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心得体会 > 2022年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2022年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5 14:15:0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2021年3篇

【篇一】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2021年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文

题目: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班级:
.NET101

姓名:
郭亚新

学号:
104101054

成绩:

评分标准:

1、论文中心思想明确。

(20分)得分:   

2、结构完整,论据(论述)充分。

(50分)得分:   

3、理论联系实际。

(20分)得分:   

4、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

(10分)得分:   

               总分: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56个民族已经结合成一个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同发展了祖国光辉灿烂的经济和文化。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人民又团结起来,英勇的投入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诞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壮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民族。汉族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河流域的中下游以及松江平原一代的省市,但又遍布全国各地,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汉族居民;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大陆总人口有12658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9%其他55个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大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但在内地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又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将淮河流域的东夷各族,长江流域的南蛮各族,长江、珠江流域的百越各族及西方诸戎族、西南各族地区,都统一在秦国的版图之内,标志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壮大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确立、巩固时期。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五代十国、辽、宋、夏、金、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割据之后,又一次重新统一全国,版图较以前更辽阔。满族建立的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确立、巩固的重要历史时期。清朝建立以后,通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全国规模的大统一,收复了台湾,颁布了《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和《钦定西藏章程》,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政治管辖,并且遏制了沙俄、英国等殖民主义者随哦哦过拱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当时中国的版图十分辽阔,东北至外新安岭、库页岛;
北至恰克图;
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
南至南沙、西沙群岛;
东括台湾及其附近的钓鱼岛。这个疆域,除外蒙古独立,以及沙俄借几次不平等条约从哦哦过东北、西北割去的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基本上与我国现在的疆域相同。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适应了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通过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充分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50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200亿元,比1955年增长41.4倍,年均增长7.9%,比1978年增长11.5倍,年均增长10.2%;
人均GDP达到1119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地方财政收入由1955年的1.7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91.28亿元,年均增长10.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棉、肉产量大幅增加。经过50年的努力,已形成了结构比较合理、特色较为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2004年,工业增加值745亿元,比1955年增长161.2倍,年均增长10.9%;
原煤、原油产量、发电量都有大幅度增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而且通过制度和法律规范了自治地方与整个国家的关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放眼世界,许多国家因民族问题而动荡不安,甚至分崩离析,而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却保持着稳定统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和发展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因为这一制度真正体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从而使各民族的团结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年来,包括维吾尔、汉等在内的新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虽然出现过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出现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但新疆各族人民一心向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念丝毫没有改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经受住了考验,始终保持了团结统一的局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的50年,是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的50年,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身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建国时的《共同纲领》和以后历次宪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并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2001年通过的修改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地位。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不容削弱。这清楚地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立场一以贯之,始终不渝。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加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更加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45年9月,当中国人民还沉浸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喜悦之中时,内蒙苏尼特右旗冒出一个“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委派,乌兰夫同志带领几名干部“单刀赴会”,经过在苏尼特右旗七天七夜的努力,他们争取了受蒙蔽的当地群众,说服苏蒙联军放弃了对“临时政府”的支持。此后,党中央制定了解决内蒙问题“两步走”的方针:先统一内蒙的自治运动,进而建立由蒙古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当年11月26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端。近60年的历程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举。它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
它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法律意识和遵守执行这部法律的自觉性,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
同时,抓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具体措施和办法,制定或修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二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巩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物质基础。

三是要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把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周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四是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把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社会主义社会是各民族发是繁荣时期,而不是民族消亡时期。民族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
 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发展,民族问题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具体地说,就是稳步进行社会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消除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篇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2021年

窗体顶端

∙1、党的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经过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我们党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与全国的协调发展。

  (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这些基本理论和政策,必须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有: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3、我国民族平等的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答: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的广泛的权利,均由国家立法和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实现:政治上有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
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文化权,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权,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和宗教信仰自由权。

  4、居民更改民族成分需符合哪些条件?

  答:居民更改民族成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居民民族成分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

  (2)居民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3)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分在满十八周岁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4)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分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
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

  (5)是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份。

  (6)是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分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5、什么是“清真食品”?什么是清真食品的“四专”?

