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心得体会7篇
就地过年心得体会篇1
有人“就地过年”,就意味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将面对子女、父母春节的缺席。如果说打工地的“留人暖政”是保障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的前半篇文章,那么,让劳务输出地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过个好年,就是后半篇文章了。这就要求输出地政府合理统筹解决好外地“就地过年”人员的“大后方”问题,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青年志愿者的作用,主动对接、摸清底数,协作联动。一方面及时掌握未返乡农民工的行程动态,做好正面引导;另一方面详细了解每位未返乡农民工的家庭情况,做好服务保障。如帮助提供代买物品、送餐送药、课业辅导、心理关怀等志愿服务,通过丰富细致的措施,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舒心过好年。
就地过年心得体会篇2
不管在哪儿过年,人们一定都能平安喜乐,在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后,共迎下一个春天。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春节不返乡就地过年的感想心得体会五篇。
就地过年心得体会篇3
紧盯“四个实” 厚筑“防控墙”
进入冬季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大环境下,随着个别省市零星散发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发生,疫情防控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务必充分认清严峻形势,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抓实四个环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夯实”防控基础,铸就铜墙铁壁。近段时间,随着海外多国出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和疫情加速流行,加之临近传统节日春节,我国超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春运大潮即将到来,各级党员干部务必在继续夯实防控基础上下功夫见成效。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要进一步落实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盲区。要真防真控,坚决杜绝弄虚作假,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铸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严实”信息管控,主动回应关切。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是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精准应对的重要保证。2020年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防控信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如果信息发布做不到这几点,就有可能延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本地出现的情况准确研判、立即上报、科学施策。要及时澄清虚假和不实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任何造谣传谣行为实施零容忍,避免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和负面影响,守护好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
“落实”重要措施,维护防控秩序。要抓实疫情防控的日常宣传,形成常态化,确保警钟长鸣。要在全社会树牢自觉践行公筷制、一米线、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健康理念,强化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员往来的监控,对境外及国内风险地区往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核酸检测、医学隔离和居家隔离等措施。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对可能的苗头隐患要追根溯源、举一反三。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筑牢全人群免疫屏障。
“抓实”重点时段,降低聚集风险。张伯礼院士最近强调,“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他还专门提醒大家,春节要少聚集,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外出旅游。今年春节即将来临,回家过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但当前的疫情新形势不容我们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任何大意麻痹都可能给病毒可乘之机,必须慎之又慎。各企事业单位要倡导人员就地过春节,要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员聚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抓好落实,从源头降低疫情风险。
就地过年心得体会篇4
春节返乡 要“孝心”更要“小心”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7条“温馨提示”,其中首条就是:“倡导在外务工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在当地过节,确需返回日照人员请提前将将返乡时间、14日内旅居史、是否从事冷链流行行业等主动向目的地所在村居、社区报备。”
曾几何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为在外“游子们”的共同心声心愿。是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谈天说地,回顾过去、憧憬未来,其乐融融。同时,春节也是为子女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最重要、最重视的节日,承载着众多的乡情、亲情,人间至爱,做儿女的最想将一年的心情、孝意在此集中表达,其情可原。
然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不容乐观,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依然是重要的防控原则。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加大,聚集性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增多,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物流增大,疫情传播风险加剧,多地也陆续发布了“公开信”呼吁在外人员如非必要不回家,就地过年。
“就地过年”,看是有违“孝心”实则“大孝”。你想,如果你是病毒“感染者”或风险“潜在者”,在返回的过程中,乘坐交通工具需要接触很多人,回家要接触家庭成员,如果隔离不到位,甚至四处“游荡”,其后果可想而知。从另一角度讲,即便你不是“感染者”,而在行程中接触到“感染者”,同样回家后会给更多人带来“危险”,给国家增添“麻烦”。如果“就地过年”,则传播、传染的几率、风险就会降到最低,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国家都是一种“奉献”,是真正的“大孝”。
所以,这里我要说,回家“尽孝”孝心诚可贵,而为国“减负”精神更可嘉,要“孝心”更要“小心”。一方面,要“小心回家”,慎重考虑回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期间不“回家”,就是保护家人,保护更多的人。据了解,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姜夕,主动退掉了原本计划2月6日从北京返回重庆的机票,这是她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外过年,但是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决定和家人“云过年”。这种舍自己为大家,有责任、顾大局的可贵精神,值得在外工作人员学习。另一方面,要“回家小心”,做好必要防护。要自觉让家人到所在村居(社区)报备,统一或自行做好“隔离”。在隔离期间做到不串门、不聚会、不到人员集中之地等,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对自己的负责就是对他人的负责、对国家的负责。
“小心”,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共同遵守防控措施和要求。要严格落实现阶段的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在商超、宾馆、饭店、市场、机场、车站、影院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验码、通风消毒、保持距离等措施;每个人都要减少人员扎堆、聚餐,注意勤洗手、勤通风,切实形成防控合力。同时,相关部门单位要持续做好宣传引导、防控措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小心驶得万年船”。只要每个人都小心慎重起来,既能为将来尽到更好的“孝心”,又能为人民“做奉献”、为国家“做贡献”,可谓“三全”其美,何乐不为?
