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心得体会 > 2022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全文)

2022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全文)

时间:2022-07-15 11:00:06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全文)

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4篇

【篇1】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

目 录

一、简述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1

三、市场经济的特征…………………………………………4

四、经济发展的举世瞩目也要注意民生的发展……………5

五、总结………………………………………………………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简述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今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关注,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尤其是2007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发展萎靡,许多国家破产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增长,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当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候,就要了解中国经济制度,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摸索和研究,正是确立了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有了社会的大发展,人民的好生活,让全国人民从文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走向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也让中国经济在三十多年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正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让中国制造为世界人民所热爱,让中国的国际地位一步一步的提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突然就出现才,也是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慢慢探索出来的一条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之路,也正是这条发展之路让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发展不断向前。

第一阶段是1979—1982年,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不再被视为两个截然对立的东西了。党和政府认识到两者必须结合,但在结合中不是平等的结合,而是有主与次的问题,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有个“排座次”的问题。而这也是党和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探索阶段,要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全国经济一片萧条的大背景下,党和政府果断决心发展经济,带领人民向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是1983—1986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较之“计划经济”而言,在理论上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第一次提出了与社会主义相联的“商品经济‘的概念(传统的提法是商品生产或商品交换而不是商品经济),但这种突破不是根本性的和总体性的,突破不到位:第一,仍在“商品经济”之前冠上“有计划的”前置限制词。这种“商品经济”的前提仍是“计划”和“计划经济”,是“计划”控制下的商品经济,这里,“计划”是为主的,商品经济是从属的;
第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商品化”范围有限,土地、矿山和劳力等不是商品;
第三,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继续保留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一提法,在观念上仍认为有计划商品经济根本区别于市场经济。在这里,“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有计划商品经济”实际上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旧框架,没有从根本上承认企业和经营者作为经济主体的独立自主地位。但是这个一个阶段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很多人吃饱了肚子,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也了解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需要有经济来支撑,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任然在混沌中摸索前进,没有研究清楚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主次问题。

第三阶段是1987—1992年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表现在,第一,报告中不仅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而且没有再提计划经济,完全突破了改革初期计划与市场各分一块的老框架。第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从内容上把制度与体制区别开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而在于所有制的不同。第三,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中,市场的地位大大增加了。而且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一阶段中,“市场”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某些领域甚至开始起主导作用。也正是这一阶段中国的一部分人开始富裕起来,有了更多的发展需要,而且很多国有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为后面的发展打好了基础,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发展之路。

第四阶段是1992年以后,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正是从此中国经济开始发力,不断创造奇迹,让世界人民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

三、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只是社会资源配置上的手段和经济运行方式,并且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1.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2.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自觉地面向市场;

3.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各项经济政策,法规等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4.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按照完整的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正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了这样的认识,党和政府也清楚的知道了如何去发展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开始了腾飞之路。很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大量的人员就业,而且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人员的流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

由以上我们可知,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除具有市场经济体制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主要表现是: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有条件,有可能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好。

四、经济发展的举世瞩目也要注意民生的发展

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而且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绩,不代表这样就会一帆分顺,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的人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城市发展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国际和人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注意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1.中国因为几十年来的经济大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巨大的经济体了,在国际社会很有地位,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因为经济的发展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不代表人民生活的幸福,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经济发展应当要建立在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要一味的注重出口贸易,现在巨大的外汇储备已经对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物价不断增长,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少,房价飞涨,出现了很多问题。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是一味的扩大国际影响力,因此,扩大内需要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重要地位,及时发现相关不合理考核制度,逐步将改善民生放到第一要位,不断改善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好相关有关人民幸福感的配套政策,让人民生活更加方便,幸福感更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将社会主义的优势发挥出来,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

2.坚持走城镇化道路,逐步解决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水平,不是几个大城市发展了中国就发展 了,是整个中国人民都发展了,才是国家发展了。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年城镇化发展给人民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善,但是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需要发展的路还很长,中国经济的潜力巨大,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去发展壮大,也要将经济发展取得的果实用于人民,改善民生,将城镇化发展纳入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来,让更多的国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大城市的发展是必然,但是也要注重小城市的建立,不要一味的建立超大城市。北京,中国的首都,城市规模很大,但是这样大的城市带来的人口、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不断降低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幸福感。

