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7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在全市深入开展展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政府结合我市实际,整合以往往农村建设工作和基层组织建建设中的成功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在全市深入开 展 展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 政 政府结合我市实际,整合以 往 往农村建设工作和基层组织 建 建设中的成功做法与经验作 出 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去 年 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主要有 以 以下四点体会:1、 政 政府主导、农 民积极参与 是 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新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 推 推动,市乡两级政府要切实 发 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 出 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 指 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 建 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 入 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 农 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 村 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 的 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 群 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 家 家园自己建”上来,让农民 自 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 设 设工作中去,避免“干部热 、 、群众冷”现象的出现。
2、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 的 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当前“ 三 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 是 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 建 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 建 建设,把发展产业、促进农 民 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 工 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 展 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 会 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 村 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 就 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 之 之木”。
3、“三清三 改 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目 目前,农村的“脏、乱、差 ” ”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我 们 们必须抓住“三清三改”这 一 一基础环节,扎实推进农村 基 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净
化农 村 村环境,让农民群众得到实 实 实在在的实惠,实现“新村 新新面貌,新村新形象”的目 标 标。
4、建好村级班子 是 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新农 村 村建设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必 须 须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 , ,因此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 级 级班子,才能更好地带领农 民 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确保各 项 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篇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 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
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 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 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
围绕如何解决“三农” 问题, 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 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 实现小康社会, 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 作出明确的回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 创造性地提出、 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 , 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问题, 建设“和谐新农村” 进行了新的、 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 耀人的成绩, 有了明确的答案。
张德江书记说: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 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 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 , 简称为“阳东模式” , 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 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 为理论指导。
“固为民之本, 强执政之基” 是“三个代表” 思想的高度概括, 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
向。
以民为本, 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 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 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 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 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 得到村民真诚拥护, 是深得民心的, “得民心得天下” ,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 这个模式的建立, 首先抓好、 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 问题,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面貌, 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
” 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 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 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 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 系统学习理论、 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深造, 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 解放了思想, 开拓了眼界, 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
第二步, 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 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选拔录用村的“两委” 干部, 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 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
这就使得有理想、 有能力、 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 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
第三步, 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 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
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 思想的指导下, 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 新的党员活动载体, 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 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 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 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
为了能够提高村级政权领导成员的管理能力, 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制度, 使职责明确, 有章可循, 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也便于村民的监督。
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领导, 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要把存在了几千年的、 保守的、 简单循环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充满激烈竞争的、 面向世界市场的、 为消费者服务的、 为他人的需要而生产的, 要在多元文化的组合中实现其价值的市场经济, 这是一场和平的、 渐进的、 深刻的革命, 这场革命将会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当前的“三农” 问题,其基本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矛盾造成的。
