇

  按照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3月10日,由我们两位女同志组成的市妇联工作队进驻怀安县西湾堡村,一晃入村已经两个月了,对于我这样从没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女同志而言,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克服了很多难题。短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我收获颇多,心中明确了担当的责任,更加树立了沉下身、抓时效、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开展精准脱贫工作的信心

  一、克服种种困难,迅速进入角色

  初到农村工作和生活,我确实遇到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从小在城市长大,不会生炉子,第一晚就被倒烟呛醒了,只能一边披着被子一边开着窗户走烟,过了几天终于学会封炉子又不小心被烫出三个大水泡;水管被冻住只能一滴滴接水节省着用;入户走访被狗追出院子吓得直哆嗦;晚上大队院里漆黑不敢一个人去厕所面对这一道道难题我没有气馁,不断给自己鼓劲打气,组织派我驻村扶贫是对我的信任与历练,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如今的我已经完全适应并融入到农村生活。之前一直在机关工作,跟群众接触较少,初到村里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帮扶工作,尤其是不知道怎样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我就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学习扶贫惠农政策,主动要求村干部带我深入田间地头、坐到农家炕头,面对面、心贴心与百姓唠家常,努力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较快适应了新岗位,进入了新角色。

  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效的帮扶规划

  为尽快掌握村里基本情况,我们工作队及时入户走访调研、与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座谈,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意愿,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想发展什么,想在哪个方面得到政策扶持,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摸准摸实,一条条记录清楚,群众的所需所想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谋划出了《市妇联驻西湾堡村20xx年帮扶计划》、《市妇联驻西湾堡村工作队三年帮扶规划》和《驻村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分年限、分步骤、有计划地制定出16条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帮到点子上,而不是一纸空文。进入4月就更加忙碌了,为了把动态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收入,我们抓紧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白天不在晚上找,打工不在电话问,赶上农忙时节,甚至顶着大太阳追到田间地头去帮贫困户测算收入。经过锲而不舍的入户走访,终于完成逐户逐月填写《贫困户月收入登记表》和《贫困户帮扶脱贫情况表》,经常加班到深夜,确保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摸清收入情况心里才开始有底,为年底全村脱贫摘帽打下基础。

  三、解群众之所急,依靠政策拉动产业发展

  西湾堡村背靠着大山,背风向阳,很少发生冻花冻果现象,得天独厚的小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大杏扁、发展林下经济。目前的情况是,村里已打了3眼机井,地下主管道也已基本配套完成,就差引水上山使村中七道坡都得到有效浇灌。在我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工作队积极和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多方协调争取,计划用三年时间,为村里建立蓄水池,铺设分支管道,今年至少使两道坡完成引水上山,浇灌面积增大了,才能带动林下种植业发展。要想使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还要紧紧抓住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根主线,结合怀安县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多次开会、入户、大喇叭广播,向每一位困难群众讲解产业扶贫政策,为了打破他们闭着眼睛种玉米、种啥是啥的固有思想,我带着村干部从种植马铃薯、张杂谷到养殖成年基础母肉牛,一项一项为大伙儿计算收益,只有让大伙儿看到实惠,才能从心里认识到政策的优势。经过挨家挨户统计汇总,制定出本村20xx年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产业帮扶达到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四、发挥妇联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看到村中患重病的贫困母亲常年饱受病痛折磨,整个家庭还要背负大额债务,我心情十分沉重,作为一名妇联人,本就是广大妇女的娘家人,暗自决心为她们做些什么。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我积极和省妇基会、全国妇基会联系,争取到了全国妇基会贫困母亲一对一帮扶项目,为村里五位患重病的母亲成功申报了帮扶项目,使她们每人获得5000元救助资金,看到她们欣慰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近期,在走访入户过程中看到村中妇女席富花饱受宫颈癌折磨多年,我们又开始积极谋划,为她争取两癌救助项目,希望尽自己一份薄力帮助她减轻医疗费用支出,鼓励她以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一些宽慰。