就地过年心得体会篇5
盯“四个实” 厚筑“防控墙”
进入冬季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大环境下,随着个别省市零星散发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发生,疫情防控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务必充分认清严峻形势,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抓实四个环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夯实”防控基础,铸就铜墙铁壁。近段时间,随着海外多国出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和疫情加速流行,加之临近传统节日春节,我国超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春运大潮即将到来,各级党员干部务必在继续夯实防控基础上下功夫见成效。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要进一步落实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盲区。要真防真控,坚决杜绝弄虚作假,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铸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严实”信息管控,主动回应关切。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是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精准应对的重要保证。20xx年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防控信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如果信息发布做不到这几点,就有可能延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本地出现的情况准确研判、立即上报、科学施策。要及时澄清虚假和不实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任何造谣传谣行为实施零容忍,避免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和负面影响,守护好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
“落实”重要措施,维护防控秩序。要抓实疫情防控的日常宣传,形成常态化,确保警钟长鸣。要在全社会树牢自觉践行公筷制、一米线、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健康理念,强化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员往来的监控,对境外及国内风险地区往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核酸检测、医学隔离和居家隔离等措施。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对可能的苗头隐患要追根溯源、举一反三。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筑牢全人群免疫屏障。
“抓实”重点时段,降低聚集风险。张伯礼院士最近强调,“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他还专门提醒大家,春节要少聚集,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外出旅游。今年春节即将来临,回家过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但当前的疫情新形势不容我们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任何大意麻痹都可能给病毒可乘之机,必须慎之又慎。各企事业单位要倡导人员就地过春节,要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员聚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20xx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抓好落实,从源头降低疫情风险。
就地过年心得体会篇6
临近春节,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点零星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为了减少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各地纷纷采取行动“挽留”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一些地方针对就地过年人员给出的方方面面福利和一项项周到而务实的举措在网上传播后,更是让广大网友拍手叫好,也让就地过年人员感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真切关爱,既“舒心”又“暖心”。
要想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就地过年,只有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诚意,才能“留住”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才能让就地过年的人们在这个“特殊之年”里感受到更多暖意,快快乐乐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全力保障生活要素,让就地过年人员更加“舒心”。
选择就地过年,意味着不能与家人团聚,内心总免不了有些许失落。这时候,要让就地过年人员过上一个祥和安宁的春节,地方政府良好的服务保障是关键。要在出行、就医、水电气供给等基本需求方面为就地过年人员提供充分保障,在春节期间为就地过年人员免收停车费、免费乘坐公交车;也可以通过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及设施,让就地过年人员的生活更多充实。
既然是过年,节日的喜庆和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也能让就地过年人员的春节更加欢乐。在春节到来之际,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的过年风俗,让就地过年人员融入到本地过年的节日氛围中,一同赏花灯、猜灯谜、看烟花、看联欢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过上一个开心年,舒适年。
组织开展慰问活动,让就地过年人员更加“暖心”。
春节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候,做出留在工作地就地过年的决定实属不易,各地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扎实开展好就地过年人员春节慰问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送福利”的方式,为就地过年人员发放新年“消费红包”“流量红包”等,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组织线下慰问活动,组织本地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同就地过年人员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迎接新年,为他们送上更多贴心的服务,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于在生活上存在困难的就地过年人员,各地要主动关心,主动帮助,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困难人员慰问活动,去了解他们的所诉所求,去倾听他们的迫切盼望,拿出实际行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在新春佳节里深切感受到来自地方的关怀,内心更加温暖。
倡议就地过年,是“特殊之年”的特殊之举,那些做出就地过年决定的每一个游子、父亲、母亲,是伟大的,是值得尊敬的。各地一定要拿出应有的行动,让这些为抗击疫情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之人在这个新春佳节里既“舒心”又“暖心”。
就地过年心得体会篇7
携“三风”走访慰问 吹出“心田花开”
为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以及省委的关心,近期,四川省委组织部从中央下拨党费和代省委管理党费中划拨1404万元,用于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
走访慰问是党内关怀的形式之一,作为每年双节期间的常规动作,各级党组织要携“暖风”“春风”“党风”到千家万户,带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让这个冬天暖意融融,每个人都心田花开。
“暖风”吹去真心真情,架起党群“连心桥”。“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就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年末岁尾,真心真情地走访慰问,对于群众无异于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天冷心不冷。要做到真心真情,就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炙热初心。不敷衍推诿,从制定方案到具体走访,要从群众的角度周到安排,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用心、贴心;不端架子,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坐一坐,唠唠家常,听一听群众掏心窝的话;不走过场,每到一户,都要细细询问,看看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何,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如此,让走访慰问更有人情味,不仅带去物质上的温暖,更有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春风”吹走忧愁难题,织就党群“贴心网”。春节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是党员干部最大的政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将走访慰问作为一次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实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机会。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渡阶段,要多了解群众实况,有没有因病因灾返贫风险,及时做好帮扶工作。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地倡导就地过年,对于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党员,在带去物质慰问的同时,还需要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教会他们与子女“云过年”,帮助采买年货等。“民之所盼,政之所行”,不管遇到什么诉求,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一想怎么解决,让群众感受到浓浓温情。
“党风”吹来优良风尚,绘好党群“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走访慰问要达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就需要优良的党风政风做引领。杜绝形式主义,走访慰问就是送温暖,如果搞成了走过场、摆拍宣传,反而适得其反;防止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群众心里都有杆秤,触碰红线只会寒了群众的心;注意轻车简从,重陪同、好场面是官僚主义在作祟,只会拉开与群众的距离。“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才能以党风政风促社风民风,形成谋复兴的磅礴力量。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过年 就地过年的心得体会 关于就地过年的文章 过年的心得体会 过年的体会和感悟 过年的体会 就地过年好处 就地过年的感想 就地过年感受 过年心得体会简短 就地过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