换言之, 必须彻底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 生产方式、 经营理念和交往方式, 才能使传统的农村实现工业化、 产业化和城镇化; 同时, 也必须实现了工业化、 产业化和城镇化,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才能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才能完成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村党支部是“三个代表” 思想在农村的体现者
与实践者, 因此, 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必然成了极为重要的, 不能不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尤其要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 提高带领农民致富奔康的能力” , 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二、 这个模式, 通过“三化并举” , 把“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作为“固本强基工程” 的终极目标。
以工业化为中心, 促进产品化和城镇化的建设。
平地村“两委”明确提出“工业富村” 的发展思路, 以万象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锋, 以工业化带动种植业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 发展生产力, 增加农民的收入, 使村民富裕起来。
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固本强基工程” 以“富民” 为根本的任务, 体现了“情为民所系, 政为民所执, 利为民所谋” 的宗旨。
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 有“富民”的优秀传统。
历代儒家都把“富民” 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 早期启蒙思想家唐甄明确得出, “立国这道无他, 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
” 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决定的、 是自觉的, 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 而是付诸实践的。
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 不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发展商品生产, 就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就不能使村民富裕起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 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财富分配的公平, 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三、 这个模式, 十分重视村务工作的民主管理。
领导班子的勤政、 廉政和民主化的管理, 是建设和谐新农村重要条件。
平地村“两委” 对领导班子的勤政和廉政建设, 已作出相应的规定。
在村务民主管理方面, 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的制度:
“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 “村务情况通报制度” 、 “村务征求意见制度” 、 “民主决策制度” 、 “‘两委干部例会制度” 等一系列的民主管理制度。
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 除了加强“两委” 建设之外, 对村民的公共事务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方法, 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平地村创建“板凳会议” , 使村务管理的人性化、 科学化、民主化, 让村民参与议政、 参与决策、 参与管理, 有利于广泛地集中群众的智慧, 使决策科学化, 又能调动群众积极性。
更重要的使村民对村务有了知情权、 参与权、 决策权、 建议权、 监督权,使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这样能使村民心情舒畅地、 积极地参加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从而能使“固本强基工程” 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平地村的领导干部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认真实行“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 利为民所谋” 的宗旨, 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进农户” 的活动, 深入每家每户, 察民情, 解民忧; 还实行“五包” :包思想教育、 包传授致富技术、 包解决实际困难、 包帮助选准经济项目、 包指导家居美化。
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活动, 把党的温暖送进了每个村民的心坎, 拉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增强了村民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 的决心和信心, 使他们与党支部同心同德地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 的终极目标而奋斗, 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 这个模式, 十分重视村民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人的素质对生产力的水平、 质量和发展速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张书记号召平地村的干部和群众:
“学政治、 学文化、 学科技、学技能,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 “树立远大的理想, 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 平地村的领导班子, 根据张书记的指示, 把提高村民的全面素质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目标来抓, 是非常正确的。
人的全面素质应该包括文化素质、 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工作, 平地村十分重视教育, 投资建立学校, 开办村民“读书室” 。
文化知识是基础知识, 有了文化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技术, 掌握生存的本领和致富的能力; 人之为人, 重要的是要有道德, 平地村开办了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培训班, 还开展“五好家庭学生评选活动、 知识竞赛以及文娱体育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村民的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使全体村民成为有道德的、 守法的、 文明的人。
心理素质应该以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为基础的, 对于外部环境所强制给予的种种挑战和压力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市场经济是动态的、 挑战性的、 竞争型的经济, 商场是大海, 在大海中游泳,没有不遇上风浪的。
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求发展、 求富裕, 一定是有风险, 所以一定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
一个心理素质好的
人, 就是一个坚强的人。
在培养村民的全面素质时, 还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儒家把“仁、 智、 勇” 看成是天下三种最根本的道德。
仁者, 爱人,属于道德素质范畴; 智, 智慧, 属于文化素质范畴; 勇, 战胜自我和一切困难, 属于心理素质范畴。
人的全面素质, 也可以说是应该具有“仁、 智、 勇” 这“天下之三达德” 。
也就是说, 有仁爱之心的、 有智慧的、 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人, 也是具有全面素质的人。
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所创造的, 只要村民的素质提高了, 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五、 这个模式, 有一个雄伟的远大目标。
平地村的领导班子,树立起了 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 他们将有计划、 有步骤地把平地村建设成一个村民居住环境优美, 村容村貌好的生态文明村, 逐渐实现农村城镇化。
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在 10 以下, 我国高达 80。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必须要实现农村城镇化,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不要简单重复西方的老路。
我国幅员广大, 不同地域,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 文化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而不同地域、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也应该是不同的。
平地村的城镇化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规划。
对于城镇化的建设, 张书记有明确的指示,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首先要作好规划, 分步实施, 量力而行。
规划十分重
要, 中小城镇(市)
建设的规划必须科学化, 首先是环境的选择(其中包括山、 水、 风向以及交通等)、 生态建设、 给水排水、电力和交通设施、 商场的配置以及学校、 幼儿园、 图书馆等等,都应该作好科学的规划, 切忌小农经济似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篇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农村建设, 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观新农村建设, 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观新农村建设, 感和谐发展
------观新农村建设有感