3.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的东部城市因为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相关的城市配套设施也很健全,但是这些发展快先富起来的城市与中西部发展中的小城市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东部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中西部城市发展缓慢,社会层面的贫富差距的拉大也表现在城市规模上的差距不断加大,中西部很多人口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而东部先富起来的人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切的同时不去帮扶贫困人口,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大,也造成了社会的许多不稳定。因此,我们要坚定的发展西部,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满足东部城市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果实。

4、国有企业改革。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是现在依然存在,国有企业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拥有充足的资金,依靠国家这个平台,一直以来都在大力发展壮大,规模空前,但是国有企业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方面能力有限,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的就业。在企业规模上国有企业发展的很壮大,因此在涉足任何一个领域的时候可以大手笔的投入,不顾市场规律,很多时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也会击垮很多小企业,让很多人失业。在很多行业上,国企都是一马当先的冲在前面,而且占据着很多的垄断资源拿着巨额利润,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是更应该扶持帮扶小微企业的发展,因为小微企业能解决大量的社会就业问题,解决社会中很多的不稳定因素。现在我们更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逐步将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逐步开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也能让中国的经济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总结

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我们不能对目前取得的成果沾沾自喜,要清楚的看到如今经济发展中的不足,积极解决好人民的生活需求,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果实,让中国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360文库《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篇2】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

第四篇  经济篇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一种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经济制度具有历史相对性,它的发展和更替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紧密相连。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评价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看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即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视角和标准重点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的论断。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中集体对个体行动所进行的控制是通过对个体之间交易的规范而进行的。因为交易是同时包含“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所以“交易”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的规范共同构成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及交易费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环境指既定的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规则。制度安排又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组织规则等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识形态和习俗等不成文的、观念性的行为准则。

  (二)经济体制

  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角度来研究经济体制。他指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三)二者的关系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而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从研究范畴的角度看,经济体制着重研究生产关系的运行方式,它体现经济制度的组织关系。与经济制度相比,经济体制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

  第二节  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分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前者指在对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方式为主的同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调节和控制。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就属这一类。

  市场经济通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①市场主体,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②市场体系,即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③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机制。因此,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和根源是:①社会分工;
②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③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别。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章  微观经济

  第一节  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类型

  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市场主体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从而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或经济体。市场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既包括营利性机构,也包括非营利性机构,此外也包括一些中介机构。

  对市场主体实施上述规范和管理的机构,除了司法机关外,主要还有市场管理组织。

  市场管理组织指市场自身的管理和组织体制,它包括三类市场管理机构和三种管理手段构成的管理体系。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第一类是国家设置的市场交易活动的监察管理机构,如审计、工商、物价、税收等机构;
第二类是市场流通的技术管理机构,如计量标准、测试、质量监察、环保等机构;
第三类是社会性和群众性管理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协会等民间组织。市场管理的手段是一个综合体,主要包括政策和法律手段、财政及金融手段、行政手段等。

  第二节  市场机制

  一、需求及其决定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该数量叫需求量。只有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需求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两者之间遵循一个特定的规律,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
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一规律就是需求规律。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还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
(2)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
(4)消费者的收入;
(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是价格因素。衡量商品价格对需求量究竟会产生多大幅度的影响,可以用需求的价格弹性这一指标来衡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运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就是缺乏弹性的。

  经典真题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运动的反应程度。(单选)

  A。价格弹性                                                     B。价格刚性

  C。需求程度                                                     D。供求状况

  【答案】A。

  第三节  市场竞争

  一、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概述

  市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类市场及市场要素的总和构成有机的整体,叫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市场组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和一切要素,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体系。

  2.市场体系的特征

  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统一性是指各分类市场在国内地域间是一个整体,不应存在行政分割与封闭状态。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转,除了决定于各个市场发育程度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市场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开放性是指国内各类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这是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除此之外,市场体系还有竞争性和有序性。

  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市场划分为各种具体类型。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主要是指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是指社会生活中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交换关系总和及场所,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市场化改革以来,生产资料、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先后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市场,形成了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其所有者分别是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劳动者、企业家。要素的报酬分别是地租、利息、工资和利润,也分别是上述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是同一个范畴。要素所有权分配状况和要素价格决定了收入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土地上的一切自然资源。

  经典真题

  生产要素中的土地泛指土地上的一切自然资源。(    )(判断)

  【答案】√。

  第四节  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分配制度的主体

  收入分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入分配是指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格局;
狭义的收入分配通常指居民个人收入的分配。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概念。

  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以外的所谓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资产收益分配、按经营收入分配、按资本取得收入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分配等。其中,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纳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第三章   宏观经济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

  一、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003年5月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从2003年开始,包括GDP在内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行新的方案。