  答: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10个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屠宰、加工制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饮食、副食品、食品。清真食品的“四专”是指:生产、销售清真食品的专用运输车辆、专用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储存、销售)的专用场地,应当保证专用,不得运送、称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

  6、什么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答: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节庆、禁忌、丧葬等多方面。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思想感情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敏感性的特点,一个民族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对待自己民族的态度。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国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

  第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第二,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

  第三,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

  第四,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

  第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

  第六,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7、民族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少数民族基本知识;


  (2)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3)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4)广泛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反映少数民族群众呼声和要求,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5)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6)组织联谊联络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进民族感情,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8、怎样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是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不仅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族也要学习;
不仅群众要学习,干部也要学习;
不仅一般干部要学习,领导干部也要学习。通过学习,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学习,坚定“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真正懂得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才有我们各个民族的兴盛和发展,才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

  要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每个人工作的岗位都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舞台。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扎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优异的成绩,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个个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涵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浩荡潮流。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践踏,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严重损害,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危机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窗体底端

【篇三】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2021年

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心得体会

近日,我们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党在新疆一直奉行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在新疆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今天的新疆,只有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改观。这都和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的成功实践是分不开的。

一、“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或政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并要求有关组织和个人遵循的制度和规范。

党的民族政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国家利益与各民族的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下制定的。它是科学的、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民族政策。

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

二、自治区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的实践情况

1、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新疆1949年9月宣告和平解放;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开始。

从和平解放到自治区成立之前,党在新疆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和民族歧视现象。

目前全区有五个自治州、六个自治县、四十三个民族乡。

从自治区开始,到各民族乡,都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在干部上,各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民族乡乡长,都贯彻了自治民族公民担任的原则;
多数地州、市的专员、州长、市长,是由自治民族公民担任。

目前在自治区一级的领导中,55%是少数民族;
如果少数民族人员落选,必须在少数民族中补选。

国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以上。另外,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组成人员中,都有新疆少数民族人士在其中。

2、大力发展和繁荣新疆的经济,造福各族人民

一是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援新疆。从1955年到2009年,国家给新疆的财政补贴达到千亿元。

二是在税收、商业、原材料供应、民族用品生产、外汇 、对外贸易等方面实行了大量的优惠政策。

三是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搬迁到新疆来。如东锭西移项目,上海富华针织厂、天津第四建筑公司等都曾迁来新疆,为新疆的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在人才上大力支援新疆。解放以来,党把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支边青年、复转军人调来新疆参加建设工作,他们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9年,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区面积只有8公里,城市人口不到十一万,只有六座小楼、1.6公里沥青路面。全区人口超过两万的城镇也只有伊宁、喀什、莎车。而目前,首府人口已超过两百万。现在,全疆200万人口中,城镇人口约占33.8%,全区市、镇已达250个。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有9个。城镇大发展是经济大发展的体现。

3、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949年,新疆只有400多万人口。只有一所高等学校,在校生只有300多人;
中专学生共有50所;
小学有1355所;
小学生共计20.4万人。全疆90%的人是文盲。到目前,新疆的高等院校共有24所,中等学校2173所,小学6043所,盲、聋、哑学校7所。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达400多万。

1949年,新疆受过正规训练的医生不到20人,现在全疆有医生4万多人。

4、大力繁荣民族文化

解放后至今,全自治区已经搜集、整理民族文化古籍5千多册;
出版了古籍100多种。挖掘、整理传统体育项目200多项。全疆还建成了全国最大、语种最多的卫星地面站。全疆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

5、正确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②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目前共有宗教活动场所24050座。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③争取、团结和教育培养宗教界人士。目前在全疆担任各级人大、政协职务的宗教界人士达一千八百多人。为了保证宗教界人士正常地履行教务职,政府还发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全疆宗教人士享受补贴的有5000多人。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新疆的实践是成功的,是万群正确的。我们要正确认识新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问题,警惕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要清醒的认识到民族分裂主义的图谋是不能得逞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些人不代表某一个民族,是全民族共同的敌人。作为每个公民来说,必须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设身处地维护民族团结。

2010年5月

推荐访问:民族政策 心得体会 民族 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心得体会2022年 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感悟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