11 月 11 日, 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 **公司团支部组织 40 余名青年团员, 到湛江吴川市两个最有名的新农村林屋村和蛤岭村参观。
整个参观过程内容丰富, 紧张有序。两个村的发展状况及先进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参观所见◆
一、 林屋村
早晨九点三十分, 两辆巴士载着大家来到林屋村。
远远望去, 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延伸, 一幢幢农家别墅错落有致, 这一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新农村的美好图景。
走到村头, 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
“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 。汽车缓缓地在村中穿行, 路边的几个牌子上,《林屋村文明公约》 赫然在目。
街道两旁宣传栏里, 是对村发展史以及村支柱型产业----村机械厂的介绍。
林屋村全村 384 户,1820 人, 原为一个纯农业村庄, 二十多年来, 紧紧坚持集体主义方向, 逐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机械制造村, 是依靠集体经济创建特色文化村的典型。
90 年以来, 该村建起了水泥机耕路, 实行机械化耕作, 农户机耕免费、 种子免费、 灌溉免费、 收割免费, 是工业致富、 反哺农业的典范。
村中最显眼的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大楼, 仔细看来, 原来是林屋村中学, 一种敬意顿时油然而生。
车停了下来, 置身其中, 方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真正魅力。
虽是初冬, 这里却处处生机盎然。
路面干净整洁, 路两边各种花木点缀其间。
真是鸟语花香、 风景如画。
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 在琅琅读书声的校园中, 在欢声笑语的南方小院里, 在紧张有序的生产车间里, 在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上, 玩耍的孩童、 蓬勃的少年、 悠闲的老人、 忙碌的村民、 腼腆的少女. . . . . . 林屋村人们欢乐的笑脸感染着我们此行的每一个人。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村容整洁, 是这里真实生活的写照。
一种内心的喜悦、 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同事阿蒙的一句话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想法:
这哪里是农村, 分明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二、 蛤岭村
十点三十分, 汽车到达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
蛤岭村。
当我们走下车准备步行进村时,立即被眼前的美丽所沉醉:
蛤岭村被村前十里荷塘所环绕, 此处风景仿若人间仙境,清新迷人。
微风吹过, 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河里成群的鸭子在嬉戏, 很是悠然。
村口门楼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蛤岭村” 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武侠小说里的某个山庄, “一泓绿水瑞蛤腾欢歌盛世, 十里藕塘祥岭映天庆升平” , 一幅对联道出了和谐社会新农村农民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内心的喜悦之情。
高大的
门楼过后, 就是村庄。
蛤岭村的道路笔直, 绿树婆娑多姿, 村中所有巷道都已硬底化, 家家户户窗明几净, 人们笑语相对。
难道这不就是人们千百年来苦苦追寻的陶渊明《桃花源记》 中的桃花源么?
蛤岭村据吴川市区约 12 公里。
清初, 其祖先从化州入吴川经商谋生, 因此地水域源长, 荷塘环绕, 自然景观怡人, 遂定居蛤岭村, 而后生生不息, 世代繁衍, 已有 220多年。
全村有 212 户, 人口 1200 多人。
解放前, 村民以务农为主, 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仅可糊口, 蛤岭村人却不因此而沦志废学, 或励志求学, 博取功名; 或才华拔萃,能工巧匠, 以技能见世。
该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主要是以本村在外有所成就的人筹资所建。
改革开放以后至今, 蛤岭村人均年收入由 300 元提高到了现在的 6000 余元。
门楼、幼儿园、 硬底化村基、 文化中心、 灯光球场、 集体猪舍、 公厕……. 一路走来, 现代化的建设让我们目不暇接。
近年来, 该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广东省文明示范村、 湛江最美的村庄等等。
村中几个大字同样引人注目:
“建新村, 当主人, 作主体, 唱主角” 。
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新农村所有新农民的心声。
◆参观总结◆
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
主要体现在:
新房舍, 新环境, 新风尚。
下面从我看到的八个方面来谈它的建设成果。
1、 生活水平:
无论是居住环境、 居住条件还是平时的吃穿用行, 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切实提高。
2、 环境条件:
至今我才明白, 为什么国外有钱人都愿意在农村居住。
农民的居住环境在这里得到了的提高, 农村城市化建设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3、 法制观念:
蛤岭村组织了村治安联防队、 环卫队、 禁毒禁赌队, 20xx 年被评为市文明村, 农民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加强。
4、 教育态度:
林屋村中小学均是湛江市一级学校。
村里设立奖教奖学金, 大兴尊师重教之风。
十多年来, 村办企业坚持与全国一些有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科研联系,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培训科技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5、 民主意识:
两村在村委会旁都设立村务公开栏, 主要是公开的财务, 政务等方面内容。
两村都可以在最明显的地方看到每一笔详细的财务支出。
村委在村务栏旁也设立了村情民意箱, 供村民使用。
6、 自我学习:
两村都在村委楼旁开设了科学普及栏, 供大家学习使用, 村民对时事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昂。
7、 医疗方面:
蛤岭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两村都注重卫生建设,并注意维护其优雅的生存环境。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平时在城里才能见到的公共健身器材。
8、 文化活动:
在硬性设施中, 两村都建有篮球场、 乒乓室和小型图书室。
在蛙岭村村中心一座气派的小楼内, 设有党员教育阵地活动室、 怡奕室、 书画展厅、 简介室等等。
◆参观感受◆
从两村的发展上, 可以看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要
具备以下几点:
一、 卓越的领导人和团结的领导班子是基础。
领导人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坚守平凡岗位、 埋头苦干的韧劲和豪气。
二、 科学规划是保证。
村建设发展要切合实际, 量力而行, 根据本地发展条件和优势,确定努力的方向。
从这两个村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每一步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发展思路。
这一步要干什么, 下一步要干什么, 今年要干什么, 明年要干什么, 一年、 三年、 五年乃至十年之后要达成什么目标, 规划图上每一步的目标都非常明确。
三、 支柱型产业是关键。
俗话说: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 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建立一项致富的支柱型产业。林屋村之所以发展得快, 就是因为他们有村机械厂在支撑。
而蛤岭村的发展则主要是靠本村一个房地产大亨的投资。
四、 稳定的国家政策是后盾。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中, 我们可以看到, 国家一直在用稳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 同时注重发挥农民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单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 所谓“和” 者, “禾” 、 “口”也, 即人人都有一口饭吃; 所谓“谐” 者, “言” 、 “皆” 也, 即人人皆有话可以讲。每个人都有饭吃, 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 这不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先烈们追求的“天下为公” 么? 这不是千百年来人们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么? 这不是我们国家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么?
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既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未来, 关系到九亿农民的切身利益,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新农村建设必将造福千千万万个子孙后代!
《观新农村建设, 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观新农村建设, 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篇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 总结、 心得体会、 论文、 感想、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学习体会)十一五计划学习之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乡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 镇长在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乡 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
“三农” 难题的历史拐点
在新农村建设调研时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 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乡 镇 20xx 年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宣传方案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持人讲话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