  新核算体系在整体结构上把国民经济循环中实物运动和资金运动、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紧密联系起来,主要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组成。具体由五套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两张附属表组成。五套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两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收支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是财政的本质。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从我国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如国家发行的国库券收入、经济建设债券收入等)和其他收入(如各种管理费收入等),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经典真题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整个过程。(    )(判断)

  【答案】×。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整个过程。财政支出具体表现为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和监督使用的过程,它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去向和用途。从我国财政支出的用途范围看,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政府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购买支出通常用于投资外部性较强、私人资本不愿涉及的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和自然垄断色彩较强的生产领域,如投资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部门的发展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的良性循环创造更好的环境。政府对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投资大多集中在私人资本投资不足的衰退时期,当需求过旺要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时,由于政府日常开支缩减力度有限,大多以缩减政府对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购买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即政府增加或减少单位资金的购买支出,其带动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有意义需求的增加或减少是成倍数的。这个倍数即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用于支付社会保障津贴、社会救济、政府债务利息等的支出。通过调整政府转移支付可以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的。政府转移支付同样具有乘数作用,但它的乘数作用要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三)财政收支的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财政收支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
二是支大于收,有赤字;
三是收支相等。在编制年度预算(计划)时,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是,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及年终的决算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可能出现的只是两种情况:或是结余,或是赤字。在出现结余的情况下,有一个结余数量大小的区别。如果结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人们自然就会把略有结余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

  一、货币与信用

  (一)货币概述

  货币的定义很多,经济学通常将货币定义为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的一种金融支付手段。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在商品经济中,资源配置是通过货币实现的,因为货币对应着一定的资源。掌握货币,就掌握了一定量的资源。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流动性最强的资源。

  (二)货币的分类

  从狭义的角度讲,货币供给数量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现金,包括纸币和辅币;
二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之所以包括在货币范畴内,是因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在经济活动中被广泛地充当交换媒介。所以现金和活期存款也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1)。

  除了狭义的货币外,还有广义的货币。广义货币指在狭义货币M1的基础上,再增加或分为三个层次。其中,M2是指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是指M2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债券;
M4是指M3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

  货币分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名义货币量就是无论货币购买力如何,仅计算其票面的货币量;
而实际货币量,就是指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把名义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三)信用

  所谓信用,就是用契约关系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其实质是证明资金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这种书面票证就叫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作为一种契约,对其出让者来说是金融负债,对购买者来说是金融资产。

  信用一般都具有期限性、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以及赢利性等特性。

  信用工具的种类很多,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股票等。

    第四章  国际经济

  第一节  开放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是各国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各国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过程。

  从内涵(或质的规定性)上看,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其基础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充分发展,其决定力量是市场机制,其核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其内容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还包括流通、金融、科技和文化领域,其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其推动力量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其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其动机是各成员体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一体化行为,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体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利益。

  第二节  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原理和国际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指国家与地区之间货物或服务的相互交换活动,它包括进口和出口。

  1.国际贸易三大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主要有三个: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斯密认为,如果各国都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它从别的国家去换取自己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对各国都有利。这种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各国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相对优势,那么奉着“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各国仍然会都获利。

  要素禀赋论是对李嘉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由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该理论认为,在进行商品的生产时,需要多种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会影响到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成本,只要各国都密集地生产自己具有丰裕要素的产品,减少或停止生产稀缺要素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就会获利。

  2.国际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方式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协定贸易、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

  协定贸易是根据缔约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进行的贸易,可分为双边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和民间团体签署的贸易协定。

  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是指按照一定的规章和交易条件,在特定地点进行交易的贸易方式,主要有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招标与投标、国际博览会等。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的买卖,通常采用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方式。

  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是指不按照固定的规章和交易条件,在非特定的地点进行交易的较为灵活的贸易方式,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商品购销方式,如单边出口和单边进口;
另一类是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复合的购销方式,主要包括代理、包销、定销、寄售、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中各种不同的需要。

  第三节  国际金融

  一、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的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贸易的系统记录”。

  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有四部分,即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错误和遗漏、储备资产的增减。其中,最基本的项目是经常项目。

  (1)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指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单方面转移的外汇收支。商品贸易的外汇收支是经常项目中的主要项目,它反映一国进出口贸易的收支状况,其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生产要素服务方面的贸易,如运输、保险、旅游观光、专利、版税、投资收益、驻外机构的费用等。