  为了进一步推进健康扶贫,我们工作队先后到市三附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市级公立医院联系义诊,计划在近期为全村村民举行一次细致、全面的义诊活动,本着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的原则,使村民获得便捷的健康体检服务。

  扶贫还要扶志,关键是如何克服贫困妇女等、靠、要的思想。这就需要发挥好省级示范妇女儿童之家阵地作用,广泛宣传相关扶贫政策,开展各种活动帮助贫困妇女们树立自强、自信的观念,鼓励她们依靠自己,勤劳致富。经过前期培训,村中闲散妇女已基本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能,我们把编织产品推介到市妇女手工服务中心进行展销,力争帮助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短短两个月,真的感觉自己思想上得到提升,心灵上得到净化,能力上得到提高。从一开始听不懂当地村民在说什么,到现在自己也能说上几句此地话;从和村民说话怯生生,到现在进门就能坐床上拉家常,让他们感觉到亲切和真心,愿意和你说心里话。每当听到村里人说工作组这俩人没架子挺好处时,心里总是甜滋滋的。虽然工作队暂时只有我们两个女同志,但我们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全部任务,遇到困难会及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叫苦叫累抱怨连篇,上级安排的工作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为迎接好省扶贫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关工作,乡、村干部真的尽心尽职早来晚走,和我们工作组一同对贫困户档案资料和村级档案逐一查漏补缺,完善细化,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也学到了大繁至简的工作方法。

  使命在肩,征程在望。我将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演讲稿第五篇

  --同志,现任沿沟乡人大主席,具体负责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自从担负起沿沟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积极指导全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为全乡贫困人口的准备识别、精准帮扶、顺利脱贫做出积极贡献。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基本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全乡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户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每到一处,走家串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认真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共同分析解决脱贫的方法,研究脱贫对策。在各村协助和支持下,他带领乡扶贫办的同志先后完成了两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和充实了全乡34个村526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弄清了全乡各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和贫困状况,且在他辛勤、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全乡干部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沿沟乡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沿沟乡脱贫攻坚三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任务、项目规划及实施计划,为推动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沿沟乡的脱贫工作一直处于人少事多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中,扶贫办共有2名兼职人员,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撰写汇报材料,与对口扶贫单位联系,落实各项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接待贫困户来访等各项工作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和贫困户动态调整时,为了切实把超出标准贫困人口的甄别出去,把低于标准贫困人口容纳进来,在乡一住就是3个多月,他不怕若、不怕累、不怕脏,常常中午就耽误了饭点,吃方便面是常有的事。并且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乡村干部进行政策培训,讲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办法。

  为了完成全乡20xx年脱贫任务,迎接上级脱贫工作检查考核,他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也忙坏了身子。自负责此项工作以来,尤其20xx年的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中,家务事基本上全部移交给了妻子。乡扶贫办的工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扶贫办的同志们都以苦为乐,团结进取,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任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他始终以农民增收脱贫为核心,突出产业脱贫取得了新的成效,顺利完成全乡20xx年脱贫任务,全乡1个贫困村摘帽,63户164人实现脱贫,其中外出打工脱贫34户85人,种植、养殖脱贫12户33人,子女毕业、入伍就业脱贫13户39人,个体户经营脱贫2户5人,政策兜底2户2人;这一切,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奉献。

  然而,面对这些成绩,--同志却谦虚的说: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大家共同取得的,是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实现早日脱贫,还需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继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为沿沟乡的脱贫致富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扶贫 事迹 感悟 扶贫干部事迹的感悟 扶贫干部先进事迹感悟 扶贫工作优秀干部事迹 扶贫干部典型事迹 基层干部关于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观看扶贫干部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扶贫干部事迹材料 扶贫干部的事迹 扶贫干部的优秀事迹 扶贫干部主要事迹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