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八荣八耻学习总结
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总结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一名乡 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
义
在全市工商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送法进万家, 建设新农村” 工作总结汇报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讲座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稿-党员培训辅导材料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
“三农” 难题的历史拐点
某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汇报材料
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持先进性, 建设新农村” 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区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保持先进性, 建设新农村” 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 总结、 心得体会、 论文、 感想、 方案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xx 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总结
乡 20xx 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共青团特色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发言材料
20xx 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县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总结讲话
xx 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实施方案
新农村经验总结: 内强素质求发展构筑和谐新农村
县地方税务局“保持先进性, 建设新农村” 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市长 XX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乡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XX 村支部书记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红乡 绅论
新农村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新农村建设总结-县以“十二件实事工程” 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
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20xx 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村创建和谐新农村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
农机局长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送法进万家, 建设新农村” 工作总结汇报
市委书记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更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 总结、 心得体会、 论文、感想、 方案
篇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 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 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6 年 2月 中央中央、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即中央 1 号文件)
。
今年春节过后, 中央举办了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研讨班。
在研讨班上, 胡锦涛总书记、 温家宝总理都作了 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 主要任务、 目 标措施、 要把握的重点及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等问题作了 深刻的阐述, [网文章找文章到网]为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 方向, 提出了 要求。
2月 28 日 上午湖北省委、 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 传达了 胡锦涛和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如何推进湖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 了 具体要求。
在中国大地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国人民广泛议论的一个热门 话题, 西方舆论对此也十分关注。
一、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13 亿人口 , 就有 9 亿农民。
农业是个弱势产业, 农民是个弱势群体, 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 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 历史性的变化,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 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但是, 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 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 “三农” 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
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
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 农业真危险。
用农民的话说, 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 , 而我们乡 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时期里, 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文件都提到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三农” 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的背景下, 中央现在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 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005 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 4.8 亿吨, 但还不能满足需求, 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 3000 万吨。
中央十分关注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如果粮食安全一旦出了 问题, 那将会引 起全国大乱。
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 10.7 亩, 现在只 有 3.7 亩。
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因此, 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科技水平, 提高土地的产出 率。
2.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 差距。
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这样的国情决定了 要真正消除城乡 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但是在当 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 城乡 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2005 年, 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 3225 元, 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 10493 元, 绝对值差距达到了 7283 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 3.22 倍。
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 , 而是进一步扩大了 。
改革之初, 中国城乡 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 79 年农民人均收入是 134 元, 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 元, 绝对差距是 209 元, 相对差距是 1∶ 2.57。
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
卫生、 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 在道路交通、 邮电通讯、 医疗卫生、教育科技、 生活质量等等方面, 与城市相差很远, 据专家测算, 至少相差 15—20 年。
现在全国仍有 5 万个村不通公路, 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 来水, 3 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 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 上卫生厕所, 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需要引 起高度重视。
3.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 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 当 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 工业化和城镇化作贡献。