  无偿转移收支是指单方面的、不需偿还的外汇收支,有私人转移收支和政府转移收支。私人转移收支包括侨民的汇款、赠与、捐助等,政府转移收支是指政府间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捐赠等。

  (2)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分为私人资本项目和政府资本项目,两者均又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3)错误和遗漏。由于统计数据来源和计算技术等方面的多种因素,在统计计算中会出现误差,因此,列出“误差和遗漏”项作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

  (4)储备资产的增减。这是平衡收支差额的项目。例如,在资本项目的顺差小于经常项目的逆差时减少储备资产来平衡,反之,则增加储备资产。

  2.国际收支平衡调整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力求达到的目标,但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对国际收支的失衡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平衡,是一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

  调节国际收支可采用多种措施,比较常见的有:

  ①实施本国货币贬值,以达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最终难以达到国际收支长期稳定的目的。

  ②用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建立外汇平准基金,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调节汇率波动趋势,求得在短期内稳定国际收支。

  ③在发生贸易逆差时,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以改善贸易差额,如出口补贴、进口配额、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许可证制度及外汇管制等。但是,这类措施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原则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实施,否则将受到外国的抵制。

  鉴于上述方法有或多或少的不足,所以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紧缩性的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收支和国际收支进行宏观调控。

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3、《春秋》

《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它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但它的语言表达,具有谨严精炼的特点,反映了文字技巧的进步。

 4、《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5、《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6、孔丘与《论语》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7、墨翟与《墨子》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 

8.孟轲与《孟子》

孟轲(约前372~约前289),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

9、屈原与楚辞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10、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11、陶渊明

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散文中《桃花源记》最为著名。

12、唐朝文学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
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13、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14、元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末明初出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这两部长篇白话小说。

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白话长篇小说: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

15、古代文化常识

(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5)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6)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7)“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8)五行:金、木、水、火、土。

(9)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12)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16、鲁迅

作品: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17、郭沫若

浪漫主义诗集《女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展示了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18、外国文学

(1)但丁

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2)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是《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3)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另有巨著:《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4)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法律常识600例(1)

作者:国家公务员 添加时间:2011-10-07 15:29:15

免费资料内容

  京佳教育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复习公务员考试,特为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搜集和整理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法律常识600例,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带来帮助!

  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
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
(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
(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
(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12、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

  13、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
无权处理的,应在7日内依法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4、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
否则应在7日内转送有权机关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5、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1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起诉。

  17、根据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自然资源梭鱼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18、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则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完成上述行为。

  19、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要求赔偿。

  20、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篇3】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

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

  《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重要政策将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内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历史必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联合、重组和流动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市场经济越发达,不同资本间的重组和融合就会越频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以,应该突破传统所有制的界限,实现不同所有制的相互融合和合作。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建立开放式的社会融资机制。过去,不管是独资制的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是业主制的私人企业,都是相对封闭的融资机制,不能适应市场扩张和企业发展需要。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没有身份限制,使企业摆脱了投资和积累能力弱的束缚,把分散在社会中大量的闲置资本为我所用,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扩张和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搞好国有经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需要。实践证明,由单一国有资本构成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虚置,经营责任不落实,不少企业运营机制呆滞,缺乏活力和效率。而国有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它性质的资本融合,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其在产权多元化基础上,逐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有利于国有产权的流动、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有利于凝聚更多的社会资本,有效放大公有资本对其他资本的辐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放权让利于国有企业到推行股份制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再到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表明我们已经找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有利于非公制经济的发展。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市场准入政策和自身的局限,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显得不足。通过参股公有制经济,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可以使民营企业克服自身管理模式的局限,并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改变“公有制越纯越好”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种偏见。要推动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吸纳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打破旧的产权格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放宽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投资领域,并参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同时,允许公有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股非公有制企业。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不同资本的联合或融合要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自愿进行,不能搞行政主导的“拉郎配”,尤其是不得强制对非公有制企业参股。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对不同性质企业间的自愿、正当的资本经营行为不得妄加干预。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为企业做好服务,依法保护各类产权的权益,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顺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

【篇4】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三、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断完善宏观调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冯俏彬

