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西藏70周年考察心得体会20213篇
解放西藏70周年考察心得体会2021篇1
7月23日是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抵达西藏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习近平总书记此行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于西藏干部群众的深情牵挂和对于西藏工作的支持关怀。
70年后的今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曾经的雪域高原早已脱胎换骨,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事实已然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交通”:与时俱进,迎难而上,铸就经济发展的“强引擎”。70年来,西藏地区的光辉路程离不开一次次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不懈奋斗。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殊不知,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更是难上加难。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021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雪域高原之上不断刷新的交通建设,为藏家儿女带来幸福和希望,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铸就了有力的“强引擎”,带动藏区迈入区域发展的新台阶。
“生态”:以人为本,敬畏自然,守好生态环境的“责任田”。从皑皑雪山到蔚蓝湖泊,从茂盛森林到鲜花朵朵,一直以来,藏区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都十分令人心旷神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做好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为广大藏区人民打造一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优美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西藏地区取得健康有序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必须用心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科学用好西藏地区数不尽的绝美自然资源。
“发展”: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点亮雪域高原的“新奇迹”。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逐步增多,西藏地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也面临着繁多的变数与挑战。新形势下,更应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乘势而上,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不断拓宽发展视野,提高发展质量,继续点亮藏区发展的“新奇迹”,努力实现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今,西藏地区的繁荣发展,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生动写照。新征程上,西藏人民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不懈奋斗、一往无前的精气神,奋力打造新时代,创造新未来!
解放西藏70周年考察心得体会2021篇2
7月21日,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素有“世界屋脊”美誉的西藏,为藏区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西藏之行,与今年4月的广西之行诸多细节一脉相承、映照人心,民族团结、绿色发展、百姓福祉等“国之大者”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不变的牵挂。作为八桂儿女,当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悟透个中要义,为边疆民族地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1951年以来,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奇迹。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西藏、广西同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使经济持续腾飞,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是生命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的秦国,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民族团结是维系统一大局的重要历史经验。西藏、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于中华文化母体,构建起了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广大党员干部要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紧紧围绕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画好“同心圆”、筑牢“共同体”,切实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重要标志。“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此次西藏之行, 习近平总书记依然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国之大者”,从广西桂林明快清澈的漓江山水,到西藏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上明确了新的要求。站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念紧环保“紧箍咒”,让老百姓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获得绿色福利,找到生态与发展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百姓福祉是奋斗目标。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多办好事实事、多谋民生福祉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广西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自觉把握边疆民族地区工作规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敢于斗争、善作善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切实把惠民政策的“含金量”转化成百姓福祉的“实物量”,让民族地区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放西藏70周年考察心得体会2021篇3
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后,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京外考察,就来到雪域高原,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和西藏各族人民特别的关怀、特别的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西藏今与昔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进和艰苦奋斗。行动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当从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西藏之行”中悟“行动之力”,在行动中书写“奋斗”的含义。
让“想法”落实在“行动”中,以积极的心态去奋斗。奋斗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向前精神,是一种倾尽全力去完成目标的态度。一直处于观望中的人,想的总比做的多,以致于永远都迈不开脚步,机遇总是与其擦肩而过,梦想永远都在脑海里。就像《等待戈多》一样,永远是等待的姿势,永远只是踮着脚尖张望。等待不如行动,我们与其看着别人努力,对着难题唉声叹气;不如和别人一起努力,为自己加油鼓劲,以积极的心态去化解难题、开拓道路,自然会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精彩与自己如期而遇,自然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把事情办成、干好,从而抵达成功的彼岸。作为基层干部,工作面广、量大、事细,有难度是肯定的,我们要把行动落在坐标上,把目标落在行动中,不断缩短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将所想转变为现实,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让“如果”消失在“行动”中,以务实的精神去奋斗。在基层工作中,个别基层干部习惯于为自己找借口,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是“如果……”,而如果永远都只是假设罢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现实,也不可能对未来有所帮助。因此,基层干部应当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不是生活在“如果”之中,得过且过、自怨自艾,与日俱增的惰性会让我们失去行动的决心;而是生活在“行动”当中,迎接挑战、勇敢闯关,以务实的精神去奋斗,不能只说光看。事实上,工作能否得到落实和有力推进,往往就是取决于行动的果断与否。无论是学习还是推进事业,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为基层干部,我们不仅要勇于“逆水行舟”,还要愈难愈进、愈进愈勇,当好争先的“奋楫者”。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取得哪怕0.1%的小进步,我们就会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点,在不断超越自我中形成质的飞跃,在激发“行动力”中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让“目标”成就在“行动”中,以坚持的力量去奋斗。没有人生来就是成功者,目标的实现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在大量的实践和不懈的坚持中实现的。纵览我们的时代楷模,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靠的不是突然改变,而是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由量变引起质变。显然,坚持是一种力量,这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奋斗力量,这是一种积土成山的改变力量。作为基层干部,朝着目标行进,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周围的风景绮丽而停滞不前,也不会因为未来的缥缈未定而过于幻想,而是把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当下的行动中,拥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种一往无前的冲锋力,在长久的坚持中积蓄力量,让目标得以实现。
推荐访问:西藏 心得体会 考察 走向光明纪念西藏改革60周年心得体会 西藏回归70周年 走向光明纪念西藏改革60周年观后感