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有一些比较漂亮、 比较现代化的城市, 它和中国广大农民所作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2000年中国的 gdp 为 8.95 万亿元, 财政收入为 1.34 万亿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 3.3万亿元, 而 2005 年, gdp 已增加到 18.2 万亿元。
“十五” 期间, 这几项指标都增长 1 倍以上。
国家已经有了 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 。
今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 这不仅取消了 原先 336 亿元的农业税赋, 而且取消了 780 多亿元的“三提五统” 和农村教育集资等。
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是 2975 亿元。
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今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 3397 亿元, 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加 422 亿元, 并且提出 要加大三个力度, 即:
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 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4.是扩大内需的需要。
中国经济要增长, 当然要努力地引 进外资, 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
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大国, 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基本的方针。
投资、 消费和外贸出口, 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但由于占人口大多
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 购买力不足, 因此, 客观上影响了 扩大内 需方针的落实。2005 年, 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 在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 占总额的 32.9%。
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 如果 9 亿农民手里有了 钱, 老百姓就会建楼房、 买家电、 供子女上学、 加大农业生产投入, 对各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5.构建和谐社会, 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几十年来, 城乡 有一道明显的鸿沟, 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最低生活保险、 教育等, 农民根本无缘享受, 城里人和乡 下人的差别 十分明显。
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 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 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 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 加快建立城乡 要素自 由流动、 城乡 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央对我国的发展建设目 标有 4 个, 即:
建设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造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 4 个目 标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管总的,但都与农村有关。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没有农村的和谐, 就没有全国的和谐;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用胡锦涛同 志的话说, 那就是“三农” 问题是关系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国家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 更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统揽全局、 着眼
长远、 与时俱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充分表明了 党中央统筹城乡 发展, 解决 “三农” 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深刻反映了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 集中代表了 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启 动和扩大国内 需求, 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 发展差距,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 系统的内容, 不是只强调农村的某一方面的建设, 更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
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用了 五句话的要求, 即: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乡 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这五句话、20 个字讲到了 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讲到了 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活质量的提高, 也讲到了 农村的管理, 民主政治的推进等问题。
把它还说具体一点, 就是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 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向前推进。
其主要任务有 5 条:
1.大力发展生产力,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主要的是 4 个方面:
①调整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②培育龙头企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 ③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④大力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6 年,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 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 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基础设施主要是道路、 农田 、 水利等, 改善人居环境即“五改五通” :
改路、 改水、 改厕、 改厨、 改圈, 通路、 通电、 通水、 通沼气、 通信息。
3.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①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②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③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④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⑤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完善村规民约, 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 、评选“五好家庭” 等活动, 破除封建迷信, 树立文明新风, 要加强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进行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教育, 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要切实加强村民自 治建设, 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 治机制, 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 参与权、 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如果仅仅理解为 盖房子、 搞村庄建设, 没有经济实力的话, 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可能加重农民负担, 甚至加重村级债务; 二是即使搞了 也维护不了 多久。
2.要深化农村改革。
①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②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 ③搞好乡 镇的综合配套改革。
3.尊重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是主要受益者, 也是主要参与者。
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 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韩国“新村运动” 的精髓就是启 发、唤醒和发扬农民自 身的智慧、 合作精神、 自 主性、 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开展农民自 主致富运动。
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必要支持, 主要是起倡导、 扶持、 示范、带动作用 。
4.要坚持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从实际出发, 分类指导; 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要量力而行, 不盲目 攀比; 民主商议, 不搞强迫命令; 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5.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从本世纪头 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从更长远的时间看, 即使将来基本实现了 现代化, 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篇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一:新农村建设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经过我 xx 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队杨队长的辛苦努力和精心组织,我和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队杨队长的辛苦努力和精心组织,我和 xx 镇的新农村指导员一道,于 XX 年 年 8 月 月 26对 日对 xx 县 县 xx 镇、xx 镇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学习。经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从镇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学习。经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从 xx 县新农村建设中学到不少经验。县新农村建设中学到不少经验。