市场经济在实现经济高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主要
有:(1)不能有效抑制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以及某些产品价格的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影响(如某些农副
产品价格在不同年度大起大落所带来的问题);
(2)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解决“外部性”问题(如生态环境保
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市场本身解决);
(3)不能有效调节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4)不
能有效抑制与排除假冒伪劣产品和不良产品(如市场不会自动清除假冒名牌产品和盗版书籍音像制品、色情产品等);
(5)不
能有效解决后进国家的赶超问题。因此,从政府与市场互补的角度出发,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实行
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除此之外,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现代化发展战略,我国的宏观调控还应有其独特之处。首先,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气
候条件,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发。要满足这样一个大国抗御自然灾害的公共需要,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以有效地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集结各方的资源。其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人口多、底子薄,作为世界上
最大的二元经济体的特点并未根本改变,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激烈的国际竞争,又不容许我们坐等市场经济慢慢发育成
熟和完全依赖市场平均利润率调节的缓慢自然过程来解决结构优化与升级问题,而必须合理地加入政府的积极规划、引导和必要
的政策倾斜,以实现后来居上。
从广义的角度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存在宏观调控,但其特征是以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形式实行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调
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实施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其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景气调
节、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般都需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操作来实施。针对某种具体问题,应
当采用哪些政策工具的组合和如何设计其操作方案,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调控水平。但基本的原则和要领是,通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过综合运用各类经济杠杆、调节各种经济参数,来规范地调节市场上诸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信号,再由市场信号引导微观市场主体
(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达到政府的调控意图。这种模式是能够使市场机制的潜力和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聪明才智充分发
挥的模式。无疑,政府的经济预测、政策研究、管理操作水平必须适应这种间接调控的要求,而这又要求实施深刻、系统的体制
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为了实现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至少必须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大力推进改革与创新: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能边界,纠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其中的重
点内容包括:政府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以维护市场规则、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
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
除各种不必要的行政管制,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体构筑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调整和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生态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府指导、支持力度,追求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实施宏观管理的制度创新,发展和健全间接调控经济运行的管理体系。我国政府在制定实施赶超战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
业升级等方面责无旁贷,但在具体方式上,必须坚决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直接干预、大包大揽的做法,转为以经济手段为主,以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的税收、国债、折旧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引导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向、流量和市场主体的行为。
应当认真总结我国1993年以后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和1998年以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深入分析宏观管理
与调控中仍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经济预测与规划、政策研究与方案设计、决策程序与责任制度、机构合理精简与提高效能等
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政府公职人员知识的更新、素质
的提高,这些都需要以相关的制度创新来统领,如政府公共信息披露制度、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政府项目可行性论证制度、公职
人员考试与考核制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积极探索政府调控方式的创新。财政投融资、贴息、信用担保等与市场兼容的政策倾斜做法,是在向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
观管理体系转变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方式方法创新,应当积极探索,逐步健全。在不少准公共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还应试验和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推行BOT、TOT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可以
促进市场经济内生性力量的成长和壮大。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应着力将阶段性的反周期操作与长远的、更具根本
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深化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谋求通过化解深层次矛盾支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下一步,还应考虑引
入多样化的政策手段,如必要的结构性税收减免和税制改进,以及积极稳妥的金融市场化措施等。
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力求通过统筹兼顾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应
当坚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思路,一方面应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导向下,鼓励
发达地区乘势而上,鼓励社会成员在公平竞争中正当致富;
另一方面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托
底,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运用一系列的转移支付政策与税收再分配政策,适当调节地区间、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支
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扶助困难群体,促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

完善政府·完善企业·完善法规·完善环境
5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李晓西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抓住完善政府、完善企业、完善法规、完善环境四个关键环节。
完善政府,是指把政府建设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完善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关键,是政府职能转变走向新阶段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向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一边解决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一边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规范,其显著特点
是“破旧”。进入新世纪,将开始从不成熟、不完善的政府职能向规范、完善的政府职能转变,即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更多
地体现了“立新”的特点,体现着完善的要求。在这个阶段,政府将进一步制定经济规范,维护市场秩序;
将进一步设法为社会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诸如基础教育、基础科学、交通与通讯以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国土整治与水利、消防、环境保护等