一.参观的简要过程:我镇 30 多名指导员分乘两辆中巴车,于多名指导员分乘两辆中巴车,于 26 日上午 8 点从 xx 镇出发,首先到了 xx 镇 镇 xx 村 村 xx组,xx 县新农办的吴主任等东道主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吴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县新农办的吴主任等东道主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吴主任为我们介绍了 xx 组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接着又到了xx 镇厚丰村新农村建设点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示范点,吴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这一示范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接着又到镇厚丰村新农村建设点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示范点,吴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这一示范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接着又到 xx 村 村 xx 庄新农村建设点,吴主任作了介绍和讲解。顺着庄新农村建设点,吴主任作了介绍和讲解。顺着 xx 公路,接着我们到了 xx 县 县 xx 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的新农村建设点,参观完这一示范点接着到了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的新农村建设点,参观完这一示范点接着到了xx 县城,集体逛了步行街,参观了 xx 县文庙,然后到了 xx到 县招待所,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后,下午接着到 xx 镇董扁村、
安石村进行参观学习,吴主任均为我们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安石村进行参观学习,吴主任均为我们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
二.xx 县介绍的成果及经验:1 、xx 组建设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组建设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 18 户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下拨户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下拨 100 多万元资金为该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老大难问题。多万元资金为该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老大难问题。2、厚丰村建设点,通过山区村民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民投资建设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对集中,结合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户按指定户型建设民居房。、厚丰村建设点,通过山区村民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民投资建设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对集中,结合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户按指定户型建设民居房。3、 、xx 庄建设点,经过政府组织完成平整地基后,划给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建设民居房,政府按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进行补助,并协调农业银行给予每户庄建设点,经过政府组织完成平整地基后,划给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建设民居房,政府按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进行补助,并协调农业银行给予每户 5 万元以内的贷款,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由农户投工投劳进行建设。通过万元以内的贷款,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由农户投工投劳进行建设。通过 xx 庄点的建设,将把附近几个自然村连为一体,并对周边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庄点的建设,将把附近几个自然村连为一体,并对周边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4 、xx 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示范点,由于 xx 集团的搬迁,对部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进行了拆迁,政府按规定补偿了征地补偿资金,再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新农村民居房建集团的搬迁,对部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进行了拆迁,政府按规定补偿了征地补偿资金,再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新农村民居房建
到 设的政策作补助进行建设,得到 xx 集团每户 30 吨水泥的补助,政府统一提供厨房用瓦和院子的围栏,建成了一个以体验茶文化为目标现代新农村。吨水泥的补助,政府统一提供厨房用瓦和院子的围栏,建成了一个以体验茶文化为目标现代新农村。5 、董扁村建设点,该村地
处 处 xx 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导致必需进行建设,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政府帮助规划建设一条进村弹石路,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享受相应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政策。经过建设,建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安排资金给予建设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进城务工经商和在村内一个核桃加工厂打工取得的收入。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导致必需进行建设,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政府帮助规划建设一条进村弹石路,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享受相应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政策。经过建设,建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安排资金给予建设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进城务工经商和在村内一个核桃加工厂打工取得的收入。6、安石村,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茶园内间作核桃、李子、桃子等水果,茶叶生产以产业协会的管理方式,依托香竹箐茶厂、稳龙茶叶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盘活产业发展,为农户带来较高经济收入。民居房建设上,一部分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了新民居,一部分农户住房改换了彩色瓦和粉刷了墙体。该村建设成就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建设了一条宽敞的水泥硬板路。优美的茶园、果园、别致漂亮的村落查于其间,实属人间一仙境。、安石村,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茶园内间作核桃、李子、桃子等水果,茶叶生产以产业协会的管理方式,依托香竹箐茶厂、稳龙茶叶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盘活产业发展,为农户带来较高经济收入。民居房建设上,一部分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了新民居,一部分农户住房改换了彩色瓦和粉刷了墙体。该村建设成就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建设了一条宽敞的水泥硬板路。优美的茶园、果园、别致漂亮的村落查于其间,实属人间一仙境。
三.参观学习得到的主要心得:新农村建设必需以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相结合,并以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三.参观学习得到的主要心得:新农村建设必需以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相结合,并以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需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相结新农村建设必需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相结;新农村建设政府一定要做好统一规划,适当的投入补助引导,完善服务措施,以农户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要以居住相对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新农村建设政府一定要做好统一规划,适当的投入补助引导,完善服务措施,以农户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要以居住相对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
设,结合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逐步把农民从单一从事农业逐步向其他行业转移,多种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来源,保障新农民安居乐业。设,结合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逐步把农民从单一从事农业逐步向其他行业转移,多种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来源,保障新农民安居乐业。
篇二:学习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学习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给我这次机会,得以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机会,通过三天的学习,我获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单位,谈谈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首先,感谢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给我这次机会,得以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机会,通过三天的学习,我获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单位,谈谈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阶段的具体化。从传统农业重镇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角度出发,对建设新农村可理解为: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以重要思想在新阶段的具体化。从传统农业重镇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角度出发,对建设新农村可理解为: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以“ 服务城镇,富裕农民” 为目标,通过实施“生态家园生态家园”建设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好的发展思路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镇的现状,我认为,在推进新农建设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好的发展思路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镇的现状,我认为,在推进新农
村建设上,我镇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三增方向、三化联动、四基一新三增方向、三化联动、四基一新” 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增方向”指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 三化联动”指的是农村经济产业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和精神生活健康化;指的是农村经济产业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和精神生活健康化;“ 四基一新”指的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指的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
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作支撑,以示范村为带动,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新经济组织,创建好班子,塑造新风貌,为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作支撑,以示范村为带动,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新经济组织,创建好班子,塑造新风貌,为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客观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
江城镇是传统农业乡镇,距离县城 40 多公里,其间道路险峻,损坏严重。这个交通运输带来了高额的成本。全镇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镇农村经济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能够左右全镇经济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三产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收空间越来越小。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所限,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凸现农村建设的相对落后;三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多公里,其间道路险峻,损坏严重。这个交通运输带来了高额的成本。全镇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镇农村经济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能够左右全镇经济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三产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收空间越来越小。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所限,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凸现农村建设的相对落后;三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不
够。四是人居环境“ 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这些落后的农村面貌是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现实需要,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现象比较严重。这些落后的农村面貌是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现实需要,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加快农村发展正逢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加快农村发展正逢
其时。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我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途经,创造新的条件,努力促进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
篇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规划心得体会 乡村规划心得体会(一):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 年 2 月中央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 1 号文件)。今年春节过后,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研讨班。在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主要任务、目标措施、要把握的重点及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为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2 月 28 日上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胡锦涛和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如何推进湖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中国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国人民广泛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西方舆论对此也十分关注。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 亿人口,就有 9 亿农民。
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1.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005 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 4.8 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 3000 万吨。中央十分关注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如果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 10.7 亩,现在只有
3.7 亩。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2005 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 3225 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 10493 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 7283 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 3.22 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79 年农民人均收入是 134 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343 元,绝对差距是 209 元,相对差距是 1∶2.57。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在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等等方面,与城市相差很远,据专家测算,至少相差 15—20 年。现在全国仍有 5 万个村不通公路,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来水,3 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
城带乡”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当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作贡献。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些比较漂亮、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大农民所作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2000 年中国的 gdp 为 8.95 万亿元,财政收入为 1.34 万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 3.3 万亿元,而2005 年,gdp 已增