将进一步完善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
将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解决与国外的
经济联系问题及搞好内外平衡。为达到这些目标,政府将进一步科学界定管理范围、管理力度和方向,界定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
6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系;
将进一步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将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将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
体系,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完善企业,是指使企业(也包含各类市场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成熟企业。为实现这一点,需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企业自我完善,
解决好管理模式、治理结构和发展战略问题。就政企关系来讲,完善企业首先要求政府依法尊重和保护企业的自主权利:企业能
自主确定产出数量和价格,自主决定出口还是内销,自主选择管理层、分配利润和弥补亏损,自主协商合同条款并签订合同,自
主开展各类商业活动等。这就要求企业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产权关系是明晰的,在资源(资本、劳动
、土地和企业家)配置方面是按照市场规则和供求进行决策的。就国有企业而言,正确解决政企关系,有赖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
7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构的调整,有赖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就非国有企业而言,其进一步的完善,有赖于企业运行环境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
有赖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完善法规,是指进一步完善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方方面面的经济法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完备的法
制条件。我国已制定了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制度、市场管理秩序的法律、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劳动及社会保障的法律等30余部
专门法律。这些法律确立了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制化的公平贸易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
济的迅速发展,这些法律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特别要指出的是,修改和完善宪法已被列入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宪法的稳定
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也是必要的。这些年来,通过
三次修改宪法,明确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各种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确立了市场规则,已初步建立了
有关产权确认和保护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现在,需要进一步修改宪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
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法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完善环境,是指健全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主要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环境;
生产要素市场化环
境,即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价格按市场供求来形成的条件;
企业融资的市场化环境,即利率和汇率由市场形成、资本项目完
全可兑换;
交易活动自由、市场中介独立、内外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的贸易环境等。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完成还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程度,一步一步地实现,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完成。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反经验有深刻的理解,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准确的把握
,对与国外发达市场经济体制的差距和不同特点有清醒的判断。根据《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的测算,我国经济市场化程
度到2001年大约为69%。这一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还只是一个发
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正处于从初级的市场经济向完善的市场经济推进的阶段。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办事,从实际出
发,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就一定能早日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筑坚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
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常修泽
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本着创新
的精神,寻求并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现代产权制度的结合,构筑坚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
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的重构和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近几年来,按照“有进有退”的战略部署,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调整,但是,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
衡量,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国有经济的比重依然过高。2000年,在工业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为47%,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工业部门总资产的比重达65%。这与理想目标相比,比重明显偏高。二是地区之间发展极
不平衡。根据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的测算,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板块:(1)市场化
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不超过30%;
(2)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或民营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达70%—89%;
(3)比重居中等的
省(市、自治区),占33%—69%不等。三是垄断性行业的产权制度和格局基本上没有触动。
10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企业产权制度层面分析,虽然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相当严重;
虽然
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在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来。因此,
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对极少数涉及国家核心安全的企业,可以实行国有独资,但也要使之“外圆内
方”,基本上能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接轨;
(2)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重要领域和关键部门(包括自然垄断性
行业)的企业可以采用国家或国有企业法人控股的股份公司形式,但要打破控股的僵化模式,可以是绝对控股(75%以上)、优
势控股(51%以上),也可以是有效控股(50%以下),甚至采用“金股”(一股)制。就多数控股公司来说,在今后几年内要
由绝对控股和优势控股转为有效控股。(3)一般的大中型企业,应建立非国家控股的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各类产权主体(
包括国有企业法人、其他法人)均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但政府不应采取财政直接拨款方式向此类企业投资。鉴于目前这类企
业国有资本比重较大,应通过产权转让的方式实行资产置换。(4)至于数量众多的国有中小企业,则要推进其财产所有权的变
革,由市场来决定其产权结构。
1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集体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此类企业就业的人数达14377万人,整个城乡集体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大约
占GDP的1/3,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前一段集体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据实际调查,其产权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在
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乡镇企业等的“模糊产权”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深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这种“模糊产权”就不适应经济
发展的需要了。今天,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第二次制度创新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做好产权界定和变革工作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密切联系,但又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要构筑坚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必须以新的思维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除了作
为现代企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股份制和共同投资、共同劳动的股份合作制外,要特别重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形式有利于打
破传统所有制形式的板块结构,克服单一公有制或单一私有制的封闭性,使不同所有制成分互相渗透和融合,从而成为一种新的
1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具有协调多种利益机制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从浙江、江苏等地的实践看,混合经济已成为新的体制的增长点,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和生命力。此外,诸如基金所有制、社团所有制等,也是对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积极探索。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微观经济基础发生了一些结构性变化,我们需要研究新情况,增添新活力。到2001年底,全国私营
企业203万家,私营企业投资者461万户,共创造产值1.23万亿元,实现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1.15万亿元;
全国个体工商户
2433万户,共创造产值73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加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约占整个GDP的1/3。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微观经济基础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
。为了使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真正确立“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理念,调整不合时宜的社会心理状态;
第二,在政策上应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清除各种歧视性规定,
在诸如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以及进出口等方面给予其公平待遇;
第三,在法律上应尽快制订并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1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14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 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 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 新时代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