加到 18.2 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 1 倍以上。国家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今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不仅取消了原先 336 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 780 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是2975 亿元。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中央今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 3397 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加 422 亿元,并且提出要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4.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中国经济要增长,当然要努力地引进外资,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大国,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基本的方针。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因此,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2005 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在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 32.9%。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如果 9 亿农民手里有了钱,老百姓就会建楼房、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各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5.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几十年来,城乡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教育等,农民根本无缘享受,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十分明显。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央对我国的发展建设目标有 4 个,即:建设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 4 个目 标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管总的,但都与农村有关。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说,那就是“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和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的某一方面的建设,更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用了五句话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20 个字讲到了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等问题。把它还说具体一点,就是农村生
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向前推进。其主要任务有 5 条:
1.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的是 4 个方面:①调整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②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③大力发展非农产业;④大力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 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基础设施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等,改善人居环
境即“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
3.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①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②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③繁荣农村文化事业;④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⑤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评选“五好家庭”等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要加强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搞村庄建设,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可能加重农民负担,甚至加重村级债务;二是即使搞了也维护不了多久。
2.要深化农村改革。①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②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③搞好乡镇的综合配套改革。
3.尊重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的精髓就是启发、唤醒和发扬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民自主致富运动。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必要支持,主要是起倡导、扶持、示范、带动作用。
4.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5.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胡锦涛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 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篇二: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当前,各地对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上海,更是把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农村建设总体形势不错,各级政府决心大,动作快,投资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明显。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顺利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次,上海市委把全会的主题,聚焦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这也是上海发展中的第一次,上海市委以决议的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推进政策和工作措施。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地区还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重视形式,轻视内容,对农村产业建设支持不够;重视政府作用,忽视社会力量参与,对调动和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作用不够;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关注不够。
我认为,在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好六大关系。
一要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的作用都很重
要,但两者在建设中地位有所不同,政府起主导作用,农民则是建设的主体。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要根据农民的真实需要,搞好规划,增加公共投资,提供公共服务,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建设,要让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贴近农民的需要,着重在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下功夫。要让农民感受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是建设的主体,自觉参与规划制定,积极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身力量。从目前新农村建设实践看,各级政府的决心大、动作快,调集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而对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得不够,发挥得也不充分,一些农民还处于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今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农民个人的关系,政府该干什么,农民要做什么,要尽量界定清楚。同时,政府要通过引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要处理好“近”和“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既有长远任务,也有近期任务。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基本国情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制订出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长远规划,同时选好切入点,解决好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贵、养老难、生活环境差等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要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展开,不能操...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新农村 心得体会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